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罗马仕溃败、安克失血 极致内卷后避不开的苦果

张子怡 2025/07/07 13:48
张子怡 2025/07/07 13:48

邦小白快读

移动电源行业近期经历大规模召回潮

1.罗马仕因电芯问题召回49万台产品,安克创新召回71.3万台,部分消费者退款处理受阻

2.民航局新规导致机场安检口大量充电宝被遗弃,小米/倍思等品牌3C认证被暂停

3.充电宝行业陷入价格战困境,某款20000mAh产品价格3年暴跌60%

安全使用建议

1.查看产品3C认证状态,认准ATL等头部电芯供应商

2.避免将充电宝完全放电或过度充电以延长寿命

3.长期存放时应保持30%-70%电量

品牌危机与转型启示

1.安克创新建立“极端环境测试中心”,在研发端投入8.5%费用率保持技术壁垒

2.罗马仕召回暴露供应商管理缺陷,品牌商需建立材料变更预警机制

3.行业趋势转向3D打印/智能割草机等新品类扩展,破解同质化困局

消费洞察

1.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延长导致配件需求下降,需挖掘新应用场景

2.消费者对快充+轻薄+安全的三重需求倒逼材料技术革新

3.安克通过GaN氮化镓技术实现品牌溢价,验证技术创新价值

市场风险与机会

1.民航携带新规催生航空合规充电宝细分市场

2.暂停3C认证品牌涉及库存需及时止损,关注ATL供应链产品

3.线下渠道将迎窗口期,安检口需求场景待挖掘

运营策略

1.建议设立充电宝回收专项通道规避纠纷

2.重点布局支持PD3.1/QC5快充协议的迭代产品

3.与安克/绿联等研发型品牌深化合作获取技术红利

电芯生产安全标准升级

1.车规级供应商认证体系或将成为行业新基准

2.材料变更需建立全流程追溯系统,每批次留样时间延长至3年

3.锂电池枝晶生长监测技术成核心竞争点

转型机遇

1.小容量(5000mAh以下)便携式充电宝需求激增

2.高镍三元材料应用催生新生产工艺

3.头部客户订单门槛提升(起订50万+现金结账),倒逼产能集约化

解决方案创新方向

1.开发电芯材料AI预警系统,实时监控供应商变更

2.搭建充电宝寿命预测模型,结合充放电数据优化维护

3.建立行业黑名单共享数据库防范供应链风险

技术趋势

1.固态电池技术或成下一代突破重点

2.引入X射线检测设备提升内部结构缺陷筛查

3.开发模块化充电宝实现电芯可替换设计

平台管理升级要点

1.强制要求商家披露电芯供应商信息及3C证书状态

2.建立召回预警系统,对异常退款率商家自动下架

3.开放ATL等认证供应商直供通道

招商策略调整

1.优先引进具备车规级产线认证的制造商

2.设立技术创新专项流量扶持研发型品牌

3.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推出平台认证标准

行业监管建议

1.建立材料变更强制备案制度,参照医药行业变更控制(CC)体系

2.制定充电宝循环寿命国家标准,规范测试条件

3.推行锂电池生产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

商业模式创新

1.探索充电宝即服务(BaaS)订阅制

2.开发共享充电宝残值评估体系

3.研究电池护照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从爆炸到召回,半个月时间内,移动电源行业经历巨震,几乎波及所有大厂。

作为事件导火索,曾被誉为“国民充电宝”的罗马仕已濒临绝境。

7月6日凌晨1点左右,罗马仕正式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通知称,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经公司股东会研究决定,近段时间公司停工停产。停工时间为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

此前,已有多为消费者在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罗马仕淘宝官方旗舰店在处理充电宝召回退款时出现异常,部分退款申请已被卡顿超过数十天,且迟迟未能到账。原因系为罗马仕店铺账户余额不足。

种种迹象都已表明:罗马仕这家成立13年、连续11年位列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售第一名的国内头部移动电源企业,已因大规模召回事件陷入经营危机。

其他厂商也没躲开迎头一棒。除了罗马仕召回49万台充电宝,安克创新召回71.3万台。“最近可以说我个人,包括我们的组织现在都在比较焦虑和忙碌的状态。”安克创新副总裁接受采访时表示。

民航局新规后,成筐充电宝被废弃在安检口。此外,罗马仕、安克、小米、倍思、绿联等在内的移动电源产品的多个3C认证证书已被暂停,证书状态变更时间大多自6月初开始。

充电宝行业经历十多年发展,早已成为一个极其红海的市场。廉价的材料、极限的性能和轻巧的外观其实是“不可能三角”,但因为充电宝不是什么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链条上的人都只能无穷逼近材料的极限,在外观、充电效率上挤出些差异化。

在这场风暴中,责任无法单独归咎于任意一方,这其实是一个极度内卷行业必然会发生的劫难。

充电宝行业的集体失速也是一次警示。它让整个3C行业都不得不思考:在产能大过剩的时代,如果不被洪流裹挟,企业应该怎样生存?

电芯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充电宝主要由电芯部分、电路板部分(升压系统和充电管理系统)和外壳部分组成,电芯作为“供能”部门极为关键,也是充电宝最主要的硬件成本支出,成本占比一般在50%以上。

本轮大批量缺陷充电宝召回事件,系因使用缺陷电芯导致。

安克创新曾在召回公告中明确表示,企业发现某电芯供应商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多家媒体报道称,安克创新所指的电芯供应商是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那么,问题是否能简单归因为供应商电芯材料问题?

在移动电源行业中,安普瑞斯属于一线电芯供应商,是国内充电宝领域软包电池的第一大供应商。

2023年时,安普瑞斯累计生产锂电池数量突破1亿只,主要客户包括罗马仕、小米、安克创新、添可、倍思等。

根据安克接受采访的说法,他们排查时,发现正极材料应该发生了一些变化。经过一些波折,安克确认,这批电芯的材料在过程中有多次变更。

而上述行业人士告诉硬氪,安普瑞斯此次电芯问题疑似是因三元材料在快充下发生结晶。

截至目前,安普瑞斯尚未公布电芯事件的调查结果。

电芯的安全生产与测试本身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锂金属本身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且存在枝晶生长的问题,限制了高能量密度的实现。

同时,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易燃的有机液态电解液,当发生电滥用、热滥用和机械滥用时,电池容易出现热失控、甚至是起火爆炸等风险。这是供应链上游电池厂商长期存在的问题。

即便是安普瑞斯这类体量的工厂,也很难溯源出结晶的具体原因。而对于下游品牌商而言,仅做电芯安全测试更多是检验产品的稳定性,无法溯源。而安克此次锁定到材料问题也耗费了小半年时间。

有熟悉锂电池产业的投资人告诉硬氪:“锂电(包括电芯)行业生产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有可能有瑕疵引入,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工厂的管理要求很高。在安全性生产这方面,厂商与厂商之间有梯度性差异,而且安全生产的成本很高,最终会反映在产品价格上。”

硬氪了解到,安普瑞斯所能实现的高能量密度高品质的锂离子电池并不具备绝对技术门槛,几乎一线锂电大厂都能实现。

然而,头部锂电厂商的下游客户多为新能源汽车厂、手机厂商。这些大客户对锂电安全要求高、需求量大,而移动电源相比体量太小,不一定具备同头部锂电池厂商合作的能力和需求。

同安普瑞斯的合作出现问题后,安克创新宣布与新能源科技集团(ATL)达成战略合作。ATL是全球电芯行业中的绝对龙头。ATL在手机锂电池领域市场占比第一,2021年超过40%,客户包括苹果、OPPO、华为等等。

“同ATL这类大厂合作门槛很高,有些会要求起订量是50万,6个月生产交期,现金结账。这是充电宝小厂不可能达成的要求。”有行业人士告诉硬氪。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并不能因此证明安普瑞斯是个糟糕的工厂。车规级的电池供应商当然在能力上无可挑剔,但根据行业人士对硬氪分析,“安普瑞斯的电芯在业内是有品牌溢价的,已经是很贵的电芯。”

作为一线大厂,安普瑞斯出现大规模产品质量问题,其实是疯狂追逐性能后的必然反噬。

过度竞争

3C配件(包含移动电源企业)是个赚辛苦钱的行业。

不同于手机、AR眼镜这类独立使用的消费电子品,配件的附带品属性满足的是消费者的附加需求,其景气程度深受上游产品影响。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换机从16-18个月延长至36个月,3C配件购买频次也逐渐降低。

以充电宝市场,Mordor Intelligengce数据显示,2024年,移动电源市场规模预计为135.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03.5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8.40%。

很显然,充电宝市场增速已经放缓,这使得移动能源行业的竞争从单一的容量竞争转向快充、外观、价格的全面竞赛。

但因为没有核心硬核技术支撑,外在的优势转瞬即逝。

以安克为例,其2018年推出的氮化镓充电插头受市场热捧,一个月内,另一个大卖傲基就推出同款。

价格成了火力最密集的地带。以罗马仕为例,其“20000mAh 22.5W快充充电宝”,2021年的日常售价在129元到149元区间,到2024年年底,价格已经跌至69元。

在这种无法暂停的赛跑中,公司们飞奔的速度逐渐超越了电池本身的迭代速度,锂电池的不稳定性成为暗雷。

“目前行业太过内卷,性能要高,快充要快,要小、轻、薄,材料性能各方面都要被推到极限后,必然会出现问题。”有移动电源行业人士告诉硬氪。

这种故事并非只发生在充电宝行业。据商启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仅我国手机配件相关企业就高达48万家,产品多为微创新且易于模仿。

企业避免卷入无效竞争的方式,其实还是毫无新意的几种解药:重视研发、发掘更有技术含量的市场。比如安克及绿联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5%和4.9%,且呈增长趋势,在看似同质化严重的品类中,二者依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品牌溢价。安克也在往3D打印、割草机这样更硬核的品类扩展。

中国3C产品制造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无可替代。然而,性能过剩后,企业必须找到更智慧的方式消化产能。否则,价格战的宿命就是一次次行业崩塌的恶性循环。

注:文/张子怡,文章来源:硬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硬氪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