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是2024年很多消费品行业的共同感受。
成本压力上升、需求端动力却不足,两端上下挤压,只好卷价格、卷流量、卷供应链。但仔细看,降价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主打奢侈品和极致性价比的企业都活得很滋润。
东阿阿胶营收增长25.57%,茅台净利润增长15.41%,而蜜雪冰城营收增长22.3%,锅圈食品通过下沉市场与供应链优化稳定盈利。
总体来看,2024年的消费品行业有这样几个共性问题。
首先是效率,规模效应并不必然,有时候效率不足,越扩张越糟糕。
达能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经营利润率达到了13%,妙可蓝多砍掉低效贸易业务后净利润增长89%,而蒙牛因库存减值、养殖亏损导致净利润暴跌97.8%。
其次是读懂消费分层,找准自己的定位和面向人群。市场正在抛弃中间地带,要么极致性价比穿透下沉市场,要么高端化构建壁垒。
蜜雪冰城三线以下门店占比57.4%,锅圈食品万店规模撬动6.2%营收增长;茅台高端系列酒营收破200亿,珠江啤酒高端产品毛利率达48.6%。中庸者如奈雪的茶,往往只能被迫关店止血。
核心技术和IP,正在成为企业的胜负手。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研发产出不足,结果就是增长动力不足,爱美客王牌产品失速,增速从29%骤降至4.4%,华熙生物研发投入滞后,净利润暴跌70.59%。
此外,IP本质上也是潮玩品类的“核心技术”,谁掌握了IP谁就拥有最高的效率,这也是这个赛道“赢者通吃”现象的体现。
食品饮料
健康和效率,是食饮行业的两个关键词。
首先是健康需求爆发,功能与细分品类崛起。功能性饮料成为最大亮点,东鹏特饮能量饮料收入增长28.5%,电解质饮料销售额激增280%,卫龙的辣条销售下降,但魔芋制品收入占比超50%。
效率优化也成为了盈利关键。达能、妙可蓝多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升利润率;克明食品、有友食品借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利润翻倍;蒙牛、桃李面包等企业则因库存压力和需求疲软陷入负增长,凸显精细化运营能力差别的分水岭。
达能
2024年,达能全年销售收入为273.76亿欧元,同比增长4.3%;经常性经营利润达35.58亿欧元,经常性经营利润率为13%,较上年提升39个基点。
分品类来看,达能2024年专业特殊营养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9.36亿欧元,同比增长4.6%;饮用水及饮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9.77亿欧元,同比增长5.1%;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4.63亿欧元,同比增长3.8%。
达能CEO盛睿安表示,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全面达成了2022年设定的中期目标。根据财报,达能在2025年的业绩目标与中期目标保持一致,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经常性经营利润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
统一
2024年,统一企业中国实现营业收入303.32亿元,同比增长6.1%;税后净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10.9%,营收、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统一品牌大众认知度最高的两个品类——饮品、方便面,依旧是其两大业务支柱。饮品业务实现营收192.41亿元,同比增长8.2%,在公司总收入中约占63.43%;食品业务贡献了99.98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方便面销售达98.49亿元,同比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饮品业务不仅收入规模大,且盈利贡献较强,2024年该业务净利率为12.2%。 此外,在消费市场略显低迷的背景下,统一作为食品饮料市场的龙头企业,享受了行业头部企业马太效应的红利。
康师傅
2024年,康师傅实现收入806.51亿元,同比增长0.3%,实现归母净利润43.22亿元,同比增长22.9%。
公司的方便面业务收益同比下降1.3%,而饮品业务则增长1.3%。分销成本占收益的比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达到22.4%。整体来看,集团在健康、美味的产品创新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目前,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35.2%,饮品业务占64%。饮品业务由于售价改善和原材料价格走低。整体来看,公司的业务表现稳健,展望未来,集团将继续加大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投入。
农夫山泉
2024年,农夫山泉营收428.96亿元,同比增长0.54%,净利润121.23亿元,同比增长0.36%。
其中,包装饮用水产品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为37.2%,饮料产品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为62.0%。茶饮料业务方面,2024年农夫山泉茶饮料产品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收益167.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3%,占总收益的39.0%。
功能饮料产品收益为49.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6%,占总收益的11.5%。果汁饮料收益40.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占总收益的9.5%。
据了解,2024年农夫山泉在全国同步推进6个水源地项目。2024年1月,农夫山泉发布公告称将在建德扩建产能,总投资额50亿元;2024年1月,总投资13.5亿元的农夫山泉青城山饮用水与饮料生产基地正式在都江堰开工,这也是农夫山泉在四川布局的第二个水源地;2024年7月,农夫山泉黄山水源地正式投产,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2024年11月,农夫山泉海口生产项目迎来签约仪式,计划总投资15亿元。
东鹏饮料
2024年,东鹏饮料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加40.63%;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创下新高。
“东鹏特饮”作为核心单品,其所在的能量饮料业务持续领跑,实现营业收入133.04亿元,同比增长28.49%,毛利率达48.25%,是东鹏饮料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销售额同比激增280.37%,实现爆发式增长,占比也由上年3.49%提升至9.45%。
由于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发力及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无糖型、功能型饮品消费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健身塑形、职场能量补给、轻户外社交等新兴消费场景的精准渗透,正在重构饮料市场的空间维度,电解质饮料依托其场景适配性优势及高性价比定位,已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战略级业务单元。
三只松鼠
2024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为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
2024年,三只松鼠加速子品牌孵化和市场拓展,其中儿童健康零食品牌小鹿蓝蓝全年销售近10亿元并实现较好盈利,印证了其在细分领域的成功突围。
全球化布局是三只松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年报显示,公司围绕规模化品类构建全链条的新供给体系,国际供应链布局将持续深入规模化全球集采,在东南亚进一步建设优势品类工厂。
卫龙美味
2024年,卫龙美味总营收为62.6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6%,净利润约10.68亿元,同比上升21.3%。
报告期内,卫龙各品类板块均实现稳增长,其中以卫龙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第二曲线成长性释放,占总收入百分比由上年度同期的43.5%增至53.8%。蔬菜制品所得收入由上年度同期的21.19亿元增加59.1%至33.71亿元,2025年有望延续增长势能。
卫龙2024年先后推出小魔女魔芋素毛肚、小魔女魔芋素板筋、劲爽辣卤味风吃海带、卫龙吮指烤肉味辣条等新品,加速拓展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不断细分的口味需求。在“卫龙不只是一种辣”的正向赋能下,公司正加速扩张其市场份额,带动未来市值进一步提升。
有友食品
2024年,有友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22.37%;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35.44%;实现扣非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40.53%。
分产品来看,2024年有友食品大部分产品收入实现了增长。其中,泡凤爪类产品实现营收7.85亿元,同比增长8.63%,毛利率为31.62%,同比增加2.78个百分点;皮晶类产品实现营收0.93亿元,同比增长6.29%,毛利率为39.44%,同比增加3.28个百分点;其他泡卤风味肉制品实现营收1.52亿元,同比增长840.69%,毛利率为16.51%,同比减少16.05个百分点。
有友食品称,将坚持以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全面深化“创新驱动、效能优先、风险可控”的运营理念,通过优化供应链协同、深化市场布局、拓展产品矩阵等举措,构建多维增长极。经审慎评估预测,2025年度预计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20%。
蒙牛乳业
2024年全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97.8%。
从业务分部来看,液态奶业务仍然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为730.66亿元,占总收入的82.4%。奶粉业务受到市场挑战,但通过研发驱动和品牌引领实现逆势增长。冰淇淋和奶酪业务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积极拓展新兴渠道。整体来看,公司在各业务分部中均保持了较为积极的增长策略和市场竞争力。
蒙牛财报显示,营收下滑是乳制品行业供需不平衡,消费需求不及预期所致。此外,蒙牛对旗下“贝拉米”商誉和相关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发生乳牛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和相关商誉减值,是导致净利润下降的主因。
妙可蓝多
2024年,妙可蓝多营业收入约为48.44亿元,同比减少8.99%。归母净利润1.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16%。
2024年,妙可蓝多完成蒙牛奶酪业务整合,三大奶酪产品系列均实现正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即食营养系列实现收入20.50亿元,同比增加3.19%;餐饮工业系列凭借公司供应链及专业化服务优势,实现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14.03%;家庭餐桌系列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增加4.92%。
妙可蓝多在2024年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和加强成本控制,实现了财务稳定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尽管面临收入下降的挑战,公司通过战略性收缩贸易业务和聚焦奶酪业务,成功巩固了其在乳制品行业的市场地位。
克明食品
2024年,克明食品营业收入为45.67亿元,同比下降11.91%;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增长322.30%。
针对2024年扭亏为盈,克明食品解释,生猪价格较同期有所上涨,公司养殖业务板块毛利率提升,经营亏损同比减少。食品业务板块持续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增加,同时小麦成本同比有所下降,使得产品毛利率提升,毛利额增加,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同步增长。
尽管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克明食品的经营仍然承压。面条产销量同比下降5.39%和6.73%,面粉产销量同比下滑12.66%、11.93%,只有方便食品在增长,其产销量分别为2.85万吨、2.83万吨,同比增长11.58%、10.51%。
桃李面包
2024年,桃李面包营收为60.87亿元,同比减少9.93%;净利润为5.22亿元,同比减少9.05%。
2024年,桃李面包面包及糕点业务营收为59.06亿元,同比减少约9.58%;月饼营收为1.26亿元,同比减少约14.95%;粽子营收本期未公布,去年营收为1701.06万元;其他产品营收5388.3万元,同比减少约30.26%。
桃李面包在财报中称,公司深耕东北、华北等成熟市场,提升下沉力度。同时,在华东、华南等核心市场加快布局优化。面向西南、新疆等新兴市场持续推进网络建设,打造更贴近当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桃李面包有24个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在建基地项目2个。
双汇发展
2024年,双汇发展营业收入595.61亿元,同比减少0.55%;实现利润总额66.59亿元,同比上升0.21%;实现归母净利润49.89亿元,同比减少1.26%。
双汇发展表示,营业收入微降,主要是受包装肉制品、生鲜猪产品销量下降,以及禽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公司肉类产品总外销量318万吨,同比下降1.67%。利润总额同比上升、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生鲜品、养殖业等企业所得税免税业务利润下降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财报也是双汇发展创始人万隆之子万宏伟接班后交出的首份年报成绩单。2024年8月,万宏伟当选双汇发展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他表示,未来将从精神、文化、管理机制和制度、战略四个方面做好传承,今后方向不变,目标不变,“按照董事会制定的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简称‘四化’)战略,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元祖股份
2024年,元祖股份营业收入为23.14亿元,同比下降13.0%;归母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下降10.0%。
其中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12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531万元变为亏损464万元,亏损额有所减少;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3248万元变为亏损1568万元,亏损额有所减少;EPS为-0.0193元。
公司在2024年度报告中指出,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主要通过762家线下实体店和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持续推进,以“顺时食”为核心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推出多款节令美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味的双重需求。
涪陵榨菜
2024年,涪陵榨菜营收23.87亿元,同比下降2.6%,净利润7.99亿,同比减少3.3%。
企业产品仍以榨菜为主,占收入占比85%+,辅以萝卜、泡菜。2024年榨菜吨单价为1.83万元,与23年相当,22年为1.85万元。当前核心产品为70克和80克包装的榨菜丝,这两种规格长期占据市场主流地位,涪陵榨菜通过高频调价将主流价格带从2008年的1元/包提升至2024年的2.5-3元/包,而对于涪陵榨菜的其它品类,多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产品。
从竞品情况看,鱼泉榨菜、吉香居、六必居在榨菜领域,虽然规模与涪陵榨菜不是一个数量级,但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对涪陵榨菜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涪陵榨菜提价之后,这些竞争对手显然替代了原本属于涪陵榨菜的价格带,从而蚕食涪陵榨菜的市场份额。
东阿阿胶
2024年,东阿阿胶营收约为59.21亿元,同比增长约25.57%;净利润约为15.57亿元,同比增长约35.29%,实现5年连续上涨。
其中,阿胶及系列产品贡献的营收约为55.44亿元,约占总营收的93.64%;其他药品及保健品贡献的营收约为2.36亿元,约占总营收的3.98%;毛驴养殖及销售贡献的营收约为0.69亿元,约占总营收的1.17%。
2024年,东阿阿胶进行品牌焕新,推动品牌年轻化,与B站合作跨年晚会,与小红书联合举办“中式养生节”,并将创意融入热门剧集《庆余年2》,持续巩固“滋补国宝,东阿阿胶”价值定位,增强品牌影响力。
餐饮茶咖
下沉市场是餐饮茶咖品类增长的机会爆发点。
高端现制茶饮承压,奈雪的茶收入下滑4.7%,人均消费超百元的湊湊餐厅客单价下降13.2%,反倒是主打性价比的蜜雪冰城、瑞幸、锅圈等品牌有了更大的机会。
从开店情况来看,蜜雪冰城全球门店突破4.6万家,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超57%;瑞幸凭借超2.2万家门店稳居咖啡赛道第一,全年营收增长38.4%;锅圈食品深耕下沉市场,万店规模下收入增长6.2%。
规模效应叠加供应链优势,让下沉成为这些头部企业核心增长点。
瑞幸
2024年全年,瑞幸总净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38.4%,首次在中国市场超越星巴克成为第一;营业利润为35.38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4年,瑞幸门店数在四季度末达22340家,全年净增门店6092家,展现强劲扩张态势。规模扩张初期对利润率有部分稀释效应,主要表现在同店销售额增长率收窄。通过优化运营效率,从全年尺度看,快速开店带来的“后遗症”正在转好。继一季度亏损后,瑞幸2024年二、三季度自营门店利润率均为20%以上。第四季度自营门店利润率达19.6%,同比上涨6.1个百分点。
现制茶饮品牌纷纷进军咖啡行业,瑞幸市场渗透率优势受到挑战,此外,2024年咖啡豆价格持续上涨,原料成本也成为瑞幸实现盈利的一大阻碍。面对现制茶饮品牌跨界竞争加剧和咖啡豆原料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瑞幸通过创新营销策略突围。作为“联名狂魔”,2024年瑞幸首次与游戏IP合作,与国产游戏3A大作《黑神话:悟空》联名产品一经推出就引爆热搜并迅速破圈。
奈雪的茶
2024年,奈雪的茶实现了49.21亿元的收入,同比下跌了4.7%,年度亏损9.1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盈利约2090万元,同比下滑4397%。
报告分析下滑原因,一方面是消费市场表现疲弱,消费者更加谨慎,倾向于目的性消费,这直接影响了奈雪的茶的销售额;另一方面,现制茶饮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关闭了一些表现不佳的门店,这也导致了闭店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加。
奈雪的茶在2024年推出了全球首家轻饮轻食green店。这家店定位于白领工作餐场景,满足午间用餐需求。除了销售奈雪的经典系列产品外,还售卖与“能量碗”相关的轻食和轻饮。这一新店型的推出,被看作是奈雪的茶在布局轻食赛道上的重要一步。
据悉,奈雪的茶green店型的消费者反馈良好,公司计划在第一阶段将100-200家店改造成green店型。这将有助于奈雪的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提升品牌的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
古茗
2024年,古茗营收为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毛利为26.87亿元,经调整净利为15.42亿元,同比增长5.7%。
古茗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设备以及提供服务。具体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65.63亿元;来自销售设备的收入为4.64亿元;来自初始的加盟费1.21亿元;来自持续支持的服务费为15.66亿元;提供培训和其他服务收入6426.4万元。来自直营门店的收入为1424.7万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59%。
古茗在财报中表示,将在已建立布局的17个省份中继续提高门店密度,策略性的进入与古茗一布局的省份相毗邻的省份,同时古茗也将持续评估进入境外市场的机会,也将考虑搭建供应链基础设施及扩展平台,为海外门店网络提供支持。
蜜雪冰城
2024年,蜜雪冰城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8.29亿元,同比增长22.29%;归母净利润44.37亿元,同比大增长41.41%。
财报显示,蜜雪冰城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商品和设备销售产生的收入增加,其次是加盟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增加。具体而言,2024年蜜雪集团商品和设备销售的收入为242.1亿元,同比增长21.7%,加盟和相关服务的收入为6.2亿元,同比增长52.8%,占总收入比例仅为2.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总数达到46479家,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8914家,并在年内超越星巴克居于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
在门店结构上,蜜雪集团持续深入下沉市场及海外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集团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达到23858家,占比达到57.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位于中国内地以外的门店数量达到4895家,较2023年同期增加564家。
茶百道
2024年,茶百道实现营收49.18亿元,同比下滑13.78%;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减少58.55%。
从营收构成来看,茶百道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设备,以及向加盟商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和加盟费,二者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98.9%。然而2024年,茶百道来自销售货品及设备和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的收入,分别同比减少了14.2%和7.9%。
公司会持续提升供应链能力,茶百道的原叶茶生产基地已经正式投产,借以希望保持茶叶原料的质量与门店产品的稳定性。按照茶百道在招股书上的披露,其公开发行募资中的51%(约11.7亿元人民币),将用作“提高整体运营能力及强化供应链”。
九毛九
2024年,九毛九收入约60.74亿元,同比增加1.47%;归母净利润5580.70万元,同比下降87.69%。
来自太二的收入轻微减少,从2023年的44.77亿元轻微减少1.4%至2024年的44.1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3年的74.8%下降至2024年的72.7%。主要由于集团太二餐厅的同店销售减少,这主要归因于该年度的外部环境变化及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
九毛九表示,2024年,集团会积极调整其业务策略,并进一步扩张其餐厅网络;集团继续优化其餐厅品牌组合,并专注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品牌,相对审慎地扩张太二品牌及怂火锅品牌的餐厅网络。
全聚德
2024年,全聚德全年营业收入为14.02亿元,同比下降2.09%;归母净利润为3413.09万元,同比下降43.15%。
依照财报,利润下滑主因是广告、推广费等销售费用增长,达到6204万元;人工成本、折旧费等方面有所控制,管理费用降至1.5亿元。
产品方面,公司拓展休闲食品赛道,子品牌“零研所”定位为专注快乐享受美味的酷尚品牌,推出鸭脖、鸭翅根、鸭肫、鸭锁骨、鸭掌等多种产品;渠道方面,与国内多家知名商超体系形成合作,不断加大休食市场推广力度,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同时,公司持续利用好直播带货与私域流量平台,公司入驻微信商城的全记货铺全年销售单量同比增长18.8%。
达美乐中国
2024年,达美乐中国(即达势股份有限公司)总收益为43.14亿元,同比增加41.4%;归母净利润5519.5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1.31亿元。
2024年收益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张门店网络,以及新市场的新门店产生的销售额强劲。2024年,达美乐中国净开店240家门店,年末门店达1008家,其中371家门店位于上海及北京,637家门店位于新增长市场。
达美乐将继续执行“走深”及“走广”的网络扩张战略,于进一步渗透现有市场的同时,进入更多新城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门店数量的持续增加,公司亦将进一步提高成本效率。
海底捞
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为62.30亿元,同比上升18.7%。
截至2024年末,海底捞集团通过内部创业创立了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等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2024年海底捞其他餐厅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2024年,海底捞正式启动加盟业务,截至2024年年末完成13家加盟门店的审核与落地。海底捞表示,加盟模式实施以来,下沉市场展现出强劲需求,超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来自县级城市。
呷哺集团
2024年,呷哺集团营业收入47.55亿元,同比下降19.65%,归母净亏损4.01亿元。
呷哺呷哺及湊湊餐厅收入仍为呷哺集团收入主要来源,占集团总收入的96.3%。其中2024年呷哺呷哺收入26.29亿元,湊湊收入19.48亿元。利润下降有凑凑人均消费下降的因素,由2023年的142.3元下降至2024年的123.5元,同比下滑13.2%。
会员运营依然是呷哺集团2025年重点工作,品牌将对过往的社群运维工作进行大幅优化,拉升会员活力及复购。对于新客群的开发,依然会以大学生客群为主力耕耘对象,并积极开发企业用户到餐厅团建的用餐场景。
锅圈食品
2024年,锅圈实现收入64.70亿元,同比增长6.2%;核心经营利润为3.11亿元,同比增长3.1%。
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的“蹲苗计划”,促进门店精益化运营水平提升,财报显示,该计划成功地促进了锅圈门店数量和质量的健康稳定发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锅圈门店总数为10150家,持续保持在万店规模以上。
锅圈将巩固目前的优势,包括继续扩大及深化销售网络,持续开拓下沉市场,实现5年内2万家门店规模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夯实会员生态,IP赋能品牌触达。推动产业端布局,强化供应链体系,巩固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客单价和销售频次双提升。
关于出海,锅圈将以中国味道加区域供应链的模式,构建中国食品供应链企业出海的新范式,在中国香港、东南亚市场尝试打造中国味觉风暴,探索海外销售增长点。
调味烹饪
与餐饮行业相反,找细分场景、向高端升级,反倒成为品类增长的关键要素。
比如找细分场景做品类创新,向高端升级,雪天盐业高端盐销量同比增长136.75%,颐海国际小龙虾调料、酸辣粉收入分别增长31.5%和56.7%,印证细分场景需求爆发;海天味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毛利率提升2.47个百分点至38.62%,显示传统品类升级潜力。
此外,这个赛道正在加剧分化,龙头的韧性远超过行业其他玩家。海天、天味等龙头营收利润双增,而西王食品连续三年亏损,金龙鱼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利润。
莲花控股
2024年,莲花控股营业总收入26.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55%;归母净利润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12%。
公司核心业务增长动能强劲,利润端表现尤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43.77%,利润总额增幅达 66.79%。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调味品主业的销量提升、新零售与国际贸易业务的快速扩张,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
莲花控股董事会表示,2024年业绩为“品牌复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将坚持创新驱动与效率提升,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中炬高新
2024年,中炬高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4%。
净利润大幅下滑主因2023年诉讼和解导致的高基数效应,预计负债转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如大豆)及精细化管理。
核心子公司美味鲜表现亮眼,营收50.75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29.5%,成为盈利主力。
颐海国际
2024年,颐海国际营收6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8%,归母净利润7.39亿元,同比下降13.28%。
具体来看,火锅底料中的牛油和番茄口味产品分别实现收入5.84亿元和4.24亿元,同比增长12.1%和8.6%。复合调味料方面,小龙虾调味料收入达2.23亿元,同比增长31.5%。在方便速食类中,酸辣粉等下一代速食产品备受青睐,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56.7%。
颐海国际的第三方业务表现良好,实现营收45.66亿元,同比增长10.4%。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精细化的渠道管理和完善的产品研发机制。公司通过“产品项目制”策略,有效应对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从而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雪天盐业
2024年,雪天盐业营业收入53.92亿元,同比下降13.90%;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下降57.1%。
有机构评估,利润下滑主要系大环境影响,行业内普遍降价。如各类盐产品,雪天盐业2024年生产了550.22万吨,增长0.15%;销售427.41万吨,下降了1.25%,但营收却下降了5.85%。
雪天盐业一直在推动传统食盐的高端化升级,相关产品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36.75%,并在京东、天猫等直营电商销量居行业前列。但整体效果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西王食品
2024年,西王食品营业收入为49.72亿元,同比下降9.43%;归母净利润亏损4.4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0.17亿元。
西王食品已经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公司表示,近年运动营养板块受成本端不利以及体重管理品类竞争态势变化的影响,业绩未达预期,导致公司接连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成为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主营业务植物油版块止跌企稳,在2024年重回正向增长,增幅为11.88%,但其销量仅为18.88万吨,与行业龙头金龙鱼的销量相差甚远。
道道全
2024年,道道全营业收入59.43亿元,同比下降15.12%;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133.50%。
从业务板块来看,包装油收入35.67亿元,同比下降10.60%;粕类收入16.66亿元,同比下降25.11%;散装油收入6.39亿元,同比下降11.22%。各主要业务板块均出现下滑,反映出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研发费用为640.80万元,同比增长29.93%。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旨在丰富产品品类,增强盈利能力,如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已完成5个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在岳阳地区试种。研发投入的增加,有望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金龙鱼
2024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2388.66亿元,同比下滑5.03%,实现归母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
对于收入的的下滑,金龙鱼在财报中称,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公司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均有增长,但是主要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及大豆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而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年金龙鱼盈利倚仗非经常性损益,2024年金龙鱼的非经常性损益达15.30亿元,在归母净利润中占比高达61.15%。这些损益主要产生于用来管理商品价格和外汇风险的衍生工具及结构性存款、与鲁花集团换股交易收益等。
海天味业
2024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
分产品来看,海天味业的收入来源于酱油、蚝油、调味酱和其他四部分,其中酱油是该公司的第一大产品。2024年,海天味业酱油业务实现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
目前,海天味业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食品制造业,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1.28亿元,同比增长10.14%,毛利率也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47个百分点至38.62%,该公司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材料采购成本下降、精益及科技驱动成本控制等。
天味食品
2024年,天味食品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36.77%。
分产品看,中式菜品调料已超越火锅调料成为旗下第一大品类,并且增长势头强劲。报告期内,天味食品的火锅底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分别实现收入12.65亿元、17.71亿元和3.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3%、16.56%和10.99%。
对于去年业绩的增长,天味食品在财报中表示,公司聚焦降本增效,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升级等措施,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此外,公司在营销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持续精耕线上和线下渠道,努力满足B端和C端客户的需求。
安琪酵母
2024年,安琪酵母实现营业收入151.97亿元,同比增长11.86%;归母净利润13.25亿元,同比增长4.07%。
2024年,安琪酵母产能建设稳步实施,全年酵母发酵总产量达41.54万吨,同比增长10.21%,其中抽提物产量14.64万吨,同比增长5.63%。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19.36%,其海外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安琪酵母加速出海,一方面与其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有关,另一方面公司主要原材料糖蜜国内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在成本中占比也大。酵母生产成本中糖蜜的占比达59.94%,是影响安琪酵母盈利能力的关键。
美妆家化
大单品和研发,是美妆家化品类的增长关键词。
上美股份82%的收入依赖韩束,百亚股份自由点卫生巾收入增长60.6%。当然过度依赖大单品的风险也不小,爱美客的核心产品“嗨体”增速骤降至4.4%,后续增长动能不足。
重研发就成了破局方向。华熙生物战略性收缩低效业务,加码微生态护肤研发;福瑞达旗下瑷尔博士稳居微生态护肤第一,珂谧借胶原蛋白切入医疗渠道。
豪悦护理
2024年,豪悦护理营收为29.29亿元,同比上涨6.25%;归母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下降11.65%。
分产品来看,2024年,婴儿卫生用品营收20.60亿元,同比上涨4.27%;成人卫生用品营收5.52亿元,同比下降0.55%;其他用品营收2.32亿元,同比上涨57.55%。
不同于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024年第四季度,豪悦护理营收表现强势,同比增幅超30%,这也是公司2024年营收能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
豪悦护理的境外收入也在高速增长。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境内营收23.94亿元,同比仅上升0.96%;境外营收4.51亿元,同比涨幅高达46.69%,主要系公司境外子公司泰国豪悦营业收入大幅提升所致。
青岛金王
2024年,青岛金王实现营业总收入17.93亿元,同比下降28.55%,净利润3511.50万元,同比增长236.91%。
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31.21亿元,应收账款为3.92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1.90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0.90亿元。
新材料蜡烛及香薰制品业务方面,公司努力挖掘原有客户需求,同时持续加大产品开发投入,精准推出契合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订单持续增长。
华熙生物
2024年,华熙生物录得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对比往年数据,无论是归母净利润还是扣非净利润,均创下华熙生物上市以来最低水平。华熙生物回应称,这主要受管理变革成本、长期战略投入、前瞻性研发费用增加以及创新性业务投入、消费品业务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该经营结果是公司长期持续增长后战略性的主动调整,是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结构性的、暂时性和阶段性的。
2023年,华熙生物业绩开始下滑,2024年公司启动变革。据华熙生物方面对时代财经解释,2024年,公司正式进入变革元年,启动了包括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指标与绩效体系变革、推动企业数智化等多个变革项目,并着力推进变革项目的落地。
爱美客
2024年,爱美客实现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
一直以来爱美客以高速增长著称,2016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年度增速均超过20%,综合毛利率超过90%。但今年增长幅度仅为个位数,其中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净利双降,为公司2020年A股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双降。
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王牌产品“嗨体”失速,2024年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增速仅4.4%,远低于2023年的29.22%;其次是接力产品“濡白天使”乏力,凝胶类产品增速从2023年的81.43%骤降至5.01%。
爱美客2024年研发费用3.04亿元,占营收10.04%,虽高于国内同行,但与国际巨头艾尔建美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胶原蛋白等新赛道布局滞后,仍依赖外部采购。
百亚股份
2024年,百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归母净利润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
2024年度,公司自由点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0.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以益生菌系列为代表的大健康系列产品收入增速更快。公司卫生巾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高端系列产品收入占比持续增加,带动了公司毛利率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和自由点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3.2%和55.8%,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了2.9%和0.9%。
年报显示,2025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发展战略,继续推动公司稳步发展。公司将加强产品创新研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加快外围省份和线上业务拓展,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
两面针
2024年,两面针营业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5.82%;实现归母净利润8109.88 万元,同比增长255.59%。
表面看,两面针净利润增速惊人,但扣非后净利润仅为894.73万元,同比下滑37.13%,暴露主业盈利能力持续弱化。净利润高增长的核心推手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财报显示,两面针2023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463.26万元,而2024年则飙升至8774万元,同比增长1793.97%,这一增长主要来自持有的中信证券股票的升值。
若剔除该部分股票升值的影响,公司实际经营利润仅为894.73万元,不足千万元,甚至低于2023年的1423.12万元水平。
上海家化
2024年,上海家化实现营收56.79亿元,同比下降13.93%;归母净利润亏损8.04亿元,同比下降260.72%,由盈转亏。
这也是上海家化自上市以后首次出现亏损,这也是林小海上任后提交的首份全年成绩单,显然未能帮上海家化走出业绩低迷的泥潭。
业绩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巨额商誉计提及主营业务经营低迷,林小海上任首年便大规模计提商誉减值,或意在“财务大洗澡”,洗清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是,受主营业务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财务大洗澡后的上海家化或也难轻装上阵。
福瑞达
2024年,福瑞达营业总收入为39.83亿元,同比下降13.02%;归母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下降19.73%。
就研发回报来看,福瑞达的成绩可谓喜忧参半。化妆品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46%,医药板块营收同比下降1.41%,原料及添加剂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43%。
化妆品领域,颐莲和瑷尔博士两大品牌是业绩增速与营收规模扩大的首要功臣。其中,颐莲夯实高保湿品牌定位,瑷尔博士稳抓国内微生态护肤第一品牌优势,珂谧围绕胶原蛋白市场精准突破,分别打好了喷雾、益生、胶原三大攻坚战,值得一提的是,珂谧品牌渗透医院、药店等渠道,为福瑞达在抖音、天猫、线下零售之外,延申了更多渠道资源。
上美股份
2024年,上美股份实现营收67.93亿元,同比增长了62.1%;归母净利润为8.03亿元,同比增长73.81%。
从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上美股份超82%的营收都来自旗下大单品韩束,其他如一叶子、红色小象等品牌贡献的营收还不足20%,更何况韩束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23年的73.7%进一步提升了近9个百分点,公司内部产品线一家独大的态势愈发明显。
净利润率相对偏低,主因是销售费用率较高。年报显示,2024年上美股份的销售及分销开支高达39.47亿元,较2023年的22.4亿元同比激增了76.19%,要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速,占同期营收的比重达到了近60%。
蓝月亮集团
2024年,蓝月亮集团2024年取得营收85.56亿港元,同比增加16.82%;净利润亏损7.49亿港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25亿港元。
2024年亏损主因,是公司大幅增加了销售及分销开支,用于投入线上渠道的推广,特别是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型社交电商平台和渠道。2024年全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0.49亿港元,销售费用率为59.01%,这一数据在上半年曾经达到70.01%。
财报信息还显示,蓝月亮在2025年继续要在推广和营销上发力。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把原先计划用于扩充产能等业务的资金改为“提高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集团的销售及分销网络以及增加产品渗透”。
朝云集团
2024年,朝云集团实现营收18.20亿元,同比增长12.66%;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12.98%;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6.21%。
从业务来看,家居护理业务收入为16.34亿元,同比增长11%;个人护理业务收入为5330万元,同比下滑13.1%;宠物门店及宠物产品收入为1.27亿元,同比增长64.5%,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朝云集团的宠物门店已增至60家。
尽管朝云集团的总体营收和利润实现了增长,但其个人护理业务连续四年下滑,显示出其多元化进展缓慢。此外,朝云集团的家居护理业务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杀虫驱蚊产品所在的家居护理业务营收占比高达九成,且上半年营收占全年营收比重达七成以上。
潮玩文创
IP本身就是最值钱的资产,拥有IP就能赢者通吃;反过来说,购买IP授权也是品牌最大的成本来源。
这个细分赛道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头部品牌无论是营收和净利润的规模还是增长率,都显著高于赛道内的其他玩家。泡泡玛特、卡游净利润分别增长188%和378%,而小黄鸭德盈、凯知乐持续亏损,布鲁可深陷IP授权成本泥潭。
值得留意的是,AI也成为潮玩品类的增长关键词。实丰文化凭借AI玩具战略扭亏为盈,AI飞飞兔上市标志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布鲁可、卡游加速布局“IP+游戏”生态,凯知乐拓展大孩子消费场景(如汪汪队主题店),揭示潮玩与科技、娱乐业态的深度融合趋势。
泡泡玛特
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6.92%,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归母净利润31.25亿,同比增长188.77%。
其中,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达38.9%。以上经营数据,均超过市场预期。
2024年,泡泡玛特旗下4大IP营收破10亿元,13大IP营收破亿元。THE MONSTERS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CRYBABY成为最快进入10亿俱乐部的IP,超级IP崭露头角,IP根系枝繁叶茂。
2024年,泡泡玛特品类创新再度实现突破,毛绒成为年度爆品,收入实现1289%的爆发式增长,手办收入占比降至53.2%,积木产品首次上市便迅速售罄,以IP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逐渐成熟。
卡游
2024年,卡游实现营收100.59亿元,同比增长277.87%,净利润为44.66亿元,同比增长378.16%。
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仍是其核心产品——集换式卡牌,由2023年的71.1%增至71.3%,而毛利率增长最快的产品则是包括徽章、立牌、集换式卡牌收藏册和贴纸的其他玩具,由2023年的47.8%,增至57.1%,增长空间达9.3%,与其营收增长趋势吻合。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卡游构建了由70个IP组成的多元化矩阵,包括69个授权IP,如“奥特曼”“小马宝莉”“叶罗丽”“哈利波特”等国内外知名IP和一个自有IP“卡游三国”。2022年至2024年,卡游IP矩阵的IP数量由每期末的30个,增至37个,再增至70个。
名创优品
2024年,名创优品营收169.94亿元,同比增长11.33%,归母净利润26.18亿,同比增长4.84%,合并净利润26.35亿,同比增长4.9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名创优品集团全球门店数达7780家,年净增1219家。其中,名创优品国内门店数4386家,净增460家,海外门店数3118家,净增631家,均超额完成2024年初开店目标。
2024年,名创优品整体业绩稳健增长,毛利率、海外门店数等多项经营指标均突破预期。通过持续引领“IP经济”向上发展,名创优品有效助力文化创新、带领中国IP出海。
布鲁可
2024年,布鲁可实现营收22.41亿元,同比增加155.61%;归母净利润亏损4.0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20亿元。
持续亏损原因是高额的IP授权费用和销售费用,截至2024年底,布鲁可除两个自主研发IP《百变布鲁可》《英雄无限》外,约50个授权IP。2021—2024年上半年,布鲁可IP授权费用分别为250万元、1485万元、7298万元、9123万元。
这种依赖有一定风险,如果奥特曼IP的热度下降或者出现版权纠纷等问题,布鲁可的收入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此外,从长期来看,布鲁可需要逐步减少对单一IP的依赖,通过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如开发新的IP、拓展产品线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晨光股份
2024年,晨光股份营业收入为242.28亿元,同比增长3.76%;归母净利润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8.58%。
公司零售业务核心来自九木杂物社,报告期内晨光生活馆(含九木杂物),营收同比14.79亿,同比增长10%,其中九木杂物社营收14.06亿,同比增长13%。2023年短暂盈利后,2024年继续陷入亏损,说明整个零售行业压力依然存在,有待继续观察。
公司研发总投入为1.89亿元,最新研发投入占比为0.78%,该研发投入占比在近5年同期值中排名第4。
凯知乐
2024年,Kidsland(凯知乐)营收9.74亿元,同比减少15.68%;年内亏损2.0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10亿元。
Kidsland(凯知乐)近年来加强了合作品牌和大孩子消费人群的拓展,扩大与布鲁可等中国本地品牌以及52 Toys及若来等以大孩子为重点的产品的合作。
除了在Kidsland及FAO门店整合更多大孩子产品外,公司将其Hall One大孩子门店扩展至另外四个城市。该等门店的产品包括IP商品、囊玩具及公仔,面向青少年及年轻人,把握新兴市场趋势。
小黄鸭德盈
2024年,小黄鸭德盈实现营业收入1.29亿港元,同比下降0.78%,归属母公司净亏损4640.4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620.60万港元。
亏损主因是被授权商使用因疫情导致消费者消费意欲下降而积压的存货,而来自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方面也因为使用去年的积压存货结余,导致存货成本加成率下降。
其中来自角色授权业务的收入同比减少10.4%至2630万港元,主要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提供更多优惠以吸引不同产品类别的新被授权商。
实丰文化
2024年,实丰文化实现营业收入为4.37亿元,同比增长38.54%;合并净利润927.39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424.97万元,归母净利润为952.3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408.71万元,扭亏为盈。
玩具业务和游戏业务是利润扭转亏损的原因,对应营收2.97亿元,同比增长4.64%,贡献总营收的67.98%,游戏业务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325.48%,贡献总营收的28.5%。
AI技术与玩具结合成为了玩具公司的创新方向,会聚焦AI玩具领域,以创新、创意研发为引擎,打造覆盖全年龄段、满足多元需求的AI玩具矩阵。AI飞飞兔预计于本季度正式上市,并将走入多元化的市场渠道。
百货零售
线下的实体零售有硬仗要打,体验就是要攻克的难关。
相比即时零售,固然存在时效性、便捷等方面的弱项,但实际触达消费者,提供线上难以替代的体验和情绪价值的优势。
消费降级并不必然导致降价,优化体验、提高质价比,一样可以获得显著增长。步步高引入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销售额增长5-6倍,验证精细化运营红利。新华百货通过社区店、夜市场景延伸,新增19家门店拉动超市收入占比66.3%,显示线下场景重构的潜力。
还有汇嘉时代探索“零售+低空经济”跨界合作,新华百货强化物流配送(年配送额35亿元),体现效率优化与业态融合的突围路径。
小商品城
2024年,小商品城营收157.37亿元,同比增长39.27%;净利润30.74亿元,同比增长14.85%。
营收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本期市场经营、Chinagoods和义支付等新业务,以及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净利润增长主要因本期市场经营及新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加13.89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减少8.05亿元、上期预计负债转回及宾王数码城征收致净利润同比减少1.87亿元。
2024年,Chinagoods平台注册采购商突破480万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有限公司(Chinagoods平台经营主体)实现营收3.41亿元,经营性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02.05%。公司称义支付的经营成果超预期,截至报告期末,义支付在跨境金融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性进展,2024年度跨境收款总额超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6104.40万元,同比增长274.67%。
天虹股份
2024年,天虹股份营业总收入117.86亿元,同比下降2.49%,归母净利润7671.74万元,同比下降66.16%。
该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不尽如人意。其中,毛利率36.89%,同比减3.6%,净利率0.66%,同比减65.05%,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41.44亿元,三费占营收比35.16%,同比减3.32%,每股净资产3.51元,同比减2.6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69元,同比减28.16%,每股收益0.07元,同比减66.17%。
近年来,天虹商场频频关店,除了国展天虹,深圳国贸天虹、绍兴柯桥天虹、江西宜春天虹购物中心等也出于各种原因被关停。
美凯龙
2024年,美凯龙主营收入78.21亿元,同比下降32.08%;归母净亏损29.8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2.16亿元。
2024年,美凯龙自营商场的租金及相关收入下降21.0%。受相关产业发展波动影响,商场与商户经营状况均不容乐观,商场出租率及租金呈现阶段性下滑态势。此外,委管商场相关收入下降幅度达28.1%,主要归因于委管商场数量减少以及委管项目履约进度延缓。
为缓解业绩深度亏损局面,红星美凯龙选择低价出售物业“回血”,但却频繁出现流拍现象。业内认为,红星美凯龙资产出售困难,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商业地产大环境持续遇冷,同时项目本身存在运营困境。拍卖价格虽然看上去比较“划算”,但却考验买方后续业态重构及综合运营能力,导致接盘者望而却步。
欧亚集团
2024年,欧亚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70.11亿元,同比增长0.06%;归母净亏损0.28亿元,同比下降248.48%。
这一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部分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7,482.55万元的减值准备,直接影响归母净利润6131.37万元。
尽管公司在年报中强调“提高商品力”和“强自采强商品强销售”的经营理念,但净利润的暴跌反映出其在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
百联股份
2024年,百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76.75亿元,同比下降9.32%;净利润15.67亿元,同比增长292.73%。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发行华安百联消费REIT取得投资收益所致。资料显示,华安百联消费REIT是上海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s,以百联旗下的上海又一城购物中心为底层资产。该REIT于2024年6月完成战配协议签署及刊登发售公告,于8月正式上市。
最新数据显示,其2024年收入约为1.03亿元,净利润约为806.90万元,折算年化分派率达5.66%。从最新业绩来看,REIT发行为百联带来了明显的利润同比增长,对业绩有较大贡献。上述利润增长不可持续,作为以实体零售为主的企业,百联目前仍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汇嘉时代
2024年,汇嘉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4.09亿元,同比下滑3.40%,归母净利润达到5836.22万元,同比下降63.87%。
汇嘉时代在年报中提到,将继续聚焦于零售本质,优化购物体验,致力于打造时尚与潮流兼具的消费综合体。通过创新的空间设计与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公司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同时,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汇嘉时代积极投身于低空经济的建设,与新疆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合作成为了重要一环。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空中物流、农业等多个领域,更代表着未来商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例如,在定制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上,汇嘉时代通过与航空公司合作,能够以创新的方式将其传统零售与新兴的低空经济接轨,这样的尝试无疑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新华百货
2024年,新华百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16亿元,同比增长0.84%;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0.87%。
分业务看,超市业态收入占比66.31%,年内新增门店19家,通过拓展社区、夜市等场景提升线下销售规模;百货业态全年引进品牌302个,线上销售额达2.2亿元,带动线下客流超30万人次;电器业态聚焦新品推广及以旧换新政策,新品销售贡献近1.4亿元。
公司在2024年坚持“内延外拓”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增强物流领域改革创新,全年实现配送额35亿元,配送费收入1.2亿元。
银座百货
2024年,银座百货营业收入为54.19亿元,同比下降2.17%;归母净利润为6765.19万元,同比下降68.7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86.38万元,同比下降80.98%。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1.87%,同比上升0.4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6%,较上年同期下降2.41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5.19%,同比上升2.6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8.0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26%,较上年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5.18个百分点。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为19.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81.91万元;期间费用率为36.76%,较上年同期上升0.97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26%,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78%,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7%,财务费用同比减少8.70%。
武商集团
2024年,武商集团营业收入为67.04亿元,同比下降6.60%;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增长3.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8亿元,同比增长66.83%。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9.06%,同比上升2.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21%,较上年同期上升0.30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4.69%,同比上升6.8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4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78%,较上年同期上升0.57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7.80个百分点。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为28.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1亿元;期间费用率为41.80%,较上年同期上升0.8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4.37%,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49%,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3.07%。
徐家汇
2024年,徐家汇营业收入为4.38亿元,同比下降19.11%;归母净利润为422.50万元,同比下降94.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3.19万元,同比下降95.98%。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54.89%,同比下降3.0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81%,较上年同期下降13.11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3.70%,同比下降5.6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3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54%,较上年同期下降18.97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8.71个百分点。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为1.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51.87万元;期间费用率为45.22%,较上年同期上升6.1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0.93%,管理费用同比减少3.25%,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1.2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19%。
步步高
2024年,步步高实现营业总收入34.38亿元,同比增长10.87%;归母净利润12.12亿元,同比扭亏,去年同期亏损18.8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7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6.31亿元。
4月21日开市起,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步步高”回归“步步高”,证券代码维持“002251”,涨跌幅限制从5%恢复至10%。
原因有二。其一,通过司法重整引入17家战略投资人。其中包括4家产业投资人和13家财务投资人,共获得25亿元重整资金,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发展筑牢财务根基。
其二,引入胖东来运营模式,深度改造门店与供应链。已调改的13家超市门店销售增长五六倍、客流提升三倍、客单价超100元,验证单店效益提升路径;供应链端强化源头直采,降本增效,提升商品性价比与新鲜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酒水
酒水消费整体下滑,存量竞争下高端产品线成了破局方向。
贵州茅台营收突破1741亿元,利润增速超15%,出口首破50亿,印证超高端白酒的不可替代性。
啤酒行业集体转向高端化与体验消费(如精酿、场景化营销),珠江啤酒高端产品营收占比近70%,毛利率达48.6%,惠泉啤酒通过产品升级实现净利润增长33.6%,显示啤酒行业“以价换量”的有效性。
众多酒企都在布局海外,特别是茅台,其出口占比提升,以寻求增量突破。
贵州茅台
2024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利润总额1196.39亿元,同比增长15.41%;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从业务结构来看,茅台酒依然是绝对的核心。其营收占比超过85%,系列酒营收也站稳了200亿的台阶。这表明,尽管市场竞争激烈,茅台酒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依然稳固。与此同时,出口营收首次突破50亿,显示出茅台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潜力。
此外,系列酒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但系列酒的盈利能力远低于茅台酒,这或许是公司面临的挑战之一。系列酒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市场拓展,使得系列酒营收站稳200亿元台阶,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这不仅分散了单一产品的风险,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舍得酒业
2024年,舍得酒业全年营收为53.57亿元,同比减少24.41%,归母净利润为3.46亿元,同比大幅减少80.46%,创下自2016年以来最大跌幅。
2024年,白酒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白酒产品销售承压,客户信心仍处于修复阶段,特别是次高端产品消费需求仍待恢复。在此环境下,舍得酒业主动实施“控量挺价”策略,导致2024年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舍得酒业业绩下滑,营收、净利润数据双降,省内省外营收均出现下滑,中高端、普通酒营收下降,反映出行业调整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凸显了公司经营问题的不利影响。
青岛啤酒
2024年,青岛啤酒营收约321.38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约为43.45亿元,同比增长1.81%。
公司表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受销量影响使得营业收入减少。在销量卷不动、高端化竞争愈发激烈的趋势下,青岛啤酒依旧延续了“增利不增收”的态势。而无论是青岛品牌,还是其他品牌,其销量、营收均同比有所下滑。
公司无论是在山东、华北、华南、华东、东南地区的营收,还是在港澳及其他海外地区的营收,相比上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东南地区、港澳及其他海外地区的下滑幅度超24%。
珠江啤酒
2024年,珠江啤酒营收约为57.31亿元,同比增长6.56%;归母净利润约为8.1亿元,同比增长29.95%。其中,第二、三季度为全年贡献了超八成净利润。
高端产品成营收“主力军”,大众产品更受电商渠道青睐。从数据来看,过去一年,高端化产品成为珠江啤酒营收的“主力军”,实现营收约39.04亿元,同比增长13.97%,为公司贡献了近七成收入;毛利率则达到48.6%,远高于中档产品、大众化产品的毛利率。
2024年,珠江啤酒电商渠道的营收约为7062万元。其中,电商渠道的高档产品营收约3745.2万元,同比增长5.64%;而电商渠道的大众化产品营收约3316.8万元,同比增长43.28%。
惠泉啤酒
2024年,惠泉啤酒营收约6.47亿元,同比增长5.44%;归母净利润约为6483.02万元,同比增长33.58%。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营收的增加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提质等方面的努力,提升了产品毛利率,进而推动净利润增长。
啤酒行业处于深度存量竞争阶段,消费端呈现价值化、体验化和场景化特点。尽管惠泉啤酒在福建、江西等核心销售区域有一定知名度,但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需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以应对市场竞争。
张裕A
2024年,张裕A实现营业收入32.77亿元,同比下降 25.26%;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42.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71.76%。
张裕A在年报中坦言“结果不尽人意”,而公司也未能完成此前确定的经营目标。从产销数据来看,葡萄酒和白兰地两大核心产品销量下滑是其去年营收目标未达成的主要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生产经营葡萄酒和白兰地,公司产品分为葡萄酒和白兰地两大系列,其中葡萄酒主要有张裕、解百纳、爱斐堡、龙谕、黄金冰谷等品牌;白兰地主要有可雅、醴泉、迷霓、派格尔、富郎多等品牌。
数码家电
高端技术,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海信视像全球出货量稳居第二,大屏化战略推动毛利率提升;中兴通讯年研发投入240亿元,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AI终端与家庭产品市占率领先。
出海外销,也成了很多企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苏泊尔外销增长21%对冲内销疲软,海信家电海外收入增27.6%。
小米集团
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0%;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 41.3%,创下新高。
财报显示,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全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918亿元,同比增长21.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69亿台,同比增长15.7%;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全年收入达人民币1041亿元,同比增长30.0%。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等创新业务表现亮眼,贡献收入328亿元,尽管该板块仍处于投入期,全年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但其收入规模已超过部分新势力车企首年表现,Xiaomi SU7 上市仅9个月,首年交付量即达136854辆,将全力冲刺2025年小米汽车交付35万台的目标。
中兴通讯
2024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总收入1212.99亿元,同比下滑2.38%,净利润84.25亿元,同比下滑9.66%。
财报数据显示,中兴通讯2024 年研发费用240.3亿元,占营收比例约20%,2019年至2024 年,六年累计研发费用达 1170.7 亿元,由此产生技术成果从而支撑业务落地。
在AI终端方面,中兴在AI手机、家庭终端和云电脑等领域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据统计,其家端产品年发货量破亿,连续四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FTTR和移动互联产品年发货量均突破1000万套,云电脑年销量突破150万台。
美的集团
2024年,美的集团营收4091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
智能家居业务仍然是美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贡献了269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9.4%。这主要得益于美的在全球市场的积极拓展,特别是对OBM(自主品牌制造商)优先战略的深化,以及对高端品牌的持续投入。
其中,智能建筑科技业务全年实现营收285亿,增长9.9%。该业务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渠道布局,实现了稳健增长,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7.6%。
海信家电
2024年,海信家电实现营收927.46亿元,同比增长8.35%;实现归母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长17.99%。
2024年海信家电暖通空调、冰洗、其他主营收入分别同比+4.22%、+18.29%、+2.15%。内销和外销收入分别同比-2.12%、+27.59%。
目前,海信家电在全球布局36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设有30所研发机构、64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坚持深耕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坚持全面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重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九洲
2024年,四川九洲实现营业收入41.78亿元,同比增长9.05%;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同比下降2.97%。
分产品来看,智能终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6.07亿元,同比增长17.05%,占营收比重为62.40%;空管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49亿元,同比减少5.74%,占营收比重为25.10%。
2024年末,四川九洲应收帐款为28.8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41.20%。公司表示,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和行业形势的影响,部分应收账款回笼较慢,少量存货周转较慢,为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立霸股份
2024年,立霸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2.19%;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75.15%。
报告期内,家电行业整体回暖,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尤其是受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公司的生产和销售量再创新高。
综合来看,立霸股份总体财务状况尚可,当前总评分为2.82分,在所属的白色家电行业的44家公司中排名中游。具体而言,成长能力一般,盈利能力良好,偿债能力、资产质量优秀。
欧圣电气
2024年,欧圣电器营业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45.05%,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44.94%。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在市场份额拓展方面的努力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总体而言,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显著,但在费用控制和投资回报方面需加以关注和优化,以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应对上述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海信视像
2024年,海信视像实现营业收入585.30亿元,同比增长9.17%;归母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7.17%。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海信视像称,公司“高端化、大屏化”战略的实施有效驱动了销售结构改善,研、产、销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确保了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运营质量持续向好。
根据Omdia统计,2024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13.95%,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海信也是唯一连续七年持续增长的企业;根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2024年海信系电视中国内地零售额与零售量市占率为29.83%与26.31%,稳居中国第一,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苏泊尔
2024年,苏泊尔营业收入为224.27亿元,同比增长5.27%;归母净利润为22.44亿元,同比增长2.9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65亿元,同比增长3.52%。
公司的内销收入为149.25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2%。在此背景下,外销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贡献主力。2024年,苏泊尔外销业务实现收入75.02亿元,同比增长21.07%,显著高于内销增速。
苏泊尔方面日前表示,内销方面,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与消费者更理性的市场需求,公司内销收入有小幅下滑,但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及强大的渠道竞争优势,采取积极措施持续提高营销效率并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外销方面,公司主要外销客户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营业收入增长较快。
小熊电器
2024年,小熊电器实现营业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长0.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滑35.37%。
厨房小家电占据其营收大头,2024年贡献32.76亿元,但同比下滑10.10%。尽管生活小家电、个护小家电和母婴小家电增速亮眼,但三者合计营收仅占公司总收入的24.62%,短期内无法弥补厨房小家电的下滑缺口。
除受行业整体环境影响外,公司自身层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全国12315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上,有关小熊电器的多则投诉都涉及质量、售后服务等多方面问题。无独有偶,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关小熊电器的投诉数量累计超过千余条,其中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亦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两大问题。
沥金点评
2024年消费市场的胜负手,健康化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革命、数字化能力构建。
增长企业无一例外押注高附加值赛道,而衰退企业则困于成本与质量泥潭。
未来,消费品牌需在高端价值与极致性价比间找到精准的定位,利用好新的技术迭代风口,加速全球化布局,方能在分化加剧的市场中突围。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