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AI手机熄火 苹果救市?

宋婉心 潘心怡 2024/06/12 13:36

6月11日凌晨,迟到者苹果终于发布了它的AI产品——Apple Intelligence。

谁是苹果的AI合作伙伴,是此前最受关注的问题,在WWDC现场,苹果确认了和OpenAI的合作关系,宣布ChatGPT 4o正式接入Siri。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合作相当谨慎,苹果仅给ChatGPT开放了一个入口,只要用户不点开,就可以当ChatGPT不存在。落地产品方面,据介绍,Apple Intelligence目前嵌入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中。

Apple Intelligence实现的一系列功能,基本是把已有AI功能再做一遍,比如文字编辑后按照语气重写、根据描述直接生成表情包、查找某个信息时直接调出相关邮件。

也因此,业内不少声音认为苹果AI“并不惊艳”“不具有颠覆性”。10日WWDC结束后,苹果下跌近2%,一夜市值蒸发超4000亿元。

Apple Intelligence的问世,将市场对AI手机关注度再度推向高潮。

1

等待“iPhone 4”时刻

“AI手机”一度是今年二级市场上最热门的概念之一,但热度并未持续太久。

今年2月开始,AI手机概念股持续走高,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该指数上涨41.5%。但随后3月底开始,随着几款AI手机全部发布完毕,市场失去催化剂,AI手机概念开始降温,走势震荡下跌,至今已距高点下跌12%。

所有人都在等待手握消费电子命运的苹果救市。

此前德邦证券指出,虽然AI大模型在手机、PC端应用多以网页、App、API等方式出现,部分手机厂商亦有自研大模型应用于系统级AI助手,但嵌入操作系统底层的AI仍需要苹果和谷歌等OS厂商参与。

彭博社更是评价,对苹果而言,其AI战略的重点并非参与这场AI手机竞争,虽然苹果在AI赛道上迟到,但只要能推出令消费者买单的AI体验,苹果的丰厚家底就足以支撑它一夜之间成为最大AI玩家。

但WWDC发布之后来看,苹果似乎没有显露出一统AI江湖的野心。Apple Intelligence能否让消费者买单,还要看上手之后的体验。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昨日也表达了观望的态度,他并不认为苹果已经取得了超出市场预期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即将在秋季发布的iPhone新机型及其配套操作系统能否引发用户换机潮持怀疑态度。

对所有手机厂商而言,为了摆脱用户日益拉长的换机周期和疲软的消费电子市场,“AI手机”之外,几乎没有第二个选项。

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以来,手机厂商密集发布AI手机。

今年1月,三星发布搭载了谷歌Gemini大模型的S24系列,发售即爆卖;2月18日,魅族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全力投入新一代AI设备;2月20日,OPPO召开AI战略发布会,并正式宣布OPPO AI中心揭牌成立……二级市场上,“AI手机概念股”也一度迎来暴涨。

此番景象一如十余年前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的时期,不过相应的,眼下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也还在等待一个“iPhone 4”时刻。

一位关注AIPC和AI手机的投资人士告诉36氪:“AI手机离我们还很远,如果是看AI手机去投资,大概率是炒作。AIPC概念同理,要落实到业绩上还需要蛮多时间,尤其里面一些标的,如中科创达,不太可能短期落地。”

2

上游厂商先享红利

AI手机的概念并非新事物。2017年,中国电信曾在发布的《AI终端白皮书》中对AI手机进行定义:搭载AI芯片、能运行AI应用的就是AI手机,需要具备人脸识别、语音助手、场景识别、系统优化等功能。

可以看出,此前“AI手机”的重点在于AI芯片和AI应用,在功能上,并没有诞生让用户侧感到颠覆的体验,这波概念也就没能延续。

如今在大模型的催化下,AI手机的门槛也被拔高。对于衡量一部AI手机的含金量,业内达成了几点共识:

首先是大模型能否在端侧运行。大模型诞生以来,由于参数量动辄千亿万亿,训练和推理消耗大量算力,所以其运行均在云端完成,而如果能够在终端和云端混合分配算力,不仅能够解决云端推理“宕机”现象,还能降低推理成本。

其次,根据Canalys提出的标准,硬件方面,智能手机的SoC芯片中需要包含能够加速AI运行的专用单元(如高通的Hexagon、联发科的APU和谷歌的TPU等),才称得上AI手机。

此外,运行效果方面,Canalys也提出要求,端侧LLM的推理能力高于成人的阅读速度即10 token/s,同时端侧AI生成图像的时间要小于2秒。

为了把大模型塞到手机里面,产业链上游出现几大工艺升级的市场机会。

内存需求被摆在首位。大模型因其参数体量巨大,如果从云端转向终端部署,需要终端设备具备足够大的内存。大摩预测数据显示,下一代智能手机中的DRAM搭载容量将增加50%以上。

目前业内主要存在三条解决路线。要么直接拔高终端内存,是内存厂商普遍选择的路线,要么压缩大模型,该路线以微软、联想、OPPO等厂商为代表,此外苹果选择优化内存调用逻辑的路线。

在AI手机带动存储需求的供需关系影响下,内存LPDDR5、LPDDR5X、LPDDR6持续供不应求,其中LPDDR6应声涨价。

业绩上来看,近期A股存储板块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大涨,其中澜起科技一季度利润大涨5倍,存储模组龙头江波龙涨超2倍。

此外,“存储芯片三巨头”之一的SK海力士,于4月底发布的财报同样迎来复苏。

今年一季度,DRAM和NAND Flash价格涨幅双双超出预期,在此支持下,SK海力士营业利润为2.89万亿韩元,上年同期则为巨亏3.4万亿韩元,且比2023年第四季度大增734%,公司确信存储芯片市场正明显地进入全面复苏阶段。

有AI企业芯片采购人士向财联社透露,今年二季度DRAM还存在大幅涨价情况,幅度高达10%-20%,自去年7月以来涨幅已超50%。而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二季度DRAM合约价季涨幅将上修至13%至18%。

美光4月同样被曝料称,已向多数客户提出调升Q2产品报价,涨幅超过20%。

内存之外,芯片厂商同样率先吃到红利。今年底层芯片厂商明显加快了迭代速度。

去年11月,联发科发布天玑9300,业内将其看作联发科首颗生成式AI移动芯片,这也是全球首款采用CPU全大核架构设计的智能手机芯片。3月18日,另一家芯片龙头高通推出第三代骁龙8s移动平台,支持广泛的AI模型,包括Baichuan-7B、Gemini Nano、Llama 2和智谱ChatGLM等大语言模型。

3

手机或迎来集体涨价

“目前市面上唯一在出货端带来积极反馈的AI手机,只有三星的S24系列,在发布后迎来了加单。”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目前消费者侧对AI手机的需求却并不稳定,不足以带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的大幅增长。

今年年初,虽然智能手机销量逐渐摆脱了下滑趋势,但很多手机厂商对今年的市场预期并不算积极,多位高管表示“2024年的主要目标是‘跑赢大盘’”。

年初OPPO发布AI战略时,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曾强调,用户对于“AI手机”的概念并没有感知,是否能抬高销售额,还是要看AI功能本身能否吸引消费者。

比如当年iphone 4的火爆,背后不是消费者想买“智能手机”,而是真的想体验颠覆性的系统操作和“愤怒的小鸟”等爆火游戏。对比来看,当下几款AI手机的AI应用,仍停留在过往AI功能的改良水平。

需求未见持续性的背景下,上游供应链升级带来的成本上涨进一步给下游组装厂带来挑战。

实际上,抛开AI手机概念流行的因素,供应链集体涨价去年年初便初露苗头。

据界面报道,日韩上游供应商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率而实现的持续减产;而包括高通、联发科等主要手机SoC芯片供应商,在2023年的单颗高性能芯片价格上都有近百美元的价格上浮。

今年年初时,有知情人士爆料称,高通骁龙8 Gen3等在售芯片的价格已从之前的160美元跃升至200美元,涨幅达到25%。而小米14、三星、魅族等今年年初发布的新款AI手机,均搭载骁龙8 Gen3芯片。

两面夹击的处境直接考验着终端定价的刀法。“于中国手机厂商而言,未来选择提价,或是调整产品配置,或是通过优化算力部署、内存调用等手段,以技术方式实现成本压降,需要在产品体系、价格策略,运营策略等方面做更多考量。”易观分析研究合伙人陈晨向36氪表示。

由于高通对旗舰芯片骁龙8Gen4将进一步调高售价,今年下半年多款国产旗舰手机价格或将集体涨价。预计于四季度上市的小米15涨价几乎已成定局。

如果说上游带来的成本压力,尚能依靠大品牌旗舰机的高出货量,来抵消利润率波动,竞争格局的影响则具有更大不确定性。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尽管Apple Intelligence的应用看似基础,但在强大的生态及用户渗透率支持下,苹果大范围拥抱AI,“依旧不能低估它带来的势能”。

“iOS在美区渗透率极高,和各种基础服务的结合也极为深入,这都为C端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回暖,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10%,达近3亿部。不少机构认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阶段性拐点开始出现。

至于热度能否实际转化为销量支撑,则仍要看苹果的推动力。一位资深投资者表示,这轮消费电子的叙事只有AI手机和AIPC,AI投资烧到现在,迫切需要无论软硬的应用端贡献现金流,苹果是能否破局的关键。

注:文/宋婉心 潘心怡,文章来源:36氪财经,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财经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