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行业正处在乍暖还寒的关键时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增长7.7%,近5年百货行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百货行业增长率仅次于2021年,更是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下跌6.3%,百货行业正在复苏。
然而百货行业呈现复苏态势的背景下,整体情况却并未向好。近日,国内主要百货上市公司均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壹览商业统计了主要45家百货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发现在第三季度中有近一半百货集团出现营收下跌情况。
45家百货净利润仅0.645亿
第三季度中45家百货上市公司中21家营收下滑,24家净利润下滑,同时15家企业营收及净利润双跌,有且仅有5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双增。双降企业中营收同比下跌间在2.33%-25.58%之间,净利润下跌变化更大,下跌区间在10.06%—1206.65%。
值得一提的是百货企业赚钱能力越发惨淡,45家上市公司的三季度营收达到647.24亿元,但净利润总和仅仅0.645亿元,净利润率0.09%。
从单个企业看,翠微股份不仅营收下跌最大,净利润下跌也同样最大。
翠微股份提及净利润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为,第三方支付业务利润下降导致。一 是因为业务交易额减少,综合毛利同比下降;二是因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的情形翠微股份将额外新增涉及资金,进行了适当的会计处理,冲减当期损益,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
银柿财经提到“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的情形”即为“套码”,是指利用不同类别商户手续费率不同,从中赚取差价的行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后台技术变造,从商户处以标准费率收取费用,而在向清算机构报送时,则享受优惠类费率。
在该事件影响下,翠微股份亏损额高达4亿人民币。
此外上海九百成为第三季度营收规模最小的企业。据上海九百集团财报,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从事商贸零售业的参股企业“上海久光百货有限公司”。在公司营收方面,九百集团提到随着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购物行为更多转向线上,传统零售业遭遇严重冲击,商业客流明显下滑。
同时,实体商贸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需求以及运输物流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定压力,传统行业 及实体经济受到消费结构升级、网络零售冲击、人工运营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更加举步维艰。
如果从营收增速来看,第三季度营收规模增加最多的是沈阳商业城(197.06%)。但是沈阳商业城的营收增加并非来源于正常营业收入。根据三季度财报显示,沈阳商业城营收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阳商业城百货有限公司抵押的资产被法院裁定以物抵债,损失额记入其他收益所致。今年4月沈阳商业城就曾收到过法院有关重组通知函,公司以物抵债多半源于此。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沈阳商业城第一次重组了。自2018年以来,沈阳商业城先后曾筹划四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但均以失败告终。
沈阳商业城自上市以来,营业状况每况愈下。2006年起至2021年,沈阳商业城净利润均处于亏损状态。而近几年来,沈阳商业城2018年至2021年已连续四年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1.28亿元、1.06亿元、1.49亿元和1.06亿元。
根据最新消息,11月初沈阳商业再次发布了公司公告宣布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重整投资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的公告,不知此次重组是否能够挽救沈阳商业城。
在2022年前三季中收到疫情影响,全国百货大多数门店都属于半开业状态,在2023年疫情的影响被大大减少,然而抛开疫情影响,前三季营收中却有24家企业营收微增甚至不及去年。在营收增长的企业中不少企业都将原因归结为,门店恢复正常营收。
新疆友好集团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39%,财报中解释为上年同期公司大部分门店阶段性暂停营业所致。然而即便恢复了正常营业,友好集团的净利润状态仍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友好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达0.96亿元。
02
前三季度14家企业净利润不及同期
从整个前三季度看,数据稍微好一点,但仍旧严峻。前三季度中12家企业营收下跌,同时营收上升的企业为33家,但在营收上升的企业中部分企业营收并非正常收入,例如营收增长最大的沈阳商业城,其营收的上涨主要由于重组事件影响。此外宁波中百营收上涨第二多最多达51.23%。
然而宁波中百虽然营收增加,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跌,前三季度净利润仅7000万元,净利润同比下跌80.41%。根据财报营收增加的原因同样不是业务增长而是处置房产及黄金批发业务增加。除以上非正常营业造成营收上涨的企业,营收上涨最多的为益民集团,涨幅达50.6%。
另外,还有6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双双出现下跌分别是友阿股份、中央商场、百大集团、翠微股份、海宁皮城、大商股份,其中下跌最多的为友阿股份,营收净利润下跌分别为32.16%、36.43%,友阿股份双跌的主要原因为公司2022年 7月转让宁波欧派亿奢汇国际贸易 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导致财务数据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进而影响营收及净利润变化。
最后,还有18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同时上涨,其中双增幅度最大的为上海九百营收同比上46.23%,净利润同比上涨45.47%。上海营收增长主要原因 为子公司销售商品营业收入及公司房租营业收入的增加,净利润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上海九百针对久光百货、九百城市广场投资收益的增加。
从单个企业看,翠微股份依旧是亏损变动最大的企业。
此前套码事件的影响,扩展到了翠微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在盈利方面最高的为小商品城,然而即便盈利最好,但小商品城的利润却并不是由百货撑起的。
据小商品城公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约4.77亿元2022年第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约4.17亿元,同比提 高14.27%。chinagoods平台GMV 524.38亿元,同比增长122.34%。同时“义支付Yiwu Pay” 自2023年 2月 21日正式上线以来,累计为近2 万个商户开通跨境人民币账户,跨境清算资金约人民币23亿元。也就是说,小商品城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跨境贸易。
03
百货行业依旧艰难
事实上,多年以来,随着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体的兴起,百货行业就开始进入阵痛期。《2021-2022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信息显示,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百货行业的零售额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甚至出现9.8%的负增长。
仅在2015年,大陆地区150家连锁百货集团旗下百货店关停数量就达到100家,创下近十年来新高。新开百货店数量则下滑至135家,全年净增百货店仅35家,均创历年新低,而后面几年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近两年百货闭店仍在持续。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百货业态有35家门店关闭,涵盖24家企业。其中,新世界百货、大商股份、通程控股均关闭3家门店,伊势丹百货、百盛、宜家、南城百货均关闭2家门店,像远东百货、SM百货、广州东百等企业均关店1家。2023年仅前三季度百货闭店数达到19家。
对于老牌百货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营理念仍旧采用以往的观念进行管理,同时百货的入驻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缺乏吸引力,在这些原因的加持下,老牌百货企业闭店在所难免。
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在过去近二十年,百货行业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背后的原因,一是超市及新兴零售业态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二是电商的分流。发展至今,整个百货业态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在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百货业态面临的处境要比商超更加严峻。在门店运营中,百货的商品基本以长尾商品为主,但从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来看,很多长尾商品已被各达电商平台分流。另外,从线下竞争来看,当下购物中心、各种类型的专业店越来越多,无疑也分走了百货行业不少的客流。
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曾告诉壹览商业:老牌百货商场关店除了租约到期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下的传统百货业态已经远远跟不上当下新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加上线上购物已经完全成熟,原来日常进百货购买的货品,现在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就能满足需求。传统的百货业态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百货行业而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百货行业此前已经进行了长达20年的探索。力图数字化转型然而行业数字化程度并不高,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021中国实体零售报告》显示,行业对于渠道融合、精准营销、人货匹配带来的客流、收入等价值有直观认知的企业不足3成。
到2023年,百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依旧不明显,在壹览商业所统计的19家闭店百货中,基本都是属于几十年的百货中心,数字化转型在这些百货身上并未留下什么印象。
根据2023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33亿元,同比增长7.6%按零售业态分,1-10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2%。虽然目前百货行业仍在复苏,但对于百货企业而言,仅仅依靠行业大背景的发展并不能让自身走的更远。在百货业态中有存在问题积重难返历经多次重组的沈阳商业城,也有诸如新天地,银泰百货等数字化转型较为大众认可的百货企业,这些失利说明自身硬实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注:文/胡杰斌,文章来源:壹览商业(公众号ID:yilanshangye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壹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