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业场景卖单价300-400元的电动牙刷,销售额能做到多少?
碧桂园社区零售的数据是:两周,近200万。
按常理,就算在私域电商平台销售难度也很大。但依托于已搭建好的S2B2C链路,通过与口腔医院、电动牙刷品牌方合作在社区开展口腔护理活动,就能取得这样的结果。
"有了前置的品牌招商费用,就能激励一线员工,让他们寻找更多口腔医院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业主团长创造更好的销售场景,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而品牌招商费用只是碧桂园新零售很小的部分,主要营收部分还是toc端业务,例如:商品销售、社区食堂、其他泛零售等。
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新零售合伙人夏良艳告诉见实, 2024年碧桂园社区零售业务整体营收4.1亿。落实到具体的运营、活动中,单场社区活动营收最高达12万,单个社群转化率最高60%以上,复购率最高达40%以上。
这关键在于,两年时间中夏良艳主要执行了两大动作:
一、明晰团长与管家的职责划分,打通人、货、场的线上线下运营全链路;
二、将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落实到社区的日常生态中。
在见实和夏良艳对话中,她不仅细致拆解了社区零售营收的各板块占比,复盘了线上转线下的全链路运营要点,还总结了选品、管理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误区和应对方案,值得借鉴之余,还可对接展开合作。
对了,夏良艳也是3月广州私域开年大会-案例大赏的分享嘉宾。此次开年大会,定位是高手切磋局,将在两天时间分别拆解来自海外私域、抖音-小红书、微信小店-送礼物-视频号、DeepSeek运用等不同角度的实战案例。其中就包含夏良艳将要拆解的社区零售方法论。
01
ToB和ToC一起占了绝大部分
2024年社区零售营收实现了 4.1亿?具体你们怎么做的?
夏良艳:在这4.1亿里,TOB和TOC业务就占了将近三个亿。总的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线上线下场景结合得好,二是服务做到了极致。
从线上线下结合来看,我们已经建立了“管家拉业主进团购群——团长运营,引导业主在群内接龙、评价——参加线下活动——把线下视频发到社群里反哺线上”的联动全链路,形成了各阶段标准的SOP。
大致线路是这样的:前端拉群、筛选和引流的工作,由和业主粘性强的管家负责。活动前,我会安排管家把文案和海报一对一发给业主,同时也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并围绕活动设置一些利益点,比如“进群一块钱可以领四个鸡蛋”“满38元可以抽奖”“参与活动有机会抽免单”等,吸引业主进群。
只要文案海报设计清晰,明确告知业主活动信息,而且加上业主们因为物业就在楼下产生的天然信任感,加上长期服务建立的信任,进团购群的概率就比较高。
业主进群后,团长会组织业主进行线上互动。比如发红包雨,在红包雨上告知业主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强化他们对活动的印象。到了晚上,会有一个十分钟左右的简单开营仪式,由团长按照标准文案进行主持。在开营仪式上,团长会介绍社群的用途、具体业务,还会分享一些客户见证,比如之前在其他区域的团购成果。最后告知业主首场活动的时间、地点,欢迎大家参加。
开群第二天,团长会在群里和业主互动,简单介绍活动商品,询问大家对活动商品的需求,如果业主还有其他需求,可以在群里提出,第二天活动时帮忙带来。到了线下活动当天,早上会先在群里进行团购,之后引导业主到线下取货。
业主到线下取货时,还会设置一些线下促销活动,比如加购一件商品可以享受某些优惠。通过这样一个闭环的运营流程,一场活动做得好的话,营收达到12万不成问题,少的话也能有一千多到三千多元。这样下来,单群转化率最高能达到60%多,复购率能达到40%多。
随着业主了解加深,并且在购买过商品后产生了信任,就不需要这么复杂的流程了。后续在群里,只需要开展一些常规活动,比如线上商城的一键代发商品,固定的周二秒杀、周四爆品日以及每月一次的会员日活动等。
零售部门也会组织各种线下活动,像生活节、健康节、冰淇淋节、冬日火锅节等等,为团长搭建和业主接触的场景。每一次接触都是一次服务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销售机会。销售完成后,团长还会送货上门,这又形成了下一次服务的契机。
举个例子,我们会在门店现场煎正在售卖的牛排邀请大家试吃。到放学时间,小朋友们就会排起长队,小朋友觉得好吃,家长来接的时候自然就会购买。团长会把线下这些热闹的场景拍下来,发回到群里,告诉大家哪里正在举办活动,有很多小朋友都在参加,邀请群里还没到现场的业主也来参与。这样,又把线上的业主引流到了线下。
在整个过程中,把服务做到了极致,这是我们和社区团购、其他O2O模式,以及私域电商等传统零售方式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02
物业零售其实做的是信任链
把服务做到极致听起来比较抽象,具体是怎么落实的?
夏良艳:我们内部常说在物业做零售是“信任链零售”,虽然物业行业常常被人诟病,但只要服务做得足够好,业主自然而然会产生信任,所以物业必须重视服务。
举个例子,某位业主买了一箱牛奶,如果团长和管家忙不过来,小区物业中心的所有人员都能被调配来为业主服务。系统里设置了配送佣金,工作人员可以在送货上门的同时,根据对业主家庭情况的了解,提供一些贴心服务。比如知道业主家有人生病,就会带上一小束花或者贴上写有“祝你早日康复”的便利签,如果业主家有垃圾,还会帮忙带走。
社区食堂定期会有试菜环节,业主可以选择到食堂试吃,也可以直接下单,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而且送餐上门时会给业主额外送一份小水果。在业主食堂旁边的小门店里,设置了儿童图书角和游乐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玩耍。团长和管家在门店的时候,还能顺便帮忙照顾小孩。
现在,我们的社区零售业务已经从三个城市扩展到十个区域,这就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产品品质也要做到极致。
首先,选品很严格,而且全程可视化。比如,2025年的所有选品都要经过团长测评。测评时,会从口感、品质、包装等方面打分。除产品本身外,团长推荐的商品得分、商家的表现得分、服务得分等,都会按照不同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综合得出商品的得分,根据分数决定产品是否推荐上架。
如果分数低于一定比例就下架,高于一定分数才能上架。上架之后还会进行二次盲测,并且我们内部会通过统一招标的方式筛选商家,对商家资质等方面也有严格要求。
比如开发一款牛奶,会请行业专家和质检专家到现场做检测报告,如果有一项指标异常,都不会采用,甚至会在合同里明确规定只选用某个牧场的奶。在整个过程中,会让业主参与进来。
2024年还增加了溯源环节,和助农以及ESG相关的政企联动相结合,带着团长,抽取福利送给业主,还会带着业主去产品源头参观。在源头参观的时候,会围绕这次溯源举办一些小型文旅活动,大家既能看产品源头,又能顺便旅游游玩。让业主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看得见的健康,看得见的信任”。
除了总部统筹集采集的产品,针对区域地产品,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要求。商品上架前,必须经过总部审批。每个区域都有一位专业的零售负责人,他需要双向汇报工作。
我会把相关标准落实到他的绩效考核中。而且商品上架的审核权在我这里,如果不符合我的标准,商品就无法上架销售。如果区域私自售卖,不仅无法计入收入,还会影响业绩。
其次,会让业主和团长在选品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比如每周组织物业用房的团长参加线下试吃品鉴活动,在团长团购群里,也会面向TOC端的用户开展每周一次的品鉴活动。团长和业主打分完成后,会给予相应的激励。只要用户下过一次单,就可以获得一定的优惠券,花0.9元或者免费试吃商品。参与的次数越多,解锁的权益就越多,这样可以激励大家更认真地参与选品。
03
一页纸要把所有事情讲清楚
两年内搭建起S2B2C链路,有什么堵点印象深刻?现在回头看,有什么值得强调的结论吗?
夏良艳:首先,物业和互联网是两个体系,做社区零售需要专业人才能融入物业的传统体系中去。我们内部有个理念,用“一页纸”接地气地把所有事情讲清楚。
物业人员不懂ROI、商品毛利率是什么,但他们与业主的粘性更强,所以对管家和团长的职能进行区分细化就很重要。在一页纸上,要将所有的动作和要求简洁明了地传达下去,让一线员工充分理解,方便他们执行。
第二,找到兼具销售和服务能力的团长很关键。我设置了两个关键时间点:七天内,最长不超过一个月。也就是说,至少在一个月内,团长要做一次线下地推活动,拉一个至少200人的团购群,并做一次爆款推广活动。如果团长把种草素材发到群里,业主在看不到实际商品的情况下,仍愿意购买,就说明他们对团长建立了信任。这样算下来,月销售额最低能做到6000元,这也说明,这个团长是合格的。
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一套可复制的标准SOP。明确团长画像后,把招募海报、文案、视频等整套工具下发给物业人员,他们负责转发挖掘线索。线索收集上来后,交给专业化团队里的用户运营人员。用户运营人员和潜在团长沟通后,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供基础支持,比如陪跑指导,搞定场地、货物等。
一般来讲,如果团长按照这个闭环流程来操作,新拉进群的200人里,最低有20%的转化率,好一点能达到40%。当团长月销售额超过6000元后,我们还会叠加一些额外的激励和奖励,提高佣金比例,进一步鼓励他们提升业绩。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把业主当作真实的人,而不是流量。我们跟行业大咖做过访谈,内部也进行了深刻的复盘,其实各大机构也都看好社区零售这个场景,但最终都没有行动,原因就在于社区流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可转化的流量。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发现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实现人、货、场的联动。如果把业主当成真实的人,就会真实地去考虑业主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
注:文/见实,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