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贾昆
编辑丨史婉嘉
01
【亿邦原创】几天前,我看了一场AI眼镜产品发布会。看得我情绪崩溃——
聚光灯下,当你看到创始人飞驰的“唇部马达”,抛出一个又一个参数时,似乎能感受到他是多么希望与时间赛跑。
超高频的语速背后,也许是让人揪心的真相:在一个新开辟的品类赛道里,竞速是选手的唯一选择。因为,这即将成为血海的市场里,留给创业者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编辑同事告诉我,明年将是一场“百镜大战”,参战的企业不只是有创业公司,也有小米、华为、百度等一众大厂。
所以,这家公司给出的解法是:999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一个有AI大模型加持、可以拍照、录制视频、AI语音对话、充当蓝牙耳机的高科技产品,定价999元。
雷军看了都要说“绝”。
999元,在当今的AI眼镜产品中,可以堪称是“全网最低价”。在冠绝全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我退出了直播间。
这就是今天国内消费市场的现状。
我不知道999元的定价,可以给产品带来的利润率有多少。我只知道,这个品类的开创者META,在今年9月份率先推出AI眼镜,定价305美金(折合人民币2225元)。
图源:Meta RayBan
你可以说,这款中国产品,相比于Meta RayBan,在性能上更饱满,更有本土化特色;但也可以说,这种改良式创新,注定与十年前的“千团大战”、八年前的“百车大战”,所造就的惨烈局面一般无二。
“‘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之间,存在着重大的战略差异。”《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曾经很早就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切。但是重复性的悲剧总在不断上演。
超越周期,摆脱轮回,也许仅仅是嘴上说说罢了。
但我也深知,痴迷于“全网最低价”,绝非创业者的个人偏爱。
纵观2024年,低价是最刚性的消费主旋律。创造低价,既是电商平台的“天条铁律”,也是消费品公司争夺存量可支配收入的唯一路径。
但2025年呢?
02
我有一个朋友,深夜两点给我发来微信。
是他一个人在客厅偷偷玩《黑神话悟空》的照片和一段话:
“老婆孩子睡去了。只有这一刻,才能安静的找回属于一个中年男人的热泪盈眶。”
我看过之后很是动容。
中年男人的不易、独对屏幕的寂寥与热爱,刻在半夜三更。
可说是中年男人,其实也不过是40刚出头的80后。
就我对这位兄台的了解,除了“车房孩”三座大山,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大额开支了。唯一能给自己找到点乐子的,可能就是3A游戏和一些新潮的科技消费品。
于是,当我看到AI眼镜发布会的时候,我立即丢给了他一个直播链接。
下播的时候,我俩不约而同的“一声叹息”。
除了让人跌掉下巴的999元售价,没有什么亮点能让我们更兴奋。
后来,我俩得出一个结论,在参数竞赛的今天,中国科技消费品已经“卷”到无以复加。过剩的产品供给,让科技爱好者身处“电子阳痿”的尴尬。
有时我在想,中年男人,需要的精神疗愈,或许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某种配得感和优越感。
比别人更早的体验高科技产品,比别人更加了解科技应用的趋势,可以滔滔不绝的向别人炫耀……在这样的心流体验中发酵,或许才是科技发烧友最需要的兴奋剂。
为什么《黑神话·悟空》会成为2024年现象级的超级大爆款?
它提供的真的只是一款顶级的3A大作吗?绝不仅仅如此。
《黑神话·悟空》是让那些有西游梦的平凡之人,真正意义上成为“天命人”,一次又一次踏上寻找大圣的心流之旅,斗罢艰险,降妖伏魔。
图源:游戏科学官网
你只能说,游戏科学是真的懂中国人。
如果说画面美术、关卡设计、动作特效、游戏操作性是一款爆款游戏的基石,那给满的情绪价值,或许才是ARPG的精髓。
同理,一款AI眼镜,被叙事成AI大模型的首个硬件落地。看似酷炫狂炸,实则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疏离与隔阂——
大模型落地不落地的,管我鸟事?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科技消费品最好的土壤,甚至是席卷全球最优的供给侧。但在这片土壤生长出来的,究竟是冰冷的赛博金属和电子花朵,还是让人深夜泪目、愿意为情怀买单的好题材、好故事?会引导我们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敢问路在脚下,而你选择何方?
03
不要小瞧情绪的作用。
今年,钟睒睒怒了。
钟睒睒的愤怒情绪所带来的破窗效应仍在延续。
中国电商十余年的历程中,我们目睹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商平台沉浮江湖。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消费者和商家对平台的心智站队,也始终伴随着市场行情和平台价值不断被冲击,被迭代,被优化。
显然,在一个经济波动期、存量为标志的市场中,平台、商家、消费者的生存空间都在被挤压。
平台需要GMV,品牌商需要利润,消费者需要物美价廉的产品。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构成了今天电商市场的“不可能三角”。
如果你跳出画面去审视,其实站在谁的立场都没有错。
网络平台追求的一定是规模性增长,因为平台模式天然带有规模效应。在中国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可以活成小而美。因为,不成王,就成寇。
品牌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生存状态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有在一个相对独特的空间里,品牌才能赢得丰厚的利润。而利润则是支撑消费品牌可以持续活下去的动力机制。
而在三者之间,消费者是最没错的。在一个后消费主义市场中,消费者永远渴望掌握自主权,去定义自己,去取悦自己,去满足自己。
今天,率先发起反击的也是消费者。
他们对未来预期降低了,就可以缩衣节食,控制支出。
他们对品牌不爽了,就可以把不满情绪向商家倾泻。
他们对平台的把戏厌倦了,就可以连平台都统统骂一遍。
如果说钟睒睒的愤怒还是源自一个企业家的自尊,那么,消费者的愤怒则是代表未来消费基本盘的动摇。
消费者的情绪在蔓延,是今天每个企业都感受的生存压力。而这种压力不仅仅形成了不可预知的舆情风险,猛烈的导向了企业的公关部门,更是重创了品牌的根基,让辛苦建立的品牌信任度顷刻之间毁于一旦。
平台也尝试着去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各个大厂都在高呼“用户为先”。
但是,在平台的天平上,一端是消费者,一端是商家。在用户体验和营商环境的平衡木上,端水大师只能阶段性的动态调节。谁不满了,就加大力度安抚。
但从中短期去看,如此端水,不仅考量端水的技艺,也为B端和C端持续冲突埋下了导火索。
平台原本是这个天平最好的调控者,也是最好的支点,但今天,仿佛被两种混合力量架在火上烧烤。
稍有不慎,惹火上身。
这样的天平,会在2025年突然崩塌吗?
04
情绪永远是非理智。其可怕之处在于,让深陷旋涡的当事人有理也说不清。
如前文所述,品牌真的有原罪吗?平台真的错了吗?站在生意的角度,没有对错。
但我们能做到的,难道也仅仅是停留在辩论是非的层面,就此停滞不前了吗?
情绪的问题,还需要情绪来化解。
我不知道有多少老板,已经无法走进今天的90后、00后消费者的世界。
他们是否真的了解,今天年轻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我之前在亿邦未来消费大会上曾经调侃过,今天的年轻人叫“相由薪生”。
但有更多的年轻人其实活得没有那么洒脱。他们依然是奋战在行业一线的打工人,他们有很多不由己,有很多的想做为。苦在组织效率低下,苦在人轻言微。
他们的苦闷还源自于对预期的信心匮乏。从大学毕业到大厂“毕业”,转瞬的十四五年光景,人就成了废柴。
只要生存环境继续恶化,返贫的不只是中产,还有今天的年轻群体。
他们也有情绪。你去小红书看看,去B站看看,那些“抽象的”“发疯的”的反职场帖子背后,都是年轻人真实的心声吐露与情绪共鸣。
就如社会人类学家项飙所言:生命力的消耗,不是忙碌所致,而是在忙碌的过程中没办法让意识从行动中抽身出来,对自己有一种叙述。因此,所有人都觉得被碾压了。
孔子也说:君子不器。
没有人只想做工具人。没有人天生喜欢吐槽和调侃。这些情绪只是一种压抑之下负能量的释放。
年轻人需要一种新的叙事。
当预期变得悲观的时候,选择极致性价比是一种消费策略,而选择情绪消费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只不过,这种情绪既可以摧枯拉朽,让品牌、让平台都淹没其中,也可以誓死捍卫,成为品牌和平台的忠实拥趸。
这一切依然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创业者、经营者是否真的理解年轻人的情绪、需求,并真正的去响应他们。
情绪就是水。水既是大江大河,也是细水长流;水亦可载舟,亦可覆舟。
05
PayPay的创办人彼得·蒂尔曾经说过,未来之所以如此迷人,不是因为未来尚未发生,而是未来的世界会与此刻不同。
如果说,过去我们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产品的丰富性、购买的便捷性、品质的可靠性,乃至价格的实惠性。那么,今天,瞄准未来消费者的人生处境,解决消费者的情绪困扰,可能是每个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的价值锚点。
我曾经说过,充分竞争走到最后,就是全网一盘货,全网统一价。而更恐怖的,甚至是极致的同质化和无趣化。
最终,无论是渠道还是产品,消费者都会陷入到选择困难症。
一款999元的AI眼镜并非意味着绝对的胜出。因为摩尔定律会告诉我们,芯片还会再一个周期内缩小一倍甚至更多,成本造价还会继续向下压缩,更何况这是在供应链整合能力最优的中国。
极致性价比永远不是护城河。但谁又能真正从价格内卷中摆脱出来?
如果非要有的话,我宁愿去赌一把情绪赛道。
购物绝非理性。情绪就是用户内心深处消费决策的新依据。
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今天的年轻人,内心并未干涸,对自己热衷的事情仍然充满了渴望。他们愿意为情绪买单的本质,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买单。
哪怕这种生活方式是拮据的、是简单的、是性价比与平替的。
但更为丰富的内心尚未向这个世界敞开。
而如何走进消费者的右脑,走进年轻人的心流,是所有创业者、经营的新课题。
因此,2025年,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情绪。
这种情绪源于一股对社会、对商业、对个体的本能理解与尊重。
如何让消费者回归生活,开启第二人生,让年轻的消费主力更加理解品牌叙事、精神内核——在热爱的赛道上,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
如何让品牌告别价格竞争,以“情价比”为出发点,赋予品牌新的意义——找到超级顾客,向超级顾客传递热爱、积极、正向的情绪价值。
如何让平台,与消费品牌一起,建立与商家更为牢固、健康的商业关系;赢得顾客对平台和品牌的信任;扭转互联网戾气,释放消费活力。
这也许将是所有人的新使命。
“灵山更向何处觅,灵山就在汝心头”。
2025,唯有情绪,拯救消费。
让我们真正的从过往路径依赖中走出来,“面向未来生活方式实现一次集体提案,帮助独立个体走出人生困境”。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