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千亿市场大揭秘:美妆巨头下场混战 靠“吃”变美成新趋势?

张从容 2024/10/17 16:25

华熙生物福瑞达都在投,口服美容这门生意能做吗?

文丨张从容

编辑丨齐心

【亿邦原创】2024年,口服美容火得突然。外资美妆集团、全球/中国保健品巨头、国货美妆品牌纷纷下场,唯恐错过中国口服美容的风口。

在小红书搜索“口服美容”话题有2200多万次浏览,各路博主都在科普相关知识。但在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态度仍然十分矛盾,围绕“口服美容是否智商税”仍无定论,消费者决策成本巨大。

这也显示了中国市场的割裂现状——巨头看好,市场高增,但质疑与风险始终存在。

01

国货美妆巨头为何进军口服美容?

口服美容并不是一个新鲜赛道。从古代食用燕窝、阿胶、珍珠粉,再到以猪蹄、鱼皮、花胶等食材养颜,“妆食同源”、“食补养颜”的理念古已有之。

2004年,日本FANCL、资生堂、DHC等品牌旗下的胶原蛋白产品进入中国,主要针对40岁以上女性的“抗衰”需求,一举打开了中国市场。

在中国品牌中,丸美是最早推出胶原蛋白口服液的企业之一。但因为2013年的胶原蛋白饮品造假事件,这类产品遭遇信任危机,导致市场迅速萧条,丸美和汤臣倍健直接砍掉了生产线。

直到2015年跨境电商的崛起,外资口服美容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再次进入中国。澳洲品牌Swisse、Blackmores进入中国,通过电商平台打响了知名度,占据了澳洲产品的市场地位。

如今,中国口服美容市场重新回暖。头部品牌包括日系美妆集团资生堂、POLA、FANCL,澳系保健品牌如Swisse、澳乐维他、Vida Glow,德系如双心、vikki、赫熙,美系如OLLY,还有中国本土的保健营养巨头汤臣倍健、同仁堂、仁和、诺特兰德等。

近年来,国货美妆巨头也在悄悄布局。比如华熙生物布2004年起就开始申请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作为食品成分。有说法称,2021年国家卫健委批准玻尿酸成为新食品原料的背后,华熙生物起主导作用。2018年推出玻尿酸食品“黑零”,2021年推出玻尿酸饮用水品牌“水肌泉”和玻尿酸果饮“休想角落”,再加上2024年推出的口服美容功能性食品品牌WPLUS+,以及首个口服美容品牌“美丽肌因”,华熙生物打通原料到品牌之间的商业化闭环。

福瑞达也同样旗帜鲜明。2022年福瑞达创办了口服美容品牌“伽美博士”,主营鱼胶原蛋白肽。2023年年初重磅推出“胶原三肽饮”,将透明质酸钠和活性胶原蛋白肽结合。

最近,贝泰妮也在尝试布局这一赛道。今年9月,贝泰妮通过内部议案,将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和“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被认为是进军口服美容的重要信号。

目前,巨头们虽然信心十足,但切市场蛋糕却并不容易。Swisse、汤臣倍健、五个女博士、诺特兰德等头部品牌深耕市场多年,地位很难撼动。而在产品成分、技术研发上,国货美妆对比资生堂等跨国巨头,依然存在差距。

面对众多挑战和壁垒,为何国货美妆巨头依然押注口服美容赛道呢?

从产业链看,巨头坐拥上游原料和技术研发的优势,美妆巨头布局下游品牌顺理成章,可以形成上游原料、中游生产和下游品牌的商业闭环。

如今,国内的美业竞争白热化,不论是功能性护肤还是彩妆,已经是一片红海。而口服美容目前还是一片蓝海,不仅是毛利高复购率高,也符合中国未来人口结构老龄化,追求美丽更追求健康的主要趋势。

最核心的原因,恐怕是中国口服美容市场的巨大潜力——特别是消费人群年轻化的特点,与巨头的目标用户一致,是未来中国美妆市场的核心用户。

02

中外品牌交替领先

谁能坐稳头把交椅?

根据相关报告统计,亚洲是全球口服美容市场增速最快的区域,而中国则是亚洲最具潜力的市场。日本占据市场30%以上的份额,而中国有望紧随其后,成为亚太第二大口服美容市场。据Euromonitor预测,2025年中国口服美容市场规模将突破255.7亿元。

不同于日本老龄化人口结构,中国消费者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特点。

据抖音营销观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口服美容核心消费者女性人群占比70%以上,19-35岁的消费者占比56%,36-50岁的消费者占比37%。很多90后/00后的抗衰需求爆发,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显著特征。

“20岁就开始抗老”“冻龄肌肤”“朋克养生”等关键词,是口服美容类产品常见的宣传钩子。

从需求上来看,抗老、美白、补水三大诉求依然位列前三,但却衍生了更加垂直细分的需求,比如抗衰衍生出了抗糖、抗氧化,美白衍生了祛黄、提亮、淡斑、减皱等细分赛道。此外,成分创新和复配,也为产品提供了功效依据 。除了胶原蛋白、玻尿酸、烟酰胺等传统成分升级,如麦角硫因、谷胱甘肽、葡萄籽、白番茄、鱼子酱、益生菌等新成分产品也不断涌现。

对比日韩欧美市场,中国口服美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渠道的多元化,线上渠道——特别是内容电商渠道占据半壁江山,也是品牌必争之地。

不同于日本以线下药妆店为核心渠道,欧美以诊所和医美机构为主要渠道的特点,中国线上渠道——特别是电商平台,目前已经是中国口服美容的第一渠道。其中,抖音在2023年年超越天猫、淘宝、京东等货架电商,成为排名第一的市场渠道。

在抖音内容电商渠道中,五个女博士作为国产新锐品牌表现非常亮眼。2019年五个女博士成立,以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类产品为核心,以科技研发为卖点,面向年轻女性,在抖音平台采取直播带货形式销售,获得巨大声量。2023年全年,五个女博士销量超2亿,成为抖音排名第一的口服美容功能品牌。

海外品牌看到这一趋势后也在同步调整渠道方向。某澳大利亚口服美容品牌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2019年至2021年迎来销量巅峰。“尤其是淘系的,淘系随便一上来都是卖爆的那种。”品牌销售形容当时的盛况,随便一个淘宝店,都能月销几千瓶。疫情期间,为了配合日渐增长的国内市场,本只在澳大利亚有生产线的品牌,又在中国另辟一条生产线。疫情后,这条生产线转生产他们口中的“国产货”,如西梅汁、西梅酵素等。

后期淘系销量下降,他们开始在抖音找机会,于2021年8月入驻抖音,随后也开启了和屈臣氏的合作。2023年,品牌在抖音年销售额超3亿元。销售透露,品牌旗下的某款产品屈臣氏每月拿货2万袋左右。

不论是国货品牌还是海外品牌,传统品牌还是新锐品牌,中国口服美容市场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品牌价值和成分创新将是头部品牌角力的焦点。

03

口服美容下潜

社交电商成“隐秘的角落”

除了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也是口服美容较为活跃的渠道。特别是私域,因为社群互动,个性化营销的特点,很多代理和分销商在这里找到了“财富密码”。

有品牌方透露,2023年他们品牌私域销售额约4000万元,虽远不及同期在抖音平台创造的3亿元,但这一渠道却展现了强大的增长趋势。今年年中,品牌上线新品,当月私域销售额便达到3000万元,且复购率超10%。

在水面之下,一种更隐蔽的生意模式,正在疯狂滋长,批量复制。部分代理商和加盟商,通过微商等渠道,以“女性创业”“女性独立”等为旗号,通过伪科学、虚假宣传、人情绑架等手段进行销售。

“这个胶原蛋白肽是从深海鱼身上‘炼化’的。”某口服美容品牌销售霞姐在介绍胶原蛋白肽时称。霞姐本职工作是修理店的老板娘,平时兼职在某代理商集团做“公司总代”。

据她所说,她们公司共有10万名代理,遍布全国各地,每个人都是从上一层代理手中拿货,层层加价,层层赚钱。哪怕是第三级代理,一盒的毛利率也有50%左右,但一次性要从上级代理手中拿20盒货才行。

只有拿了货,才能成为她们的“自己人”。集团有业务交流群,代理可以在群内交流卖货经验。如果卖不出去,也会被劝慰“产品是好东西,给自己喝、拿给家里人喝,也都不亏”。

产品代理销售们在朋友圈塑造“成功商业人士”形象,每天发布美颜自拍和正能量语录,发布“创业课程”宣传海报,并通过“为新招代理发货”的小视频,证明产品的火热和成功。在产品功效上,她们宣称既能抗衰,也能调节熬夜、饮食不规律引发的亚健康问题,祛除血液中的“垃圾”,长期服用还能降低癌培值、治疗瘫痪、改善便秘、缓解关节痛等。

有些视频直击中老年女性的痛点,很能激起情绪共鸣。比如“一手孩子,一手事业,美业人没时间搞对象,只想搞钱”“没钱时的崩溃,才是真正的绝望”。

2024年4月,被曝出骗走救命钱的“保健品”,原料就是胶原蛋白肽——主播甚至说,胶原蛋白肽能治疗癌症。一位大学生爆料了此事,称自己母亲的治病钱,全被骗去买主播的保健品。

这就是中国口服美容市场的割裂现状:一方面是线上内容电商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头部品牌争相布局,希望用品牌效应占领用户心智。另一方面是混乱的私域销售体系,消费者既是产品买家,又是潜在的卖家和代理商,关系层层加码,产品同质化严重。

而这两者也在暗处交融。一位海外口服美容品牌负责人称,虽然在中国他们的品牌不做代理,但是很多从他那里购买产品的客户,正通过朋友圈进行售卖和宣传。

这也是中国口服美容潜藏的最大风险。曾经2013年的胶原蛋白饮品造假事件,导致市场断崖式下跌。如果未来在渠道、产品和市场准入方面,出现突发事件,口服美容行业会不会再次受到巨大影响?头部品牌是否对此有足够的预期和备案?

目前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口服美容行业的风口已到,直面争议做好产品和服务,才是品牌长期竞争的王道。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