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日前,在京东工业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以“韧性智链· 采购新纪”为主题共同策划的《智链六点半》直播栏目年终特别节目上,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与多位行业专家、企业品牌代表一起,探讨商品标准化如何为企业搭建数智供应链基础、央国企如何实现采购合规和降本增效的协同发展、数智供应链如何保障企业供应效率、数智技术如何助力企业打造韧性全球化供应链等年度热点话题,共同对2025年工业品采购发展做出趋势洞察与展望。
本次节目嘉宾包括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李素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彭新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华,欧普照明海外大客户负责人兼南亚区负责人刘胤非等。
一直以来,商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参数各异等问题,限制着工业品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李素彩表示,商品编码和数据标准化是实现企业数字化采购和柔性供应链的基石。因此,建立起一品、一名、一码、一描述的商品编码系统,使编码贯穿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仓储管理、物流管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才能构建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京东工业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丁德明表示:“标准化是实现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设施与数据资产。2025年,京东工业将会持续推动AI、标准与国际化三方面的落地,通过多方协同共建,共同推动整个工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采购环节的合规性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采购合规不是目的,是底线,是基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新良以“工”字举例,采购合规就是“工”字下面的横线,是支撑央国企采购的底线和基石。在做好基础的同时,央国企采购还需要实现降本增效、实现价值创造,要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价值,要把“工”字中间的竖尽量撑高,实现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京东工业副总裁、工业科技业务部总经理谷应鲲则认为,企业降本增效与合规并不矛盾,如果做得好就能够互相促进,形成正循环。
过去几年,由于特殊环境因素,以及地缘政治、逆全球化趋势,工业企业面临着供应链中断、物流延误、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供应效率低下,成本上升。供应链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智能、更大范围协同和更新商业模式,重塑企业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已成为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
京东工业副总裁、SMB业务部总经理王维则表示,降本增效不是某个企业和某个环节的“单兵作战”,只有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才能让成效最大化、效果可持续。人民大学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华教授认为,在数智时代,供应链是共赢链,赢既包括了共同利益,也包括了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很多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出海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宋华认为,中国企业如何实现采购当地化,以及合理组织制造生产过程,将成为供应链出海的关键。“供应链已经成为非常大的挑战,出海好的中资企业,都是供应链布局很成熟、很完善的企业。”欧普照明海外大客户负责人兼南亚区负责人刘胤非表示,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要做到深度适应和灵活应对全球多样化的市场环境。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