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没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位资深跨境卖家表示。2025开年,美国市场发生巨大的政策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时或将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货物所享受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政策。
这一政策变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意味着跨境出口的成本将增加,相关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一定程度被削弱,还可能进一步压缩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和跨境卖家的利润空间。
有行业人士指出,如果失去了小额豁免的优势,2025年跨境电商依然要靠优化运营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来保持竞争力。此外,卖家也可以考虑转向东盟、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寻找增长。
全球贸易下的新市场探索
过去几年,在欧美市场的红利见顶和非洲市场百业待兴的基建之间,走向东南亚和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卖家走向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其中,东南亚市场的优势不仅体现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东南亚电商的增速仍方兴未艾。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4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4年东南亚地区的数字经济将同比增长15%,总规模达到2,630亿美元,电商是东南亚数字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其规模在2024年预计达到1,590亿美元,较2023年实现15%的增长。
“欧美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内卷加剧,而东南亚市场则成为新蓝海。”正如一位Shopee商家对亿邦动力所言:“东南亚市场露营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速远超欧美,露营经济风口已至。”
而这,只是东南亚跨境赛道繁荣景气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持续投入下,东南亚已成为当下全球化浪潮中对跨境卖家最友好的市场之一,不仅吸引了如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新消费品牌的入场,各个细分赛道也不断有黑马产生。
据Shopee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底的12.12大促当天,开场仅2分钟即售出1200万件商品,跨境新卖家单量增至平日14倍。
海外仓或将成为出海“必需品”
美对华新关税政策也再次催生了跨境企业和卖家对于海外仓布局的思考。
一方面,伴随关税成本的增加,包裹成本结构将发生改变,海外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关税对最终售价的影响;另一方面,清关等流程将影响物流履约效率和用户体验,而通过海外仓,卖家可以将商品提前备货在本地,减少运输时间,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国家税务总局也于近日发布了相关公告。该公告规定,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可采用“离境即退税、销售再核算”的申报方式。企业无需等待海外仓实际销售,仅凭出口货物报关单等材料信息,即可预先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后续再根据货物销售情况进行税款核算,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为中国企业出海带来实质性的利好。
不仅在欧美市场,这两年,东南亚海外仓的扩张脚步也非常猛烈。以Shopee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加码投入官方仓,随之,第三方仓和卖家自建仓也开始逐渐铺开。据悉,目前除了跨境的SLS模式以外,Shopee还先后推出了官方海外仓(FBS)、第三方仓(3PF)、官方海外仓一店多运(FBS PFF)以及第三方仓一店多运(3PF PFF)等多种类型的本地化履约服务,为商家精细化运营、优化成本提供了便利。
“得益于Shopee一直推行的本地化履约官方仓,我们逐步布局官方仓后,物流时效上得到提升,用户体验也得到逐步的加强,单量持续上升。”凭借因地制宜的产品和本地化运营策略,新生品牌MOFT为自己在东南亚激烈的3C赛道赢得了一席之地。
据了解,Shopee本地化履约时效最快可提速70%。一位Shopee本地化履约卖家表示,“2024年实现了订单量翻番,做到95%以上订单当日发货。本地化履约帮助我们做到了更优成本、更快时效,给买家体验更好。”今年,Shopee也将持续深耕本地,让本地化履约服务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鼓励卖家多做海外仓、提前备货到海外,配合节日大促等提升转化率。
近年来,出海已经从备选项成为了国内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海外市场的流量扩张和中国供应链的低价红利逐渐褪去,围绕用户体验的精细化运营成为制胜关键。其中,深耕本地、加强本地化履约已是大势所趋。
注:文/龚作仁,文章来源:Labore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Labo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