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美团小象超市将开线下店 或对标盒马鲜生大店模式

任彩茹 2025/04/17 14:56

美团小象超市重新启动线下业务,店型的探索方向起初对标盒马旗下的社区店品牌“盒马NB”,近期,类似“盒马鲜生”的大店模式也成为一种可能。该业务在内部尚处于较高级别的保密状态。

据36氪了解,目前小象超市线下业务已启动工程、营运等相关岗位的招聘,其中“输出全国连锁门店营运SOP”的中台相关负责人,招聘画像是“餐饮便利店、驿站等全国性连锁业态的总部人员”。

36氪就以上信息向美团求证,对方表示不予回应。

这是美团时隔近8年后再次走向线下。

美团对线下零售的探索,最早与“新零售”大势同行。2016年,阿里推出“盒马鲜生”,美团为搞清楚其商业模式、拆解成本结构,前后派出十余个团队到上海考察,归来后便大力投入资源做生鲜,在2017年7月落地首家线下店“掌鱼生鲜”。

大约一年后,新零售热潮愈加澎湃,“掌鱼生鲜”也升级为“小象生鲜”,在北京、无锡、常州共开出7家门店。同期竞赛的玩家,还有京东七鲜、永辉超级物种、步步高鲜食演义等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以鲜活的波士顿龙虾等高端海鲜产品作为引子、吸引消费者进店,同时提供线上下单配送服务,颇为吸睛的门店还承担着“流量入口”的职责。

彼时,美团内部对小象生鲜的预期也是乐观的,规划着“一年开20家店”。但现实的结果是,“急刹车”很快到来——2019年4月,小象生鲜在无锡、常州的5家门店关闭。

这场尝试中,美团得到的启示是“高端生鲜有噱头,但不是刚需、很难起量”——没有规模化的订单,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难以摊平,这或许是那一时期的新零售“通症”,上述的其它玩家们也在同期遭遇了明显下滑或宣告失败。

“小象最早就是‘学盒马’”,盒马的一位早期员工对36氪总结,“但当时没有成熟的货品供应链,也没有与外卖的流量优势结合,全靠线下引流,这不是他们的强项。”

线下管理能力缺失,叠加外部一片火热下的“需求误判”,令美团在经历了线下失意后很快调整方向——瞄准蔬果、肉蛋、粮油等刚需属性更为确定的品类,同时回归线上,于2019年在北京、上海上线“美团买菜”,定位为社区居民的“手机菜篮子”。该业务也一步步从生鲜品类向外延展,成为了今天的“小象超市”。

时至今日,小象超市走向线下,踏入的已经不是同一条河流。“外部的市场环境和小象本身都有了极大变化。”一位小象超市前员工称,“小象把即时零售打到现在的状态,在线上渠道的市占率、商品能力、用户认知都遥遥领先,为什么不去拓展更多?”

拓展天地的一种方式是横向“开城”,在成熟的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之外,小象超市近期正式开城长沙,进一步去往华中。另一种方式便是纵向“去线下”,而打开线上线下的边界,已经是各路玩家都在做的事——京东旗下的“京东七鲜”宣布仓店建设全面提速换挡,今年6月底前将在天津区域新增20家仓店,北京等区域也有布局;盒马在去年8月重启前置仓业务,原因是“在盒马门店已经非常密集的城市,仍存在一些鲜生店暂时覆盖不到的区域”。

七鲜、盒马、山姆等发力前置仓,都是基于线下门店优势再去拓展线上,小象超市则相反。

从如今面临的市场环境看,线下零售正处于新的洗牌期。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传统商超要么淡出中国市场,要么努力调改,这些原本的“标杆”们又将山姆和胖东来视为新的学习对象,不再做单纯的“渠道”,而是重构商品力与供应链、回归性价比、明确自己的人群与定位。

“但现在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新王’出现,且线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成本不次于线下。”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表示,“线上的主要品类还是生鲜和快消品,这些品类没有太多利润空间,如果一直如此,整体毛利会比较薄。”

从实际数字看,前置仓的盈利确实不易。多年的用户心智、消费习惯培育之后,叮咚买菜终于在2024年首次实现全年GAAP标准下的盈利,朴朴超市同样是在2024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小象超市目前整体处于盈亏平衡边缘或微利状态。上述人士表示,“如果不去线下,小象就只有拓城这一种增量来源,且全品类扩张会需要更长时间。”

外部环境之外,从能力上来看,小象超市已形成基于美团/小象app的“天网”与基于前置仓和配送体系的“地网”,供应链也已经足够成熟,这些都能以它的生意规模作为“背书”。

2023年3月的供应链大会上,时任负责人张晶曾透露,小象超市4年间销售额增长了50倍,而据媒体2024年报道,小象超市年度GMV接近300亿元。据《商业观察家》报道,按单量计算,小象超市已经是中国自营前置仓生鲜到家市场中排行第一位的玩家。

“但也有弊端或风险”,上述接近美团人士表示,“美团这些年没有做线下的基因,能否找到合适的‘人’,以及找到的人能否顺利landing都是重要变量。”此外,大店的利润也更不容易打平。

但从它的对标对象盒马来看,希望是存在的。2024年底,盒马CEO严筱磊发布内部信,宣布盒马在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这一年中,盒马的业务方向更加明晰,砍掉多种用户认知度不强的业态与店型,将战略重点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大业态。

其中,盒马鲜生2024 年全年新增72 家新店,经营满一年的门店大多已实现正现金流,目前作为主力业态继续下沉;盒马NB则定位“社区超市”,面积更小、商品普遍更便宜,其目标是拓展市场份额,久谦中台纪要显示,“两种店型都采用集中采购的供应链模式,但产品等级不同,一二级产品进入标准店,三四级产品进入奥莱店。”

在具体的店型上,小象超市的对标对象为什么在盒马NB之外,又看向了盒马鲜生?

据悉,盒马NB目前只在上海和浙江开有门店,大多数开在菜市场或成熟居民区旁。“盒马NB客群太‘沉’,小象则希望能与之错开客群,还在摇摆中。”一位小象超市员工告诉36氪,“且NB部分选址好的门店生意较好,选址不好的也仍在亏损。”

“这种社区超市形态对供应链要求更高,真正要求用体量撬动低价。”一位小象超市前员工告诉36氪,“盒马NB的自有品牌占比高,供应链议价能力更强,它的供应链其实不次于盒马大店,相对而言这是小象的劣势。”此外,大店向社区店的拓展相对容易,反之则会更难,“两种店型客群不同,先占领高客群,后续可能性也更多。”

上一次对标盒马未成,美团内部复盘时高层一致认为,“前期考察结论下得太草率,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的模型太过乐观、难以复制。”时移势易,盒马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后活了下来,小象的高速增长也验证了它的商品与如今消费需求的契合,再度的尝试或许会有不同结局。

注:文/任彩茹,文章来源:36氪未来消费,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未来消费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