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级市场 大家的账算的越来越细了

陶辉东 2025/06/06 08:30
陶辉东 2025/06/06 08:30

邦小白快读

一级市场基金管理费变革引发行业调整

1. 管理费计算基准从认缴转向实缴,导致GP实际费率降至1%-1.5%,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2. 国资LP新规要求管理费与返投任务挂钩,部分甚至取消管理费,倒逼GP调整商业模式

3. 行业出现“拼多多”式内卷,3000多个区县争夺头部企业,项目成功率降低但退出周期拉长

GP应对策略呈现多元化趋势

1. 华映资本通过管理母基金、联营龙头企业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

2. 头部机构加强组合管理能力,注重流动性管理和资产配置

3. CVC机构利用产业优势,开放工厂场景加速技术落地

产业资本深度参与技术变革

1. 博世CVC开放中国工厂作为具身机器人试验场,展示产业协同新范式

2. 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竞争加剧,但成功后的商业想象力不及预期

消费领域投资逻辑转变

1. 互联网时代高估值并购退出模式终结,品牌需关注持续经营能力

2. 投资机构更关注可预见商业化机会,倒逼产品研发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政策监管趋严带来新挑战

1. 74%基金改用实缴资本计费,国资审计标准倒逼财务管理规范化

2. 招商母基金新规取消管理费支付,政策风险需重点关注

商业模式创新机遇

1. GP转向“募投管退”全周期服务,合作模式从单纯投资转向联营孵化

2. CVC机构提供场景+资本双重支持,科技企业可寻求产业协同机会

3. 母基金配置策略从全面撒网转向精准画像,合作需突出核心优势

产业升级催生新合作模式

1. 博世CVC开放工厂作为技术试验场,为制造企业提供场景赋能新思路

2. 具身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投资热,倒逼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

供应链效率提升方向

1. LP要求按项目call款,推动资本使用效率最大化可借鉴至生产管理

2. 投资机构组合管理方法论对工厂多品类生产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行业痛点催生服务新需求

1. 74%基金改用实缴资本计费,引发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需求

2. GP缺乏组合管理能力,需专业机构提供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3. 国资审计标准趋严,催生合规咨询服务新市场

技术创新服务机遇

1. CVC场景开放需求带来技术对接平台建设机会

2. 母基金精准画像需求推动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发

3. 流动性管理难题催生新型金融服务产品

平台运营规则重大调整

1. 招商母基金取消管理费支付,倒逼平台创新盈利模式

2. 3000余区县招商竞争白热化,需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风险管理新要求

1. 实缴资本计费制要求平台强化资金监管能力

2. 按项目call款模式需配套投资进度管理系统

3. 国资审计合规性成为平台准入核心标准

行业制度变革样本分析

1. 管理费计费方式变革反映GP-LP权责关系重构

2. 国资审计介入催生中国特色VC治理机制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 华映资本“母基金+联营”混合模式打破传统单一收益结构

2. CVC机构场景赋能形成新型产业创新联合体

政策建议方向

1. 建立管理费与业绩对赌的动态调节机制

2. 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估体系

3. 推动组合管理能力纳入行业准入标准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这种感觉:现在的一级市场,大家的账算的越来越细了。投资机构与创业公司之间如此,GP与LP之间也是如此。

在不久前的“投中十问”上,这一点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从2020年开始,投中网每年都会在年度投资峰会的主论坛之外,专门邀请行业一线GP和LP机构展开“投中十问”闭门研讨会。不同于主论坛话题集中在宏观和中观的大趋势,“投中十问”话题总是非常微观和接地气。

过去几年,“投中十问”会场上的热门话题有返投、招商、老股定价、跟投份额等等,都是一直以来困扰GP和LP关系的核心痛点。而今年“投中十问”的焦点话题恐怕会让很多人意想不到:基金管理费。搁三年前,恐怕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个值得一聊的话题。不聊不知道,原来大家现在对管理费的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也存在极其巨大的分歧。

大家都在说,中国一级市场正进入一个大变局时代。一些过去不言自明的原则,现在需要大声标榜。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原本约定俗成的行规,则正在遭到挑战。

当然,这也与当前的退出难息息相关。如果基金DPI都有三五倍,谁会在乎一两个点的管理费?但市场低谷期,往往也是最好的筑基期。管理费看似是个小问题,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中国的GP与LP之间的关系影响深远。这样看来,细算账不失为一件好事,这说明各方在博弈建立适应中国一级市场逻辑的新规则,无论是LP还是GP。

细算账 管理费为何成为焦点?

在基金管理费上做文章,是近期国资LP的一个新趋势。

比如,有些国资LP要求,如果GP不能完成返任务或业绩指标不合格,则需要退还部分管理费。甚至还有不支付管理费的。去年底华中某省会城市成立百亿招商母基金,就在管理办法中规定,拟从招商母基金出资的部分将不支付管理费。

不过要说影响最广的变化,应该是管理费的计算基准从认缴变成了实缴,它作为一种“要求”被固定了下来,几乎成为国资LP的通行做法。

一直以来,管理费是按认缴还是实缴资本收取并没有一定之规,但按认缴作为一种约定俗成,曾经被普遍接受。不仅民营LP如此,绝大多数国资LP过去也不要求按实缴。投中研究院2021年的调研报告显示,只有21%的政府引导基金在管理办法中对子基金的管理费做出了规定,这其中又只有不到5%的政府引导基金将子基金管理费与实缴资本挂钩。

短短两三年间,局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今年初一份第三方调查显示,在收取管理费时,已经有大约74%的基金以实缴金额为基数,23%的基金以认缴金额为基数,还有3%的基金是按已投金额计费。

认缴与实缴一字之差,对GP的影响却非常大。如果按实缴收管理费,实际的费率可能只有1%到1.5%。有嘉宾认为,GP靠这么低的管理费,很难覆盖运营支出,这是难以持续的。很多GP表示,这样的管理费已经养不活团队了。再加上当下的退出难,carry也寥寥无几。有GP坦言,现在是在用以前的carry来弥补管理的开支。

但从LP的角度来说,按实缴金额收管理费不仅合情合理,也是势所必然。

李金认为,作为GP不应该靠管理费生存,最重要的还是后端的carry,如果没有信心拿到carry,就没有必要从事这个行业了。

黄成则表示,如果按认缴金额收取管理费,而一些基金投资进度又非常慢,比如投资期过了,认缴资金还没有投出去,甚至没能完全实缴,这部分多收取的管理费是经不起国资审计的。

而对GP而言,国资LP要求按实缴收取管理费,其它LP势必也要同等待遇,这就给募资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有GP表示,他们的基金只有小部分资金来自国资,如果为了国资改成了按实缴收费,反而会让自己的收入降低,“还不如不募这个钱了”。

与管理费相关的问题还有call款。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在越来越多的LP要求按项目call款。以及,在此基础上按实际投资额计算管理费。

对于这种做法,张江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按项目call款,应该以按认缴资本收管理费为前提,这也是美元基金的成熟做法。如果既按项目call款,又按实际投资额计算管理费,就会迫使GP拼了命地快投,导致投资动作变形。

VC陷入“拼多多”模式?

管理费的问题,折射出的是中国一级市场的深刻内卷。所谓形势比人强,很多的吐槽,其实都超出了GP或LP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范围。一位LP嘉宾在会上调侃自己:“我们最后还是变成了自己原来讨厌的样子。”

今天中国VC行业的‘既要、又要、还要’,导致过去VC单纯追求回报最大化的打法出现大变化。白宗义认为,当前投资领域及阶段同质化较以往更明显,GP必须快速迭代,抓住可预见性未来有明确商业化机会的变量,否则行业可能陷入“拼多多模式”。

有嘉宾谈到,一个热门产业的头部企业,以前是20多个省去招标和竞争,后来是200多个地级市去竞争,现在是3000多个区县去竞争。

拿如今最热的具身智能来说,成功的概率不会比当年的“千团大战”高多少,但成功之后的想象力却远没有当年的美团那么高,这就是当下的市场形势。

结果就是,VC这一行的“毛利”变得前所未有的薄。

季薇表示,她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一级市场本身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成长、高估值并购退出的年代不会再来,出现home run项目的概率变小了,资本市场的退出拉长了。基金常态化管理费按实缴收取,carry的获取时间拉长,这些对GP传统的单一商业模式来说是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华映会更细化未来2-3年的现金规划,“要非常有规划性和纪律性,加强完成比例。”

同时,华映也在加强工具建设,当前我们增加了更多属性的资金,包括管理母基金,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不同资金属性支持,通过多种策略加强头部资产获取能力,延续孵化和经营能力,向更深处探索,比如通过孵化主导项目、与行业龙头联营,而非传统仅靠投资等待上市退出的单一模式来取得收益。

新市场环境下,GP需要考虑的问题、具备的能力无疑都更加的多元。孙家骏表示,成熟的投资机构,未来不仅要具备项目投资能力,还要有组合管理的能力,大部分机构还没有开始重视这一点。实际上,在任何大型的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管理、资产组合的管理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但在当下的一级市场上,包括很多大型的机构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张晟表示,面对今天的市场变化,更简单的应对之道是抓住共性的、不变的、符合第一性原理的东西。对于大家都在谈的平衡,张晟的看法是:“尽量少去做平衡,做不了的对象就舍弃,可能反而最终能够产生良性结果。”

作为LP,赵守刚持类似的看法。他表示,最早他们想既要、又要、还要,后来发现每一个基金、每一个GP都有自己的特点,做不到什么都要,最后把每一个基金做了画像,找出一两个合作的重点,在母基金的层面做配置。

CVC参与市场的方式也在升级。博原资本是博世集团旗下CVC平台,蒋红权表示,目前不管是出行、汽车、新能源还是其它工业场景都处在大变革当中的,因此作为产业方本身就有很强的危机感,必须要改变自己。作为CVC,当下一方面有集团自上而下的、系统化的机制支持,同时也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这对于产业协同、赋能是非常有利的。蒋红权举了个例子:“一说到AI、具身机器人,博世在中国就有四五个工厂可以马上开放场景。”

当然,越是大变局时刻,越需要GP与LP的同舟共济,这也是投中网六年前发起“投中十问”闭门会的初衷。本质上,所有的痛点都是匹配的问题。只要GP和LP能建立信任,不断地分享、互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注:文/陶辉东,文章来源:投中网(公众号ID:China-Ventur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投中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