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11月30日,在2023亿邦品牌全球化年会上,易达云科技CEO、执行董事李勤发表了题为《全球化品牌需要配置怎样的新型供应链》的演讲。
李勤指出,跨境电商的出现,让中国品牌出海的门槛降低,我国通过“产业带+跨境电商”的模式,使数字新经济和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化学反应、优势互补,同样也给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升级的机会。“新型供应链必须以终为始,反推消费场景中的各级需求,通过标准、流程、工具、模型、算法、指标来指导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成本的柔性、时效的柔性、服务组合的柔性和支持运营策略的柔性。”
近几年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供应链回归”的口号,到底对中国品牌出海有多少影响?
关于这个话题,她保持谨慎态度,“全球贸易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是逆全球化和逆电商化的成本比较高,加上我们的产业结构在升级、技术也在升级,所以,中国的供应链的优势,短期是很难被替代的。”
李勤表示,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从直发物流到海外仓,再到全球仓配的一体化,这是供应链升级过程,也是C端消费者心智养成的过程。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购买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平台和服务商都在纷纷考核各类指标。
她总结出几个痛点:交付流程长、管理颗粒细、标准规则多、订单碎片化、管理全球化,不同的服务配置组合所对应的成本模型、时效标准和单证规范各不相同。
目前,易达云平台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链接起九个专业环节,并抽离其中关键指标,打通所有主流电商平台和渠道,沉淀了一百多个KPI以及计费模型。“当海量碎片化订单推送到系统中时,我们可以一键选择最佳的实现路径,使95%以上的订单落在二区和五区之间,最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效率。”会上,李勤分解了履约全链路不同阶段的成本和时效,分析了不同前置条件下的结构模型。
她还指出,数字贸易新基建,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出去意味着把货卖出去,走进去意味着让品牌走入本地消费者的心中。因此,品牌要成功走出国门,必须理解本土文化,这是品牌商们的必修课。并分享了供应链支持品牌出海的案例和出海“走进去“的关键痛点和解决思路。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主办方,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演讲话题是《全球化品牌该如何构建新型供应链》。
在开始正式之前,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易达云。易达云完整解读是易达云科技,通过云科技的手段实现全球交付的可追踪、可视化、可管理;同时通过建设遍布全球的海外仓实体网络,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本地化配送。在全球25个城市管理了50多个海外仓,为品牌商提供从工厂端到C端的全段履约交付解决方案。
从年初至今,我走访了国内几个主要产业带,也前往了海外终端市场,从美国洛杉矶总部沿着东西海岸线到中南部城市,也去了包括英国港口城市、内陆城市,欧洲其他国家及城市,年底之前打算去加拿大,为明年开仓做准备。所以今年完成了从中国的产业带走出去,再从海外的终端市场带回来的融合和碰撞的过程。坦诚的说,与其说我来做分享,还不如说揭一揭跨境路上的伤疤,和大家找一找共鸣。
01 产业带+跨境电商 创新模式引领品牌出海
我们先从产业带说起,中国的产业带主要集中在出口比较活跃的城市,这对于通过前店后厂模式,满足出海商“研、产、销一体化”的出海需求。我们走访了一些家居产业带,比如佛山。佛山本市就拥有8000多家家具厂商,家具产品种类非常丰富,涉及欧式、现代、简约、高档、中档、低档等。
我们也服务了依托产业带走出来的品牌商,并参与了他们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从自建工厂到培育工厂,到整合上下游供应链,通过调整生产和设计周期,将备货周期从150天优化到平均45天。最初,只销售到美国,而经过供应链的优化,他们开始进军加拿大市场、英国市场、德国等欧洲市场。年收入达数十亿人民币,实现了全球货物流通。
汽配行业在全球拥有广阔的汽车后市场,但该行业也面临着许多出了名的难题:
第一,汽配的品类非常多,需要非常灵活的服务策略来配合整个流程;
第二,很难打造爆款,他们的备货非常分散,所以库容利用率面临压力;
第三,合规方面存在难题,商标、专利等都有非常限制性的条款,小的违规会引发查验,大的就会扣货关仓。
我们与汽配行业的品牌商一起参观了工厂,全程参与了从开模到装柜、生产的整个过程。我们对其整个流程进行了梳理优化,提高了设备利用率10个百分点,操作准确率也达到了标准。在供应链的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门槛变低了。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公布,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类目的国家,包括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999个工业小类。其中,可以参与跨境出口的共有12个大类和99个小类。除去工业类、原材料类和大宗商品,可以进行跨境零售出口的类别还有47个,对应的市场空间总价值达到11.2万亿,加上至少10%以上的渗透率,我们面临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今年,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了外界最为关注的议题,美国供应链回归对中国品牌出口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关于这个观点,我们在本地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是,我对此持谨慎态度,尽管我们确实在经济上行上存在一些压力,但是想要逆全球化和逆电商化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此外,我们自身的产业链结构正在升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产业带在短期内被其他地方取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们早期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大型企业,比如华为、美的等。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即便没有搭建庞大的工业后备体系,现在也已经可以成功实现国际化。跨境电商的出现,让中国品牌出海的门槛降低了,我国通过“产业带+跨境电商”的模式,使数字新经济和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化学反应、优势互补,正是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品牌出海的门槛变低了,进而也给供应链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升级的机会。
02 数字化柔性供应链 推动品牌出海再升级
这是品牌出海的业务全景图。上面的两条线代表商流,剩下的部分是交付履约流。
数字化供应链的话题,是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才产生的。跨境电商使商流变得更短,但交付和履约的流程变得更长。因此,新型供应链模型需要以终为始,反推消费者场景中的各级需求,通过标准、流程、模型、工具、算法和指标来管理整个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指标,并通过精细化运营来管理时效和成本。
听起来有点辛苦,我们不喊苦,白鸦老师昨天帮助我们喊了苦,谢谢白鸦老师。因为商流和物流不同,商流从收入的角度出发,研究流量、内容和消费者心态。然而,物流是成本的视角,因此必须不断演进,通过工具和模型做数学题,最终将成本和时效保持在最佳状态。
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从直发物流到海外仓,再到全球仓配的一体化,这是供应链升级过程,也是C端消费者心智养成的过程。
早期的跨境电商以直发物流为主,支持2公斤以下的产品。随着跨境电商平台贸易的升级、跨境电商面临和本地商家之间的直接PK,加上疫情的影响,推动了直发物流和海外仓双驱并轨模式的发展,现在可以支持更多品类的商品出海,包括家具、家电、户外用品和工业设备等中大型和高货值商品。
同时,C端消费者也在成长,对于服务的交付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平台纷纷推出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妥投率指标。海外仓模式将物流交付和链条交付拉回到真正的本地段。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能只看到海外仓的部分,更应该看到全链条。我们也总结出了几个痛点:
首先,交付流程非常长,从工厂端到C端,打开来讲有9个专业流程,需要协调的对象非常多。
第二,规则、标准和规范非常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我们能够将涉及的9种类型的玩家串联起来在一个平台当中讲话。例如,国际段上是选择空运还是海运,是包板还是包机,是整柜还是散货等,对应的成本模型、时效标准和单证规范也各不相同。例如,目的港拖车这一环节很容易被忽略,但非常重要,核心在于管理异常。
还有本地渠道商的服务类目比较多,报价表20多页纸都是专业英文词汇和复杂的计费逻辑,很容易迷惑。基于这个问题,我们抽离了重要的指标,将本地渠道商的服务产品和报价沉淀整合成了标准型、经济型和快速型产品,并且植入到我们的系统。
海外仓从选址、规划、硬软设备和团队入场,投入较重,在仓租、人工节节高的背景下,海外拿仓的能力成为供应链服务商的赛点。在软实力上,如何让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区的团队按同一个标准交付?并且365天风雨无阻天天做到24小时达标率,这对管理是持续性的挑战。
还有平台,从amazon、ebay、到独立站,再TT、TEUM,无论是平台之间的格局变化还是平台自身的规则调整,都将对供应链条质量目标带来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将九个专业环节连接起来,并抽离其中的关键核心指标。现在我们打通了所有主流的电商平台和渠道。
我们的平台已经沉淀了500多家参与方,他们的报价和服务产品,单计费项目超过100个;各个层级的KPI也有100多个,并且沉淀了几十种不同的场景业务模式和报价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当海量碎片化订单推送到系统中时,我们可以一键选择最佳的实现路径,使95%以上的订单落在成二区和五区之间,最大程度优化成本效率。
品牌商对供应链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运输端,还包括智能分仓、智能物流、智能算价、智能补货、动态库存管理、智能售后管理、AI单证、AI客服等一系列升级需求。在颗粒度上也要求非常精细,从柜、箱、托、SKU、PCS等。通过对所有流程节点的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人机的完美组合,让智能系统调动全球团队为统一目标而努力。
因此,在新经济背景下,新型供应链必须足够精细化、智能化和数据化,才能做到实现成本的柔性、时效的柔性、服务组合的柔性和支持运营策略的柔性。
03 数字贸易新基建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数字贸易新基建,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出去意味着把货卖出去,走进去意味着将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心中。在海外并购案例中有著名的“七七定律“,即,70%的案例未能达到最初预期的目标。在这70%中又有70%的失败原因都来自于本土文化整合的失败。
因此,品牌要成功走出国门,必须理解本土文化,这是品牌商们的必修课。新型供应链为品牌走出国门提供了许多案例:
比如SHEIN和安克,它们通过柔性供应链成功占领了本地消费者的心智,并为自己腾出了时间和学习空间,逐步实现了品牌的本土化。
还有一些新锐品牌,如Dreame专注于打造极致单品,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推出单品,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单品的核心竞争力,拉大了品牌差距。
还有一些国销转外销的品牌,如小熊 在国内取得了成功经验,并将其复制到海外开发市场,首选是东南亚文化和消费观差别不大的城市。
根据数据,我国跨境电商主体超过10万家,其中有将近8000家规模过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对于品牌出海存在一些痛点:
首先,海外市场本土化,不能仅仅是坐国内城市的人去想美国人喜欢什么、英国人喜欢什么,需要亲自去消费者市场了解消费者喜好的颜色、款式、功能和包装,才能种下品牌的种子,深入消费者的内心;
其次,合规经营。跨境电商的早期通过三方平台完成商流,通过服务商完成交付,所以交易简单了,但如果忽视合规的建设,在未来竞争格局中将可能遭受真正的变局;
第三,建设海外团队。据研究,有30%的跨境案例失败是因为对东道国的文化、管理、劳资和标准等方面缺乏了解。跨国管理中,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是外派还是本地化招聘,我们一直践行的是本地化招聘,这需要管理好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边界感。
同时,在品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结构也要有全球化规划,比如欧美区域人工较高,就要思考如何降低工作的难度,增强标准化从而降低对我的依赖性,而东南亚还在人口红利期,所以可以尝试增值服务,如仓播、本地客服等。
还有其它痛点,如成本管理、语言障碍、本地营销、制度融合等,对这些痛点的消除过程就是成为本地企业的过程,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分享。
EDA经过9年的耕耘,我们在25个城市管理了50+多个海外仓。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研发投入、坚持区域开拓、坚持本地化深耕、坚持合规经营。我们期待与品牌商一起共同书写品牌出海的故事。
谢谢大家!
关于本次会议:
2023亿邦品牌全球化年会是2023亿邦年会系列主题会议之一,于11月30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大会围绕三个“全”字,即“全新视野·发现全球化变局中的机会”、“全天候经营·跨境电商演化的跨国经营”、“全局变量·新模式背后的底层逻辑”,展开深入探讨,并在当天晚上举行了“2023EBRUN全球好物颁奖盛典&FIND全球化新品牌私享会”。
2023亿邦年会由亿邦动力主办,马蹄社、亿邦智库协办,主题为“换挡期之万全之策”。年会议程首次覆盖企业数字化的全周期:国内电商、品牌全球化、产业数字化。通过“万全之策”主题的牵引,64位重磅嘉宾对54大热门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2023年度一系列关键问题积极寻求回应,共同探索立足短期实际、坚持长期主义的增长之道。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