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数九寒天时节的来临,冰雪项目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自从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项目在国内的认知度实现了跨越式的抬升。进入11月份,新疆乌鲁木齐、富蕴(阿勒泰地区)的滑雪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倍以上;11月内蒙古包车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23%;12月21日正式开园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周内的成人票全部售罄。
所有冰雪项目里的顶流便是滑雪。
每年雪季的时候总有一种粉丝早就开始蠢蠢欲动,率先准备好了全套装备,嗷嗷待哺“开板日”的来临,甘愿为其牺牲钱包。
“学了4天滑雪,光找教练就花了1万块。”
有人将滑雪与摄影、钓鱼并称为“三大败家爱好”。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滑雪培训“两百元入门,几千块进阶”,在户外实景滑雪场进行培训的培训费约在150-1000元/小时,而室内模拟滑雪馆培训费用则在200-1000元/小时。
买雪具贵,雪场费贵,请教练贵……似乎和雪场靠边的,都逃不开一个贵价。
莫非想玩雪就只有砸钱这一条路了吗?
滑雪太太太烧钱
“国内滑雪太贵了!”这似乎成了网络上大家众口一致的槽点。
“我们寒假都去法国滑雪,算上交通成本也就跟国内差不多,还没有糟心事。法国的滑雪冬令营,包吃包住包教练包雪具包雪票,小孩子送进去啥也不用管,0额外开销。上下午各滑两个半天还天天晚上有派对,一周8000人民币。这个8000块还是冬假旺季,圣诞节和复活节假甚至还要便宜不少。”
“国内滑雪越来越贵,我刚从北海道滑雪回来,雪票加缆车加接驳大巴才300多人民币,而且雪场专业,雪质非常好,人也不算多。温泉酒店也才500多人民币。回想去吉林滑雪的时候,一看酒店4000多块,滑两天都够我去日本一趟了。”
我们光看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成长轨迹便可得知,双方父母投入在孩子从事冰雪运动上的花销,并非普通家庭所能承受。以此类推,在滑雪这个项目上,烧钱就是必须。但对大多数寻常人而言,即便不走专业化路线,在国内“随便玩一玩”的成本同样是令人咂舌。
“单反穷三代,滑雪毁一生”成为了雪圈人士的自我调侃。
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雪鞋价格约为1000-8000元;雪服价格100-8000元;雪板500-40000元;固定器1000-4000元。而其他配件,如手套、头盔、雪镜则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从北京到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来回一般要三四天。路费、租车费、住宿费、餐饮费、滑雪门票费……一系列的隐性消费累加之后,滑雪的确成了一项开支不菲的运动。
在所有关于费用的吐槽中,滑雪教练是绕不开的一个吐槽对象。
“滑雪的尽头是骨科。”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区别在于,滑雪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更高,0基础上手想要自己学会几乎不可能。何况作为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即便是小打小闹都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最初阶段,哪怕次数再少,请一两次教练也是个打底数。此外,双板入门快但进阶难;单板入门难但进阶快,无论哪一个都意味着在不同阶段都有对教练的需求。
一个很贵的刚需触发了消费者的神经中枢开关。
“国内私教价格比北美还高,技术倒是不一定高。”
“滑雪场管理不到位,导致有很多非官方教练混在大厅和更衣室滥竽充数。说辞一律是‘我们是官方旗下第三方平台教练’、‘授课价格比官方会低一些’等等。可能对于经常滑雪的朋友来说,不容易被(私教)盯上,他们专挑一些看似是新手的。对于我们新手来说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正规教练,哪些不是。”
对消费者而言,花钱不算,还很可能花的是冤枉钱,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
委屈的滑雪教练
在社交平台被一顿开涮后,滑雪教练的心里却自觉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目前在国内市面上有三种滑雪教练。第一种是没有实力的,就是只比普通人多滑了两天雪却要收课时费的那种,价格在100-200元/时左右,因为他们招不到学员,只能靠低价来找需要上课的学员;第二种是雪场教练。但是这些教练仍然是参差不齐,可能是只参加过一周滑雪培训的,当然也可能是几年经验的老教练,一半得靠运气;第三种是资质较好的私教,价格在400-800元/时左右。这些私教通常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准,此外还能提供不少情绪价值。
在正规和专业的第三类滑雪教练看来,说自己收费贵着实有些冤枉。
第一是季节性。滑雪教练大多只能在雪季赚几个月的钱,而健身教练可以全年无休。即便是在全年可用的雪场,非冬季时节的生意也远不如旺季时,会导致滑雪教练收入的起伏不定;
第二是工作环境。相较于健身教练常年在室内空调房里的四季如春,滑雪教练却不得不时刻处于天寒地冻的状态,工作环境实在算不上友好。就这略显恶劣的工作环境,教练还得自己交场地费;
第三是投入成本,正规的滑雪教练在前期就需要投入不少成本,主要包括学习费用、考证费用和装备购置等。以考证为例,如果是想要考取在全球范围内受认可度较高的国际滑雪教练认证,甚至还得去到国外。日常路费、装备、雪票……哪儿都需要花钱。如此来看,一来是大多数滑雪教练无法承受这样的前期投入,真正高精尖的滑雪教练屈指可数;二来是愿意花钱花时间去投入的教练要么需要后期在授课费上赚回来,要么就变成了单纯的为爱发电。
即便是撇开上述诸多因素,我们单纯来横向比较一下滑雪教练和健身教练收入的话,就会发现前者赚的还真不算多。
据网络上的一名滑雪教练介绍,以他的了解,在崇礼,正常情况下,滑雪教练每个月收入约10000元,旺季又有集中节假日时可能会达到15000-20000元。这个数字也就和一个中等收入的健身教练差不多。
那为什么雪友们仍然觉得滑雪课这么贵呢?这恐怕是因为滑一场雪一般至少要几个小时,那如果新手请教练的话,单次的花销会远高于请私教。
除此之外,滑雪教练几乎很难找到长期稳定的生源。不像健身私教通常能够培养一批忠实拥趸,一次买上几十节课,滑雪教练总是在做些“一锤子买卖”。如果不懂得在社交媒体上包装和推销自己,收不到学员的情况比比皆是。
滑雪教练这个工作,真不好干。
穷鬼滑雪法“反收割”
年轻人多半是不信邪的。
面对着滑雪对自己的收割姿态,年轻人试图开启“反收割”,而“反收割”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首先,对于又菜又爱玩、真的想好好学滑雪的人来说,拼个搭子是个不错的方式。新手找搭子有三个好处。第一是大多数新人对于教练的好坏无从下手,特别是那些初级中级教练,有的雪龄甚至没有学员长,找个有经验的学员可以降低踩雷的概率;第二是两个人一起AA一名教练,成本当然也会有所降低;第三是两个人可以彼此陪伴,交流经验,提供情绪价值。
其次,雪友纷纷开始变身抠抠党。雪票是定死的,几乎没有省钱的方式,所以只能在雪具、旅费和住宿费上抠下钱来。从雪具上来看,除了蹲打折外,闲鱼成了不少人的固定捡漏场所。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自称是“伪雪迷”,他们更在意的是壮丽雪景配上时尚装备的氛围感。对他们来说,教练和自身滑雪技术的提高没有那么重要,体验过后咔咔拍下美图,才是重点,别的地方能省则省。
除此之外,随着滑雪赛道热度的不断蹿升,进入赛道的竞争者和从业人员也在以指数级别抬升,市场自身已经逐渐迈入了再平衡的过程。
从雪场来看,全国范围内的供给在不断增加。2024年12月上旬,浙江省内体量最大的旗舰型室内雪场——杭州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项目成功签约;12月下旬,位于张家口赤城县的新雪国滑雪场·初心谷开板运营。全国各地都想在滑雪热潮上赚到钱,这几乎符合国内任何赛道上的情况,商机引发天量供给,产能过剩之后又将开启残酷的竞争与出清。
雪友觉得雪票太贵,雪场却叹“我太难了”。
甚至截至目前,已经有第一批想分一杯羹的玩家亏钱了。
有数据显示,即使在滑雪行业最火热的2021年,国内大部分雪场仍处于亏损状态。根据Mob研究院数据,国内滑雪场的毛利率平均约为15%。
最近,江苏奥悦冰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2.3亿元股权在阿里法拍网上被拍卖,目前已经历两轮拍卖,第二次拍卖起拍总价降至1.175亿元,仍无人接手;在南京江北新区,一个备受瞩目的冰雪项目——启迪冰雪科技城也惨遭流拍。
而对于滑雪教练来说又怎么样呢?
社交平台上的一名滑雪导演给出了他对今年雪季的看法:热闹,却不赚钱。
“看似雪场人山人海,但雪具店的营业额貌似都不理想,好像有一种有人滑雪,无人消费的状态。雪季初,新疆人虽多,但十个人里面,滑雪教练占一半,网红博主摄影师占三成,剩下两成才是客户。很多教练为了获取流量、提高转化率,每天开始了直播,还有教练把单价降到了每小时150元。面对新疆极高的交通食宿成本,有多少从业者能赚到钱呢?”
优质的教练们更担心劣币驱逐良币。
喜欢平价、低价的东西是人们的一种本能。面对200元一节的滑雪课,不少消费者恐怕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低价招揽学员的诱惑面前,正常教练的报价反倒显得是在割韭菜了。
结果学员实际体验下来,感觉一点儿也不好,甚至失去了对滑雪的热情,受伤的是消费者,是教练,更是整个滑雪行业。
贵族运动也好,平民运动也罢,都是商业行为下的结果,重点是要保证这个商业行为环境的生态是否优良。
相较于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市场,国内的滑雪行业尽管在北京冬奥会后出现了井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揠苗助长的情况。
在一个良莠不齐的市场中,消费者当然需要擦亮眼睛,可是更关键的是监管的到位和规章制度的跟进,唯有如此,行业才能在良性的土壤下发展状态,迎来优胜劣汰下的健康循环。
注:文/考拉是只鹿,文章来源:新消费10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消费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