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个物流人的2023年度复盘

鲍亚光 2024/01/02 14:07

早晨刚到物流园,看到了一个好友郑总。

郑总做一家物流平台的加盟网点,我认识他已经三四年了。

打过招呼后,郑总递过来一根香烟,突然开口问我:“你觉得现在开个黄牛肉火锅店这样的餐饮店如何?”

我很诧异地反问:“你物流不想做了?”

“也不是!”郑总又继续说道:“现在物流越来越难做,我想给自己找个退路,物流也不放弃,就是防止突然做不下去了,自己也好歹有准备。”

“为啥做不下去了?”我突然对郑总的话题很感兴趣,好奇地和他继续深聊。

以下为郑总的口述(经整理):

1

盲目求大,结果一败涂地

2017年,我从一家知名物流公司辞职,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网点。当时我加盟的这家物流平台全国网点不是很多,但是基本乡镇都能覆盖,我们也是做了一个区县级别的加盟区域。

这个区有二十多个乡镇街道,那时候,虽然区域大一些,但是到达货不是很多,每天也就不到20票,两个司机基本能够应付得过来。虽然刚开始没多少出发货,但是算起来也还是多少有的赚。

2018年,这个物流平台被其他平台收购。之后,网点的到达货开始增多,每天日均派送超出100票。为了应付到达货量,我们网点新增了一辆9.6米货车作为短驳班车,三辆4.2米货车作为派件车辆,又新招了六个司机,两个客服。

分拨中心离我们有近80公里。由于离分拨中心远,班车司机每天晚上到达分拨需要在那里租房住,这也就额外增加了一项房租成本支出。而平台给我们的派费是0.12元/公斤,起步是6元/票,无任何加收也没有任何补贴。

班车每天拉到达货回来,大约在中午12点;卸完车再分配好派件车辆,下午1点半左右;派件司机出发正式开始派件大约下午2点以后。由于跨度大,区域分散,每辆车一下午也就只能送个8-15票左右,而我们的派费收入票均大概在20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派费收入连司机工资都不够。

我们多次和平台沟通要求缩小区域,或者加高派费,或者公司派车开通分拨到网点之间的短驳班车,我们自己提供场地和装卸人员。但平台均未同意我们提供的三个方案。

坚持了一年后,我们网点最终从该平台退网。当年算下来,前前后后算上车辆、油费、人工、场地等费用,共亏损了6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过程中网点到达货增多,但是出发货货量与到达货增长不成正比。虽然给了派件司机出发货高额提成,但是他们搞货的动力还是不足。现在看来这也许是网点管理出了问题。

2017年是物流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市场上的加盟平台越来越多。

过去占地盘、炒卖区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物流市场价格也随着新加盟平台的出现,开始断崖式下跌。比如,当年某新起网平台为了抢占市场,甚至搞了一个特价活动,南京发江浙沪价格给网点底价为0.1元/公斤。

这种行业背景下,如果没有平台给你扶持政策,如果派费没有关系拿到加收或者高价格派费的合约,区域做得越大,亏损就越多。

我们从那个平台退网后,听说之后加盟的网点派费涨到了0.3元/公斤。

2

三年疫情,网点不断“瘦身”

退网后,我和合伙人也分道扬镳。合伙人远赴他乡去打工了,我选择了坚持做物流。

痛定思痛,为避免重蹈覆辙,我选择了一个分拨中心距离我们网点只有不到20公里的物流平台,加盟区域也缩小到五个乡镇。派件员也缩减到只有2个司机,文职人员也只保留了一个客服。

由于区域集中,而且离分拨中心近,我们每天上午10点左右就可以在分拨中心装好车后进行派件,每天下午3点前便可以派完当天所有到达货,每辆车平均每天可派到达货20-30票。我也有了更多时间进行业务拓展。

由于每天提货及时,派件时间充裕,网点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客户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不再像之前派件时由于赶时间难免会对挑剔的客户态度不好,提货也经常会晚点,有时候连客户下班了还不能赶过去提货。

那一年,我们每月月均派件180吨,出发货也从原来的月均60吨提升到月均260吨左右。

我很庆幸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

2021年,我们网点有两个客户开始拖欠运费,不再像之前结款那么及时。我意识到这是风险客户,果断停止和这两家客户合作。

果然,半年后这两家公司倒闭了,虽然有几万元没要回来,但是及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据说最高的还有被拖欠了二十多万的网点。那家网点直接就被拖垮了。

庆幸自己早早规避了风险的时候,现实也摆在了眼前,老客户出发货货量急剧下滑,新客户货量增长乏力。

危机又一次来了!熬了一年,年底一算账,2021年白干!

2022年,我抱着“船小好调头”的思想,再次缩小加盟区域,将5个乡镇缩小到2个,派件员也减少到1个,文职客服也采用了共享客服的模式,我自己也每天马不停蹄地出去送货,尽力减少人工成本支出。

去年一年,我们网点的到达货月均在100吨左右,出发货月均大约在120吨。抛开油费,人员等开支,月均利润在4万元左右。

再一次“瘦身”成功。虽然自己累了一点,网点也由原来各家平台抢着要我加盟的中大网点,变成了别人看不上眼的微小网点;但是除去丢了面子,相反却比做大网点赚得多。

2023年,原本以为疫情过去了,业务会比往年要好点。但是现实真如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一样:“你以为今年很难,但是对比未来,今年却是最好的一年。”

今年前11个月份,我们网点平均到达派件50吨/月,派费约为7000元/月,出发货也降到60吨/月左右,出发货销售额约在7万/月左右。油费支出月均在7500元,包仓费每月在5000元,到件罚款1500元/月,货量指标罚款1000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每月固定支出成本:各种罚款2500元+包仓费3900元+油费7500元+人工工资10000元合计约等于24000元。而派费收入加上出发货毛利润收入大概在4万元。

这一年,我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打工,只是工资比给打工的要高一点点。

3

物流网点该何去何从?

往年的年底都是物流旺季,但是今年12月,截止到15号,郑总的网点半个月的出发货货量还不到10吨。

“说好的旺季呢?”

郑总苦笑了一下:“估计,我明年就要成为光杆司令才能活下去了。

诚然,郑总的境况不是个例,笔者的朋友圈也有很多人慨叹,今年的货量的确比往年少很多。

最让笔者感到震惊的是,某家直营快递公司,今年有的线路竟然和一家加盟类平台合车配载,才能维持正常的每日准点发车时效。

要知道,以前都是其他物流车争着抢着给他们运货。该公司的外请运力规模非常可观,到了年底旺季,有时候分拨中心押车数量能达到几十上百台。

另外,装卸工工资也是一降再降。有的装卸工坦言,往年工资能维持在9000—12000元左右,今年只能在5000-7000元左右。

而笔者结束和郑总的聊天后,又想到了另外一位物流行业好友宋总。恰巧的是,宋总早在2021年也是一边干着物流一边和好友合伙开了一家黄牛肉火锅店,为的就是防止物流干不下去了自己好有个退路。

2021年,宋总在南京市郊区边上的镇江宝华镇开了一家火锅店,位于志宏物流园附近。当时笔者去道贺时,看到火锅店生意还算不错,因为物流园里大多人都和宋总认识。

但是一年后,宋总的火锅店关门了。问其缘由,就是物流行业不好做,很多专线倒闭了,物流园附近大量物流从业人员都走了,火锅店生意一落千丈。

笔者没敢和郑总说起宋总的情况。

一个行业不好做,它不是独立的,是和其他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而从自己熟悉的行业转战到一个陌生的行业,不仅要掏出巨额学费,还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经济下行,物流行业发展到存量市场,而我们的物流网点又如何面对现状呢?郑总的网点,不能代表全国当下所有网点的经营状况。但是笔者认为,郑总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全国大部分网点的心声。我们不排除有些网点靠政策、靠关系、靠精细化管理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大部分网点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

面对眼下的现实生存状态,我们物流人应该更多地去想尽办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有的网点不惜靠低价(甚至成本都大于给客户报价)来留住客户,其实也是面对行业内卷生存现状做出的无奈举措。

郑总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及时跟着行业境况调整策略,所以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很多物流网点看到亏损,就会退网、退出行业。殊不知,如果没人带着你去马路上捡钱,你做任何行业都是一样。唯有熬过对手,撑过黑暗,才能看到曙光。不管规模如何,只要你还在,网点还在,客户还在,就能坚持下去!

毕竟,活着才有希望去谋求发展。

注:文/鲍亚光,文章来源:运联智库(公众号ID:tucmed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