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是一个坐落于浙江中部的小城。上世纪末,德国保温杯巨头THERMOS在此寻找代工厂,并引入了完整的生产线。随后数年间,一个规模庞大的口杯产业带从无到有、逐渐建立起来。
而创立于世纪之交的麦铂实业,是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在过去的24年间,麦铂最主要的业务就是为传统外贸客户做贴牌代工。代工订单,虽使其从一个不足百平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业内的头部制造商,然而议价权低、受制于人等“副作用”也始终是萦绕其上的一朵“乌云”。
麦铂的口杯生产车间 张建/摄
十多年前,麦铂也曾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但还是低估了开辟渠道和品牌运营的难度,这一计划在坚持了两三年后便难以为继。不过情况在今年三月迎来了转机。
在多多跨境上清理库存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热销的爆款。随后,销量的节节攀升,让他开始意识到,一个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就摆在眼前。
麦铂“少东家”王博文对亿邦动力表示:“多多跨境为缺乏C端经验的工厂开辟了一条低门槛、高收益的增长路径,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工厂不止有代工这一条路可走,品牌化也并非遥不可及。”
在多多跨境的赋能下,像麦铂这样的产业带商家,正在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01
做多多跨境
有人增长四十倍,有人清掉十年库存
回忆起自己在多多跨境上打响的“第一枪”,王博文仍然难以忘记自己初次面对爆款数据时的惊讶。
当时,厂里积压了数百只滞销的冰沙杯,王博文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在多多跨境上架了这款产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所有冰沙杯在短短半个月里便已售罄,甚至供不应求,还需要从厂外采购以补充缺口。
在他看来,一款反季节的滞销产品居然能释放如此之大的能量,在做多多跨境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更令他感到欣喜的则是多多跨境在销售增长上的“后劲”。
“在多多跨境上,我们做的不是‘一锤子生意’,在这里,我们的增长是可持续的,是值得精耕细作的。”王博文表示。
麦铂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博文 张建/摄
目前,麦铂在多多跨境上的日均单量高达近千单,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月增加100单的速度稳步增长。不仅销量长红,而且这条新渠道所能提供的利润较之传统外贸订单也更为可观:普通款的毛利润率比B端批发高出5%以上,新款的溢价还会更高。
除了口杯,同样吃到了这一波增长红利的“小物件”,还有百洁布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家庭消耗品。
作为一家老牌百洁布供应商,华业经编是第一批进入多多跨境的“元老卖家”之一。
“入驻多多跨境的早期,我们也曾遭遇过阻力,但当我们研究好这个平台的消费群体、重新打磨出一套产品线之后,动销数据很快就给我们传递出了积极的增长讯号。”华业经编电商部经理龚智瀚表示。
今年3月份,华业经编的月销只有大约4万元,而到了“黑五”前夕,这一数字已经猛增了惊人的40余倍,超过160万元。目前,华业在多多跨境上的日订单量已经攀升到了7000单以上,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000万元,问鼎多多跨境百洁布品类的冠军。
“单量是一个工厂流动的血液,足够的单量才能支撑工厂的健康运转,否则就是慢性死亡”。
龚智瀚感慨地表示,连年下滑的传统外贸订单正在掐断产业带卖家的“输血管”,对于华业经编来说,2020年以来,作为生意支柱的外贸订单蒸发了30%。他亲眼目睹了周边的许多企业在丢失订单后陷于库存积压、产品迭代停滞的困局之中。
百洁布的生产车间 刘洲洲/摄
就此而言,多多跨境的横空出世不啻为一根“救命稻草”,把许多企业从 亏损边缘“捞了回来”。不仅如此,多多跨境的增量红利在助力商家找到快速增长的支点之外,还为他们带来了诸多业务转型的契机。
柳文海或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作为一家在传统外贸“逆风”中艰难营生的帽子厂,一开始他最大的苦恼就是如何清理掉那些失联客户留下的库存,但在发觉到多多跨境的价值远不止“甩货”之后,一系列更大胆的发展蓝图开始在这个年轻人的脑海中浮现。
“最开始,我们的想法还很保守,就是把疫情期间外国客户放弃的货品挂到上面去卖。这些库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卖爆了。仅用一年,我们五年内的库存,不论新老,均已售清,甚至连我父母在十多年前生产的库存,消费者也是照接不误。”柳文海表示。
这种盛况让柳文海意识到,自己或许正踩在“全托管”浪潮的风口上,而自家产业也可以更进一步,在行业价值链上锚定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新点位。随后,他开始针对多多跨境的平台调性以及用户需求开发新品,并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供应链资源。
在增量红利的支撑下,柳文海的自有工厂正在从OEM/ODM模式向OBM模式转型,采用小单快返模式,将开发新款和品牌化设计作为首要任务,而将大宗生产交由老家工厂和产业带的其他厂家负责。
“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今我的自有产能虽然仅占总货量的10%,但却把握着整条产品线的设计创新。”他说。
溯其根本,工厂型卖家从复苏到转型的“第二春”,与多多跨境所掀起的全托管潮流密不可分。其“返璞归真”的商业逻辑,带来的不仅是销量,更是一种全新的跨境业态,消弭了中国工厂与世界市场的距离。
02
“从高数变为小九九”
多多跨境如何把跨境生意“极简化”
“跨境生意的最大痛点就在于运营壁垒太高,非生产环节的各种成本林林总总,套路防不胜防,许多老一辈的产业带厂主一听到跨境二字就会本能地提起警惕、做好十二分的准备。”龚智瀚表示。
卡在产业带卖家出海之路上的第一关,就是找到销路。
长期以来,工厂型卖家都没有直接接触国外消费者的渠道,只能通过参加展会或是客户转介,才能建立与B端客户的联系,因此每次想要开辟一个新的商超或者经销商渠道,都要付出高昂的时间代价和营销成本。
多多跨境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限制,让工厂有了一个能够快速链接消费者的平台。而且最重要的是,相较于其他传统货架电商平台,多多跨境零佣金、国内集货、时销时结、前端托管等平台机制极大地降低了生意门槛,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让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回归到了最朴素的供货逻辑之上,使前者能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产品本身。
“而这种简单透明的商业逻辑,也意味着爆品打法可以复用。”龚智瀚表示。
多多跨境的这种特质,无疑极大地节省了卖家测款、推品的时间和精力。
华业经编在多多跨境上的热销产品
对此,柳文海也做了一个有趣的譬喻:“如果就运营难度打个比方,做其他主流平台你需要会高数,而做多多跨境你会个九九乘法表就能玩得转了。”
作为一个曾经深耕过多个跨境平台的“运营老手”,他对跨境电商运营中各种琐碎繁复的“卡点”再熟悉不过,“很多东西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是看山跑死马。”
例如,物流计价、销售客服与贴标签这些貌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往往会让一众卖家焦头烂额:物流成本因国家和专线不同而异,各大服务商的计价公式也大相径庭,导致成本核算困难;销售客服则需要雇佣职业翻译员处理产品命名和用户反馈,人力成本高昂;贴标签工作复杂,标签种类繁多,尺寸和标签材质也需注意,贴错还会影响入仓和销售。
而拼多多的全托管模式则扫平了这些困扰卖家的难点,把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简化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
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上,多多跨境的收费简单明了,即头程费用平台与卖家对半平摊。在客服上,多多跨境也大包大揽,从售前到售后全程负责,例如产品命名,把汉语材料发给小二很快就能得到信达雅的译名。而在贴标签上,拼多多也提供了“傻瓜式”的操作标准,“直接用编织袋装好产品,缝上口子,贴上条码就行,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胜任。”柳文海表示。
可以说,极简化的运营流程不仅降低了工厂型卖家探索市场的运营成本,还消除了他们年末冲刺的“旺季焦虑”,使“黑五”这场属于跨境电商的“期末大考”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03
当产业带直面海外消费者
“黑五”会有哪些新变数?
海外消费者到底喜欢怎样的产品?
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由海外客户通过代工订单向工厂逆向灌输的。工厂本身在用户洞察层面居于被动的位置,缺乏主动向外获取信息的能力。但跨境多多正在试图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为商家赋能,让产业带卖家能够准确地切中用户需求。
“今年黑五,我们对打造爆款更有信心了,因为买手不仅能够在选品上提供建议,甚至在具体的商品展示图上我们也得到了他们的启发。”麦铂的王博文介绍到。
以往麦铂习惯于B端的销售语境,其产品图面向专业采购人员,因而这些图片往往缺乏对使用场景的展示,只是简单地呈现产品外观和功能。但在买手的提醒下,他发现多多跨境平台上的普通消费者,往往更关心产品如何使用,需要人手露出和家庭场景的摆设,而非单调的产品三视图。
今年是麦铂首次在多多跨境上参加“黑五”,为了博得一个“开门红”,其遵循买手的建议,推出了适应圣诞节的季节性款式。在新品的加持下,其日销环比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增长,用实打实的数据验证了多多跨境赋能商家的实效所在。
麦铂的保温杯流水线 张建/摄
而除了赋能洞察这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优势之外,多多跨境在2023年“黑五”大促期间为商家又提供了许多新的利好。
曾参与过2022年“黑五”的柳文海,对多多跨境今年的一系列新变化也颇有赞誉:“相较于去年,今年多多跨境显然是有备而来,准备得更加充分。”
在日程安排上,今年新增的大促动员会,增进了买手和商家之间的沟通,有效地传达了如何操作、怎样备货的注意事项。
在物流方面,今年黑五的物流时效较之去年也有显著提升,从义乌到广东,入仓耗时已经从4天降至2天。此外,更灵活的物流服务,也是今年多多跨境值得称道的地方。
“每日收件的时间向后延长了一个小时,为我们备货提供了更宽裕的时间窗口;物流服务商的列表也大为拓宽,中通、韵达、顺丰的加入,让头程配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柳文海指出。
除此以外,一些新的运营工具的上线,也为商家提供了更便利的备货体验。例如运费计算工具,可以根据上传的产品重量、数量等信息,推荐更具性价比的物流解决方案。
得益于这些新变化,柳文海对今年的“黑五”大促充满信心,投入规模空前,共有25个日销千单的爆款参与大促活动,每款平均备货五万件。
去年“黑五”期间,他们的帽子全平台订单量达到10万,还获得多多跨境垂直类目的销量冠军。今年他们提前一个半月开始备货,并拉上了一批外包工厂一起生产,保守估计仅多多跨境平台订单量就能达到20万单。
“今年,我们铆足了劲,相信多多跨境能让我们再次刷新纪录,博取一个比2022年黑五更辉煌的成果。”他信心十足地表示。
作为一匹从跨境电商领域杀出的黑马,多多跨境自去年9月以来,一路飞驰,创造了诸多商业上的惊人成绩。可以说,多多跨境的横空出世,是对固有行业格局的一次洗牌。
那些原本只能在幕后为贸易商和品牌“打工”的中国工厂,第一次被请到了分食跨境贸易红利的餐桌之上。在“全托管”模式的助力之下,他们正在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应许之地。在这里,创新将取代内卷,成为中国工厂的新关键词。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