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乐尔乐密码:解码湖南“价格屠夫”如何席卷中国零售

马蹄社 2025/04/03 10:00

当下中国零售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在众多玩家或转型或挣扎之际,一家来自湖南的连锁企业——乐尔乐,以其独特的“硬折扣”模式,从区域市场异军突起,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与扩张速度。



从一家大学城二楼的小店起步,到如今拥有超8000家门店的网络(部分已迈向海外),旗下标杆大店年销售额突破11亿,乐尔乐的崛起并非偶然。它被冠以“线下拼多多”、“中国硬折扣鼻祖”等标签,其背后是一套系统且自洽的商业哲学与运营方法论。


本文精选乐尔乐集团副总裁车海燕马蹄社×乐尔乐研学的部分分享内容,深入解码这套“乐尔乐密码”,探寻其如何在复杂的中国市场,将硬折扣模式生根、发芽,并实现裂变式增长。



马蹄社×乐尔乐研学


硬折扣的中国式起点与双赢逻辑


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源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清晰的价值主张。乐尔乐的起点,并非照搬西方硬折扣模板,而是深深植根于创始人陈正国先生对中国本土市场的理解。其核心使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成为了企业一切战略的原点和终点。乐尔乐的愿景并非仅仅成为一家零售巨头,而是立志成为一个强大的供应链平台,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红利,通过高效的渠道模式传递出去。


陈正国

乐尔乐创始人


支撑这一愿景的基石,是乐尔乐集团副总裁车海燕反复强调的“让消费者受益,让经营者收益”的双重承诺。这不仅是创始人的朴素愿望,更被提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为这两端同时创造价值。只有加盟商赚到钱,我们的模式才能持续;只有消费者得到实惠,门店才有流量和生命力。”车海燕的这番话,点明了乐尔乐模式得以在中国土壤扎根的关键:它构建了一个让参与各方都能获益的价值闭环。2011年长沙大学城“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正是这一双赢逻辑威力的早期证明,也预示着其对传统零售格局的颠覆潜力。


硬折扣的颠覆性内核


乐尔乐的“硬”,不仅体现在价格的极致,更在于其对传统零售游戏规则的系统性“重构”。这并非简单的改良或优化,而是对行业底层逻辑的颠覆性挑战,构成了其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定价权与渠道角色的根本性转移。 乐尔乐率先打破了由品牌商和层层分销体系主导定价的传统格局,将权力交还给最终的消费者。通过极致低价的单品(如1元水)作为流量入口,乐尔乐迅速在消费者心中锚定了“省钱”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将自身定位从被动的“商品搬运工”转变为主动的“消费者需求代言人”


“我们的选品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听消费者的指令”,车海燕强调。后台数据成为选品和汰换的唯一标尺,畅销品获得资源倾斜,滞销品则被快速淘汰。这种以消费者“用钱投票”结果为导向的机制,确保了商品结构始终贴近市场真实需求。虽然最终定价权高度集中于创始人,但这背后是对市场信号的高度敏感和对整体价格竞争力的战略把控


车海燕

乐尔乐集团副总裁


其次,是盈利模式与资本效率的深刻变革。 告别对单品高毛利的依赖,乐尔乐将盈利重心放在了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上。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极致低价吸引巨额流量,再以超高速的商品周转(整体库存周转约12天)和严格的成本控制(运营成本压缩至9%左右),在看似微薄的综合毛利(约18%)下,实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净利润率(约9%)。


这不仅证明了“薄利多销”在精细化运营下的巨大潜力,也对经营者的资本效率和现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乐尔乐模式下的现金交易原则,既是其维持低价的保障,也是一道筛选合作伙伴的门槛。车海燕坦言:“未能理解并执行现金流逻辑,是部分加盟商失败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供应链关系与流通效率的彻底优化。 乐尔乐摒弃了传统零售中上下游之间的博弈思维,倡导“抱团共生”的生态理念。它将自身定位为连接品牌方与终端门店的平台,将谈判获取的价格优势透明地分享给加盟商,构建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


同时,它大刀阔斧地简化流通环节,推行“品牌方仓库 → 乐尔乐区域仓 → 乐尔乐门店”的模式。车海燕指出:“这种‘仓对仓’的直连是实现终端极致低价和高效周转的基础保障。


定价逻辑、渠道定位、盈利逻辑、投入产出比、上下游的关系以及商品的流通链路这六个层面的重构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塑造了乐尔乐硬折扣模式的颠覆性力量。


将极致主义注入执行


战略的落地,离不开精密的运营体系。乐尔乐通过将“极致”二字注入运营的四大关键环节,并使之协同作用,构建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全品类与极致低价的“矛盾统一体”,是乐尔乐区别于欧美硬折扣同行的显著特征。乐尔乐没有选择精简SKU,反而拥抱“最全品类”(标杆店SKU超6万)。车海燕解释,这是对中国制造业“过剩红利”和消费者“一站式购齐+精打细算”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动态的“SKU漏斗”管理,乐尔乐在“全”与“效”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而极致低价(普遍低于传统渠道30%),则如同锋利的矛,直刺消费者价格敏感点,迅速占领心智。全品类负责“广度”引流,极致低价负责“深度”转化,二者协同,共同构成了乐尔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支撑这一切的,是深入骨髓的极致成本控制。从总部“简陋”的装修,到门店对水电费的锱铢必较,再到优化人力结构,乐尔乐在所有非必要环节奉行极简主义。“我们的‘抠门’文化,是为了把省下的每一分钱,最终让利给消费者和经营者。”车海燕如此诠释。创始人对核心采购的亲自把控,更是从源头锁定了成本优势。这种近乎偏执的成本意识,是其低价策略得以持续的根本保障。


而绝对高速的商品周转,则是这套低毛利、高效率模式得以运转的生命线。整体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惊人的12天,背后是消费者导向的选品汰换机制、独特的“压缩式陈列”以及对动销数据的实时追踪与快速反应。


高周转不仅降低了资金占用和损耗,更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度和市场适应性。


最全品类、极致低价、成本控制、高速周转这四大极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共同构成了乐尔乐高效运转的运营飞轮。





参会同学(左至右):

钟晓雨  云耕物作创始人

吴怀钦  UPO元本生活CEO

舒   勇  卫龙新渠道中心总经理

史永刚  青岛啤酒创新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



“仓+店”一体化的扩张引擎


乐尔乐的雄心不止于成为一家成功的零售连锁,其扩张路径展现出更宏大的生态构建图景。它超越了简单的“开店”模式,通过“直营+加盟+供应链输出”的多维打法,以及创新的“仓连锁”战略,实现了规模的裂变式增长


乐尔乐的复合身份——既是零售商,又是加盟体系的赋能者,更是供应链服务平台——是理解其扩张模式的关键。直营店作为模式验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而庞大的加盟网络则构成了规模扩张的主体。


更值得关注的是,乐尔乐利用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通过“乐链通”、“乐商通”等平台,服务着数以万计的非自有品牌中小门店,并将成功的“折扣化改造”经验输出给传统商超。这种多重角色的叠加,带来了车海燕所说的“效率27倍放大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其市场覆盖率和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而“仓连锁”战略,则是乐尔乐实现全国化、特别是下沉市场快速渗透的核心武器。针对跨区域扩张中普遍存在的供应链难题,乐尔乐创新地提出以县域为单位,联合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或超市龙头,共建“共享仓”。乐尔乐输出核心商品、运营系统和管理标准,当地伙伴则贡献本地资源、网络和经验。


‘仓连锁’不是简单的加盟或托管,而是深度的战略合作,”车海燕强调,“它旨在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网格化的折扣商品流通体系,高效连接品牌方与终端。”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本地化供应链的痛点,又巧妙地整合了区域资源,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


贵州凤冈“一店带一县”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仓连锁”模式强大的吸引力和复制潜力。它不仅是物流节点,更是乐尔乐输出管理、整合资源、赋能区域零售生态的关键平台。


在加盟管理上,乐尔乐同样强调标准化与模式认同,通过严格的培训、指导和运营支持,确保硬折扣模式在庞大的网络中得以有效执行,从而践行“让经营者收益”的承诺。







乐尔乐集团副总裁车海燕带领马蹄社同学们

探店学习


硬折扣的中国叙事与未来启示


乐尔乐的崛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硬折扣如何在中国特定土壤中生根、演化并茁壮成长的精彩故事。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坚守“双向受益”的价值原点,通过对行业规则的系统性重构,辅以运营层面的极致执行,并借助创新的生态扩张模式,最终实现了极致性价比与商业成功的统一。


正如乐尔乐集团副总裁车海燕所分享的,这套打法看似“简单粗暴”,实则蕴含着对中国市场特性(如制造红利、下沉市场潜力、消费者心理变迁)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回应。乐尔乐的实践不仅证明了硬折扣模式在中国的巨大潜力,也为身处变革时代的零售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回归商业本质,聚焦核心价值,以利他之心驱动创新,以极致执行构筑壁垒。


乐尔乐迈向“世界级零售企业”的征途仍在继续,但其独特的“中国式硬折扣”路径,无疑已为行业贡献了值得深思的范本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本期马蹄社研学参会企业有天美健、通葡股份、伸美集团、松鲜鲜、协和药业、健安医药、沄观集团、九四智能、黄振龙凉茶、青岛啤酒、魅KTV、中之杰食品、永和食品、认养一头牛、UPO元本生活、一知智能、三胖蛋、快乐购、迈大食品、极睿科技、速鲜达、奶酪博士、赏味期限、广盐集团、云耕物作、SKP、植物教授、环亚集团、老板电器、卫龙、小芒电商、国泰君安等


本文核心观点及案例内容来自马蹄社×乐尔乐研学,内容已经过脱敏处理并隐去马蹄社增长工作坊研讨信息。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