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国城配行业发展报告》解读:市场缩水 “小增量”拉不动大城配

朱敏杰 2024/01/25 08:30

1

城配物流市场现状

1.1整体经济下行,城配市场三年内迎来第二降

随着疫情爆发,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2021年我国城配市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14886亿元。原本预期2022年突破1.5万亿元大关,但实际情况是不增反降。

社零总额以及市场货量的下降,2022年城配市场规模为14292亿元,同比下降3.9亿元。显然之前吃到的红利,并没有维持市场的稳步增长。

1.2快消配送细分市场缩水较大

从细分市场来看,快消配送市场规模4668亿元,占比33%;异地电商配送市场规模2843亿元,占比20%;快消配送和异地电商配送的占比合计达53%,已经超过了城配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2022年城配市场规模的大规模降幅,则主要体现在了快消配送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快消市场整体货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品牌商同城短途货量密度不足,从而转变为城际长途的统仓共配。

本地生鲜和耐用仓配市场,市场规模分别为1872亿元和1900亿元,占比分别为13.1%和13.3%;临时配送、生鲜电商、连锁餐饮、大件电商市场,市场规模分别为为1393亿元、585亿元、547亿元、485亿元,占比分别为10%、4%、4%和3%。(注:为精确计算目标市场规模,本文城配场景中已剔除即时配送场景,即两轮车的应有场景,如:外卖、C2C、O2O、部分快递等。)

1.3各大细分场景区分于商流主导权与商品品类的不同

具体来看,城配行业有八大场景:

有的只服务于快消品,其末端都是从品牌城市仓,配送到对应的末端零售门店。差异点仅在于仓以及物流订单归属上,如异地电商和快消配送;

有的只服务于耐用品,配送频率比较低,仓储覆盖半径更大,普遍都在50km以上,其末端都是从区域仓配送到对应的末端零售,如大件电商及耐用仓配;

有的只服务于短保类商品。短保类作为一种原材料,其品牌效应在于零售端,对于非品牌零售,其末端基本没有三方化,如生鲜配送、连锁餐饮等。

纵向来看,由于商流的主导权的不同,货权集中度从下至上逐渐提高,订单规模与稳定性随之提高;横向看,随着商品消费频率降低,从左至右节点分布密度、配送时效与频率逐步降低。

不同城配场景中,供应链条的末端,即城配模型,体现出不一样的形态。不同城配模型的交付方式、运输方式、路线、发车频率都有较大差距,这些差异是由商流供应链和货物消费属性共同决定的。

拿社区团购赛道来说,现在市场仅剩的巨头以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等企业为代表,归属于生鲜电商的三种不同供应链形态。社区团购由最开始的蔬菜、水果等品类,逐渐扩充到现在的水果生鲜、米面粮油、零食饮料、家居洗护、母婴用品等几乎全品类。各玩家自身的基因不同,决定了各自的起步姿势以及优势不同,但供应链端的运营模式几乎都相同。

大部分的社区团购运营模式,都是由供应商将商品送至中心仓,在中心仓直接将商品分拣到各个团点,用城配车型配送到各团点,再由团长通知各消费者上门自提;或者,在中心仓进行初步分拣粗分到网格仓,再将各个网格仓覆盖区域内团点的商品,拉到网格仓进行二次分拣细至团点,再用金杯、小面等轻微车型配送到各个团点,最后由团点通知各居民消费者自提。

这些中心仓的仓储面积多为2 万平方米左右,多为社区团购玩家租赁自营,覆盖周围200KM左右的区域;网格仓的面积是600-1000平方米,可以是平台自营,或者加盟商加盟;再由其安排车辆配送到团点,一般覆盖周围5-10公里范围。

团点的负责人多为小店店主(b端)、宝妈(C端)为辅。他们利用熟人关系,建群推广,低价宣传,从社区团购平台拿10%-15% 佣金,并为社区居民提供提货场地和部分售后需求。但团长其实对平台并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团长(b端)更注重哪个平台佣金给的更多,哪个平台更能赚钱。

2

城配运力及运力管理现状

2.1城配运力现状:运力分散,以轻卡为主

1)2022年全国城配车辆1459万辆,轻卡占到半壁江山

从近10年的车辆保险数据及各大主机厂销售数据进行验证,运联研究院统计出,2022年全国用于城配场景下车辆共计1459万辆。

其中,城配轻卡数量高达784万辆,占比54%;其次是交叉型商乘两用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包车,数量达454万辆,占比31%。轻卡和面包是城配市场中的运力主力军,二者加起来的占比已经达到了85%。

剩下的15%则依次是,占比11%的微卡+依维柯车型(含van和小卡),和占比4%的城配中卡车型。这两年城配中卡车型略有增多,目前共59万辆。

2)运力组织形式分散,个体占比高

从运力端来看,城配运力的分布表现极为分散,其中约78%为个体运力,以企业为单位注册的比例仅为22%,其中还不乏含运输的商流玩家。

另外,有组织的运力,在组织颗粒度上的分散性也较强,其中约一半运力属于5辆车以下的组织。因此,城配行业中有车的小企业非常多,整体的结果表现便是分散性极强。

究其根本,这其中有历史发展原因,也有城市配送行业属性的影响。从城配运营模式的基本原理角度来分析:

其一,运力的组织化程度与其规模效应直接相关,规模效应越强,组织化程度越高。(这里的规模效应,单指运输的规模效应)。而城配行业的运输属性小于服务属性,司机单个订单所要运输的距离很短,反而在非运输的等货、装货、卸货、查验等环节,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企业通过堆砌运力规模,很难拉低运输成本。

其二,城配企业是多项目制运营,运力分散在各区域,单个项目往往只覆盖一小片区域,城配企业很难在一个城市内做到足够的订单量与订单密度。所以,企业车辆的拼货效率、车辆使用效率很难与普通的个体司机拉开差距,不能产生核心的竞争力。

2.2运力管理概念的演化,逐渐向选、用、养、管四大方面衍生

随着城配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车市场保有量的逐渐增长,运力管理的概念在城配市场中逐渐萌芽。

1)选择变化:燃油车萎缩,新能源崛起

疫情、油价、国际冲突等大环境的综合因素下,下游物流行业的许多玩家开始了破产、开始了迷茫、开始了观望。而商用车市场在这种情形下难免受到影响,特别是原有已生产的国5、国6车辆产品堆积,销量惨淡。

与燃油车的市场萎缩相反的,是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我国“双碳”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国家对新能源的推进,导致各主机厂纷纷与产业链上下游玩家布局新赛道:解放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重汽建设新能源工程、陕汽建造新能源重卡基地、柳汽发布新能源战略……谁也不想落后。

2022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33.8万辆,同比增长78.9%,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十分强劲。

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体现的是客户对成本核算能力的提升。往往,个体在买车的时候仅仅看购置成本,由于三电价格比发动机更高,新能源物流车并不具备优势。

基于车辆的成本核算,新能源车辆资产服务商地上铁首先提出了“TCU”的概念。针对车辆用户从获得使用权开始,到失去该车辆使用权为止的一系列重点成本项进行计算,以便为城配企业或个体司机在车辆选择、使用、养护以及管理方面提供方向。

对于城配企业、车队亦或是个人而言,车辆的使用成本不仅发生在购置车辆动作上,还在车辆使用和运营的过程中。纯电动物流车在能源成本上的节约、人员成本上的节约等,使车辆总使用成本降低。运联研究院结合地上铁的一个快消配送场景的真实客户案例,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选择购置新能源轻卡能比购置燃油轻卡降低21%的车辆使用成本,甚至选择租赁能比购置燃油车节省33%的整体TCU。

2)使用变化:通过改装/更换车型,满足客户需求

城配企业在用车方面同样有许多困扰,主要来源于上游货主端的变化,使得货品在运输方面的需求发生了改变。

拿家居物流来说。通常家居货品都是异形的,车厢通常要空出超过30%的闲置空间。明明订单密度是非常充足的,却没有办法获得较高的车效和人效;另外,家具极易发生损坏,如果经销商仓库中没有此家具的库存或家具属于定制类,那就需要从工厂重新发货,时效严重受到影响。而地上铁通过与客户合作,对车厢进行改造,如在侧墙增加货架侧,或是底部增加系固点,这样货物可以得到有效的固定,极大程度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降低了碰撞损坏率。

还有这两年比较火热的社区团购、B2B、以及新茶饮平台,各区域内竞争激烈下,单区域内配送密度不足,如果仍然以前置仓模式进行布点,在许多区域内无法形成有效流通,肯定会走向死亡。

不断更新迭代过程中,这些平台将自身仓储后置,通过属地化的仓储,将一级经销商、甚至品牌商的货品通过仓配物流上的集约化整合,实现效率的提升,大大缩减了原有的传统层级繁多的分销渠道,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车型方面,也由原来从前置仓的面包或是4.2m的车型变成了5.5m、7.6m的大车型,增加了单车配送货量,减少了配送趟次,最大化利用车辆效率。

3)养车变化:选择网络和服务能力更为完善的车后服务商

尽管很多城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身车辆养成了自检自修的能力,但仍然有许多故障问题无法自己修理,造成整体车辆出勤率和利用率的降低,这也是巨大的成本项。特别在城配车辆新能源化率逐渐提高的当前,新能源物流车的车后成为了一大难点。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物流车的三电、驾驶辅助等系统的维修要求比燃油车高,三电精修的技工师傅还未大面积发展起来;另外,新能源物流车车后的几个模块如备配件、保险、金融、二手车转卖等未打通,所以新能源物流车的维修问题,短暂地成为了物流车新能源化率提升的一个阻碍。

目前,市场上稍具规模的维保平台不少,覆盖门店、维修站也已经趋于成熟,但这仅仅针对市场主流的燃油车,新能源车辆的专用维保网络仅有小超修车一家。

新能源物流车车后市场无论是在维保备配件、维修时效、维修厂布局选址等方面,都还存在巨大发展及改善空间。地上铁的小超修车平台是一个创新平台模式探索,商用车的车后市场蓄势待发。

4)管车变化:完善的系统管理提升车辆运营效率

大量资本涌入下,B2B模式快速兴起,砍掉中间经销商的各层盘剥,将利润归还给品牌商,利用前端仓配一体化的高频、高服务配送,降低小店的进货成本。像美团快驴、美菜等B2B平台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仓、配系统,对于采购的末端城配服务商,平台也会让其使用平台的配送系统进行调度以及配送商品。

而城配企业也有自己的系统。两个系统没有对接,只能各自做各自的业务,导致资源配置浪费。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下还是能做到所有品牌的统仓共配。然而,现在统仓共配是快消B2B或者城配企业常和PE说的一个词,实际过程中,能做到统仓共配的企业少之又少。

仓配一体化的模式下,物流运营效率方面的需求十分凸显。对于B2B平台以及城配企业而言,三方服务商的一站式系统服务就极为重要。其既可以解决城配企业/个体司机的车辆供给问题,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车后支撑;也可以为B2B平台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履约管理,为其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城市配送物流是物流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2015年以来,乘着互联网东风,城配赛道热度常年不退。运联智库作为专注服务物流行业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联合新能源车辆资产服务商巨头地上铁车服网络共同发布《中国城配行业发展报告》。

提升车辆资产管理效率,是城配运营和“瘦身”的核心。地上铁服务于物流客户1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沉淀了快递快运、快消品配送、冷链运输等多场景的3+N车服解决方案经验。结合运联研究院多年来对城配行业的研究洞察,《中国城配行业发展报告》从商流出发看城配行业的分类及逻辑,分析了城配八大细分场景及代表企业、城配运力及TCU、城配未来趋势等。该报告为“最后一公里”配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主机厂、投融资机构等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探寻城配市场机遇和挑战的指引。

3

城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3.1市场的趋势:抓住增量市场与组织化的趋势

1) 增量市场:社区团购、预制菜、新式饮品

疫情触发了人们消费模式的转变,线上生鲜网购复苏,社区团购成为热点流量,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或亲自入局。但社区团购并不是纯粹的线上零售,而是一个典型线上下单、线下交付的新零售业态。

海量订单的集约商流,在冲击菜市场、夫妻老婆店和商超的同时,给物流行业带来了“福音”。由于典型的短供应链属性,城配企业迎来巨大的战略机遇。

中央厨房模式快速发展,围绕预制菜及预制主食进行的餐饮工业化改革也带来机会。预制菜产业相关政策出台,使得这个原先并不被人看好的行业正式进入“黄金发展期”。

2022年,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近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尽管国内预制菜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市场政策的推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这一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此外,像“酱香拿铁”等爆款联名产品的成功,背后是短周期暴增的物流业务。这意味着,大量临时性的整车+城配+即配的订单产生,为市场带来了一定周期内的业务增量。实际上,像这种临时性并且涉及整条供应链效率的订单业务,更需要成熟的全链服务商提供物流服务。

2)组织化:三方化、平台化加快组织化趋势

城配的组织化是从现代流通渠道以及电商渠道的建立开始的。传统经销流通渠道占比,被电商渠道逐渐蚕食,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低,一些经销商开始探索其他路径,比如做快消品的城配、商超和餐饮的配送等;还有一部分经销商仍然以商流贸易为主,物流则是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城配公司去做,这也催生了城配企业的规模化进程。

平台化也加快了个体的组织化。2020年下半年,城配赛道迎来资本风口,滴滴、满帮等纷纷携资进场,与快狗打车、货拉拉竞争。起初,平台主要是切入C端的搬家和一些小B端的临时配送需求,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平台上的司机也开始做一些计划性用车的业务,市场竞争慢慢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3.2运力的趋势:选对资产、管好资产、帮助客户提效

1)资产的选择:新能源、轻重资产配比

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城配物流越来越“高效”,新零售、社区团购、冷链等新的商流变化,不断加速城配行业的变革。客户要求更少的库存、更快的响应、更高的时效,传导到物流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仓兴起,越多的末端配送方式与末端运力产生。新的客户需求,需要拿新的物流方式来匹配。帮客户提效,才是真正的提效。

同样,资产方面的选择也决定了城配企业在运营方面的效率。首先,城配企业要锚定具体的服务对象与业务场景,因为并不是所有客户都优先关注成本。比如医药冷链配送,安全、时效都要排在成本之上,如果把业务转包个体司机,其服务质量就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当服务同质化时,轻资产与重资产的选择则主要基于运输成本与运营风险这两个方面。此时,轻资产VS重资产约等于“自建”VS“外采”。其中,外部采购价格的是由运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 自身运力资源的大小决定的。运力资源池越大,采购外部运力价格的选择性更多,获得低价的可能性更高,同时在货量高峰期是,受供需的波动影响也越小。

2)资产的管理:成本管控、技术加持

整个物流运输可以看作是一个从上而下的产业链条,位于顶端的是车,它是所有运输场景的载具,有了车,才有了交易、租赁、管理等一系列运输活动。

城配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车型,选择合适的购置/租赁方式,能最大化降低自身在车辆方面的购置成本与自身资金压力。而最主要的成本优化,集中在了车后管理方面,如轮胎、燃油、路桥、司机工资等一系列成本项大头。

从过去物流企业自己上人,进行这些成本项的管理优化,到现在油有燃油平台、工资/人员管理有管理系统,轮胎有轮胎租赁,维保有维保平台,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供应商在做专业的服务,物流企业只要运营好自身的物流业务,根本不需要有其他的担心。

城市配送的业务场景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仓储和运送这两个动作,其中还伴随着大量的服务性需求,所以城市配送的服务属性更强。

目前,多数城配企业提供的都是仓配一体化业务,所以仓储运营也是非常大的一块业务,并且复杂性一点都不弱于终端配送。近两年,智能仓储被资本看好的重要原因就是AGV、无人又车、自动分拣线等这些自动化设备,可以在终端仓储中实现无人操作,最大程度提高了仓内运营效率,减少人工参与随着订单处理效率要求的提升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未来规模较大的城市仓中,智能仓储将会逐渐普及。

另外,订单的数字化也必不可少。终端客户越来越碎片化的订单增加了实际操作难度,甚至多处配送场景中还涉及到了拆箱分拣操作,单凭人工操作已经很难应对需求的增长。

此外,人员、支付、结算等管理方面,各种大小城配企业也会面临头疼的问题,需要一整套的定制化数字化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效率和周转效率。不管是基于内部自主管理,还是外采运力的结算,都能减少人为结算,或采购系统带来的不适配。

注:文/朱敏杰,文章来源:运联智库(公众号ID:tucmed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