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关于“裁员”“倒闭”“变卖”“收购”等的新闻此起彼伏。物流行业也未能幸免。
运力严重过剩、运价持续下跌、业务不断缩减,价格战杀到没有底线、没有最卷只有更卷......这一年,物流企业难上加难。
回顾这一年,奋斗在各个细分领域的物流从业者们步履维艰。
以下内容来自受访者们的讲述(经整理):
1
南京合纵连横董事长 周峻: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退潮,内卷,向死而生。
今年,整个经济形势以及消费需求是快速回落的。感知比较明显的,就是我们上游的客户货量一直在下降和缩减,由此也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了一些影响。
我们认为,企业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维护老客户上,对于一些短期收益效果不显著的新领域,建议大家保持谨慎态度。
想要在物流行业里更好地生存下去,我觉得就要在细分领域进行深耕,要在那些效率还没有完全得到提升的地方进行发力,或者向上进行突破。比如我们今年有一个冷链板块的业务,我们会要求从供应链的角度去拓展,而不单从物流这一个思维切入。
物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消费驱动型行业,是一个以整个生产制造业为上游的产业。2024年,我觉得一些经济方面的刺激政策会继续出台,包括国际环境肯定也会比今年要好,所以我觉得明年还是有发展机会的。
但是保持乐观的同时,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像以前那种持有非常积极判断的领域可能不是特别多了,所以在资金的使用和规划上一定要注意,要做好短期就能够见到效益的业务,不要做一些长期的规划。
我们在一些领域里做了一些相对积极的规划,比如食品、医药以及新能源领域,还是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的。尤其是新能源板块,和我们的合同物流业务关联度还是很大的,后面还会进行小规模的投入。
2
利通智能包裹有限公司董事 杨勋: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全链路,全托管,“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进一步来说,早期邮政小包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专线、直邮、海外仓及海外仓头程等全链路模式备受青睐。
其次,这两年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全托管”模式,本质是走向供应链之争。全托管模式可能更适合供应链能力更具优势的卖家,其对商品品质、交货预期、定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但是对铺货型卖家来说并不合适。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今年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更“卷”了。海外消费降级,卖家为提升利润率对物流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不仅要求提升时效,还希望降低运价。这种情况下物流服务报价被不断压低,给物流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跨境物流涉及运输、关税、税费、申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合规性都十分重要。行业的低价竞争导致“跑水账号”暴雷的现象在2023年比比皆是。
无论对卖家还是对物流服务商来说,这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合规是跨境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寻找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尤为重要。
我们认为,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永远是跨境物流企业追求的方向。目前的大环境下,“更高性价比”主要体现为“稳定”“可持续”与“极致性价比”。创新方面,公司建立了“eUBI利通网”数字化货代物流平台,为客户提供了运价查询、在线委托、节点追踪等服务,聚焦货物安全保障、有效降低成本。
我们相信,2024年跨境物流行业肯定会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包括在跨境B2C以及B2B2C两个方面),只是涨幅大一些或小一些的问题。首先,整个亚洲的份额不会缩小,只会继续增加。其次,其他亚洲国家不会因为东南亚国家的增长而被削弱,除非是中国电商把生产大规模转移至境外,那就另当别论了。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去,无论是跨境电商平台、卖家还是跨境物流服务商,都将聚焦自身优势,通过提升满意度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3
禹联网络董事长 赵宏:“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数字化,稳增长,提质增效。
2023年物流行业正处于恢复期,总体稳中向好。虽然网络货运行业出现了价格战,但市场总体需求是持续稳定的服务和实打实的降本增效。纵观整个行业发展趋向来看,只有低价没有品质服务的公司会逐渐出局。
我们发现,货主对于技术系统、订单管理、服务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围绕企业需求也进行了技术突破。一个是禹联网络智慧货运平台,在不断吸纳沉淀客户共性和个性需求基础上,持续优化和提升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方式结合快速高效的服务,为客户的降本增效和共同发展做好支撑。第二个是站在生态链的角度,积极探索更多形式的“整合”与“合作”。
目前,网络货运行业,拥有国企背景的入局者和大型企业跨界者越来越多。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来说,充足的现金流和团队一致的价值观是支撑企业走的更远的基石。作为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才能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把平台打造得更扎实。
不确定的环境下,物流企业要提前做好布局和准备,保持一个积极心态,做好团队技术和现金流储备;并且践行好企业价值观,实现自我造血。
4
云南盛贤物流总经理 宋盛贤: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行业的冬天,挑战,机会。
今年对我们来说还算不错,虽然有一些仓配业务的流失,但整体上还可以。比如家乐福垮了,一些服务家乐福的中小客户也跟着垮了。之所以说觉得今年还可以,是因为做了一些业务上的改进和升级,也进了一些大客户,比如在大理做了可口可乐的统仓共配,以及美团的协同仓。
总的来说,今年做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就是社区团购的云仓,也相应地做了仓库管理和运营上的投入。今年仓库规模增加了15000平米。
从整个仓配领域来看的话,全国做得好的不多,但现在要另起炉灶的话,风险也很高。拿我们来说,虽然看起来所有的资产都不是我们的,是轻资产模式,但实际上我们做得很重,重在资产运营。
比如我租仓库,仓库小了客户看不上,做大了企业的固定费用就会很高。包括人员也是一样的,公司几乎都是固定人员,人少玩不转,人多了,成本太高。对于新玩家来说,这些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点,挑战是非常大的。其实现在城配物流的门槛已经很高了。
2024年的计划中,我们其中的一个业务重心是人才培育上做投入,第二个就是等到时机成熟,会自己研发系统。第三个是业务层面,今年7月份我们就逐步做了一些布局,增加了电商一件代发、社区团购的云仓线代发,另外,还会在云南各个地州把分公司开起来,进行模式复制。
5
宁夏梦驼铃科技副总裁 李光: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坚守,蜕变,进取。
其实,2023年物流行业并没有恢复到大家期盼的水准。对某些领域来讲,一些物流业的场景可能还不如疫情的时候,所以这个情况下是需要坚持或者挺住的。尤其在一些旺季不旺,淡季更惨的时候。
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以大宗为主的物流企业,的确是一直在坚持,包括上半年感觉增长预期也的确是不如一开始做的预判。需要我们不断坚持之外,就是要做得更加细致。
虽然上半年业务稍微受到影响,但目前来看,截止上个月(2023年11月)我们的营收水平已经和去年持平了。所以总的来说,整体上还是有10%的增长。
今年尤其是以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市场,其实还不是很理想。包括澳煤的进口零关税,外贸的煤炭进口额度等因素,对国内的煤炭市场还是带来了较大冲击。因此需求不提振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的活跃度不高,价格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宏观环境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创新和努力去改善。所以,我觉得基于创新的新的价值挖掘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的,存量市场的精细化开发,也是能够支撑我们的拓展。
就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倡议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就说明还是有发展机会的。因此,我们一方面是在原有领域里基于数字化做精细化,深挖掘,包括数据资产化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是希望在未来全场景综合智慧物流平台中,能拓展更多物流场景,包括危化品、冷链以及城配,做深和做宽。
物流产业生态体系的基本盘足够大,它是诸多行业的底盘,所以应用场景够多,有很多的挖掘价值。另外,就数字化而言,还有很多物流场景被忽略了,我觉得还是值得深入发展的。
6
墨家科技创始人 张圣恩: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创新,忙碌,挑战。
我们认为,要想在当下社会生存和发展,企业就离不开创新,按部就班只能解决基础问题,创新则可以不断地拓宽企业的生存边际。比如,我们每年都会拿出超过利润的40%用来做技术创新,以促进更丰富的解决方案的引入和应用。
根据当前经济趋势和政策的走向,我觉得,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物流行业的发展,会更加重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以及个性化和多样化等方面。
智能化和数字化,是指智能硬件和管理系统的提升,帮企业优化流程,减少人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预测货物的流动需求和趋势,从而优化库存管理和运输计划。绿色化是指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合理包装,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提高运输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理。个性化和多样化则是指物流商在打磨产品,优化渠道,打造企业品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会加强与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合作,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多样化协同供应链管理。
在智能硬件环节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
7
创达物流总经理 张晗: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内卷,寒意,危机。
我觉得2023年很冷,今年一整年都是寒意缠身。
因为创达物流的主赛道做的是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以及工业品等的物流业务。今年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产业转移,导致物流业务量下降地十分厉害,都在往东南亚转移。这对我们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公司固有的业务还是有点儿下滑的。
当然,对任何行业来说,危与机是并存的,我们所处的赛道有好也有坏,还是要看企业如何抉择和把握。比如现在新能源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在快速成长,我们也在观察,努力去抓住这个机会。
此外,我们现在也在技术和服务创新上进行投入。比如在厂内物流端,给客户配套智慧物流服务,Agv、机器人之类的。目前来看,收效不错,我们计划再增加投资。因为我们的客户也都在如火如荼地做,我们如果不跟上他们的步伐就真的被淘汰了。这也算是对我们服务的客户一个需求的匹配。
虽然传统物流现在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十分充分,市场运力供给过剩,但是也有很多公司用智慧化物流,应用新技术和模式创新,赢得了很多发展机会。我觉得,今后还是以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角度参与竞争,这是企业竞争中的优势。如果有新的玩家进入的话,不具备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以及缺少技术的加持,是很难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的。
我觉得,2024年肯定会有一些生存不下去的,被并购或被整合的公司都算是不错的。我们看到国外频频爆出裁员、倒闭的新闻,国内却很少能看到。事实上,大家也都在硬撑,但能撑多久就不好讲了。明年会不会就爆发倒闭潮,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但也不好说。
如果为了保住业务去降价,没利润也撑着,也只能是先渡过现在比较艰难的时刻;但明年怎么办,后面又怎么活呢?持续没利润?等到现金流出现问题,接下来又该怎么招架这股子寒意呢?
未来公司的布局规划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和前期准备。不管怎样,总归要维持好基本盘。另外,该投入的还是要投入,对于新业务的获取、业务拓展以及业务创新的动作不能少也不会少,毕竟现在不去做创新和投入,再过两年就要被淘汰了。
8
江苏万发供应链总经理 陈佳全: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内卷,淘汰,优化。
近年来,全球市场整体疲软,贸易全球化减速,国内经济增长趋缓。
受大环境影响,零担物流市场进入存量市场,货量开始逐渐向头部专线企业靠拢,中小企业加速出清,整个行业信息化、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在加强。
对万发而言,首先还是要练好内功。目前公司在不断追求增量的同时,对各环节进行降本增效。淘汰效率低的车辆,形成甩挂模式,持续降低班车运营成本。经营模式上也做了调整,比如实现单元化、模块化经营,逐步成为独立经营单元。
我们认为,当下专线物流竞争激烈,新的玩家想再进入的专线物流领域,门槛会相对更高。但对于现有头部专业物流企业来说,机会大于危机。
展望2024年,专线物流市场会加速走向集中和集约,专线企业会向着以物理场地为载体的大票零担网络和供应链生态体系演进。具备开放心态、平台思维和区域资源整合能力的专线企业会更具有竞争力。
9
哈密建华恒通物流总经理 杨陶: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信心,稳定,坚持。
我们公司是从事天然气贸易和运输的。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前提下,天然气行业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价格波动和往年相比也比较平缓。因此,燃气重卡的市占率也一直在上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也因此一些人看到了际遇,不断加入这个行业,导致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10
如是跨境出海参谋 任海Luis: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内容营销、卷、行万里路。
今年我们在运营模式上做了创新。比如“物流+商流”项目,是基于原有的基础设施里寻找新的赛道和盈利路径。
所谓的融合创新不是绝对性的创新,而是要看我有什么,能够做哪些事儿,它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做的二次创新。而创新的导向是需求。其实个人或者企业做创新很不容易,更多是在模式订好之后,然后依托现有的技术创新,搭上技术的快车。
2023年我走过很多城市,不同的产业带中,我所接收到的关键信息就是走出去,行万里路。而行万里路的目的地就是去海外市场,这个机会能不能抓得住,是基于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所带来的。
11
安骏物流市场部经理 吴丽芳: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成长,机会,彷徨。
对我来说,2023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8月1日巴西税改正式执行。这给跨境小包物流商及相关的平台和卖家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认为,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因为这扇门关上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商业清关的大门。我们预计,未来电商本土化运营,以及跨境平台商业清关将是接下来跨境物流行业发展的两个趋势。
经历三年疫情,跨境物流已经从前几年粗放式爆发增长,转向追求降本增效和现代管理模式。同时,持续进行研发和重资产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才是跨境物流企业告别内卷的出路。
12
柳州华乐物流副总经理 欧怡: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难),压力山大,转型突破。
今年我们的物流园区业务顺应当前的市场趋势,再次转型方向,目标仓运贸一体化物流商城。整合原有生产制造业及周边链条的资源,深入发展具体业务,主要聚焦在云仓、智运和冷链三个模块,支撑和助力物流园转型。
我们认为,2024年可能会更难,经济修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何时柳暗花明还未可知。物流行业已经到了更依赖技术和管理的发展阶段,越做越像制造业;优质服务和高质量产品是当前的趋势。
13
四川恒荣成运供应链总经理 陈蔚: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焦虑、调整、坚守。
经济下行、商品流通减量、运力过剩局面,加剧了物流行业危机。内卷是重塑的催化剂,没有做好持久战准备的企业,趁早换赛道。
预计2024将更加艰难,谨慎开源、重点节流将是我们全年的关键词;抓住内控、减编减员机会,充分作好长期过冬的准备,严控风险就有发展机会。
14
深圳鑫和通物流总经理 余永鑫:2023年,我的关键词是逍遥自在。
2023年公司在整车干线运输赛道保留余力,集中精力转型区域仓配一体化运营。目前我们已在南昌、杭州、台州、深圳成立集配中心,在仓配一体化方面实现了较为成功的转型。这也是物流从业者很不错的发展机会。
由于今年业务开发较难,10月我们搬离高价仓库租金,选择了较为低价的仓库基地,同时进军深圳市内冷链仓储配送。公司的运营模式还处在较为低的水平,11月份已经在冷链仓储配送领域增加系统化管理。
我觉得,新玩家还想入局的话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强大的业务资源支撑。2024年物流将会进入寒冬,物流企业将会加快抱团取暖的脚步。2024年稳住现有业务,全力推进城市冷链仓储配送领域。
2023年,我们看见行业最多的动作就是“内卷”,听到最多的叹息就是“好难”。2024年,这种情况是会越来越常见,还是会走向缓和?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保持一定的积极乐观心态。可以预见的是,虽然物流行业规模红利逐渐消失,但市场发展机会还是有的,只是现在的这个机会跟过去不一样了,是要真正靠实力以及新技术的加持在竞争,真刀真枪地上阵。
注:文/曹莉,文章来源:运联智库(公众号ID:tucmed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