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年末,愁坏了全球钻石巨头。
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集团(De Beers)是全球最大的钻石矿业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钻石零售企业,旗下钻矿生产的宝石级钻石,以价值计算占到了全球总产值的一半之多。当前,集团钻石库存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尔·库克(Al Cook)直言:“今年是原钻销售糟糕的一年。”
最新数据显示,戴比尔斯集团在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仅为22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28亿美元相比,下滑幅度超20%。实际上,2023年戴比尔斯的毛坯钻石销售收入已经下降了30%,并预测2024年的销售额还将继续下滑约20%。钻石大佬的日子宛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一叶知秋,戴比尔斯的业绩折射出的是整个钻石行业的落寞。
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公司的数据,过去两年,全球钻石批发价格下跌了约40%。近三年中国钻石的进口额也在持续下滑。2023年,中国钻石进口额同比下降了29.55%,比起2021年的降幅更是达到了39.6%。而美国第二大钻石商WD干脆直接宣告了破产。
钻石为什么不火了?到底是年轻人不喜欢钻石了?还是此中另有隐情?
钻石,从来不保值
要搞清楚钻石是不是值这个价,我们先得弄明白钻石为什么这么贵。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大家对戴比尔斯最深的印象来自它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美丽又坚硬,这样的钻石外在形象的确和人们理想中的爱情颇为类似。戴比尔斯于是巧妙地将爱情与钻石紧密绑定起来,长久以来,在商家铺天盖地广告的不断洗脑下,消费者几乎养成了如下的条件反射:钻石=爱情。但凡要结婚,钻石就是必须,因为它象征着坚不可摧、美丽而又永恒的爱情。
这样的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大多数人无从得知,但似乎也没有人去追根究底,因为大家早已达成一种观念上的共识,将钻石统一划作一种备婚过程中的刚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联网时代的万象更迭,人们的消费意识在潜移默化间产生了变化。2023年,一则广为传播的视频引起了消费者的“警觉”。一位女生表示自己十年前花18000元买的两枚钻戒,到了回收的时候居然只值180元。结果视频发布后,网友们纷纷附议:“为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因为它不值钱没人回收。”“钻石就是碳,能和黄金比吗?”
在网友们的提点下,曾经的钻石拥趸们如醍醐灌顶:“要什么钻石啊,还是黄金保值!”
通常来讲,克数重、等级高的稀缺钻石才具有较强的保值能力,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大多数人拥有的都是克重轻、等级低的普通钻石,流动性差,贬值速度快,远不及能够以金价作为量化指标的黄金。
数据印证了消费趋势的变化。
与钻石消费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对黄金的热情节节攀升。根据《2023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黄金产品市场规模约5180亿元,同比上升26.3%。
除了保值因素外,钻石价格为什么如此昂贵,其中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垄断。
为了制造钻石的稀缺性,以戴比尔斯为代表世界级巨头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行业垄断性,会将开采出来的大量钻石进行储藏,每年也仅仅拿出一小部分,给消费者创造出钻石稀缺的假象。事实上,随着现代工业水平的不断突破。人类早在2011年左右,就从地下挖出了高达几亿元的钻石,钻石的年产量达到了近乎25吨。
钻石的物以稀为贵,不过是商家制造出的另一种幻象。
作为典型的悦己消费,钻石的购买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一旦支撑的安全垫变薄以后,消费者就会开始琢磨起性价比、保值性、投资价值这一系列经济因素。当理性战胜感性,关于钻石的童话故事就变得摇摇欲坠了。
人造钻石,逆天平替
对于品质生活以及婚礼的追求,在经济上行周期显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句话倒过来说,便成了“对于品质生活以及婚礼的极简,在经济下行周期显然是无可厚非的。”
于是,一部分人开始思考钻石平替的可能性。
和钻石的疲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几年横空出世的人造钻石也确实实打实的走红了。
据德国Statista数据平台预测,在2024年的全球珠宝市场中,培育钻石的销售额将达到约180亿美元,在整个珠宝市场中所占份额将超过20%。
作为中国人造钻石的主要生产基地,全球80%的人造钻石都来自河南,尤以商丘市柘城县最为集中,被业内称为“人造钻石之都”。中国品牌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人造钻石风潮里的最大受益者。
和天然钻石的稀缺逻辑截然相反,人造钻石主打的就是钻石界的“便宜大碗”。
以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柘光品牌为例,目前市面上1克拉的宝石级天然钻石售价在6-15万元,但根据柘光ZG DIAMOND等京东店铺报价,同样高品质的人造钻石成品只需要6000到8000元,价格相差近20倍。不仅如此,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单从肉眼来看,根本无法分辨出区别。
据京东、天猫数据统计,截至 2024 年 11 月,柘光线上线下店铺累计访问量高达20万次,日均进店人数达600人,其中90%的消费者都曾有过购买天然钻石的经历。根据柘光品牌负责人的介绍,品牌客户中从天然钻石领域流过来的占到了60%,剩下的40%属于更年轻一些的新消费群体。由此可见,来柘光店内逛的消费者都是带有强烈好奇心和目的性的,这也为成交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造钻石热度的不断攀升,LVMH、GUCCI等奢侈品品牌以及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珠宝品牌也纷纷看上了这块蛋糕。LVMH旗下资本2022年入股以色列人造钻石Lusix公司,此外LVMH还在旗下Fred和泰格豪雅等品牌的钟表中使用了人造钻石。
然而就在2024年9月末,Lusix公司以250万美元出售,要知道这家明星公司过去的融资多达1.52亿美元,这个出售价可谓跌破地板价。公司创始人Benny Landa叹了口气:“市场上充斥着廉价的印度人造钻石,在短短两年内,人造钻石的价格就下跌超过 90% 。” 2018年,人造钻裸石价格是天然钻石的80%,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10%以内。
讽刺的是,当人造钻石的技术在需求的带动下日趋成熟,迎接这个赛道的是急剧膨胀的产量。虽说人造钻石本就没有“物以稀为贵”这一说,可是当供给量无限制地扩张时,产能过剩之下的商品价格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伏击”,人造钻石价格的跳水也就成了必然。
尽管天然钻石不好卖,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块客户就必然会流向人造钻石。
爆火之下,是否是另一种“不值得”?
谈及对人造钻石的看法,2025年准备备婚的Julia谈了她的看法。
“对我来讲,毕竟一辈子一次(婚礼),弄个人造的(钻石),心里多少是有些别扭的。我可以接受婚礼极简,也可以接受不买钻戒,只买对戒,但省下来的这笔钱,我会用来度蜜月或者买个梦中情包,直接存起来。至于人造钻石,还是算了吧,总有种自己骗自己的感觉。结婚的极简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降低品质,而是把钱花在我觉得值得的地方。至于人造钻石,我是一毛钱也不愿意花的,买个假钻戒戴着有什么意思。”
另一方面,在Julia看来,天然钻石从人造钻石那儿抢客户这件事,从长远视角来看并不靠谱。
“买得起天然钻石的人真的会直接降维90%去买人造钻石吗?我本人持强烈的怀疑态度。这就好比买A货包、工厂货包的人,和买正品奢侈品包包的注定不是一类人。天然钻石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消费频次低、单次消费额高的产品,很难说用廉价的、偏向快消属性的人工钻石把天然钻石替代掉。说到底,买天然钻石的人会把它供起来;买人造钻石的人无非就是图个乐,两者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然钻石与人造钻石之争,背后是无形的阶层鸿沟。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能够接受以人造钻石来替代天然钻石,但或许对更多的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买钻石的频率比起买包来说还要更低,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就买一两颗。钻石本身虽然有些奢侈,但抱着“一辈子就结一次婚”的想法,仍然会有许多人愿意以购买天然钻戒的方式对自己好一些。
Julia的伴娘Cindy给出了异曲同工的观点:“要说女生喜欢钻戒,喜欢的并非是钻戒本身,而是看男生愿意给自己花多少钱。你想想,要是你未来的老公拿人造钻石来糊弄你结婚,你会高兴吗?恐怕心理那关还是很难过去的。除非这个钱用来干别的,但总之,这个钱得拿出来。”
人造钻石的最大卖点是作为天然钻石的平替。但对于天然钻石的消费客群而言,尽管钻石的保值和稀缺价值存在一定的悖论,可它赋予人们的情感意义依旧没有减少,也同样是新娘眼中衡量自己分量的一个关键指标。而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被平替的。
而Cindy也表达了另一种看法:“从另一方面来说,人造钻石的价格能跌去90%之多,这不正说明了它是另一种形式的高度溢价吗?那之后它会不会继续下跌,没有人能知道。虽然它便宜,也未必意味着一定是物有所值。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钱存起来买金子呢?毕竟,黄金是真的能抗通胀和压箱底的。”
关于未来天然钻石的销售预测,戴比尔斯的CEO库克坚称2025年钻石行业或逐步复苏。
但复苏并不意味着反转。
在年轻人极简婚礼的大浪潮下,年轻人会努力省下一切“没必要”和“不值得”的开支和流程。对于人造钻石来说,最大的伪命题可能在于,如果天然钻石“没必要”买,那人造钻石就一定“值得”吗?恐怕品牌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证明自己。
注:文/考拉是只鹿,文章来源:新消费10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消费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