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Vision Pro在美国开放预售,不到20分钟的时间,首批产品被一抢而空。
回流到国内的则是一张接近9万元的黄牛代购图。和官网最低售价3499美元(折算约人民币24823元)相比,溢价3倍之多。
毕竟,2023年6月,库克在WWDC2023上发布Vision Pro的那一刻,已经吊足人胃口。Geek们、重度果粉们,都不愿意错过这款带着“开启全新空间计算时代”使命的苹果的“第五块屏幕”。
Vision Pro俨然成为苹果口中的新故事,预售火爆直接带动股价回升。与此同时,苹果的加入不仅成为整个科技圈的谈资,也将提振整个XR设备产业。但Vison Pro能否复刻iPhone成功,为XR产品定义一个明确的未来形态,这是个问号。
一方面,Vision Pro现阶段的想象空间有限,优劣势明显,大众对苹果的品牌认可高于产品的实际创新价值。Vision Pro使用VST(Video See-Through,即视频透视)方案,头显内是通过相机捕捉、再由光机显示的再生画面,而并非环境本身。3D感强劲,但并未脱离“VR headset”的本质。
另一面,Vision Pro面对的市场竞争并不算小,周边环伺着投入巨资、完成阶段性客户验证的Meta、微软、Rokid等。其中不少的生产商选择OST(Optical See-Through,即光学透视)路线,带来更轻便、更日常的用户体验,与苹果形成差异化竞争,比如Hololens 2、Magic Leap 2等。另外,国内率先喊出“空间计算”的厂商Rokid,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发布新一代空间计算消费级AR产品,搅动XR市场这一池春水。
01
Vision Pro:惊喜很多,失望也不少
多数人对Vision Pro的印象是广告宣传片中,神奇的钢铁侠生活体验——头显一戴,工作、娱乐场景的任意切换与沉浸。
这极大拉高了大众的期待值。也为1月31日,苹果Vision Pro测评正式解禁后,科技媒体及科技测评区up主们海量的赞美和批评,埋下伏笔。
The Verge更是给出万字测评雄文,一方面夸它“堪称奇迹的显示技术、视频穿透效果当今最佳”,另一面又吐槽“价格昂贵、视频传输模糊”,最终给出7(满分10分)的分数。
Vision Pro的真实体验效果如何?先说说共识性优点。
一是绝佳的显示效果,这构成了Vision Pro的核心体验。Vision Pro专门定了Micro OLED屏幕,总像素数高达2300万,相当于每只眼睛前都有一块超4K分辨率的屏幕。12颗摄像头与5颗传感器组成的丰富感知原件,最大程度还原现实,以假乱真。
不少测评人点评“至今最佳的视频穿透效果”“售价3499美元,3000美元都用在了3D显示功能上”。
二是丝滑的体验,让人感受不到延迟的存在。Vision Pro内置了一颗M2芯片,一颗R1芯片,从摄像头捕捉到的内容到显示在屏幕上,延迟仅12毫秒,这包括摄像头本身的曝光时间。
三是创新性的空间操作系统,人的身体就是遥控器。双眼充当光标定位(鼠标光标)、手指负责确定(鼠标右键)、语音作为输入方式(键盘)。
至于缺点,大致可以罗列为高昂的价格、沉重的机身、台式机般的存在、无法眼神交流等。这都指向同一个问题,Vision Pro并非日常的存在。
不提国内炒到令人震惊的黄牛价,即使以官方最低售价3499美元为计,这仍算不上普通消费者可以咬咬牙就能买下的产品。尤其是和国内的千元级AR眼镜相比,Vision Pro更接近于奢侈品。另外,Vision Pro也延续了苹果一贯的高昂维修费用。更换前玻璃面板需要799美元;如因其他原因造成损坏,维修费用2399美元。
重量方面,Vision Pro主机在600-650g之间,外挂电池则是353g。也就是说,在户外移动场景中,头顶着的重量就有1kg。不少测试者表示,在使用Vision Pro的过程中,感到“疼痛”,甚至“被压得喘不过气”。也有网友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如去健身房做专门针对头部的力量训练。
续航方面,外挂电池的电容量为3316mAh,续航时间在2小时左右。WSJ记者在一整天的体验中,基本上用2-3小时就必须充一次电,勉强也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这让Vsion Pro的更接近于室内使用的台式机,距离便携移动使用还有较长距离。
对外交流方面,虽然苹果使用了外显的EyeSight,但并没有跨越VR与世隔绝的坎儿。EyeSight显示的是眼睛的图像,并非人的真眼。这块低分辨率、加装了透镜板的OLED屏幕,只能产生很暗的3D效果,对外人来说,十分诡异。同时,佩戴者也不知道有人盯着自己在看。
02
XR的未来?VST与OST之争
Vison Pro身上的优缺点泾渭分明,源自于对VST透视技术路线的选择。站在Vision Pro的另一面,OST技术又有何不同之处?
如果说VST是对真实世界的捕捉,用视频形式呈现拟真的虚拟世界,那么OST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用户的真实视野中,让物理世界以光学透视的方式进入人眼,实现真正的虚实结合。OST以高透过率的光学方案,让虚拟画面直接投映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大大减少了对设备的延迟、坐标定位、传感器、算力、功耗等方面要求。
2012年,横空出世的google glass将AR概念带入大众视野,采用的就是OST方案。此后微软、Rokid等亦是沿用此线路。
两者是XR行业的两大技术方向,“有点类似于自动驾驶中的视觉方案、雷达方案。”
当然,想要弄明白VST与OST的真实差异,就得落实到产品之上。去年8月发布的OST个人空间计算平台Rokid AR Studio空间计算套装就是很好的产品参照。
据了解,Rokid AR Studio套装由Rokid Max Pro眼镜和Rokid Station Pro遥控盒两个产品组成,从价格来看,低于1万的打包价,AR Studio套组比Vision Pro亲民不少。
体验与续航上,由于OST只对虚拟的东西做数字化,不对物理世界进行重建,在算力、传感器等方面做了相当的简化。Rokid Max Pro机身仅76g,佩戴感受接近于一副墨镜。另外,7620mAh超大容量电池,在手势和大场景定位全开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至少4小时的使用体验。
在Vision Pro普遍被质疑的“昂贵、沉重”板块中,Rokid AR Studio具备明显优势。那在Vision Pro视觉体验、空间操作等主场中,两者的差异度如何?
视觉层面,Rokid Max Pro采用全新的BirdBath模组,FOV达到50度,相当于6米外215英寸超高清大屏的效果。同时,Rokid Max Pro搭配索尼半导体科技Micro OLED屏幕,入眼亮度最高可达600nit,屏幕分辨率为1920×1200,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清晰度、色彩表现力一流。
操作层面,Station主机搭载骁龙XR2+、12G RAM+ 128G ROM, 支持WIFI6和BT5.1,具有更佳的散热和更高性能的同时,达到厘米级6DoF跟踪精度和极低MTP渲染延迟。
此外,Vision Pro将身体变成遥控器,Rokid AR Studio也一样。手指一捏,即可进行点击和选中;左右拨动,可对正在浏览的界面或内容进行切换。在特定使用场景下,还能通过抬腕、捏拳、拖拽等进行操控。
“我们研发的YodoOS-Master AR底层系统,或是目前最为完整的一套面向空间计算时代的AR空间操作系统。”去年8月发布会上,Rokid副总裁兼XR中心负责人王俊杰口曾这样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Rokid AR Studio还未面向C端发售,实际体验效果还有待市场验证。但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今年上半年,按照Rokid规划,面向C端的新款空间计算产品将对外发布。
另外,从全行业来看,VST的沉浸式体验体验和对真实世界的重建,让轻量化成为最大挑战。不过苹果对VST的押注,也将在行业内形成风向标,带动其他厂商的布局。
OST虽然足够轻量化,但物理坐标系和数字坐标系还存在校准难度。市面上多数AR眼镜仅能实现基础观影功能,无法和Vision Pro所实现的空间交互相提并论。
现实当下,两者依旧是田忌赛马的关系。不过借用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观点:“如果想要达到碎片化、24小时佩戴的未来,就很难逃出OST路径。”
03
商业语境的用户投票
Vision Pro用预售即售罄的效果,验证了苹果的号召力。深耕AR赛道多年的Rokid,则用持续攀升的出货量和市占率,给出了更长时间线的产品市场竞争证例。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4年中国AR产业发展洞察研究》显示,Rokid的累计服务客户数已经突破100万,2023年以27.9%的市场出货量占比,居国内消费级AR眼镜第一。
消费者为什么选择Rokid?
在Rokid天猫旗舰店的千条评论中,大部分人给出了这样的回复:“观看视频没有拖影,操作细节贴近人体工程学”“戴取灵活,没有负担”“一种超越现实、触及未来的新奇体验”
这是C端用户的答案。从Rokid的用户结构上看,B端用户的存在感更加不容忽视。这也和大家普遍对OST的期待相匹配,相比C端因人而异的佩戴需求,B端市场的使用频率更为固定,能更快产生价值和黏性。
据了解,Rokid的B端业务已覆盖工业、化工、智能制造、医疗、建筑、汽车和文旅等场景,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X-Craft是Rokid推出的全球首款搭载5G模组的防爆AR智能头盔,在一个项目中,有效帮助一线巡检人员减少35%的作业时间,降低50%的检修、操作缓解的人力成本,提升远程验收效率50%。
“B端是一个实验田,既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又能够帮我们将技术和产品打磨至成熟,将价格压至普通人能接受的程度,那么AR成为大众消费品的机会也会随之到来。”祝铭明曾告诉36氪,与B端的诸多合作,保障了Rokid的公司营收,也为后续C端产品打好了技术与价格基础。
在“B端+C端”的双轮驱动模式下,Rokid构建起技术研发、生态建设多面壁垒。
技术研发上,Rokid以314项专利数量领先全行业水平,包括产品结构设计、感知交互技术等领域。比如Rokid提供了一种声源寻向方法和XR设备,可以在麦克风数量减少、间距变小的情况下,解决语音寻向不准确的问题。
生态建设上,Rokid拥有国内最大AR开发者社区,实名认证开发者数量超过2200个,其中50%为企业开发者。
为了提高开发者的参与度与积极性,Rokid每年投注千万在此之上 :举办AR应用开发大赛;与多所高校合作,推出AR系列培训课程。目前,Rokid AR Studio的UXR2.0SDK是国内唯一的OpenXR全栈标准支持平台,支持粒界GritGene、Unity、UE、Cocos、MRTK等全生态。
此外,Vision Pro的入局,也带来行业侧的利好。苹果成熟的开发者团队和后续内容生态是其一项重要优势。而XR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之一,就是缺乏“杀手级应用”。
“为Vision Pro开发应用的开发者,也可以很容易在Rokid的平台上开发类似的应用,目前80%在Rokid的开发者都是这样。代码迁移成本很低。”祝铭明说道。
XR即将迎来自己的iPhone时刻,全新的硬件范式与激烈的竞争状态,将改变全行业的命运。跑出来的会是“果味十足”的Vision Pro,还是已身经百战的Rokid、微软之流,谁也无法提前来判定。
且等一等,用户的选择。
注:文/左键,文章来源:36氪浙江,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