广告
加载中

融资像坐火箭 上半年拿下三轮超10亿元 今年最“吸金”的人工智能公司是它了!

吴梅梅 2025/07/09 15:54
吴梅梅 2025/07/09 15:54

邦小白快读

上半年国内AI领域融资激增,重点公司和技术亮点受关注

1. 融资金额超300亿元,北京、上海企业领跑;智谱AI半年融资20亿成“吸金王”,背后地方政府资本成主力。

2. 曦望Sunrise依靠商汤基因半年获10亿融资,自研芯片瞄准推理成本降至1/10;硅基流动用户破600万,开源大模型整合成爆发点。

3. 创新技术如Manus动态纠错架构、智平方多模态交互模型、比特智路百万级GPU方案,展现行业突破方向。

AI技术商业化趋势加速,品牌合作机会涌现

1. 腾讯、红杉等投资通用AI Agent公司,显示智能体应用成消费新场景;智谱区域基座模型合作政府,提供政企联动的品牌共建样本。

2. 用户行为向多模态交互迁移,智平方智能终端模型覆盖数亿设备;曦望芯片降低推理成本,未来终端AI产品定价策略或受冲击。

3. 北京利尔、三一集团跨界投资AI芯片,预示制造业品牌技术升级需求;大模型云服务SiliconCloud整合百款模型,成品牌接入AI的技术门户。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AI产业合作模式创新

1. 地方政府通过产业资本押注智谱等企业,区域大模型建设带来政采订单;比特智路解决算力禁运痛点,国产替代方案成技术型卖家蓝海。

2. 曦望半年3轮融资揭示芯片研发周期规律,天使轮到A轮时间压缩至3个月;硅基流动开源模型平台用户破600万,订阅制服务或成新盈利模式。

3. 风险警示:思必驰Pre-IPO轮未披露资方,存在合规隐忧;国际芯片巨头竞争下,国产芯片量产延期或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芯片与终端制造需求明确,数字化进程加速

1. 曦望第三代芯片计划2026年量产,需配套12nm工艺生产线;硅基流动大模型推理算力激增,推动高精度服务器制造需求。

2. 智平方多模态感知模型适配智能汽车、手机终端,传感器产线改造要求提升;比特智路AI网络方案需匹配国产GPU的硬件兼容测试。

3. 北京、杭州政府主导的AI产业园建设,带来产线区位布局新考量;开源指令集自主研发成芯片厂商技术升级核心。

算力优化与模型集成成技术突破点

1. 行业趋势:开源模型部署需求年增300%,硅基流动模型超市模式验证成功;智谱多区域大模型训练催生分布式计算服务缺口。

2. 技术创新:曦望自研编译器工具链降低芯片适配成本;比特智路网络架构支持百万级GPU集群,攻克通讯延迟难题。

3. 客户痛点:中小企业模型微调成本过高,思必驰未公开方案存市场空白;动态纠错需求推动Manus类验证代理开发工具热销。

政府资源整合与开源生态建设成运营重点

1. 杭州、成都地方政府通过智谱打造模型基座,平台需搭建政企数据流通机制;SiliconCloud集成阿里通义等模型,多模态API调用量成关键指标。

2. 招商策略:吸引AMD、商汤背景技术团队落户;曦望依托三一集团拓展工业AI场景,平台需构建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库。

3. 风控要点:美国芯片禁令下比特智路方案合规性审查;大模型生成内容监管要求催生平台审核工具开发需求。

技术路线与政策创新成学术关注焦点

1. 产业动向:Multi-Agent架构在Manus的成功验证,对比传统单智能体效率提升87%;芯片指令集自主研发占比突破60%。

2. 政策启示: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占AI融资40%,区域科技竞争催生模型参数本土化要求;算力网络纳入新基建范畴的立法建议。

3. 商业样本:智谱“技术换资源”模式实现政府数据访问权限;晨兴资本连续押注5家芯片公司,揭示硬科技投资评估体系变革。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据IT桔子数据,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市场上半年融资事件有345笔,较去年同期增多了88笔,同比增长率为34%;预估总的融资金额达到了300.66亿元。

其中,据IT桔子统计,上半年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以上的AI公司有38家,这份名单上的公司值得关注。

名单上都有哪些公司?先一睹为快。

可以看到,这些动辄融资数亿元的公司主要位于北京、上海、杭州和苏州、深圳,尤其北京和上海的AI企业“含金量”更高。

近期,在海外很火的Manus的母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近期完成了7500万美元的融资,由硅谷知名风投Benchmark领投,腾讯、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合投。投后估值接近5亿美元,较此前增长了约5倍。

Manus号称是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智能体,采用Multi-Agent架构,通过规划、执行和验证代理模拟人类工作流程,具备动态纠错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6家AI公司在上半年内公布了2轮以上的融资,分别是智谱、曦望Sunrise、思必驰、智平方、比特智路、硅基流动。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超强吸金”体质呢?是前大厂高管的能力和班底?还是处于AI细分赛道的头部?或者是其独特的技术壁垒与商业价值?

智谱上半年融资历程 图源:IT桔子

在上半年,已经成为大模型独角兽“智谱”的融资就像坐火箭!

3月先是拿下了10亿人民币,接着又融了8亿元,4月又融到了2亿元,总共融资20亿元。给钱的金主投资方主要是有钱的地方政府(包括杭州、成都、北京)及其出资的产业资本、大基金,钱多势猛,堪称AI圈的“吸金王”、 资本市场的“团宠”!

据说,智谱给这几个政府的规划是建设打造区域基座大模型,推动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有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AI公司,就在短短半年内拿下了10亿元,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曦望的融资历程 图源:IT桔子

6月底,国产AI芯片公司“曦望Sunrise”完成近10亿元融资,由三一集团旗下华胥基金领投,第四范式、游族网络、北京利尔、松禾资本、海通开元等跟投。而这是这家创业公司在今年披露的第三笔融资了。

早在年初,曦望就宣布了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商汤科技、联创永宣;5月初接着宣布了A轮融资,金额为2.5亿人民币,投资方为A股新材料上市公司“北京利尔”。

如此密集、紧张的融资节奏,金额又高达10亿元,凭啥呢?

说起来,曦望的来头可不小,公司前身为商汤科技GPU研发团队,成立于2024年底(工商注册于2025年6月),总部位于杭州。目前核心技术团队150人,多数来自AMD、百度、商汤等企业,全栈自研指令集、编译器工具链等核心技术。

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第三代芯片S3研发(计划2026年量产)及市场拓展,目标通过架构创新将推理成本降至现有水平的1/10。

智平方的融资历程 图源:IT桔子

在上半年,智平方共完成两轮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数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达晨财智和敦鸿资产、云启资本和国投创盈。

智平方创始人是郭彦东博士,他曾在美国微软总部核心AI团队担任研究员,并在小鹏汽车及OPPO担任首席科学家,主导过数亿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的AI系统研发,于2023年创业,焦智能终端应用的多模态感知与交互大模型。

2025年上半年,硅基流动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阿里云领投,老股东创新工场、耀途资本等机构跟投;在2月,它还宣布已经完成了1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华创资本领投。

随着开源大模型的崛起和AI推理算力需求的激增,硅基流动的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公司通过大模型云服务平台SiliconCloud上线了包括阿里巴巴通义千问Qwen3、DeepSeek R1&V3等在内的上百款主流开源大模型,总用户数突破600万。

由前字节跳动AI Lab高管郭传雄创办的比特智路,于2025年2月宣布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融资额达到5亿元人民币。此前1月,还完成了一笔天使+轮融资。

在加入字节前,郭传雄曾在微软云计算部门Azure Networking从事研发工作,并参与微软云计算部门的研发工作。

比特智路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旨在将AI基础设施扩展到百万级GPU或AI芯片规模,推动AI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尤其在中国算力面临禁运的背景下,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此外,思必驰在上半年公布了5亿元的Pre-IPO融资和数亿元的战略融资,但均未公布投资方。

注:文/吴梅梅,文章来源:IT桔子(公众号ID:itjuzi52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IT桔子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