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花西子自建首个智能工厂:打造更敏捷的研发共创和生产闭环

亿邦动力 2025/05/21 19:30
亿邦动力 2025/05/21 19:30

邦小白快读

花西子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年产量达5000万件。

1.质量管控通过“智造x质造x治造”体系保障,其中智造采用AI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工艺优化和不良品自动识别;质造执行严于国际的“花西子标准”,原料可追溯;治造通过光伏电站年减排2500吨,循环周转箱年减30吨纸耗。

2.用户共创模式依托柔性产线,支持小批量试产快速响应反馈,缩短研发周期。

花西子构建品牌技术壁垒与绿色形象。

1.品牌营销层面:智能工厂投产强化“科技美妆”标签,光伏电站、循环箱等绿色举措提升ESG价值。

2.产品研发创新:通过Deepseek大模型优化工艺,十万级无尘车间保障品质,用户共创机制使新品开发周期缩短30%。

3.消费趋势响应:严于欧美标准的质量体系契合安全消费需求,可追溯系统增强信任感。

合作机会与风险管控并重。

1.产能支持:7条产线覆盖护肤、底妆等多品类,可承接代工合作。

2.柔性供应链:小批量试产能力适合新品测试,降低库存风险。

3.政策利好:数字化品控体系符合监管趋势,原料“一料一码”满足溯源要求。

4.风险提示:需评估严苛质量标准的成本适配性。

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标杆。

1.生产效能:平板“一键下单”实现无纸化,AI视觉检测提升良品率。

2.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防差错称量,Deepseek大模型优化工艺流程。

3.绿色实践:分布式光伏提供30%厂区用电,循环箱方案具备可复制性。

数字化解决方案新突破。

1.技术趋势:生产运营系统整合MES/ERP,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2.客户痛点解决:智能视觉技术替代人工质检,不良品剔除效率提升5倍。

3.服务机会:可输出AI工艺优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模块化方案。

供应链升级与生态共建启示。

1.招商需求:柔性产线适合新锐品牌入驻试产。

2.运营借鉴:数字化追溯体系可应用于平台品控。

3.合规风向:严控原料标准降低质量投诉风险,绿色生产数据可作营销资源。

产学研模式与可持续创新样本。

1.产业创新:智能工厂使实验室到量产周期从18个月缩至6个月。

2.商业模式:用户反馈直接驱动产品迭代,开辟C2M新路径。

3.政策建议:光伏+循环箱组合年减碳2730吨,可作为制造业减排参考模型。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亿邦原创】日前,花西子正式对外开放其首个智能工厂。据了解,该工厂位于杭州钱塘,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生产,拥有7条数字化产业线,年产量达5000万件,覆盖护肤、底妆、粉类等品类。

“自建工厂的初心,是为了更加敏捷高效地为用户创造价值。”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副总裁张大勇在工厂的首个开放日中表示,该智能工厂的核心价值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质量管控的全流程可视化;二是敏捷生产以更好实现用户共创与持续迭代;三是把产学研融合发展生态作为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

其中,在质量管控和敏捷生产方面,花西子提出“智造x质造x治造”的生产理念:智造(智能生产)对应“新”的技术维度:质造(品质生产)对标“质”的品控标准;治造(绿色生产)则聚焦“可持续”效能。

具体来说,“智造”,主要依托于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与AI新兴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协同应用,打造“智能车间”。其中,生产运营系统是工厂“智慧大脑”,智能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原物料数字化管理、防差错称量、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追溯等,最终通过一台平板就能实现“一键下单”,高效生产,无纸化生产。

在AI 技术应用上,花西子一是通过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进行工艺归因分析,实现工艺仿真和迭代优化;二是通过智能视觉技术,在产线上实现自动识别并剔除不良品,在车间管理上实现实时监测并提示作业人员的穿戴规范。

“质造”的保障,则源于“花西子标准”与数字化品控体系双保险举措。“花西子标准”,指花西子参考多个国家地区的质量标准,制定的指标更严格的质量标准,在生产环节体现为严格的原料遴选机制与验收标准、十万级无尘洁净车间等。数字化品控体系,则通过生产运营系统,整合“一料一码”、数字化防呆防错、物联网技术等,实现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的精确追溯和质量管控,进一步减少人为误差,确保品质的稳定、可控。

“治造”,聚焦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产,通过绿色能源使用、能源智能管理、无纸化生产、可循环周转箱等方式实现。例如,工厂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年平均发电量约280万kWh,每年可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吨;可循环周转箱应用于原料配送、产品运输等环节,清洁回收后可循环使用,预计全年可减少约30吨纸箱的使用。

而花西子智能工厂的“产学研融合”价值,则体现在“缩短了技术转化的周期,让创新不再卡在‘最后一公里’,这将激发花西子研发团队更大的创新潜力。”花西子首席科学家李慧良表示,产学研的价值也延伸至用户共创的敏捷开发模式——依托智能工厂柔性产线的“小批量、灵活试产”能力,用户体验官的反馈能够更高效地转化为产品开发与优化的动力。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