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圆桌讨论: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如何双向奔赴?

胡镤心 2023/12/04 15:42

【亿邦原创】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垂直行业的产品互联网平台开始拥抱工厂、拥抱制造业。那么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难点是什么?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如何双向奔赴?数智供应链能够改变企业哪些经营指标?

在2023亿邦产业互联网年会上,致景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李亚平,衣邦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方琴,卓钢链CEO潘富杰,三维家创始人兼CEO蔡志森一起就“拥抱制造业,谁在融通工业互联网”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盛景网联合合伙人/桐创资本创始人汤明磊担任互动主持。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以下为圆桌实录:

汤明磊: 首先感谢郑总,感谢亿邦,在年底有这样一个大会让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一些行业重要话题。那么请四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李亚平:我是致景科技的李亚平,致景科技做的是服装纺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会儿和大家多多交流。

方琴:我是衣邦人的方琴,衣邦人是互联网服装定制平台,我们让传统的西服定制更方便,价格更亲民,交付时间更快。比如,传统的西服定制需要45天,我们只需要7个工作日。背后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深入制造端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潘富杰:大家好,我是来自卓钢链的潘富杰,卓钢链是钢铁产业数智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一会儿与各位分享。

蔡志森:大家好,我是三维家的蔡志森。三维家做的是一体化云工业软件,我们专注在家居定制部品,通过三维图形工具贯通所有流程。除了工具,我们也打造了家居行业的PaaS平台,以图纸为核心,连通销售、连通制造、连通设备,也想和更多领域朋友们交流。

1、产业互联网与制造业如何牵手?

汤明磊: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谁在融通工业互联网”,这个题目特别好,现在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通现象越来越多,提问方总、潘总,两位所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始融通了吗?你们怎么看待融通?为什么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做融通?

方琴:我们做的是服装定制,早期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以营销和服务见长的公司,很少知道我们的数字化改造已经深入到产业端、制造端。我们作为以营销和服务在前端被客户看见的公司,要取得市场的信任,必须要保障交付的稳定性、质量、时效,所以我们是消费驱动,深入后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的深度融通。

2018年、2019年,当我们的定制零售业绩达到行业第一以后,我们开始深入后端的数字化建设。这也让我们在疫情三年中,整体保持稳定交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让不同的工厂用上订单系统、云端个性化系统,再加上仓储物流发货管理系统,这让很多原来只能做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开始轻松转型单件定制,效率非常高,投入改造成本也很低。

第二,在供应链管理中,我们有自动分单、自动评价、自动成本计算,尤其在2022年,在工厂动不动被封控的环境下,我们还可以保障从容交付。

第三,在消费者端,我们让消费者全程看到自己的服装数据——从量体数据、到款式面料、到订单进度、到售后服务,完整串联在一起。用户体验非常好。

汤明磊:方总的发言给了产业互联网人很大的信心,潘总已经从B2B延伸到下游的很多零部件工厂了,请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潘富杰:钢铁产业大家不陌生,我在钢铁行业工作了20多年。概括来讲,钢铁行业特别传统,产业结构类似于大白兔奶糖,两头挤中间,两头非常大,生产端、消费端非常强,中间贸易商、服务商很弱,这正好给了钢铁产业以巨大的升级空间。

当下的大环境,全球产业链再平衡,增长降速再适应,传统产业再重,构势在必行。这个过程中,我们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做跨界融合。我个人判断,随着产业过剩,钢铁产业未来5-10年正在进入到一个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重新匹配的平衡期,其中一定要向上协同,向下深入,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这个产业的未来价值不在于数量级,而在于专业和深度服务。卓钢链提出双深:深耕产业,深度服务。

传统产业过得很难,但从穿越周期来看,10年以后、20年以后,钢铁产业的总体产能、下游需求,都会集中在优质的行业伙伴身上。顺应这个趋势,我们一定要下沉,反向订单拉动,推动行业整体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升级和精准匹配需求,未来这是一个需求。

产供需结构深度融合,也是我们卓钢链正在探索的方向。2023年,我们在光伏、新能源、汽车配套等赛道上跨界,向下、向实去探索。

汤明磊:数字化不断进入到深水区,必须要通过产业互联网打通工业互联网,三维家和致景科技打通了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也在不断关注新技术、新科技成果在场景当中的应用,所以请教蔡总、李总,两位在打通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和卡点是什么?现在解决了吗?现在大家最关注的是技术应用分别是哪些?

李亚平:过去大家讲消费互联网,前两年开始讲产业互联网,今天讲工业互联网,其中,产业互联网讲的是数字化连接,工业互联网讲的是智能制造、AI。回头来看,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难点在哪里?

第一,打通三者,需要既懂产业,又懂互联网的高精尖人才,现在算法、算力、基建能力都具备了,到了时势造英雄的时候了。第二,在认知意识上,每一个产业的做法都不太一样,一定要基于行业认知,做出对行业真正有价值的方案。

蔡志森:三维家专注在家居定制部品,因为它是定制的,在消费者端要给消费者描述一个标的,在工厂端要变成一个图纸、一个零件、一个物料清单,到了机床又变成很多设备的生产参数。打通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要面对很多不同的软件,每个环节都要靠人去加工、翻译,整个过程效率非常低,而且存在巨大的数据鸿沟,整个链路很复杂。

三维家做了10年,我们在家居定制部品这方面有很多成果。在家居部品前端,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软件画出产品,到了工厂可以自动拆单,按照不同工厂的工艺和生产配置,自动同步到机床,自动生产加工,整个链路都是数据驱动。

以前开一个定制家具的工厂要一年、半年,现在开一个定制工厂,什么都不需要懂,买一套三维家的前后端一体化系统、买原材料,一个月就可以投产,这个行业原来交货周期是一个月到两个月,我们缩短到三天至一周。

其中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解决,比如说三维建模技术,这是基于云的一体化技术。

再比如AI技术,2017年我们开始深度做AI应用和开发,我们是在线的云的软件,有大量结构化的在线数据,这些数据都很干净,基于此,我们可以做自动设计和自动排产。比如画一个衣柜,以前需要在设计软件中点1000下,现在点两三下,稍微调一下就可以完成设计。然后进入自动化排产,产线上有那么多的机床和零部件,如何组合生产,达到原材料成本最优,效率最优,这些都通过算法解决。

我们这几年专注于一个事情,就是做三维参数化的云建模和AI建模,我们想把这个技术变成低代码的PaaS平台方式,赋能更多行业。

比如展览行业也很复杂,它要面对消费者、客户和工厂,要联通多方需求,如何通过一张图纸连通消费、连通制造、联连物料的供应链采购,这是我们想给产业链提供的解决思路。

2、数智供应链效果如何?

汤明磊:融通背后还是希望能够更好提效。近几年有个热词叫“数智供应链”,背后有几个含义:第一,柔性,对应原来供应链的刚性;第二,敏捷,对应着原来供应链的迟缓;第三,韧性,对应原来供应链的脆弱。数智供应链的本质是什么?能够高效改变哪些核心指标?真正在实际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改变我们的效率吗?

李亚平:数智供应链的本质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看。从外来看,数智供应链是流量和供应链的握手,提高握手和匹配效率;从内来讲,数智供应链是生产各个环节的效率、降本,本质在于这两点。

比如我们看KPI的时候,可以看动销率、库存库销比,也可以看单款开发成本、上新周期、人效、单款不同环境的人效,不同环节是否可以节省等等,可以用一系列核心指标界定这个事情。

方琴:我们的关键指标是质量、交付时长、成本。效率指标最容易看到,就是从订单到交付的时间是不是缩短,成本是不是降低。质量的部分,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质量的稳定性。

比如不同工厂、不同生产线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否能够因为数字化程度高了,变得更加可靠、更加稳定。对公司来讲,成本降低意味着盈利水平的改善,时效的缩短和质量的稳定性意味着你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甚至对服装定制来讲,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让定制消费变得愈加像成衣消费一样便捷。

潘富杰:这个题目比较大,钢铁产业一直在提柔性制造,但这个命题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开始可能是在行业进入到危机和洗牌的时候。

钢铁产业赛道当中,刚才提到两头大、中间堵,钢贸商的效率很重要。未来通过互联网手段去解决标准化交易的问题,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如果进入到深水区,产业进入到充分竞争时代,定制化肯定是我们要去做。

钢铁行业如果想要迭代升级,一定需要上下游之间的深度探讨,需要时间形成共识,从装备到产品的性能实验都需要时间,柔性制造不能快,这是产业的规律决定了。

同时,产业链的柔性和刚性之间也是互补的,标准品和定制化相伴相生。未来在这个赛道上,平台差异化定位要清楚。卓钢链不把自己标榜作为大而全,而是小而美,小而精,慢工出细活,懂产业需求。做产业互联网平台,一定要充分挖掘产业客户的价值和需求,这是我们的命题。

蔡志森: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们更多从定制部品的角度去思考。定制部品流程比较复杂,我们更多从人、事、物的角度去思考数智供应链。

从物的角度看,面对客户销售的物是产品,要交付的物是生产的产品,供应链的物就是部品和原材料。在定制部品过程中,我们要以图纸为核心,无论客户怎么改,后续要全部自动化联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死磕三维参数建模。

现在一个客观事实是,销售场景端有太多的设计软件、太多的文件格式,制造端有太多的软件和文件格式,我们要兼容这些文件格式,可以认识它、编辑它,让各环节能够流通,这样产业链会更加敏捷。现在最大的问题各个节点的效率非常低,高度依赖人,没有数据互通。

3、哪些剧变正在酝酿中

汤明磊:产业互联网走到深水区,没有办法用单一的方式定义,现在你会发现B2B也在做SaaS,SaaS也在做IoT,SaaS也在反向做B2B集采,B2B也在做协同制造,大家很融合长在一起。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提出超过10年,B2B的概念的提出超过20年,进入深水区以后大家边界开始变得模糊,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变化。今年是有大变化的一年,也希望大家能够结合最新的一些观察和做一个分享,您今年观察到的、正在进行的产业互联网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或者即将发生的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蔡志森:在新工具和技术装备的加持下,我们这个行业的第一个大变化是开始价格战。比如以前一个定制家具的板材出厂价100元,制造毛利30%,交货期一个月。现在通过技术加持,出厂价70元,还有30%的制造效率,三天出厂,所以这个行业开始打价格战,这个价格战是建立在效率提升的基础上。

同时,这个行业以前有大规模的中央化生产,现在则出现很多分布式生产的云工厂。因为开工厂容易了,制造交付确定了,以前一些大客户要建大工厂,现在,通过我们的技术,可以在100公里范围之内开小的云工厂。这个工厂可能不是他们开的,但他们把数字化技术、原材料标准给到云工厂,指定设备,就可以按标准生产。

所以,价格战和云工厂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很大变化。

潘富杰:我说一点正面的,今年钢铁产业很难,在工业领域当中,钢铁行业毛利率倒数第一。钢铁行业10年一个小周期,20年一个大周期,从长周期来看,我们这个产业的最大变化是,产、供、需三个方面,生产端向下游延伸,在对下游的需求、理解、精准匹配上下功夫。需求端为了降本和活下来,向上游积极沟通和,也在降本增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传统产业面临比较大的变革,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发展。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从产供需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实现纵向一体化。刚才提到产业互联互通,需要产业形成共识,产业数字化变化不能靠某一家企业和平台,未来钢铁产业在互联互通上首先要有大胆走出去,迈出这一步,产业形成数字化共识。

同时,在大数据应用上,现在最火的就是大模型,但真正的数据赋能,路还很长。大数据模型给我们一个思考,未来在提升行业整体人效上,如何赋能客户、赋能产业,这要基于产供需一体化做数据整合、挖掘价值,在这方面我们会慢慢凝聚出比较大的价值。

方琴:我观察到在大的环境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产业里一些比较弱小的企业会被市场所淘汰,留下来的企业会形成更强的联盟战队,大家要更深度的互相配合。我们拉通了消费者端和整个订单制造端,算是一个C2M比较完整的链条,大家以离消费者端最近的公司为核心,一起抱团去给消费者端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说得具象一点,比如说疫情时为了交付稳定性,我可能需要36家定制服装的加工商配合我们,因为全国南北东西都要备份,才能够比较安全。但是,疫情以后,有一些企业能力没有那么强,我们可能会压缩到28家,但是大家的配合深度会更深。

在产品的创新,我们可以全面推出更有功能性的西服,联合面料商、加工商更深度合作,还有别的工艺让西服帅气、舒适。还有功能细分,比如说强调抗皱,强调夏天清凉透气,冬天保暖防寒等等。以前没有那么深度绑定的时候,围绕消费者需求做全新的产品企划、全新的新产品还很困难,现在我发现这些协作目标更明确,大家都是更面对终端消费者,更愿意大胆进行产品创新。

另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更优质的战队成员一起协同效率更高,2023年在7.5天左右,2024年平均交付天数应该可以干到6天以内,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定制西服。

李亚平:我觉得有两个点,数字化连接进入深水区,智能化的场景以及智能化的工具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巅峰。从我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我的判断是这样的。

数字化的连接把社会分成两类人:一是合作的;二是观望的,数字化连接是协同社会化资源,创造的价值与合作群体是显性的,非合作方是感受不到的,数字化协同连接对于整个效率的提升感知不太明显,所以这种数字化连接发展看似很快,但是要更加精细地做场景。

但是智能化的场景和智能化工具,对于这个行业的任何从业者、从业企业感知都非常明显,所以我的判断是接下来整个智能化场景以及AI在这个场景当中的应用,显性价值一定发展得非常迅猛。

4、2024,产业互联网向哪里去?

汤明磊:我观察到的变化也很多,SaaS在2023年看到四个变化:都在加AI、都在加IoT、都在出海、都在拥抱信创。

B2B也在2023年有四个变化:一是都在从正向供应链逐渐转向反向供应链,二是都在从全品铺货到单品打透打深,三是都在积极转变自己,从供应链的服务商变成科技的服务商,做更多SaaS的布局、更多云平台的布局以及符合场景的科技化布局。同时,越来越多的B2B平台都在去反过头来关注效率指标,而非虚拟繁荣的指标,更多关注周转率、渗透率、关注毛利额、净利润,不再那么关注GMV和全额法营收,大家都在去泡沫化,都在更多回归布置。

我看到一个说法说今年就五个选择:躺、润、卷、韭、麻(坐标原点),除了这五个选择还有没有别的选择,2023年12月的第一天,2023年最后的一个月,请四位嘉宾给每一位创始人一句箴言。

蔡志森:我们三维家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个时代依然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游戏规则在重新定义,工具在重新定义,软件在重新定义,原材料也在重新定义,这使得创业者更加专注、更加聚焦、更加认识到自己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剩下的都是金子,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时代,肯定要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潘富杰:做产业互联网都不容易,个人感受是,第一是穿越周期,活下去,第二是顺势而为,去创新,希望与各位共勉。

方琴:如果我们看整个人类发展史,我们其实还是处在一个特别幸运的时代,科技进步,总体比较和平,并且大家默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样的时代,为什么躺平?这不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选择,我鼓励大家卷起来,卷不是说大家都同质化竞争,而是要差异化竞争,这意味着你在竞争当中,要胜出成为卷王,你一定得有创新创造,大家卷起来吧。

李亚平:我分享两个点,第一,去掉繁华,坚持价值。把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掉,围绕价值,看清价值。第二,做长期难而正确的事情,你的价值往往超越预期。所以,坚守初心、坚守价值、坚持长期主义。

汤明磊:我最后和大家报告一点,今年对于大家来说是特别好的时机,因为我们可以去除掉虚假繁荣指标,回归真实的效率指标。刚刚看到一个段子,说当拼多多的市值超过阿里以后,电商圈的平台纷纷开始打透、拉齐、对标,但是多多干了两件事儿,降价加仅退款不退货。

所以,我们产业互联网平台很多时候在单品模型还没有打通的时候,在单程模型没有打到极致的时候,行业赋能没有做到足够好的时候,怎样回归效率指标,而这些所谓的虚假繁荣指标,估值到底是多少,GMV怎么样,政府荣誉拿了多少,生态有没有建起来,二次曲线有没有规划化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毛利额有多少、净利润有多少,渗透率、周转率、动销率是多少,做好效率指标,做好真正的自己,在冬天瘦身精简,每一位产业互联网创始人还可以迎来数字经济的春天,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