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九号越来越像小米

楷楷 2025/04/24 08:30
楷楷 2025/04/24 08:30

邦小白快读

本文分析了九号公司在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崛起,指出其通过智能化转型、多元化产品生态及海外布局,在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逆势增长,逐渐逼近传统巨头雅迪、爱玛。文章揭示了市场从“价格战”转向“科技战”的趋势,并探讨九号如何借鉴小米的科技生态模式,在高端化、全球化竞争中突破传统车企的包围,同时也面临市场集中度提升与海外拓展风险的双重挑战。

【核心摘要】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新阶段,九号公司以智能化、高端化策略突围,2024年实现营收141.7亿元(同比+38.6%)、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81.9%),成为行业增长最快的新势力。传统车企雅迪、爱玛面临销量与利润双降,市场集中度CR2超50%但增长触顶。九号通过多元产品矩阵(覆盖两轮车、机器人、全地形车等)、技术创新(AI视觉系统、机器人平台)及全球渠道布局(境外收入占40%),向“智慧移动科技平台”转型。行业未来竞争将聚焦技术生态、细分场景与海外市场拓展,九号需应对价格战压力及东南亚市场差异化需求挑战,其能否持续领跑取决于“边缘创新”能力与盈利规模平衡。

**核心内容总结:**

本文分析了当前两轮电动车市场格局的剧烈变化,聚焦九号公司如何凭借智能化、高端化战略逆势增长,并探讨其向科技生态圈转型的潜力与挑战:

1. **市场分化加剧**:传统巨头雅迪、爱玛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九号则以38.63%营收增速、81.9%净利增速领跑,销量增长76.61%,抢占存量市场。

2. **行业逻辑转变**:新国标红利消退,低价铺量模式失效;消费者需求转向智能化、高端化,九号通过京东、天猫高端渠道连续三年夺冠。

3. **九号的核心策略**:

- **去小米化与生态布局**:减少小米依赖,构建智能移动场景生态(两轮车、机器人、全地形车等),机器人业务毛利率高且增速达254.76%。

- **技术创新驱动**:发布“智能3.0”技术,联合英伟达开发机器人平台,强化AI与系统级能力。

- **全球多渠道布局**:海外收入占比40%,主攻欧美高端市场,B端酒店机器人业务复购效应显著。

4. **未来挑战**:

- 国内CR5市场份额超68%,价格战压力加剧;

- 东南亚市场以性价比为主,九号高端定位难渗透;

- 传统车企加速出海(雅迪、爱玛布局东南亚),九号需平衡利润与规模。

**关键启示**:九号的增长路径表明,在存量市场中,通过技术差异化、场景化生态和全球化布局,可突破传统竞争逻辑,但其持续领跑需解决高端市场天花板与新兴市场适应性问题。

**核心内容提要:**

本文聚焦两轮电动车市场格局变化,以九号公司为案例,分析其逆势增长背后的战略逻辑与行业挑战。2024年,传统巨头雅迪、爱玛增速放缓,而九号凭借智能化、高端化路线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销量同比飙升76.61%,市场份额逼近头部企业。行业正经历从“铺量”到“提质”的转型,政策红利消退后,智能化技术、细分场景创新成为竞争关键。九号通过“去小米化”构建多元生态,布局机器人、全球市场等高附加值业务,但其高端定位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面临挑战,同时需应对传统车企价格战及供应链风险。文章探讨九号能否复制小米生态模式,持续以技术驱动突围,在存量市场中找到新增长点。

**核心内容概述:**

本文分析了2024年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剧烈洗牌与九号公司的逆势崛起。面对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及传统巨头雅迪、爱玛增速放缓的困境,九号凭借智能化转型与多元化生态战略实现营收、利润双增,全年营收141.71亿元(同比+38.63%),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81.90%),成为行业“新势力”。其成功关键包括:

1. **智能化与高端化突围**:通过技术创新(如AI视觉系统、机器人业务)和高端产品矩阵(滑板车、电动摩托等)抢占细分市场,避开传统价格战;

2. **生态布局效仿小米**:构建覆盖短途代步、家庭服务、商业场景的智慧移动生态,机器人等高毛利业务拉动整体毛利率至30.48%;

3. **全球化渠道拓展**:境外收入占比达40%,依托电商与线下融合模式布局欧美市场,但面临东南亚低价竞争与供应链风险。

**挑战与隐忧**:

- 行业CR2(雅迪、爱玛)市占率超50%,传统车企加速出海与细分市场挖掘;

- 九号高端定位在东南亚市场适应性存疑,且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部供应链,增长稳定性承压。

文章指出,九号能否持续领跑,取决于其在技术创新、盈利平衡与全球化策略中的应变能力。

【核心内容速览】

在2024年两轮电动车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九号公司凭借智能化、高端化战略实现逆势增长,营收141.71亿元、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38.63%和81.90%,成为行业“新势力”。文章核心围绕以下关键点展开:

1. **行业分化加剧**

- 传统巨头雅迪、爱玛增速放缓甚至下滑,雅迪营收利润双降,爱玛销量微跌;

- 九号、小牛等新势力加速崛起,销量增长显著,九号两轮车销量同比增76.61%;

- 市场需求饱和(国内保有量近4亿辆)倒逼行业从“拼低价、铺渠道”转向“智能化、高端化”。

2. **九号的增长逻辑**

- **科技基因突围**:通过机器人、AI技术(如九号AI视觉辅助系统)构建生态,覆盖家庭、酒店等多元场景,机器人业务增速超254%,毛利率超30%;

- **高端化产品矩阵**:聚焦高毛利产品(如电动摩托E300P MK2、滑板车ZT3 Pro),电商渠道高端销量连续三年夺冠;

- **全球化布局**:境外收入占比40%,依赖欧美高附加值市场,但面临供应链和贸易风险。

3. **挑战与隐忧**

-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如爱玛深耕女性市场、雅迪出海东南亚),行业CR2超50%,价格战压力未消;

- 九号高端化路线在东南亚市场适应性存疑,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部供应链或影响稳定性。

**总结**:九号以小米式“科技生态”逻辑,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多元化打破行业天花板,但需在传统车企反扑、海外市场波动中寻找新增长支点。

**核心内容总结:**

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传统巨头雅迪、爱玛增速放缓,而新势力九号公司凭借智能化转型与多元化布局实现逆势增长。2024年,九号营收141.71亿元(同比+38.6%),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81.9%),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成功源于以下策略:

1. **智能化与高端化突围**:瞄准消费者对智能化、个性化需求的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如“智能3.0”系统)和高端产品(电动摩托E300P MK2等)抢占细分市场,连续三年蝉联电商平台高端电动车销量冠军。

2. **多元化生态布局**:覆盖电动两轮车、滑板车、机器人等多场景产品,形成“智慧移动科技平台”生态。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达254.8%,高毛利业务拉动整体毛利率至30.48%。

3. **全球化与渠道创新**:海外收入占比40%,主攻欧美高端市场,通过电商与“线上下单+线下提车”模式降低渠道成本;B端业务(酒店配送机器人)逐步放量。

**行业挑战与隐忧**:

- **市场集中度加剧**:雅迪、爱玛等传统龙头CR2超50%,价格战压力持续;东南亚市场更侧重性价比,九号高端化策略面临适应性考验。

- **供应链与贸易风险**: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部供应,全球化布局易受地缘政治与贸易波动影响。

未来,九号需在技术迭代、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中寻找新增长点,其能否复制小米式生态模式,将取决于对“边缘创新”的持续突破能力。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四轮电动车市场的“卷”已人尽皆知,但两轮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同样暗流涌动。

近期,雅迪、爱玛、小牛、九号的最新年报悉数出炉,有人掉队、有人求稳、有人亏损,而九号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却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

在四大两轮电动车上市公司中,九号因为成立时间较晚,公司规模曾一度“垫底”。但自从2020年上市后,其收入和利润规模开始持续增长,成为了传统两轮车企之外的“新势力”。

如果四轮车圈的新势力“神话”可以复制,那么九号又会不会是下一个迈向科技生态圈的小米、小鹏或者特斯拉?答案或许藏在行业剧变与九号的“科技基因”之中。

两轮电动车,重新洗牌

2024年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开始加速分化。一边是传统巨头雅迪、爱玛的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另一边则是新势力九号的持续狂飙,新老玩家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过去一年,雅迪依然是收入规模的“一哥”,但却是其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双降”的局面,利润规模也被爱玛所反超。

雅迪实现营收282.36亿元,同比下降18.8%;净利润12.72亿元,同比下降51.8%。爱玛实现营收216.06亿元,同比增长2.71%;净利润则为19.88亿元,同比增长5.68%。

不过,爱玛虽然稳住了业绩,但仅有个位数的涨幅也较高峰期回落了不少,去年整体销量也同比微跌0.4%。

相较之下,九号和小牛的营收增速更为亮眼,九号实现营收141.71亿元,同比增长38.63%;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增长81.90%。小牛实现营收32.88亿元,同比增长24%。

电动两轮车新老玩家的业绩走向分化,除了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这一原因外,还因为行业的增长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老玩家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增长,已经逐渐接近天花板。

2024年,国内两轮电动车总销量约为4950万台,同比下滑11.6%。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市场平均每3.5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车,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几乎接近饱和。

当“蛋糕”无法做大的时候,谁多分了一块,就必然有人少分了一块。以九号为例,其去年电动两轮车销量为259.89万台,同比增长76.61%,相较之下,雅迪去年则少卖了约350万辆车。

这也意味着两轮电动车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以来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了生存逻辑重构的新阶段,如果车企端着“旧剧本”,将再难讲出“新故事”。

首先,“新国标”红利已经接近天花板。2019年,电动车实施新国标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雅迪、爱玛抓住政策红利,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扩张。

主打“高性价比”的产品虽然便宜走量,但同质化问题越发严重,过去几年,关于两轮电动车充电起火、失控自燃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为此,去年底相关部门颁布了新版《技术规范》,对整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阻燃等方面有了新要求。

2024“新国标”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5年底,为电动两轮车带来了新一轮的出货窗口期。但这也意味着部分经销商必须加速去库存,优化产品结构。去年,雅迪净利润大幅下滑,正是因为其主动配合经销商,采取低价战略加速清仓。

其次,市场的增长逻辑已从“多开店、拼低价”转向“智能化、高端化”。过去,电动两轮车企凭借渠道优势抢占市场份额,雅迪、爱玛均已是万店规模。

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出行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高端化。这也催生了更多不同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比如九号的门店数量虽然只有约7600家,却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天猫高端电动车销量冠军。

如今,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增长逻辑已从“铺量”发展至“提质”,唯有如此,才能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尚未被品牌所覆盖的细分市场,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智能化转型,拥抱“科技基因”

九号创始人高禄峰曾言:“九号的策略是用边缘创新打到中央。”这一思路,在九号的智能化转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十年前,作为“米链”的重要成员之一,九号通过为小米定制平衡车、滑板车等而快速崛起,在其上市之前,小米渠道贡献的收入占比一度超过50%。

上市之后,九号开始加速“去小米化”。2024年,九号已不再单列“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小米在九号中的持股比例已低于5%。

从业务上来看,小米和九号之间已基本完成了切割,如今九号的产品矩阵非常丰富,涵盖了两轮车、平衡车、滑板车、全地形车、机器人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九号的生态战略却跟小米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包括小鹏、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都纷纷向AI科技公司转型,除了押注下一代科技革命之外,还着眼于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出自“米链”的九号,显然也学到了其中的精髓,其通过构建智能技术生态圈,不仅可以加速技术迭代和创新,还能通过技术组合和协同效应,形成竞争壁垒。

首先,通过多元产品战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价值。九号旗下众多产品,几乎覆盖了从城市短途代步到越野娱乐、家庭场景、酒店需求等所有“智能移动场景”的细分市场。

九号的业务延伸并非只是沿着产业链向四轮车或储能业务等竞争激烈的领域拓展,而是选择了更为细分的家庭、商业等场景,拓展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新品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如今都依靠产品力打开了各自的市场,比如高端滑板车ZT3 Pro、电动摩托E300P MK2这种毛利高、单价高的产品也有了稳定的消费人群。

根据九号2024年年报,虽然电动两轮车仍是收入大头,占总营收的50%以上,但配件及其他产品收入占比也达到了约12%。

这也是去年九号业绩全面爆发的原因,不仅是两轮电动车带动了收入增加,而是多个业务板块同时打“组合拳”,拉高了公司整体的利润率。

比如九号的机器人业务,虽然收入占比不高,但毛利率远超其他业务板块,其机器人业务去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254.76%,带动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2.26个百分点至30.48%。

其次,押注技术创新,从功能到系统级突破。近年,九号加速“去小米化”,一定程度也是希望减少对小米的路径依赖,实现技术突破。

九号虽然对机器人的概念提起较早,但其是在小米的支持下并购了全球品牌Segway,才一路进军平衡车、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市场,最后才发力机器人领域的。

机器人业务对技术和资金有着更高的要求,九号也需要改变过去代工为主的经营方式,寻求新的技术和资金路径。

比如与英伟达联合打造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NovaCarter AMR,英伟达提供计算平台和软件服务,九号公司负责输出移动底盘和运动控制能力。

今年初,九号还发布了“智能3.0”技术,是Ninebot SIGHT(九号AI视觉辅助系统)结合AI技术的首个技术成果,可支持安卓、iOS 和鸿蒙等多平台交互,是支撑未来AI场景硬件化的基础设施。

最后,九号绕过传统渠道的束缚,开拓全球市场新渠道。在国内市场,九号主要通过电商渠道拓展销量;在海外市场,九号入驻了亚马逊、沃尔玛等主流销售渠道,并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提车”的模式,规避高额渠道成本。

在B端市场,九号的送餐机器人、送物机器人已经进驻万豪、希尔顿、亚朵、尚美等酒店集团,B端业务线捋顺之后,复购效应会带来规模的持续放量。

某种程度上来看,九号并非传统意义的两轮电动车厂,更像一个“智慧移动科技平台商”,让其得以在两轮电动车市场放缓的背景下,反而能够赶超传统电动两轮车企,获得更更广阔的规模想象力。

勇闯海外,前途未卜

过去一年,九号的市场表现验证了其朝智慧移动场景服务商转型的正确性,但在九号成功逆袭之后,外界更关注的是这种增长到底能不能持续。

目前,两轮电动车依然是九号的核心业务,市场竞争加剧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国金证券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23年间,电动两轮车市场前两大企业雅迪、爱玛的市场份额(CR2)已自21.3%上升至45.6%,2024年CR2更超过了50%;市场CR5(雅迪、爱玛、台铃、新日、绿源)也上市至68.3%。

这也意味着九号“从边缘创新打到中央”的策略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其在价格和渠道上将会面临更进一步的压力,价格战依然是无法回避的挑战。

而且,传统车企也在积极挖掘新的细分市场,比如爱玛在去年推出了多款面向女性用户的新品,并通过兴建产业园提高电动三轮车产能。

另外,除了九号之外,雅迪、爱玛等龙头也将目光纷纷投向了海外市场。2024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海外总销量为1877万台左右,同比增长24.8%。

目前,九号的出海业务是几大电动两轮车企中占比最大的,境外收入约占总营收的40%。作为参考,爱玛的境外收入占比仅为1%左右,雅迪的占比不足10%,小牛的占比则为13.4%。

不过,九号旗下产品附加值更高,在渠道上更依赖于欧美市场,其核心零部件和电子元件也依赖于外部供应链,考虑到全球贸易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可能会影响九号增长的稳定性。

相较之下,爱玛、雅迪、台铃、绿源则主攻东南亚市场,绿源通过与海外经销商合作出海,雅迪在越南、印尼等地布局生产,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也更符合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

然而,如果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九号的高端智能故事似乎就不太好讲了。而且,相较于电动两轮车业务,平衡车、滑板车等品类才是支撑高毛利的关键。一旦降价出海,九号的利润压力也会更大。

对于九号来说,新的市场环境必然会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想要让“雪球”滑过长坡厚雪,就需要更多的耐心。

不过,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九号能够实现“全面增长”,靠的并非只是行业红利,而是通过持续拓展业务边界、优化产品矩阵,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然而,多元布局也意味着九号需要迎接更多元的挑战,其能否持续领跑,将取决于它能否在盈利和规模之间,找到下一个“边缘创新”的支点。

注:文/楷楷,文章来源:伯虎财经(公众号ID:bohuF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伯虎财经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