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国工业品变革 五年五个关键词

张睿 2024/01/02 22:53

每年一个关键词,记录中国工业品数字化变革的进程。

文丨张睿

过去五年,工业品采购数字化是产业互联网方向最具成长性的领域。

工业品是指购买以后用于企业加工生产或经营用的产品。按采购者使用目的不同,一般将工业品划分为非生产性物料(MRO)和生产性资料(BOM)两类。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作为构成最终工业产品的直接生产性物料。相较于生产性资料,企业非生产性物料(MRO)涉及范围较广,品类繁杂,管理耗时耗力,因此MRO采购是企业采购和生产管理中具有潜在提高空间的一个领域。

经亿邦智库测算,2022年MRO采购额上涨至9.08万亿元,同比上涨7.46%。通过调研发现,近三成央国企表示超过50%的MRO工业品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超过50%,央国企成为MRO工业品数字化采购的主要推动方,为整个数字化采购市场带来更多机遇,并带动其他企业推动MRO工业品数字化采购。

行业专家认为,工业品数字化对制造业的转型意义重大,数字化商品库及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会打破工业品商品及服务的区域壁垒,还能有效提升产业链的信息交互及资源配置效率,助推工业互联网转型。

日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预计2023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用数字化手段提高采购效率,并且建设韧性供应链成为企业的共同需求,工业品数字化则成为助力企业实现采购数字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京东工业、震坤行、鑫方盛、西域等代表性公司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不仅为工业企业显著提高了采购效率,还进一步推动工业品标准统一、基建设施完善、供应链互通互联,进一步形成了一体化协同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工业CEO宋春正就表示,京东工业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条横跨不同行业、兼容不同类型物料的数字高速公路,让数据多流动、让商品少跑动,以产业成本和效率的持续优化带动企业成本和效率的大幅改善。

本文将回顾2019年起工业品的发展,通过每年一个关键词,记录中国工业品数字化变革的进程。

01

2019年——新理念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智能+”重要战略: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从“互联网+”升级为“智能+”,标志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进一步向产业侧延伸。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企业管理,也成为市场角逐的重要方向。

工业品采购,由于市场需求明确、价值可量化、数字化提效快的特点,成为了产业互联网的热点赛道之一。也就在2019年的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京东工业、工品汇、阿里巴巴1688工业品牌、震坤行、米思米等工业品数字化服务商,首次联袂亮相,在一众工业制造厂商的展览中,成为新的看点。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制造企业工业品采购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痛点:商品繁多,管理复杂,流程冗长,效率低下;工业品数字化服务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使得工业品采购更加阳光高效,而且进一步带动供应链向数字化转型。

不仅仅工业品服务商开启布局,工业企业也纷纷加快工业品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海尔为例,2019年,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其数字化转型开始全面深入的新阶段,这一年3月,海尔与京东达成合作,双方重点针对工业物联、园区成套服务模式深化合作,探索工业品采购的数字化升级。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京东刚刚推出的iSRM智能采购管理平台。该平台打破了过往采购环节单点数字化的传统,集合了商品、金融、物流、服务、质控等多种能力资源模块,不仅能够将管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实现寻源、采购管理、履约验收、财务对账等环节的横向数字化链接,还能够与生产场景进一步打通,为工业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可以说,从制造业行业看,海尔的数字化转型代表着制造业企业正在抓住机遇,持续推进业务全场景的集约化、线上化、智能化。而这其中,工业品采购是尤为关键一个切入口。

“以前我们在做采购供应链管理时,长尾商品多、非标品种类多带来的流程长、周期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而京东工业的iSRM解决方案,恰好填补了海尔集团的好品海智工业成套服务平台市场化业务的诉求。实现了国内首个服务链条全覆盖、资源完整、数字化能力强的综合型工业品服务平台。”海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2019》显示,企业数字化采购市场规模为59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4%,《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将保持高速增长,交易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而数字化采购是未来工业品的主流采销方式,它将以交易为切入点持续引发供给端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工业品电商迎来市场井喷,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步入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

02

2020年——新标准

如果说2019年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的核心是打破企业内部的“部门墙”、实现跨部门的协同,那么到了2020年,如何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联互通,让数据在更大范围内高效流动,成为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的新课题。

特别是工业品,不仅品类繁多、规格参数复杂,过去品牌商、渠道商和工业企业还会根据自己的商品目录、采购目录分别设置编码系统,导致上中下游的语言无法互通,沟通成本非常高。为此,统一行业描述商品的“语言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以“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集团为例,由于其庞大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的业务结构,采购平台涉及商品数量大、需求企业多,即便是同一类产品,在炼钢的不同环节、不同场景下,规格、参数需求也截然不同。以往,市场上“非标”现象突出,不仅商品名称不直观、描述随意混乱、商品信息不够完整现象普遍,在多供应商体系下,各供应商之间对于商品数据描述差异还带来一品多商、一品多价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快速选型和精准选品难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审核。

所以,工业品的标准化是数字化的前提,只有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加强统一管理、实施统一布局,才能减少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因此2020年开始,物品编码标准化成为工业品数字化建设的发力重点。

202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目的是在于在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中,给每个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条信息赋予全球唯一的“身份证”,统一规范的公共标识是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标识之外,各大企业也纷纷在商品、数据、工业APP、安全等领域纷纷发力,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其中京东工业率先尝试为打造工业品产业链上下游认同的数据标准,推出了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为工业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奠定了数据基石。

墨卡托是用AI技术叠加各品类头部品牌商的专家经验提炼出商品共性后形成的一套统一商品参数。这套参数能够有效解决过往工业品行业中商品参数不统一、商品类别不全的问题,统一工业供应链上的“语言体系”。

在试点项目中,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已将工业品供需匹配度提升了86%,而传统采购模式往往会让企业因为5%的采购成本而花费20%以上的管理成本。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的建立意味着,企业的采购周期和管理成本都将大大降低。

京东工业与鞍钢集团合作之后,成立专项小组梳理出鞍钢集团采购完整面貌,完成了编码映射,并为每一种商品标注了参数、材质、规格、型号等数字化签。后续,鞍钢的标注标准商品库也输入到京东工业打造的墨卡托标准商品库中,推动整个钢铁行业的物料管理标准化。

震坤行也通过建立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商品数据分类及标准体系,明确数据治理过程中数据检测和数据修复的核心标准,再基于场景梳理,建立数字化商品标签体系,实现震坤行商品的统一运营管理和在业务流中的高效运转。

易派客则发布了工业品企业及产品评价标准——易派客标准(ES),从法人信用认证、产品质量评价、履约动态考评、市场业绩表现四个维度,立体评价企业商业行为和产品质量水平。

此外,易派客还承建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工业品电子商务),该基地在2021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获批成立,筹建2年期间制定标准5616项,覆盖41个产品大类,以及551个产品中类中的350个中类,中类种数占比63.5%,产品质量评价2.6万家次,基本建成覆盖主要工业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03

2021年——新基建

2021年,工业品采购数字化进一步走向落地,行业关注的焦点也逐步从理念层面转向运营层面,尤其是海量社会化资源的数据打通以及工业品履约交付过程中的大量物理难题,成为亟待攻克的难关。

对于供应链而言,数字技术就像骨骼,撑起了整个架构,确保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而各类软硬件基础设施就像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是供应链可以“跑起来”的保障。

2021年9月,工信部、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

为此,京东工业打造了一整套技术服务体系——IPNP(全称为“工业履约神经科学”),旨在通过一系列软硬件技术产品对工业产业链的协同方式进行深度改造,将原本分散的产业链环节像“神经网络”一样紧密链接起来。

在软件层面,IPNP先以墨卡托标准商品库统一行业间的话语体系,再通过供应商协同系统将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连接起来。这样出厂后的工业品,无论是在制造商、分销商还是代理商的仓中,都可通过库存社会化模式管理系统“布道”进入到京东工业庞大的仓储网络数据库中。在硬件层面,IPNP则一方面复用京东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深入行业一线,在工业企业的园区、厂区、产线旁,建设了企配中心、智能移动仓、京工柜等一系列面向工业产业供应链管理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帮助工业企业将供应链履约交付“做好做实”。

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苏州千机智能,就在工厂车间生产线旁边安装了工业产业供应链智能终端“京工柜”,这个类似于自动售货机的设备,将硬件设备与企业采购管理系统进行链接,实现企业数据、员工数据与供应商数据的打通,与自动售货机不同的是,工人们扫脸识别身份,即可随时按需领取所用刀具,当数量降到安全库存以下时,会由专人补货。

西域则建立了三级仓配体系,区域物流中心集中管理辖区交付运营,前置仓提供定制化交付解决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核心痛点,配送站完成定制化配送服务。西域的“狮行驿站”,专注于B2B最后100米定制化交付,不但可以管理西域代管的库存,也可以协助管理其他供应商的库存,客户只需按需一键领取。

亿邦智库《2021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指出:B2B全国物流交付体系势在必行,针对企业采购的业务特性,2B供应链将通过云端协作,将供应商、平台方、经销商的仓配能力协同起来,配合末端网点专业服务,成为企业采购新基建。

04

2022年——新智能

经过三年的发展,工业品采购的标准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日臻完善,企业采购管理开始向供应链管理演进。因为经历疫情考验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韧性高效的供应链,会成为接下来竞争力的关键。

要实现这样一种韧性与成本效率兼备的供应链,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品牌商、代理商、渠道商、服务商等各环节实施科学调度、实现资源的智能调度与合理配置。但面对如此复杂的要素组合与庞大的计算量,仅凭人脑决策显然难以快速找到最优解,智能决策成为行业的必由之路。

于是2022年,京东工业开始不断在IPNP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企业进行智能决策。例如,在寻源环节,京东工业能够将企业需求与“布道”连接的数以万计库存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快速在全国范围内锁定现货库存;在履约交付环节,智能决策系统“K2”能够从成本、库存、时效、服务、账期、商家评级等多维度决策因子入手,基于庞大的商品数据库、丰富的产业链资源以及算法优势,实现“万仓合一”“万单合一”,为企业快速定制包括选品、交付、服务等供应链最优价值综合履约方案。具体来看,京东工业会通过技术将多平台、多品类、多订单的集单寻源和集单配送“化零为整”实现“万单合一”,从而避免多供应商分散履约带来的低效率交付体验;打通品牌厂商、三方供应商以及属地服务商现货及期货库存资源形成的 “万仓合一”模式,则能够在充分利用和配置社会化资源的同时,以“最短搬运距离、最少搬运次数”实现物流配送成本的最优。

拥有相似思路的还有鑫方盛。2022年,鑫方盛上线了“工品通”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基于数据的沉淀和分析,为供应商提供价格指导、销售策略、产品优化,依托订单和数据,将数字化管理能力向上下游延伸,实现精准供需匹配。“工品通”通过商品管理、商机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商协同,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针对采购过程中的交易模式、管理效率、履约服务体系等核心环节,提供线上交易、精准供货、云仓物流交付、C2M定制。

亿邦智库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共同发布的《2022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数字化采购总额为174万亿,数字化采购从早期的电子化采购向数字供应链进阶,从通过数字技术改造采购流程到通过数据连接制造、采购、物流等各环节,实现智能协同。

《报告》认为,理想的数字化采购模式贯穿商品从生产、入库到消耗的全生命周期,在企业内部,采购部门和生产、仓储、财税部门协作,实现商品在企业内部流转、消耗的管理;在企业外部,采购部门可将整个供应链以及相关服务生态进行协同管理,推动数字化采购模式从内部协作向数字供应链生态协同进阶。

05

2023年——新方案

经过数年的摸索与发展,工业品数字化的路径与模式日趋清晰。工业品采购的数字化也进一步普及,无论是拥有完备数字化管理基础的大型国央企、先进民营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想系统性解决工业品采购的问题,是要重新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数智化供应链。

然而由于各行各业的业务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原有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不同,就导致企业在转型时所需的技术与服务也截然不同。比如,对于负责修建的汉巴南高速铁路的川交路桥来说,野外施工时采购计划准确难、现场物资领用分发难、库存管理难是巨大的挑战;对于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之一三一集团来说,数万家供应商、百万种采购商品、多地仓储和多个包裹、多批送达造成的入库效率低下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对于产业链条长、生产模式成熟的东风日产来说,汽车工业的复杂性决定了交易型B2B平台无法满足车企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必须要配套相应的供应链服务。

过去,企业要系统性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分别匹配咨询服务商、IT服务商、商品供应商、物流承运商……而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割裂,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规划不足、数据融合困难、头痛医头等问题,催生“数据孤岛”和“烟囱丛林”,导致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效果大打折扣。

《IDC MarketScape:中国制造数字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厂商评估》指出,数字供应链建设需要的是全局视角的系统性方案,数字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是以制造和零售企业供应链战略目标和业务现状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为主线,为制造或零售企业提供包括营销、产销协同、采购、仓储、配送、生产制造和外协在内的一体化协同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因此,数字供应链建设要求整体最优,建设周期较长,往往需要服务商结合客户战略目标和现状,先进行顶层咨询规划,划分数字供应链建设阶段,再分阶段引进具体产品建设落地。

2023年12月,京东工业在业内首个推出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太璞,能够面向MRO类非生产性物资、BOM类生产物资两大工业企业采购典型场景,提供覆盖顶层设计与咨询,数字化采购平台、SRM平台搭建,以及一站式商品供应等多种服务的全链能力,精准适配不同行业、不同数字化进程的工业企业供应链数字转型需求,有效助力实体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

2023年9月,鑫方盛在第23届工博会上发布了“工品云链”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将采购流程的执行集于一体,帮助企业实现供应商管理、信息管理、订单管理、结算管理,从实现各环节信息互通、订单可视化、精简操作、采供需求快速匹配。

亿邦智库《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也指出,供应链发展不仅仅以降本增效为目标,而是需要通过数字化变革推进产业变革,实现价值创造,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通过集约化方式,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并重新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创造规模效益,助力产业链企业做强做大;二是核心企业开放其资源,对外服务,形成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价值转化;三是数据逐渐成为企业资产,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四是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中实现绿色收益。

06

结语

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规模达38.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为7.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

过去五年,供应链作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之一,也在方方面面进一步重塑了企业的管理、经营和商业生态。放眼未来,伴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技术的价值与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在以京东工业为代表的工业品供应链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不断努力下,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