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关税飙至145%!货还发不发?美国市场还能不能做?卖家为什么逆势加仓?

龚作仁 2025/04/16 16:50

美国海关编码系统中超过1300项商品的税率参数被重新改写。

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当下真正决定生存权的,是企业对“非关税成本”的控制能力。

当所有人都在这场关税风暴笼罩的乌云之下时,我们只想说,既然乱成一锅粥了,那就趁热喝了吧。

本期无忧洞察,我们不谈恐慌,不制造焦虑,只想从我们的角度认真且客观地回答当下所有跨境卖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Q1

目前的政策到底是怎样的?

目前美国对华基准关税为145%;5月2日起,取消800美元以下中国包裹关税豁免:

1、从价关税税率从 30% 提高到 90%;

2、5月2日至6月1日,每件小额包裹(货值800美元以下)的关税从25美元提高到75美元;

3、6月1日后,每件小额包裹(货值800美元以下)的关税从50美元提高到150美元。

以上为政策原文

Q2

我现在还要不要继续出货?

无忧达的答案是:对于很多大卖来说,保持供应链运转比停工划算!

最近总被卖家问:"关税涨成这样,还怎么玩?"

市场从未停止运转,只是换了奔跑的姿势。

当下美西海运价格比高峰时便宜70%+,等于市场送了个缓冲垫。

那些喊着要停工的卖家,不妨算算这几笔账:

1. 仓储成本压力:国内仓库存积压会产生3-5%的月度滞销成本,远超关税增幅。

2. 现金流周转:持续出货可保持15-20%的现金流周转率,维持企业正常运营。

3. 人力成本刚性支出:停工状态下仍需支付80%基础薪资,出货状态可保持95%产能利用率。

某家居卖家在关税传闻期坚持出货,4月政策落地后反超断货竞品,BSR排名上升40%!

说白了,现在咬牙出货的卖家,其实是在用海运省下的钱对冲关税。

Q3

成本涨了,要不要立刻涨价?

无忧达的答案是:涨价是必然的,但是要“踩准节奏”。

市场规律:终端零售价通常在政策生效45-60天后完成传导(当前已监测到5%-8%的零售价上调);

用户承受力:约83%消费者对8%-12%的涨幅不敏感(根据2024年尼尔森调研);

无忧达建议采取三阶段应对法:

过渡期(1-2个月):维持现价,用海运成本下降对冲关税;

调整期(3-4个月):每月上调3%-5%,同步优化产品组合(高毛利SKU占比提升至40%)。

稳定期:优化SKU结构,重点维护TOP20%盈利产品。

Q4

头部卖家都是怎么应对的?

亚马逊TOP100卖家里,补货量同比涨了18%,海外仓周转率稳在82%的高位。这帮老江湖的操作很值得学:

策略一:保链接就是保命

每天维持基础单量,宁可少赚点也要守住排名(断货1周排名直接掉30%-50%)。

提前备好15-30天安全库存,用快船小批量补货防断货

策略二:涨价也能玩出花

先给滞销款涨8%,转移买家注意力

主推款可适当减赠品、换包装,实际涨3%且并不明显

策略三:把关税变成广告费

有组数据很有意思:平台整体流量月增4.3%,但广告CPC反而降了12%。

聪明人已经开始用省下的广告费来填关税——毕竟现在抢流量比平时便宜多了。

Q5

未来还能不能做美国市场?

无忧达的答案是:用“双轨策略”对抗波动!

首先就是守存量——加强本土化布局。通过FBA或第三方海外仓提前备货,降低清关频次,确保货物时效。

其次就是拓增量,抓住RCEP区域红利。

也可以通过拓展亚马逊的其他站点,比如欧洲,英国,日本,澳洲等一些其他的站点,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有效分散因单一市场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关税政策和市场情况以及合规政策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拓展的时候也要注意合规运营!

Q6

中美贸易未来趋势如何?

中美贸易的巨轮不会因145%的关税彻底搁浅,但甲板上的玩家必须重新找到自己的锚点。

短期看,这是一场“看谁先眨眼”的耐力赛:

美国进口商咬牙接受涨价,中国供应商压缩利润死守份额,双方都在赌——赌对手的库存先耗尽,赌消费者的耐性先崩溃,赌另一头的替代供应链先露出破绽。

长期看,这是一次全球供应链的暴力拆解与重组:

六年的“China+1”战略仅将中国份额从48%压到40%,证明“去中国化”从来不是单纯的成本算术题。沃尔玛60%的货架商品、美国80%的玩具供给仍离不开中国工厂。

未来如何,谁都没有确定答案,目前来看这场关税风暴正加速两种趋势:

行业大分流:低附加值品类(如10美元以下商品)或将永久退出美国市场,而高溢价品牌通过技术壁垒和本土化供应链继续收割高端份额;

全球贸易秩序重构:RCEP与“一带一路”市场的崛起,将稀释美国市场的绝对权重,中东30%的电商增速、拉美平台已为“去美国化”提供新航道。

写在最后:风浪越大,越要稳住船舵

1987年美股熔断、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商业史上的每次动荡都在重复同一个剧本:

恐慌者看到风险,清醒者看到机遇。

当800美元免税门槛消失的瞬间,跨境电商行业也迎来了真正的成年礼。

那些执着于用“更低价格”参与竞争的企业,或将逐渐湮没在关税成本的重压之下。

而懂得用数字化工具重构供应链、用品牌价值穿越周期、用规则理解构建壁垒的企业,正在书写新的行业法则。

所有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不过是加速了本该发生的进化。

无忧达的全球物流网络,正在为跨境卖家提供这样的确定性——从商品离开中国工厂的那一刻起,直到送至美国消费者的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为您提供定制化物流方案:包括关税成本测算、应急补货通道、海外仓库存置换等服务,帮您平衡成本与市场占有率。

这个世界从未承诺风平浪静,但我们可以选择把船造得更坚固。

让我们共同守住船舵,静待潮水转向。

注:文/龚作仁,文章来源:Labore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Laborer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