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定制车“杀”入出行圈

魏帅 2024/05/23 13:08

一个出行帝国正在诞生。

4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孵化、定位出行科技平台曹操出行在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正式向港股发起冲击。加上不久前刚刚在美上市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吉利或将拥有十家上市企业。

一个托起十家上市公司的汽车集团,放眼整个全球汽车圈,都实属罕见。

从1997年吉利正式进军汽车行业计算,仅用37年的时间,吉利几乎构建了一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出行与科技版图。

时间倒回至2005年,以主营汽车业务为支点的吉利汽车在香港上市,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首家上市公司;2010年,名不见经传的吉利更是上演“蛇吞象”,拿下沃尔沃汽车,开始中国车企出海并购的序章。

不仅仅是“买买买”,吉利更将目光放至除汽车外的整个出行产业,摩托、出行服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这些都成为吉利业务版图的一环。

截至目前,通过内部孵化和海外并购,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共拥有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钱江摩托、力帆科技、汉马科技、极星汽车、路特斯、极氪、亿咖通在内的九家上市公司。

一路走来,吉利的规模化运作思路,让其企业发展步伐走得更加从容。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在吉利颇为老练的拆分、整合、上市操作下,瞄准出行服务的曹操出行,或将成为吉利上市公司版图的“第十子”。

1

第十家,来了

2015年,网约车“乱战”兴起,共享经济成为行业热词。已经预见网约车发展红利的吉利,趁势孵化出行平台——曹操出行。

主机厂之于出行服务有着天然的优势。背靠主机厂,可以为出行平台在车辆制造、汽车维护和品牌塑造上提供支撑。

因此,在平台打造上,区别于其他出行平台,曹操出行采用的是B2C运营模式,即“新能源汽车+公务车运营+认证司机”的模式,这种自营的车辆和平台,对于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要求更严格,也让平台的整体规范化程度更高。

招股书资料显示,吉利的参与范围涵盖从车辆设计、部署、定价、销售到营运及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平台能够优化车辆TCO(持有和使用成本)。

受益于吉利的规模经济供应链谈判能力,曹操出行的定制车成本更低。这种深度参与车辆设计过程的模式,能够设计满足乘客及司机需求的车辆,包括提高车辆的耐用性、可维修性及采用创新的换电架构及设置智能座舱功能。

此外,曹操出行还可以利用吉利生态系统中的换电站和汽车维修店网络,优化平台的整体车辆服务解决方案。

初期,这种重资产的运营打法,也让曹操出行面临着运营成本颇高的问题,车辆定制成本、保险维保成本等前提投入对于一家新创公司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招股书信息中,曹操出行也表示,需要通过大量的费用进行车辆定制。

此前,曹操出行CEO龚昕曾表示,2015年-2020年是共享出行的1.0阶段,该阶段发展的核心思路就是提升司机的效率,尤其是提升司机和乘客匹配效率;在共享出行2.0阶段,需要依靠整个产业链升级,打造“车+能源+司机”的生态优势,从而推动整个共享出行发展。

前期的投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提高而产生回报。2017年,曹操出行率先拿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的首张网约车牌照。

在招股书信息中,在共享出行的2.0阶段,2021年-2023年,曹操出行营收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和106.68亿元。2023年,曹操出行实现毛利率转正。2021年至2023年,毛利率由负24.4%提升至5.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GTV计算,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截至2023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已经在杭州、厦门、成都等24个城市拥有一支约3.1万辆车的定制车车队,注册用户达1600万,日均流量达到40万单。

据悉,目前曹操出行所使用的枫叶80V和曹操60定制车是共享出行服务中最具成本效益的车型之一。机构数据显示,曹操出行的定制车平均TCO比市面其他纯电车型显著降低,其中枫叶80V成本约为每公里0.53元,曹操60成本约为每公里0.47元。

一位接近曹操出行的内部人士对「探客出行」表示,在吉利内部,希望以曹操出行平台为起点,结合车载人工智能,优化智能网络空间,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交通运输服务商、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型。

这种定位和规划,意味着曹操出行背后既是吉利抢占出行服务红利的布局,也是吉利转型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关键一步。

2

迷惘中破局

在吉利的支持下,曹操出行在整个出行市场内,都保持着颇具竞争力的规模和融资能力。

资料显示,成立仅3年,曹操出行就在2018年1月完成A轮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三川投资、浙商创投等,每股成本为30.75元,交易前估值为96.42亿元;2018年3月,公司再度完成A1轮融资,募资3.5亿元,每股成本为30.76元,交易前估值也突破百亿,达到103亿元。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随着多家主机厂和厂商的加入,让补贴大战白热化,网约车的故事不再“性感”,资本市场对于网约车出行的热度也开始出现减退。

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曹操出行之后,主机厂纷纷开始自建出行平台。2018年11月,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2018年12月东风汽车成立东风出行、2019年1月江淮汽车成立和行约车。

在行业人士看来,主机厂涌入出行赛道,更多的是增加新车销售渠道和探索出行模式,虽然给整体市场带来活力,但却很难突破区域发展的障碍,平台活跃度较低。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秘书长殷浩就曾表示,分流是当前网约车行业面临的众多待解难题之一。多家平台的出现,导致大批营运车辆上路,从业者、订单、收入都被分流。

尤其是2020年以后随着全球性疫情的到来,出行需求的降低、供应链受阻,让这个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融资和企业发展出现停滞局面。

而曹操出行,率先拿到了破局的“门票”。2021年9月,曹操出行拿下总价38亿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东吴创新资本、农银国际、相城金控等。该轮融资,是2020年以来网约车企业首个国内股权融资。

彼时,龚昕表示,该轮融资的达成,将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业务拓展、服务品质提升、司机群体保障等关键工作上加大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之一相城金控董事长陆志东则表示,投资的重点就是选赛道。出行是刚需,互联网出行行业并没有绝对的排他性,不管是短期窗口还是长期竞争,都仍有空间,行业头部的企业仍为此时的优选目标。

显然,投资方仍长期看好出行赛道,并且看中有投资空间的企业。

2019年11月,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极光大数据发布《2019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曹操出行领跑B2C网约车行业,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同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曹操出行以100亿人民币估值上榜。

与此同时,在2023年-2024年的两年间,曹操出行连续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分别排名1039名和1118名。

3

出行服务的下一战

事实上,网约车市场在经历发展初期的补贴“乱战”和合规化考验之后,早已不再是繁花一片。

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同比增长19%。但在此之前,2021年-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为25%和20%。尽管整个网约市场仍具备规模增长能力,但增速开始放缓。

行业变化日新月异的同时,与行业头部玩家相比,曹操出行的市场份额有着明显的差距。曹操出行的招股书数据显示,国内某头部出行平台2023年总收入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39%。而曹操出行2023年总收入106.68亿元,仅为该平台业务的6%。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王珂在接受「探客出行」表示,吉利投资下的曹操出行是出于业务多元化布局、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

“网约车作为主机厂下游的承接厂商,对于消化库存、带动销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补充收入的一项重要业务。”此外,在王珂看来,曹操出行订单来源很大部分是聚合平台,随着监管日趋严格,如何在平台下保证利润空间,仍是待解的难题。

一位长期观察网约车行业的分析人士向「探客出行」透露,近年来,聚合平台在共享出行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通过聚合平台履行的网约车订单比例由2018年的3.5%增至2023年的30.0%,预计到2028年将进一步增至49.0%。

聚合平台空间巨大,能够为处于发展初期的出行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增长空间。“即使不具备最大参与者所享有的规模和网络效应,他们亦能够以高质量服务吸引和留住用户。”

对于曹操出行来说,不可否认聚合平台是其目前最主要的客单来源,但对于全行业来说,聚合平台发展趋势不可逆。提升平台使用忠诚度、培养用户粘性则更加重要。

曹操出行所采用的B2C模式重视资产运营,扩张成本更高,但在车辆和司机管理上优势更高,政策风险也更低;而C2C模式更重视平台运营,司机和车辆不归属于平台,在人员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劣势。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二者都需要取长补短,顺应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未来,曹操出行计划推出定制车新车型,以进一步增强平台的竞争优势并且将继续升级现有车型,以跟上平台在车辆智能方面的最新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平台的车服解决方案,以巩固平台在定制车方面的优势。

此外,智能驾驶将成为曹操出行瞄准的未来市场机遇。据悉,曹操出行正在推广一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旨在整合未来的自动驾驶服务、曹操大脑的交易引擎、车辆感知及数据收集以及未来的第三方自动驾驶运营商及开发商,以实现自动驾驶服务的商业化拓展及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

王珂表示,随着网约车竞争的加剧,未来网约车还是要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一是针对用户的精细化,比如提供丰富性的车型与产品、不同时代的多样化价格体系、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包括线上与线下)等,也就是说产品要多样、服务要精良;

二是针对司机的精细化,网约车其实和出租车一样,已经成为一项职业,所以司机的福利与权益要有所保障,而且司机在网约车的三角关系中非常重要,司机数量的多寡也决定着乘客使用平台的意愿。

“未来的网约车市场,还是应该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去运营。”王珂认为。

对于曹操出行来说,出行服务的下一战已经开启。如果成功上市,曹操出行的模式将为现有出行平台提供可行性的模式借鉴。在如今多家平台上市受阻的情况下,曹操出行成功IPO或将成为提振行业信心的一剂强心针。

注:文/魏帅,文章来源:探客出行,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探客出行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