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做跨境电商七八年来,姚敏新几乎从未打开过桌上那台苹果电脑。作为盛祺集团董事长,他的日常被会议和出差塞满,管理着集团旗下20多个子公司,横跨家具、3C等多个领域。
姚敏新是一个标准的厂二代,家族手电筒工厂成立于1983年,曾创下尺寸最大、流明最高的手电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曾一度濒临破产,背上1800万元的债务。自2008年开始,姚敏新正式接班,带领工厂转战国外市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还清了债务。
2014年,在实现财富自由后,只花了一天时间,他就决定退休,背个包买好票就开始四处旅游。两年后,他又重返公司——作为资深的户外爱好者,他发现这个领域被国际品牌强势把控,但这些品牌多数由中国工厂代工。如今,他想要拾起老本行,做出中国人的手电品牌。
放眼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盛祺算得上是一家颇为独特的公司,有着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盛祺内部,没有人称呼“总”,通常以兄弟、姐妹,或是花名相称。公司的年轻人下班后不回家,常常留在公司打游戏扯皮,“至少证明一点——这里不是他讨厌的地方,是他觉得很舒服的地方”。在公司的涂鸦墙背后,工位的视野很狭窄,都是一些小格子间——这样设计是为了自成一方小天地,方便员工放音乐,方便员工吹牛,方便穿高跟鞋走过走廊,没有那么多人注意;在装监控时,不允许监控直接对着工位。
盛祺鲜少对外公开发声,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痕迹寥寥无几,旗下各子公司的CEO会偶尔露面,姚敏新本人却常常不显山不露水。但每一个盛祺内部的人都清楚,姚敏新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他们尊称姚敏新为“会长”,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经由他过问。
盛祺集团旗下有二十余个子公司,这并非姚敏新有意构建,而是与其一贯的经营理念相关:子公司皆由他以前的同事、高管在管理,有些人有创业想法,姚敏新就支持他们去做,如果没做成,还可以再回来成为集团的一部分,归属集团统一管理;还有一部分,是姚敏新看到有合适的项目,便和想要独当一面的同事一起合伙,提供资金,让他们成为执行CEO。
“我是一个特别重情义的人,我一个技术不高、读书不多的人,都可以有今天,他们凭什么不行?他们出去了,没有做好,当然可以回来再做。”
姚敏新现在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意人。在内部看来,如果按照纯商业的做法,这家公司早就难以为继。有很多生意他不做,有很多人他不合作,有很多好的项目他直接拒绝,但是却坚持了很多看似烂的项目,最终也有相当的成绩。有市场数据显示,盛祺集团在拉美市场Top100类目中占30%以上的份额,两年做到10倍增长,成为拉美市场的隐形巨头。
亿邦动力在8月初到访盛祺集团时,姚敏新刚从拉美回国不久,而在8月底,他又再度飞往巴西,去摸索这块地球另一端神秘而危险的土壤——尽管近年来巴西市场声势渐起,但更多是门外观望的人,“雷声大,雨点小”。姚敏新自诩对巴西市场足够了解,但至今仍不敢深入扎根。地理位置的差异,和两地之间庞大的信息差,加之“万税之国”声名在外,一切都让大门外的商家既眼热又谨慎。
拉美并不是盛祺的唯一市场,但或许是盛祺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亿邦动力与姚敏新对话,以拉美市场为切入点,试图一探盛祺集团的海外市场经验和品牌故事。
01 墨西哥:门槛高,护城河也高
盛祺集团刚刚拿过赤龙这家子公司时,姚敏新和团队把所有的业务重新捋了一遍,盘查赤龙在各个市场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赤龙的成绩并不算差,已经在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市场铺开,且在美国市场家居、五金等品类做到细分类目第二,但赤龙的关键问题在于没有利润。
经过一晚的讨论,集团方面给赤龙下了几个判断:美国市场投入最大,挣不到钱;欧洲利润率很低;日本经济下行,也不好做,且面临专利相关问题。盘下来,墨西哥市场反而让姚敏新收获意外之喜:彼时,赤龙团队只有一个人兼职做墨西哥市场,投入也仅有10万元,但投资回报率相当高,利润率也极高。
墨西哥市场的火热,早在几年前就有所预兆:不少中企选择墨西哥成为新的制造基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墨西哥和美国的临近关系。比如,每年的仓储成本暴涨、海运费上涨,几乎成了固定节目,在墨西哥建厂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规避风险;加上美墨加贸易协定,墨西哥出口北美免关税,这也让许多制造型企业看到了新的降本机会。
盛祺集团发现的机会,来自于墨西哥当地:墨西哥大多的轻工业产品依赖于进口,本地供应商也不会备现货,货物紧缺,物价奇高,能够攫取相当可观的利润。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墨西哥并非一块已经准备好的市场。大量稀缺的货品,也就意味着当地的各种产业形态都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基建、人才、税法等环节都存在种种问题。
盛祺集团决定赌一把,先把50万投进去试水,全部用来备货。一个月后,姚敏新拍板:既然其他市场不赚钱,也看不到团队有可以攻坚美国市场的DNA,就把所有的条线全部关停,All in墨西哥,让所有的投入利益最大化。
彼时,没有玩家选择海运,这还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卖家少,货物少,物流服务商也少;海运周期长达60-70天,还会涉及各种清关问题,但空运只要七天,在利润足够覆盖成本的情况下,多数玩家选择空运。姚敏新说,赤龙100万的GMV里,有25万-30万都要投到空运费用里;价格涨到峰值时,一公斤空运费要130元。
他很快判断,墨西哥市场一定也会像其他市场一样,逐步转向海运,在利润还相对健康的时候,他决定率先迈出这一步。盛祺第一次试水,拼出一条柜运过去,盘算下来,一条柜的物流成本就能省40万元。这段时间,也是赤龙发展最快的时候。“这是我们质的变化,也改变了墨西哥的生态。”当天开完会,姚敏新刚走出会议室十多米,又折回来告诉同事:“如果能在这个市场跑出模型,预算没有天花板。”
打通海运后,赤龙在墨西哥能做的品类更加丰富。按照他的说法,赤龙在墨西哥迅速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了头部的位置,利润高到他们内部都觉得害怕,“我们甚至会觉得这生意不正常,就往下拉了一下价格”。
无论是从经营策略还是团队发展,盛祺的发展在墨西哥的一些行业发展中都具有标杆效应。“许多墨西哥大卖的数据报表的原型都是我设计的,最早都是按照我们公司来做的。”盛祺集团VP李晓文说道。
近几年,墨西哥逐渐被更多跨境商家所熟知,有更多玩家进入,但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海外仓、本土一件代发团队、本土税务团队。太多人不愿意去做这些东西,真正在墨西哥的中国跨境卖家没有多少个,这就是门槛,同时也是护城河”。
02 巴西:到处是暗坑,完全合规“难赚到钱”
对很多新玩家来说,巴西往往代表着拉美市场最肥沃的一块土壤;在很多招商经理口中,这是一片新蓝海。如果放眼深圳各色招商会,“拉美”、“巴西”、“比索”等字眼,在近几个月的出现频率也大大增加。
“他们真的懂吗?不见得。”姚敏新说。
真实的巴西,雷声大雨点小,市场才刚刚开始造势,鲜少有成功的案例跑出来。
姚敏新的朋友曾夸下海口要大举布局巴西,三个月跑了三趟巴西,风风火火地要办投资、移民,“结果后面一问,他说有点难,慢一点,慢一点”。
“巴西太复杂了,坑也很多,有很多模糊、被误解的东西。”姚敏新说,“从买账号到物流,到海关,到海外仓,到税务。特别是税务的坑太大,一般卖家通过服务商去做太难。”盛祺曾经通过服务商买了账号,也通过服务商发了一批货到巴西,成本不低,最终却不得不铩羽而归,服务商也跑路了。“很多东西太复杂了,我们自己都不敢随便去做。我们对巴西还算是相对比较了解的,我们都不敢马上去做巴西。”
同样的剧情,曾经在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都上演过。在哥伦比亚,盛祺因为税务问题被罚了300多万;在智利,700多万的资金被罚没;在墨西哥,又一次三个月被扣了2000多万的税,至今仍令姚敏新心有余悸。“哥伦比亚我们直接放弃,不做了,但巴西还是有市场可能性,即便它门槛更高、更复杂。”
巴西一度被称为“万税之国”。单是海关关税,就有八九种,巴西海关当局也在不断出台限制性关税政策,例如,2023年,巴西对当地电商平台的跨境包裹统一征收17%的商品和服务流通税(ICMS);还有对外来商品的认证体系,包括INMETRO、ANVISA和ANATEL等。
而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关卡,更多的难题,藏在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当迈过海关的重重关卡,巴西各个州市还有不同的税种,比如,商品在商店里进行销售,还会有销售税,而销售税本身也极为复杂。
“要完全合规,这些税本身就非常难懂,且层层盘剥下来也很难赚到钱。”姚敏新谈道,“打比方来说,一个货品在美国有15%的利润,如果去到了墨西哥,有20%的利润,好像你觉得也很好;但在巴西,你最起码要留出10%的利润给货物被丢、被罚款的情况。”
如果备货多,事情会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巴西相关规定,仓库里每一件货都要有对应的海关进口编码,税务局来检查,也会核验商家是否有税务发票,是否合规,一整个仓被端的案例并不少见,“很多卖家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踩雷了”。
姚敏新第一次去巴西,本来计划考察两周,这个时间最终被拉长到一个半月,还将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前去考察的计划,“太复杂了,太多坑”。
他不建议卖家通过服务商或者一般渠道直接进入这个市场。“很多服务商可能半年之后才会暴雷,而且是大规模发生。服务商大不了跑路,但商家几百万几千万的货就这么丢了,毫无保障,我建议大家还是谨慎进入这个市场。”
姚敏新进一步强调道:“卖家去做巴西,肯定大部分人不具备这个条件,到时候一定是一片哀嚎。靠谱的服务商一定有,但是要看你自己运气,能不能碰得上,或者说能不能辨别服务商的水平。”
03 从猛打头部到收缩SKU,盛祺选择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
回看盛祺集团发展历程,姚敏新本人的经历称得上是波折。
2009年,接手家里的工厂没多久,姚敏新就因受骗背上了1800万的债务,工厂里还有200号人,发不起工资,也没有订单,一夜之间形势急转直下。令他意外的是,工厂的高管一个不落地留了下来,第二年,他就拿着手电筒去中东,去迪拜跑业务,一年内就赚了3000多万,几年间,迅速给盛祺集团打下了底子。
2016年,姚敏新结束为期两年的退休,“我发现国外许多高端户外品牌,都是我身边的工厂代工的,却没看到中国品牌,所以我想回来做中国人的手电品牌”。他创立新锐户外手电筒品牌Wuben,切入高端手电筒赛道,主打“便携灯”的概念。Wuben摒弃了传统手电筒蘑菇型的笨重形态,以便携照明ECL(Easy Carry Light)为主打亮点。其中,旗下一款便捷灯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一上线便获得了超过260万元的众筹金额。
但姚敏新认为,盛祺距离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品牌,还尚有一段距离。
过去几年,盛祺底下各个子公司的思路大多为高举高打,习惯猛打头部,备足库存,追求市场占有率,打法激进,广告也毫不手软。比如,盛祺旗下子公司务本Wuben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地区的同时,在当地设仓、建运营团队,甚至还建立了日本工厂。
但经历疫情三年,市场形势变化,以贸易为主的时代终究会告一段落,垂直品牌的竞争力日渐凸显。姚敏新也曾评价这样的开拓方式“过于粗放”。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李晓文曾经提到,除了现有业务继续按规划发展以外,也希望增加更多的垂直品类;把品牌打造提上日程;拓展更多样化的渠道,避免单纯依赖亚马逊等平台导致的运营风险。
如果单论Wuben,姚敏新希望它是一个新品类的开创者。他多次提及傲雷的成功,但也坦诚其不可复制性,Wuben的产品,则是要跳脱出传统手电的概念,主打便携照明这一概念。
一个新概念的诞生,市场教育并不好做,除了要在Facebook、Google等平台上投流以外,Wuben还在努力做品牌私域,将独立站作为主阵地,打造品牌形象,同时借助Facebook社群、打造粉丝节等方式来沉淀私域。一个数据是,Wuben旗下一款名为X3的产品,在亚马逊上70%的流量来源都来自于Wuben品牌名的直接搜索;Wuben在亚马逊上面的复购率已经超过35%,自然流量占比已经达到50%。
“这条路其实不容易,但是我们现在坚定地在走品牌的路线。我们的产品全部都会往便携的方向去走,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外力推的方向。”姚敏新谈道。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