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AI耳机这碗热饭 华强北先吃上了

响马 2025/04/08 09:59

上个月,媒体报道称,苹果公司正计划为AirPods推出一项新功能,使耳机能够实时翻译面对面的对话。

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直呼这是“有生之年系列”,但这波热议之中,深圳华强北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赢家”。

在微博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电影制片人关雅荻表示:“这种语音同传对话耳机,对国内来说是否是一个很难的门槛呢?按道理,Apple你敢推出,华强北就敢跟进。”

一个“敢”字,将华强北的打法做了精准概括。事实上,对于华强北来说,“实时翻译面对面的对话”已经照进现实,而且,在AI耳机这一细分赛道上,华强北早已挖掘到了属于自己的红利。

要知道,去年10月,AI耳机逐渐起势之时,华强北就尝到了甜头,AI耳机出货量飙升,不仅在国内热销,还一举“征服”大量美国消费者。

可以说,AI耳机这碗“热饭”,华强北先吃上了。

华强北耳机征服美国人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从去年10月开始,深圳华强北的AI耳机出货量飙升。

这一描述,在洛图科技关于耳机耳麦的年度报告中得到了佐证。「商业评论」看到,根据这份报告的监测和分析,AI耳机的爆发式增长集中在2024年第四季度,也就是10月、11月、12月这三个月。

从事过自动驾驶相关业务、去年回到自家耳机工厂的Penny也透露称,去年最后三个月,从华强北卖出去的AI耳机有两三百万套。

进入2025年,这一热销态势仍在持续。

在TikTok上,各路博主不停向全球网友推荐着9.9美元的“翻译耳机”,受到美国等市场的消费者青睐。

业内人士张泽杰对媒体透露,他的一个蓝牙耳机客户此前每个月在TikTok上的销售额只有约200万元,给耳机的App接入了AI助手、翻译功能之后,月销售额攀升至800万元,狂增4倍。

张泽杰同时分享了另一个“华强北创富故事”——2024年初,一个华强北本地的小团队还在为数千元付款而捉襟见肘,到了年底,却“就地逆袭”,开着豪车出来谈生意了。

对此,张泽杰直呼:“过去这一年,他们是幸运儿,赚钱速度太快了。”

Penny也带来了一个真实故事。在她位于深圳的工厂中,一些大专毕业生同事,因为赶上某款AI耳机卖爆了,“一个月的提成就有3万多”。

这些来自华强北的AI耳机风靡市场,“征服”了美国人,用某跨境电商垂类自媒体的话来说,“华强北AI耳机,9.9美元‘血洗’美国市场”。

为什么如此能打?一言以蔽之,靠的是低价和AI功能。

从前者来说,国产大品牌AI耳机动辄一两千元,华强北相关产品最低仅需100多元,极具性价比。

从后者来说,在诸多AI功能中,包括实时翻译在内的翻译功能是美国人的刚需,正如张泽杰所言:“我们原本以为美国人都会讲英语,但后来发现,美国有大量的西班牙裔和其他非英语人群,他们需要翻译功能。”

二者相比较,低价更具“杀伤力”。

在Penny看来,目前主流AI耳机的群体画像是,要便宜,先拥有。“很多人希望只需要付大牌1/ 10的价格,先尝鲜体验一下功能,他们不需要产品有多好的效果,先用上再说。”

“低价+AI功能”这套组合拳之外,结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恶化,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至92.9,创四年新低,以及对未来收入、就业和商业环境的预期跌至12年来的最低点等信息,我们有理由相信,华强北的AI耳机仍将继续在美国市场热销,继续“拿捏”美国消费者。

中国人看不上华强北

3月31日,在天猫“开放式耳机排行榜”上,「商业评论」注意到,位列前三的耳机中,前两名的价格都在1100元以上,而第三名聚焦AI高清通话降噪、智能翻译等功能,券后价格只有279元。

位居第三名的这家公司与华强北密切相关,不仅在华强北设有门店,也被“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官方微信公众号予以专文推介,称其是“科技AI音频品牌,耳夹耳机领导者”。

同样是今年3月,软件销售人员鲁江逛了一趟华强北,被一款售价100元的蓝牙耳机“打动”。他将这款耳机和自己用的AirPods pro2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确实有降噪功能,只是比苹果差一些,音质上把低音的混响调大了,对普通音乐爱好者而言,反而感觉“更好”。

“总体来讲,100元蓝牙耳机能做到这个效果,我感觉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如果能用得久还是挺值的。”鲁江发文称。

从天猫排行榜到软件销售人员的实测,说明华强北耳机具有不容小觑的实力,饶有意味的是,在不少国人眼里,华强北向来是“山寨”、低档货的代名词,因而不大看得上。

在某种意义上,“山寨”也好,低档货也罢,确实是深圳华强北挥之不去的“标签”,不过,如果从产业视角来看,华强北较为彪悍。

这一点,曾在手机市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知名产品人、商业研究者梁宁称,鼎盛时期,华强北每天推出3-5款新手机,按照3款/天的保守数字计算,华强北一年发布手机1000余款,超过地球上所有手机大厂新款的总和。

梁宁还曾专门去华强北参观过,结果是“灵魂被击中”,“就好像大学时第一次听到中国摇滚的感觉——那粗糙的现场、简单的配器、充沛的情感、发自灵魂的呐喊,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更关键的是,她认识到,山寨机背后,是全球用户对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渴望,而追求高利润的国际大厂不能满足这些渴望,中国供应链能力的“补位”承接了这部分渴望。

如今,华强北AI耳机的产业故事演绎着类似的逻辑,当主流AI耳机的群体画像是“要便宜,先拥有”,华强北以“低价+AI功能”的组合拳承接了消费者的渴望和需求,既在国内热销,也成功打入全球市场。

根据Penny的观察,在耳机市场,华强北一些小品牌的迭代甚至走到了大厂的前面。举个例子,夹耳式耳机在国外热起来后,华强北火速跟进,等供应链已经迭代了两三轮之后,一些国内大品牌刚开始进场。

面对媒体,Penny感慨:“以前,人们会说华强北经常抄大牌,但现在大牌身上越来越多华强北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看,当华强北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产品供应、持续不断的版本迭代在AI耳机赛道再度上演时,或许,也该重新认识华强北了。

AI耳机尚无公认的王者

在手机市场,华强北基本上走的是代工路线,没有发展出强势的品牌,但在AI耳机业务上,事情起了变化。

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一些华强北小品牌从低端产品起步,赚到钱之后,开始着手建设自主品牌,投入资金做研发,承接中高端产品需求。

还有的品牌,创立之初便瞄准中高端市场,聚合资源,开发相关产品,站稳脚跟后,不断扩展产品矩阵。

以前述位列天猫排行榜第三名的公司为例,它不仅售卖100多元的中低端AI耳机,也有价格超过1200元的高端产品,同时努力提升品牌声量,向上走、做大牌的意图不言而喻。

跳出华强北来看,更多厂商正在紧密布局,争夺AI耳机市场。

洛图科技前述年度报告显示,2024全年,耳机耳麦市场上有超15家企业推出了20多款AI耳机新品。

其中,在500元以上市场,苹果公司有AirPods 四代、首次在半入耳产品上应用主动降噪技术的AirPods四代 ANC两款新品上市,叠加整体降价、对其它产品进行升级等因素,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今年3月,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多终端流量洞察报告”显示,AI耳机热门产品中,包含华为FreeBuds pro 4、字节旗下Ola Friend智能体耳机、科大讯飞iFLYBUDS等。

但严格来说,AI耳机赛道尚无公认的王者。

从行业的角度看,市场格局分散,技术路线分化,对于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健康监测、降噪等,不同品牌有不同的侧重点,展现出不同的“卖点”。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虽然AI功能的普及率在不断提升,但用户对AI耳机的接受度和使用习惯仍有差异,整体上还在培养阶段。

2024年11月,媒体对话业内人士王猛,抛出的一个问题是:“再往后过几年,会不会出现拐点?”

王猛的回答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的增多,推广力度加强,用户逐渐感受到了这些产品的便利,形成了口碑、裂变,市场革命性的那一刻或者叫颠覆的那一刻就出现了。就像智能机的兴起,由苹果引领,功能机迅速消退。”

他还表示:“AI+硬件,不管是耳机、手机、电脑,还是音箱,当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在产品上,当用户越来越感受到产品带来的好处时,市场的临界点就会爆发。”

顺着这番话,审视AI耳机赛道,不难发现,不管是技术应用,还是用户体验,都在打磨、拓展阶段,似乎还看不到所谓的“市场临界点”。

但这也意味着,品牌们得加速内卷,用各种“卖点”来吸引消费者,华强北大小品牌更是如此。Penny坦言:“每一毛钱成本,对于高度内卷的深圳工厂来说都很重要。”

说到底,AI耳机这碗“热饭”,华强北先吃上了,但要想吃得久,吃得好,还得内卷,还得突破——吃哪一碗饭都不容易,不是吗?

注:文/响马,文章来源:商业评论(公众号ID:shangyepinglu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商业评论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