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星巴克降价后 CEO首度回应咖啡价格战

松柏 2025/06/18 11:56
松柏 2025/06/18 11:56

邦小白快读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采取精准降价策略应对价格竞争,同时坚守品质和咖啡文化。

1. 6月10日下调冰饮和茶饮价格5元,侧重调整非咖品类结构,避免卷入盲目价格战。

2. 推出疯狂动物城联名冰摇茶等创新产品,持续优化风味与文化共鸣的消费体验。

星巴克中国业绩逆势增长,门店覆盖超千个县级市场。

1. 2025财年Q2中国营收53.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提升4%。

2. 门店总数达7758家,仍保持本土现制饮品领域高端品牌定位。

星巴克通过文化价值与产品创新双路径应对市场竞争。

1. 在价格调整中强调咖啡品质护城河,借联名款冰摇茶、茶拿铁等多元化产品拓展消费场景。

2. 重构第三空间社交属性,优化座位布局与互动服务,强化品牌温度。

数字时代重拾人文关怀形成差异化优势。

1. 恢复咖啡师手写留言、微笑问候等情感交互细节,推动门店从快餐化向社区化转型。

2. 测试蛋白冷萃奶盖等健康新品,既把握饮食趋势又增强产品功能性价值。

中国咖啡市场存在结构性调整机会。

1. 星巴克拟出售中国业务少数股权,为本土合作者提供资本介入良机。

2. 供应链端具备全球调配能力,咖啡豆来自5大核心产区并本土烘焙。

创新模式与风险并存需把握平衡。

1. 疯狂动物城联名款验证IP营销可行性,但需警惕过度延伸稀释品牌调性。

2. 精简菜单同时保留定制化传统,在标准化与个性化间寻求突破点。

非咖产品线扩张带来新增产能需求。

1. 冰摇茶、星冰乐、茶拿铁三大系列持续迭代,联名款开发需柔性生产配合。

2. 北美测试中的蛋白冷萃奶盖预示健康原料采购趋势。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提供制造参考。

1. 60%-70%咖啡豆源自核心产区,美国本土烘焙体系保障品控稳定性。

2. 陶瓷杯等高体验耗材重启,需配套环保回收与定制化生产方案。

门店数字化转型存在服务深化空间。

1. 第三空间重构涉及动线设计优化,智能设备需支撑高互动服务场景。

2. 员工培训系统升级需求凸显,历史最低离职率印证人力管理有效性。

供应链解决方案迎来价值释放窗口。

1. 全球调配能力验证物流服务商整合价值,尤其关税波动下的备选方案储备。

2. 联名产品快速迭代要求敏捷供应链响应,数字化选品工具存在开发潜力。

本土化合作呈现多元化探索路径。

1. 战略投资者引入将重构中国区股权结构,平台型资本或获准入场机会。

2. 县级市场持续渗透需要区域运营伙伴支持,加盟模式存想象空间。

平台运营需平衡标准化与灵活性。

1. 菜单精简与定制化并行的策略,要求POS系统兼具高效与可扩展性。

2. 音乐氛围调节等人性化细节,依赖物联网环境调控技术的深度应用。

企业文化驱动型商业模式提供样本价值。

1. 两把椅子决策机制将员工与顾客利益制度化,验证人文关怀对商业效率的促进作用。

2. 文化优先于战略的选择,颠覆传统企业治理范式,具学术研究价值。

供应链全球化布局预示产业新趋势。

1. 核心产区+本土烘焙的弹性供应链,为跨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供参考方案。

2. 非咖产品线创新反映消费分级趋势,高端化与大众化并行发展的学术命题显现。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近日,星巴克成功举办疫情后首次全球领导力峰会(简称LE25),这也是新任CEO倪瑞安(Brian Niccol)首次主持这一盛会。

据悉,共约1.4万名门店经理与高管齐聚拉斯维加斯,通过工作坊、主题演讲及首届全球咖啡师大赛等形式,共同推进星巴克“回归初心”战略(Back to Starbucks)。

值得注意的是,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亲临现场,与倪瑞安展开炉边对话,重申“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同时,倪瑞安从重塑“第三空间”、升级门店体验,到应对中国市场竞争、优化全球供应链等维度,全面阐释了品牌发展战略。

在全球压力与内部变革交织下,星巴克正在展开一场深层次的自我重塑。

01

重新审视定价架构

坚持品质,拒绝价格战

6月10日,在LE25大会间隙,倪瑞安接受福克斯商业(Fox Business)专访时,主持人就中国咖啡市场价格战展开提问,直指星巴克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其门店数被本土品牌瑞幸反超,且后者价格更低。而就在采访当天,星巴克下调多款冰饮和茶饮价格,平均降幅5元,这一举措立即引发市场对其是否“被动应战”的猜测。

对此,星巴克CEO倪瑞安正面回应。

他表示:“我们确实需要重新审视定价架构,以确保在关键品类上具备竞争力。”尤其是茶饮等“非咖”品类,星巴克正在进行结构性梳理,并会采取“积极策略”,但强调这不是盲目的价格战,而是通过“精准调价+文化共鸣”保持竞争力。

“我们(星巴克)是把咖啡文化带入中国的品牌,我们的咖啡品质,毫无疑问是中国市场上数一数二的。”倪瑞安重申,品牌不会为了价格牺牲品质,也不会放弃对咖啡主线的专注,“因为咖啡这一品类在中国依然在增长”。

对于本地化问题,他表示,星巴克目前在中国雇有数以千计的本地员工,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强调品牌“在中国依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另外,倪瑞安在6月11日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透露,公司正探索通过出售中国业务少数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且已有不少潜在买家表示感兴趣。他强调,潜在投资者们认可星巴克品牌的价值,也看到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增长潜力。

在创新方面,星巴克也没有停下脚步。6月17日,公司推出“疯狂动物城”联名冰摇茶系列及周边产品。这延续了其“非咖”产品线的成功策略:星冰乐(含五月天联名款)、冰摇茶和茶拿铁三大系列持续发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倪瑞安指出,公司会持续在风味、质感和体验上下功夫,推出更多新颖且具有文化共鸣的产品,以保持市场吸引力。

简言之,星巴克拒绝陷入单纯的价格战,而是以品质和品牌价值应对挑战;以长期主义稳住品牌核心,而非短期促销拉锯。

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报中,星巴克中国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1亿),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4%。截至今年3月底,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到7758家,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区业绩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

02

找回品牌的灵魂

员工离职率达历史最低

针对“回归初心”战略,倪瑞安反复强调,核心是找回品牌的灵魂——第三空间。他指出,在数字连接泛滥的今天,人们反而更孤独,而星巴克的使命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这种连接不仅存在于顾客之间,更关键的是顾客与咖啡师的互动。

他坦言,过去几年星巴克的服务呈现“快餐化”倾向,这种变化甚至让他感到“心痛”。为此,品牌将强化门店的社区属性,使其重新成为人们交流休憩、建立情感联结的社交场所。

未来,星巴克仍会保持高效运营,但不会因此牺牲手工咖啡工艺与顾客互动。倪瑞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门店将恢复陶瓷杯的使用,同时优化座位布局,增加高脚桌、沙发和会议型四人桌等多种座位选择,并调整音乐氛围,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顾客的社交与休闲需求。

在服务层面,星巴克将重新鼓励咖啡师在杯子上书写留言,通过“一个微笑、一句‘祝你今天愉快’”这样看似微小却充满温度的互动,强化与顾客的情感联结。

在菜单策略方面,虽然星巴克正在精简菜单,但倪瑞安强调“定制化服务”始终是品牌的DNA,个性化点单选项不会取消。与此同时,品牌正在北美市场测试蛋白冷萃奶盖等创新产品,这些新品既回应了当下的健康饮食趋势,也通过增强饮品功能性来提升顾客体验。

针对咖啡豆关税和贸易摩擦问题,倪瑞安表现出谨慎乐观。他透露,星巴克60%-70%的咖啡豆来自5个关键产区,且全部在美国本土烘焙,供应链具备全球调配能力。

对于近期股价疲软,倪瑞安并未回避。他坦言当前是“打基础”阶段,需优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投资于员工满意度、门店体验和菜单创新。但他强调,星巴克已实现“历史最低的员工离职率”,证明团队对战略的认可,未来利润能力将逐步释放。

03

企业的真正价值

源自文化与人

在LE25大会上,创始人回顾星巴克从1987年11家门店扩张至全球4万家门店的发展历程时强调,这一成就并非来自盲目的规模扩张,而是基于“绩效驱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哲学。

他强调,这种模式意味着要在追求盈利与规模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即为员工和顾客创造价值。增长、盈利与人本精神并不冲突,而是互为支撑。他认为,如今星巴克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尽管外界充满质疑与不确定,公司却已抢占战略高地,有望将全球市场变局转化为新的成长机遇。

舒尔茨认为,星巴克并非凭借高超的战略或出色的市场营销赢得今天的地位,而是因为“从内而外”地构建了品牌。所谓“从内而外”,即以组织内部的文化、价值观、传统与行为规范为出发点,塑造企业认同与品牌精神。这种内生式成长路径,使得星巴克的品牌建立在真实的员工体验与客户共鸣之上,而非空洞的口号或广告

在这套逻辑中,文化的分量甚至远远重于战略。他表示,如果必须二选一,他宁愿拥有一个强大健康的企业文化、配以平庸的战略,也不会选择一个完美战略但文化破败的公司。在他看来,文化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与底线。

这一理念也具体化为他常提及的“两把椅子”比喻:企业每一次重大决策中,都要想象有两把椅子在场:一把代表员工,一把代表顾客。

企业管理层必须不断自问:这个决定是否能超越员工与顾客的期待?是否能令他们感到自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方案就应被否决;如果仍存在争议,就应继续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在这一框架下,领导责任被明确界定为“文化的守护者”与“价值的传承者”。

他强调,优秀的企业并不是靠创始人一人或管理团队的一时英明推动起来的,而是靠整个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成为“文化传递者”来共同塑造。这一理念也成为星巴克内部最根本的组织信条之一,延续至今。

写在最后

“回归初心”,听起来像一句口号,但对倪瑞安和他的团队来说,更像是一场内部动员。他们试图找回那个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放在第一位的星巴克,一个不仅卖咖啡、也相信文化和情感价值的品牌。

在这个过程中,回归并不意味着保守,而是一场带着“方向感”的进化。

注:文/松柏,文章来源:联商网(公众号ID:linkshop2012),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联商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