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43家披露!5家撤回!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进展大揭晓

李佳晅 2024/09/30 16:20

市场更关心的是数据资产如何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

市场更关心的是数据资产如何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

文丨李佳晅

编辑丨张睿

2024年被称为数据资产入表的“元年”。

财政部对外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已经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发布于2023年8月21日,指出企业应当以自愿披露的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根据数据资源的持有目的、形成方式、业务模式,以及与数据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等,对数据资源相关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在《暂行规定》的指导下,第一季度,国内上市公司18家披露合计1.03亿元的数据资产;而在半年报中,共有43家上市公司披露13.77亿元数据资产,相较第一季度数据资产入表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7家公司在季报后发布紧急更正,将财报中的数据资产清零;第二季度则有5家企业更正清零,涉及资产金额最高超过10亿元。

年中报数据资产入表究竟进展如何?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数据资产入表?为什么出现先入表后撤回的现象?亿邦动力统计汇总了相关数据,并采访有关领域专家,发现数据资产入表尚在早期阶段,发展尚待细化完善;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数据资产入表的效果并非短期内可以衡量;而距离大规模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并在市场上流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43家公司披露数据资产,覆盖27个行业

Wind数据显示,共有43家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规模为13.77亿元的数据资产。

根据《暂行规定》,企业将数据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时,可分别纳入无形资产、存货、开发支出三个科目项下。在本半年报季,有28家企业将数据资产纳入无形资产中,共计6.02亿元;有5家企业将数据资产纳入存货,共计4.72亿元;有18家企业将数据资产纳入开发支出,共计3.03亿元。

其中,有8家公司还将其数据资源分别计入了不同的科目:中国移动、南钢股份、小商品城、开普云、神州数码、药易购公司将数据资源计入“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两个项目中;海科新源和观典防务将数据资源计入“存货”和“无形资产”两个项目中。

作为对比,第一季度共有18家公司披露合计1.03亿元的数据资产,归入无形资产、存货、开发支出项下金额分别为0.79亿元、690万元、0.18亿元。可见相较于2024第一季度,半年报披露数据资产的企业数量与披露规模已有显著提升。

其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卓创资讯、开普云、航天宏图、南钢股份等16家公司在2024年的两个报告期内连续披露数据资产。多家公司数据资源金额较一季度有显著增长,最具代表的是航天宏图由1717.25万元增至3674.20,拓尔思由628万元增至1738.27万元,涨幅超过50%。

年中报披露数据资产的企业,来自更多的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行业分类标准统计,此次披露数据资产价值的43家企业,覆盖27个行业,较一季度增加了商业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企业多达10家;以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通用设备、汽车等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共9家,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批发业分别有3家企业。

据证券日报统计,还有约80家上市公司虽然没有在半年报中披露具体数据资产金额,但首次将数据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中。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在半年报中,有9家新三板公司以及12家非上市公司分别披露1245.49万元和1301.58万元的数据资产。

02

5家先入表后清零,

10亿元资产不翼而飞?

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在数据资产入表的实操层面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企业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制表经验不足、披露延续性有待提升等问题,撤回了已经披露的数据资产。

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半年报披露期间,有5家企业对入表的数据资产进行了更正:晶华新材、密尔克卫、华塑股份、惠同新材4家企业分别清空了纳入存货项目中的3.17亿、5.26亿、3.79亿、0.86亿数据资产,奥飞数据则清空了纳入无形资产项目中的10.89亿数据资产。

在第一季度,这样的情况更为显著。据Wind数据统计,有7家在一季报中披露数据资源的企业紧急更正,将财报中的数据资产清零。有专家认为,在此趋势下,数据资产入表的实操将在循序渐进中走向成熟。

此前,许多专家呼吁,众多央国企、数据治理较为成熟的行业头部企业应当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将数据资产入表。那么将数据资产纳入年中报的企业,是否如专家所言?目前来看,在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企业中,有21家企业为央国企或有国资背景,占比近一半。

从市值规模来看,43家上市企业中有19家市值过百亿,其中包含14家“国字头”的企业。其中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及海通证券4家企业市值均在千亿规模以上,并分别在年中报披露7000万、8476.39万、1.05亿、413.56万数据资产。

由此可见,当下民营企业对数据资产入表并不积极。一位不具名业内人士告诉亿邦动力,一方面,将现有的数据资产经过提炼、清洗、再到制表是一个繁琐困难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来完成,这对于当下许多企业而言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动作;另一方面,数据资产牵扯到信息安全、隐私泄漏、数据是否合法交易等等问题,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换句话来说,市场更关心的是数据资产如何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数据资产入表的效果很难在短期内通过股价、业绩等方面来衡量,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内5000余家上市企业中,只有43家在中报披露数据资产,占不到1%,数据资产入表还在相对极为早期的阶段。

03

数据资产如何转化为企业增长手段?

数据资产入表,究竟有哪些价值?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朱民认为:“数据正在成为我们的优势资源,而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中国能不能走在前面,这个问题可以很直观地转化成:我们能否运用好我们的数据资源,把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创造力。”

2023年《暂行规定》出台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陈蕾也曾公开表示,数据资产入表除了能显化数据资源价值,激活数据市场供需主体的积极性之外,能够作为无形资产入表,帮助企业实现融资目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由此可见,若想凸显数据价值并为企业带来切实好处,数据资产入表并非目的,而是实现数据价值的一种手段。

而从企业角度看数据价值,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公司的数据是否具备市场流通价值,以及企业是否愿意让自身有价值的数据流通起来。上述业内人士告诉亿邦动力,有些数据仅针对公司自身而言非常重要,但并没有市场流通价值;还有一些企业的数据本身非常有价值,但并不愿向行业开放。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特斯拉目前已积累超20亿公里的FSD自动驾驶数据,毋庸置疑这些数据具有极高价值,但显而易见马斯克并不会将其向行业开放售卖,“谁会把自己怎么赚钱告诉全世界呢?”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公司,率先尝到了数据资产入表的甜头?答案是一些有融资需求希望通过数据资产为报表增添亮点的公司。例如在2023年初,深圳微言科技通过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授信审批,获得全国首笔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额度1000万元。这笔贷款于2023年3月30日顺利放款。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言科技通过数据资产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什么样的企业更能“玩转”数据价值?

首席财务官融媒体出品人田茂永表示,除了平台、互联网等轻资产、重数据的行业外,零售业未尝不可。零售公司本身沉淀的交易数据量非常大,这些数据可以交易给一些新品研发公司,例如企业想要开发一款皮鞋,那么零售公司可以将自身的各类鞋品的销售数据卖给对方,推动产品市场的发展;或者将数据交易给市场调查公司,这些数据对于市场调查公司而言,比调查数据的含金量高许多。

当下,数据资产入表尚不成熟,需要更多主流企业将其投入到应用中,经过时间的验证,出现更多的成功案例,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将数据资产纳入自己的报表中。田茂永呼吁,业界应先推动数据交易市场,企业提供大量数据服务,推动行业发展,那么示范效应将会极大程度上推动数据资产的交易流转,数据资产才会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