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OUTASK如何以“实用主义”做产品创新?丨EBRUN全球好物

何洋 2024/02/21 16:30

【栏目介绍】“EBRUN全球好物”是亿邦动力为发掘中国出海好产品而策划的系列内容,面向各行各业征集那些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及品牌,通过讲述他们的产品如何诞生、如何响应用户需求、如何挖掘差异化价值等,让更多人看到成为全球化新品牌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亿邦动力还发起每年一次的“EBRUN全球好物”评选活动,联合专家评委从众多参选企业中选出最终获奖者。

文丨何洋

视觉设计丨杜杜

品牌介绍:

OUTASK

创立时间:2022年

核心产品:户外装备(目前已上市的为多功能伸缩灯)

销售渠道:亚马逊、独立站、线下(代理商)

主要市场:亚马逊、独立站、线下(代理商)

对于户外生活爱好者来说,一件得心应手的装备,不仅能填补人类感官在大自然当中的局限,也能极大地延长自己享受大自然的时间。

然而,由于个体需求差异和户外场景多样化,用户往往要忍受那些体验不好但又非用不可的装备。以照明装备为例:从晴天到雨天,从平原到山区,从陆地到水域,从行进中到停脚歇息时,每种场景下都有不同的照明需求和痛点,若想要得到更好的效果,可能需要配上多个装备,使用不便捷也不方便收纳。

而一个以“伸缩”为主要卖点的多功能户外灯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存在已久的尴尬境地。

“在我们之前,市面上并不是没有可伸缩的户外灯,而是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把它特别突出地传达给用户,或者说,没有一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出现。我们就抓准这个机会,把它做成标志性的东西,让用户一下子能记住。”OUTASK创始人陈勇向亿邦动力谈起自家产品得以走红的原因。

凭借“水瓶大小的机身,容纳超出想象的性能”这一独特点,OUTASK的首个产品(多功能伸缩灯)一举在Kickstarter和Indiegogo拿下单月众筹金额超600万元、售出11000+台的成绩,创下两大众筹平台全球户外照明类众筹金额最高纪录,并横扫德国红点奖、德国IF奖、美国MUSE设计奖、中国当代好设计奖等国际奖项。

得益于产品的惊艳亮相,完成众筹交付后,OUTASK几乎在没有花任何推广费的情况下,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中国、北美、日韩、澳大利亚)的销售端迎来“自然流量”。除了参与众筹的种子用户、KOL主动帮助OUTASK做内容传播,很多国外代理商也自己找上门来合作。

说OUTASK的打爆是蓄积了足够的“时间能量”并不为过。陈勇表示,OUTASK在2022年正式成立前实际上已用了两年时间来做产品开发,从亲身体验各种场景下使用照明装备的痛点,到找准切口、把多种功能自然地融入到设计当中,反复打磨、不断演化,才有了这样一个结果。

01

找到普适痛点

以实用主义做产品设计

陈勇自己就是一位户外探险的狂热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工业设计师。不断往返于实验室和荒野之间,是他的日常。

在户外行动当中,很多传统户外装备都较为落后,但淘汰和进化始终没有到来的情况,让陈勇十分挣扎。要知道,作为设计师,他早已被一线品牌的的产品体验和设计所“惯坏”。也是因为这些积攒已久的痛点,陈勇萌发了创业计划——何不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通过设计创新做一款全新的户外装备?

从哪儿做起?

“作为一个初创团队,早期资金有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挑选一个对自己来说更容易入局、门槛没那么高的产品下手。”陈勇坦言。

“照明”这件事,除了门槛比较低之外,还有通用性。“不管你在北美还是南极,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所有人白天用的都是同一个太阳,晚上所处的是同一片黑暗;也不管你是去爬山还是钓鱼,所有户外活动都要面临天黑的时候。那么,用灯的逻辑、基本需求、用户痛点大体上是一致的。”

换句话说,从户外灯具切入,对于OUTASK既是一个自己可以够得着的精准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适用人群广、市场空间大的市场。陈勇便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其看来,实用性是自己和团队在跑遍了无数个地方之后总结出来的户外装备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要素,没有之一。因此,如何把户外灯做成最实用的形态就是OUTASK所要表达的。

所有的灯都需要有个载体,或是挂在天花板上,或是挂在墙壁上,或是用灯架支撑起来,而在户外使用照明灯的痛点也正是在于此:买了灯具后,你还需要买个灯架,不然就只能挂在树上或者车上,但你很难避免找不到树、没有开车的情况,即便找到挂灯的地方也不方便操作,且常常由于距离问题导致照明效果不佳。

“买个灯,再买个灯架,这种简单的产品叠加使用毫无创意,也不能带来更便捷的体验。所以,我们就想做一个自己能支起来的灯,然后在这个基础增加一些额外的体验。”于是,OUTASK把“实用”的突破口放在了户外灯的便捷性上,誓要通过极致的产品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干脆、利落的户外生活方式。

可伸缩,是OUTASK设计产品的第一个核心点。通过伸缩设计,将1米高的灯杆收纳进水瓶大小的机身中,自由调节需要的照明高度,便携的同时省去了需要额外支架来挂灯的麻烦。通过翻转灯头(水平方向360度旋转、上下180度垂直翻转满足任意角度)和打开底部三脚架可以切换成手电筒、桌面灯、高架灯多种使用方式。拉高灯杆,插入背包,还能化身移动路灯,在行进中实现大范围照明。

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更“干脆利落”,OUTASK伸缩灯底部三脚架可一键打开,且支架底部有6颗超强磁铁,能牢牢吸附在车、船、摩托等金属上,通过三档亮度和两种色温的调节,实现氛围灯、露营灯、探照灯和补光灯等多种用途。

此外,OUTASK伸缩灯还具备了超强防水和超长续航能力:灯头、灯架可直接浸泡入水,主体可经受任意方向淋雨,在户外遇到狂风暴雨都能照常使用;一档运行模式下最长可续航65小时。

对于作为户外装备的“多功能伸缩灯”而言,实用之外,体积紧凑和便携也非常重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整合更多的功能,且保证产品外观的简洁、耐看,这可以说是OUTASK在设计产品时遇到的最大挑战。通过团队亲身试验和无数次的修正优化,最终,一个收纳起来仅仅长26厘米、直径6厘米、重720克,却能满足从入门级用户到发烧友多种户外场景照明需求的产品,得以诞生。

02

过滤伪需求

瞄准资深户外生活爱好者

陈勇坦言,大部分产品做创新的时候,都会面临如何找到均衡点的问题。一个“多功能”户外灯,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就是足够而非过剩的?

OUTASK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基于创始团队作为资深户外生活方式爱好者,也即目标用户群体,对不同户外场景下的产品需求的深刻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必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用户一般不介意这个产品有多少项功能,但会权衡自己的投入成本(包括购买成本、使用成本),以及功能多了之后会不会影响到核心功能的性能。

“你在户外灯上做了‘72变’,但这72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能经受住下雨或是暴晒,那全都是无用功。”陈勇向亿邦动力指出。

所以,OUTASK的多功能伸缩灯在设计时,选择融入什么功能的指导方针就是找最基本、最普遍被需要的几项——先解决灯架问题,旋转、磁吸、亮度这些则是灯架问题解决好之后,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再做加法。

比如,OUTASK的灯还增加了夜光贴、自带大力马挂绳、可充当充电宝等“小惊喜”。夜光贴/反光贴方便用户在黑暗中也能快速找到产品;大力马挂绳方便用户进行悬挂;机身设置的充电插口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手机补充电量。

“我们首先要突破灯必须结合灯架这个普适性的需求点;其次,当这个核心价值能够被用户所接受时,再加上其他一些刚需功能,但又不能过于花哨。这样,我们产品的话语权会非常高。后面再涉及到外观和一些细节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按照我们想要表达的去做,而不用看市面上的户外灯长成什么样子。”陈勇解释道。

在其看来,真正地去感受户外环境、发现真实的痛点和需求是OUTASK做一切产品设计的基础。“用眼睛去看人们在干什么,用身体去感受气温和微风,而不是通过看电脑、PPT去想象人们的需求,然后做力所能及、脚踏实地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户外运动是过去几年疫情催化下全球消费市场当中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这无疑为OUTASK靠“革新户外装备”开辟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有数据显示,全球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600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00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9%,预计2023年达到2156亿美元。

不过,陈勇指出,OUTASK并非逐风而起:“我们是在疫情爆发前就开始做这个产品了,从始至终都不是奔着这一波浪潮去做,所以没有赚快钱的想法在里面。”

当很多新兴的做户外装备的同行瞄准“风格”、考虑怎样让人拍照好看而去做产品时,OUTASK却一心扑向更小众的人群。“他们主打的是更大众化的消费群体,可能一年也去不了几次户外的那种;我们是做细分人群、比较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他常常都会用到这个产品,是更真实的需求,更贴近这个品类之所以存在的本源。”陈勇说。

也是抓住这个人群后,OUTASK更加敢于为“更好的产品”而下功夫。在市面上主流的户外灯基本都处于一两百元价格带的情况,OUTASK的产品却超过了300元。

“并不是我们一上来就要定位到高端、高价区间,而是我们想要做一个让资深用户称心如意的产品。他们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对灯的使用频率很高,要求也更高。”陈勇解释道,“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每天都在讲如何让它更好,用更好的材质、有更好的性能。这决定了我们没法做特别便宜的东西。”

03

从产品出炉到商业化

要迈过几道坎儿?

对于一个都是设计师和工程师出身的创业团队来说,做出一个好产品并不是最难的。但如何把一个全新产品的亮点清晰明了地展示给用户以及如何搞定背后的供应链支撑体系,是极大的挑战。

前者,OUTASK相对比较顺利。陈勇指出,“自己就是用户,所以懂用户”这一优势让他们更容易从用户视角去思考问题。另外,团队在产品视频的拍摄和宣传上都下了很多功夫去做创新。众筹进程的前半段,OUTASK主要靠自己拍视频做内容传播,后半段则收获了很多“自来水”——不少用户收到产品进行体验后,便发自内心去帮OUTASK做社媒传播。

而初期在供应链问题上,OUTASK却可以说是经历了“抓耳挠腮”。陈勇坦言,自己和团队擅长的都是怎么研发产品,但真正要把一个产品做出来到量产落地,完全要靠这么一个初创团队的资金和资源配置是很难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陈勇都奔波于如何找到更多供应链去谈合作、把成本控制好。

“我们做这么一个市面上完全没有的产品,早期,虽然众筹成功、外界呼声很高,但当时的量对工厂来说还是太小,不像一些成熟品牌一上来就是上百万的订单。”他说道。最终,经过前前后后一年多时间去接洽更多合作伙伴、跟供应商不断磨合之后,OUTASK在供应链上才实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一方面,我们的订单量逐渐上来;另一方面,在产品开发结束、众筹结束后,我们逐渐把整个团队架构做起来,有了采购、品控等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就能重新去对产品供应链、成本做优化。”

不过,最让陈勇感慨的还不是攻克供应链的问题,而是被同行抄袭模仿——这对一个市场经验尚浅的初创团队来说可谓是致命的。

据其回忆,众筹打爆之后,OUTASK一心埋头于产品的交付,结果立马出现被很多同行“跟进”、以廉价的相似产品在各个销售渠道上迅速铺开的情况。一个打磨了很久的产品还没正式上市就被这样偷走了成果、抢占了市场先机。

“当然,这是中国市场上常见的事,只是看你在什么阶段遇到。所幸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是,虽然遭遇这个挫折,但我们的团队和品牌口碑保留了下来。这对于我们后期再去做众筹、再去开新品,反倒是增加了信心。”陈勇说道。应对方式除了重视专利、正确维权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在品牌定位上去与那些廉价产品区分开。

在陈勇口中,很长一段时间,OUTASK在外界看来因产品创新而“火”着,而内部却在不断解决危机。很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市场经验所导致的“不知如何定合理的生存目标”——到底出货量、销售量多少对于一个初创团队而言是OK的?今天要卖多少、这个月要卖多少,才能让公司活下去?

好在,如今,他心里已经有数。

面向2024年,OUTASK也定下了两个要务:一是研发跟水域场景相关的新产品;二是把此前的产品成果更多地推向市面,跨越从做好产品到卖好产品这关键一步。

“在户外领域真正打开销路、立住一个品牌,可能需要比其他品类更长的时间周期。因为它需要经受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年限等多方面影响,才能验证产品力。比如,我们做个灯,可能5月份开始众筹,等交付海外用户手里已是七八月份了,可能还没怎么使用天气就冷了,用户减少了户外行动,也就用不上了。”陈勇表示。

而这也意味着,机会留给了更有耐心的创业者。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