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国部分商品最高面临245%关税 亚马逊坐不住了!

双木 2025/04/16 16:39
双木 2025/04/16 16:39

邦小白快读

本文报道了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实施最高245%的叠加关税政策,导致亚马逊卖家面临供应链成本上涨与平台规则调整的双重压力。亚马逊通过征求卖家反馈、鼓励拓展欧洲市场及更新Vine评论政策等措施应对关税冲击,但新规可能削弱部分商品转化率,加剧卖家在成本控制与合规运营中的挑战。

【核心摘要】美国针对中国商品叠加关税政策引发跨境电商震荡,亚马逊紧急调整卖家策略应对供应链成本激增。本文解析:

1. **关税高压**:美国对华商品累计关税最高达245%,注射器、锂电池、电动车等品类首当其冲,叠加既有税率导致成本飙升;

2. **亚马逊行动**:平台主动调研卖家关税影响,鼓励拓展欧洲市场对冲风险,并提供站点扩展补贴(如最高60万元激励);

3. **运营规则突变**:Vine评论新政限制父ASIN合并评论数量,封堵"拆分变体刷评"漏洞,倒逼卖家转向产品差异化和转化优化;

4. **行业影响**:白帽卖家迎利好但高单价商品转化承压,跨境供应链稳定性与定价策略面临重构压力。

品牌商需关注关税传导至终端消费的价格弹性,及时调整多市场布局,并重视合规化运营以应对平台规则收紧。(本文数据来源:AMZ123跨境电商)

**文章核心内容总结:**

美国近期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最高达245%的关税(如注射器、锂电池等),实为多时期关税叠加结果,引发亚马逊卖家对成本上涨及供应链压力的担忧。亚马逊采取行动应对:主动征求卖家关税影响反馈,并通过补贴鼓励拓展欧洲等新市场以分散风险。同时,平台更新Vine评论政策,限制变体合并后的评论数量,或影响依赖评论的运营策略,但有望遏制黑帽竞争。卖家需关注成本控制、市场多元化及合规运营调整,以应对关税和平台规则的双重挑战。

【核心内容导读】

近日,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再次引发震荡,部分中国商品面临叠加税率后最高245%的关税压力,涉及注射器、锂电池、电动车等关键品类。此次高税率并非新增关税,而是特朗普时期多项政策的叠加效应,导致跨境供应链成本激增。作为依赖中国商品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因70%货源来自中国而首当其冲,平台正通过收集卖家反馈、鼓励拓展欧洲市场及调整运营规则等方式应对挑战。

**重点信息速览**:

1. **关税构成与影响**:

- 美国对华关税分四类(基础税率、额外关税、特朗普加征关税及对等关税),部分商品总税率因叠加而飙升(如注射器达245%)。

- 成本转嫁已显现,亚马逊头部卖家安克创新部分商品涨价,消费者或面临更高价格。

2. **亚马逊紧急应对措施**:

- 主动联系卖家调研关税影响,协助调整定价与供应链策略。

- 通过补贴激励美国站卖家拓展欧洲、日本等市场以分摊风险,最高补贴达60万元。

3. **平台规则调整**:

- Vine评论政策更新,限制合并变体评论数量,遏制“刷评”操作,强调产品差异化与转化率优化。

- 新规或影响高单价商品转化,但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本文解析关税风暴下的跨境生态变化,为工厂及卖家提供政策动向、成本风险与平台策略调整的关键参考。

【核心内容概要】

美国近期对中国输美商品实施叠加关税政策,部分商品总税率最高达245%(如医疗器材、锂电池等),引发跨境电商行业震动。关税构成包括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加征关税及新增条款,导致跨境卖家面临成本激增与运营压力。亚马逊作为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平台,正通过收集卖家反馈、激励拓展欧洲市场等举措应对风险,同时更新Vine评论政策(限制变体合并评论数量),进一步影响卖家运营策略。当前环境下,卖家需同步应对关税成本传导至终端售价的压力,以及平台规则变动对流量与转化的双重挑战。

【核心内容速览】

美国近期对中国输美商品叠加关税政策,部分商品(如注射器、电动车、玩具等)总税率最高达245%,涉及特朗普时期关税及新增对等关税。亚马逊因70%商品依赖中国供应链,面临成本上涨、消费者价格压力及平台低价优势削弱,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 **关税冲击**:高额关税由多项政策叠加,非单一新增税率,但加剧跨境供应链成本压力,卖家或转嫁成本至终端售价。

2. **亚马逊行动**:

- 主动收集卖家反馈,协助调整定价与供应链策略;

- 鼓励卖家拓展欧洲等市场,并提供补贴激励(如开通日本站/欧洲站补贴达60万元)。

3. **平台规则更新**:Vine评论政策调整,限制父ASIN级别评论数量(最高30条),打击“拆分变体刷评”操作,倒逼卖家优化产品差异化和转化率。

本文解析关税影响、亚马逊应对策略及卖家运营调整方向,助力跨境商家预判风险与机遇。

本文聚焦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调整及其对跨境电商行业的连锁影响,核心要点如下:

**一、美国关税新政解析**

1. **税率陡增至245%**:4月15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245%的关税,涉及注射器、锂电池、电动车、玩具等品类,其中注射器税率包含特朗普时期关税叠加125%对等关税。

2. **税率构成复杂化**:高税率非单一新增,而是基本关税、额外关税(2025年前到期)、特朗普时期“芬太尼问题”关税及对等关税的累加结果,政策叠加效应显著。

**二、亚马逊的应对策略**

1. **成本转嫁压力**:亚马逊约70%商品依赖中国供应链,关税推高商品价格,威胁平台低价优势,安克创新等卖家已上调部分产品售价。

2. **平台紧急调整**:亚马逊主动征集卖家反馈,协助优化供应链与定价策略;同时以补贴激励(如最高60万元)推动美国站卖家拓展欧洲、日本等市场,分散风险。

**三、亚马逊政策同步收紧**

1. **Vine评论规则更新**:限制父ASIN级别评论数量(最高30条),合并变体后仅保留最高层级评论,打击拆分变体刷评行为,侧重评论质量与转化率优化。

2. **卖家分化反应**:高单价商品面临评论数量不足的转化困境,但白帽卖家支持政策遏制黑帽竞争,平台公平性有望提升。

**四、行业影响与趋势**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供应链重构、成本上涨及平台规则调整的多重挑战,合规运营与市场多元化布局成关键破局点。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比四月的天气还多变。

当地时间4月15日,据美国白宫官网消息,中国输往美国的商品现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

由于这一税率远超此前宣布的145%,因此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热议:不少卖家纷纷认为美国这是打算“对华贸易禁运”,但也有业内人士察觉到这并非新增关税。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主要分为四类:前两类是特朗普上任前的基本税率和额外关税(2025年前);后两类则是特朗普上任后宣布加征的额外关税和对等关税。

在被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中,按总税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注射器和针头、锂离子电池、乌贼(鱿鱼)、羊毛衫、塑料餐具、烤面包机、电动车、玩具等,税率分别达245%、173%、170%、169%、159%、150%、148%、145%

 ▲图片来源于纽约时报

以关税税率最高的注射器和针头为例,其245%的税率包含了2025年前征收的100%额外关税、特朗普上任后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20%关税,以及125%的对等关税。

而作为服装类别的代表商品之一,羊毛衫被征收的168.5%税率中则包含了16%的基本关税、7.5%的额外关税(2025年前)、特朗普上任后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20%关税,以及125%的对等关税。

尽管白宫官网的消息并未注明最高达245%税率的具体内容,但结合这一报道来看,其或许并非新增的关税税率,而是在关税新政后,叠加部分类目/商品原有的税率,形成的累计税率。

不过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调整,依旧让依赖跨国供应链平台和卖家陷入了焦虑。尤其是亚马逊卖家,既要应对关税成本上涨,又需适应平台频繁调整的规则,可谓“双重夹击”。

关税风暴下,亚马逊主动征求卖家反馈

关税增加最直接的后果是供应链成本攀升,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消费者及平台。据ECDB的数据,亚马逊约70%的商品来自中国

日前,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在接受采访时便提到:在关税政策下,亚马逊卖家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而导致产品整体价格上涨,令平台失去低价优势。而SmartScout数据显示,自4月3日以来,安克创新在亚马逊美国站上销售的商品中,已有五分之一商品的售价有所上涨。

在此境况下,亚马逊也不由地开始采取行动:一方面主动征求卖家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则鼓励美国站卖家拓展其他市场。

据外媒报道,近日,亚马逊正在主动联系平台卖家,征求他们对近期关税政策影响的反馈,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并协助卖家调整定价、库存和供应链策略。

目前,部分卖家已收到亚马逊发送的邮件,内容涉及关税对采购、定价、物流等多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有美国站卖家收到了亚马逊全球客户经理的另一份邮件——表示将提供一定的启动激励费用,鼓励卖家将业务拓展至亚马逊欧洲市场,以应对美国本土关税上升所带来的压力。

在此之前,AMZ123也曾在文章《最高补贴60万!一批卖家收到“亚马逊大礼包”》中报道过,为了鼓励美国站卖家拓展其他市场,亚马逊正在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邀请部分美国站卖家开通日本站、欧洲站,并补贴约数十万元人民币。

截至发稿前,亚马逊暂未就此作出正式回应。但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亚马逊正依赖卖家反馈来调整自身策略。

此外,继“限制发货”后,近期亚马逊Vine评论政策也进行了一波更新。

亚马逊vine评论政策更新

AMZ123获悉,近日,亚马逊后台更新了一则“关于亚马逊Vine评论政策”的通知。

通知显示,亚马逊将汇总父ASIN级别而非商品变体级别的评论。对于以下注册层级,亚马逊对每个店铺可保留的Vine评论数量设有限制:

注册11到30件商品,可保留最多30条Vine评论;

注册3到10件商品,可保留最多10条Vine评论;

注册1到2件商品,可保留最多2条Vine评论。

亚马逊表示,如果将两个或更多独立父ASIN合并到一个新的父ASIN下,亚马逊将仅保留卖家最高注册层级对应的最多评论数。换句话说就是,即使卖家在多个子ASIN中注册了多个商品,最终合并到同一个父ASIN下,商品详情页面上都仅会显示最多30个Vine评论数量。

尽管亚马逊尚未披露新规的生效时间,但有卖家猜测,算法可能已经开始有所更新。

据了解,新规生效后,通过拆分变体获取多条评论的运营策略将失效,评论质量、产品差异化以及转化率优化或将占据更多的算法权重。

因此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这项新规依旧是“喜忧参半”:

部分高单价商品依赖长期口碑积累,30条评论难以覆盖功能多样性,转化率或有所下降,并且相关卖家前期投入的Vine费用可能打水漂。

但同时有不少白帽卖家觉得亚马逊这项新规遏制了黑帽卖家,能够减少恶意差评的长期影响,营造出更好的公平竞争氛围。

鉴于亚马逊暂未披露所谓“质量最高评论”的具体准则和逻辑,后续卖家们还需多加关注下产品评论的算法变动。AMZ123也会及时留意与追踪最新动态。

注:文/双木,文章来源:AMZ123跨境电商(公众号ID:amz123net),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AMZ123跨境电商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