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阿里吴泳铭的第一把火 烧哪里?

赵卫卫 2023/10/31 09:47

当吴泳铭在9月接棒阿里集团CEO,中国三大电商巨头完成了「新话事人」的更替。

2020年,CTO陈磊先是接替了黄峥,成为拼多多的CEO,次年又接过了董事长职位;京东则在2023年5月,由CFO徐冉接替徐雷,成为京东的新任CEO;阿里这边变化更多,「十八罗汉」回归,蔡崇信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以及淘天集团董事长和阿里云掌门人。

拼多多和阿里适应变化,展现出的相似在于,都是用了CTO背景的人去做CEO的工作,而且吴泳铭和陈磊都是70后。

比起话题度更高的前任,这些新任的话事人远离聚光灯,一直是默默前行的低调存在。内敛的性格特征,是外界对他们共同的感知。

尤其是远离阿里一线很久的吴泳铭,即便这20多年间,他的名字一直在阿里合伙人名单中,但更多是以投资人的身份为人所知。

技术出身的吴泳铭,一直被认为是马云的追随者。2007年创立阿里妈妈开始,吴泳铭转变成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五年后,马云为阿里集团选择新任CEO时,吴泳铭一度是备受外界期待的人选,那时马云与李翔的近三万字详谈采访中,表扬了张勇和吴泳铭等年轻一代:他们已经成熟。

谈管理、谈价值观、谈反思,那场详谈对理解今天的马云依然有启发。

马云经历过最艰难的2011年,在2012年修身养性,在2013年终于对年轻的李翔和盘托出外界的误解:「小李啊,是很多人,在这个社会上……你没有到达过8000米以上,你不知道空气有多么稀薄。你真的爬到了8000米以上你会想老子怎么这么傻,跑到这上面来。你信不信?」

「高处不胜寒」,是当年马云的内心话。如今的吴泳铭,又会作何感受呢?

01 技术思维底色

技术工程师,一直吴泳铭在阿里早期的最显著标签。创业初期的阿里有四位技术工程师,吴泳铭就是其中之一。

1997 年,《电子与电脑》是一份反映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导体、电子产业的最新技术、最新策略动向和市场趋势的专业技术刊物。

8月,这份杂志上的「实践与技巧」栏目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用 Borland Intrabuild 在 Web 上开发数据应用》。

作者的名字就是吴泳铭,这是公开资料中最早一篇由他署名的文章。

那个时间点,吴泳铭正在追随马云做中国黄页。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向当时的技术开发人员,尤其是正在从事Intranet开发工作的程序员,推荐Borland公司新近推出的Web开发工具。吴泳铭以设计简单的人事系统为例,用Intrabuild可以轻松实现设计开发可视化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的连接。

彼时,阿里尚未成立,吴泳铭对技术的探索就可见一斑。在阿里成立之后,吴泳铭开始担任技术总监。

阿里的技术路线一开始还要依靠外部商业软件,后期发展到开源,再发展到更多的自有技术或是说云计算,而阿里技术的开源生态也离不开吴泳铭的推动。

曾担任阿里云CTO的章文嵩撰文回忆,当时外部并不了解淘宝已经有一千多技术人员。2010年3月,他游说自己的老板、当时的淘宝CTO吴泳铭做开源,因为淘宝上有丰富的数据,做开源可以展示技术实力和开放性,让外部更了解我们,也可以吸引更多人才,迎接未来的技术挑战。

「吴泳铭对开源很了解,也很支持开源,欣然同意开源。」

于是,2010年6月淘宝将TAIR开源,这是阿里对外开源的第一款软件,接着开源了基于对象的分布式存储系统TFS(Taobo File System)。开源活动很快得到淘宝其他技术部门的响应,然后阿里所有的技术部门加入到开源活动,大约两年内阿里开源了上百款自主研发的软件。

「阿里是在开源中受益的」,章文嵩回忆说。

在他看来,阿里吸引了很多人才的加入,他们为阿里的后来系统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才的聚集也为阿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开源生态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断推动云计算的进步和发展。」

如今,云计算成为互联网公司纵深到行业的必争之地,吴泳铭也接替张勇成为了阿里云的掌门人。

技术背景型人才的一大底色,就是他们往往习惯用很好的技术项目管理手段,去化解复杂的人性问题,他们更愿意用技术本身去验证逻辑,而不是主动去做延展性的解释。

尤其是吴泳铭,在阿里早期历史的塑造中,他并不是一个色彩鲜明的人,而不过分张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跟当时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曾鸣的差异。

2011年,阿里发生了历史上第二次组织变动,淘宝拆分为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三家独立子公司,分别由吴泳铭、姜鹏和张勇出任总裁。

吴泳铭负责的一淘网,本质就是挑战当时的百度。

吴泳铭要以「一淘」为品牌,打造面向全网消费者的覆盖PC端与无线端的一站式网购入口,其次是面对商户的淘宝营销体系(淘宝联盟),会在一淘平台下全面开放。一淘的挑战在于,如何做一个面向全网的公正客观的信息分享平台?

同样是元老级人物,曾鸣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很夸张,他说,集团内部对一淘的KPI考核,已经到了「要看淘宝在其信息服务中所占的权重是不是足够低」;吴泳铭则态度平静,对外解释「公正客观」时,他说这没办法定义,「我们独立出来做搜索,就是为了保证搜索公正性。」

一淘后来的发展并不能算是成功,尤其是在淘宝和天猫的对比之下。

02 老人用新事,新人用老事

奠定吴泳铭在阿里地位的基石之一,就是2007年带队创立阿里妈妈。

阿里妈妈,是阿里巴巴创立以后注册的第二个名字,直到筹备创立广告交易平台时,才在吴泳铭团队的提议下开始启用。

阿里妈妈抓住了网络广告兴起的机遇,中小网站站长可以在阿里妈妈上免费卖广告,而阿里妈妈销售团队卖出去的,会收取佣金。

「马云一两周会来看一看,他最关心策略问题。」吴泳铭当时回忆说。

这也是吴泳铭从技术人转变成管理人的开始,「做业务跟做技术很不一样。做技术的时候会感觉到,看这一个产品看得很全面,或者觉得这样产品的设计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到客户这儿,对公司的要求和产品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要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之后才能体会。我们鼓励更多后台的人每一个月都要固定的出来拜访客户。」

一年后,淘宝与阿里妈妈合并,吴泳铭成为新公司副总裁。

在之后的多年里,阿里妈妈一直为淘宝的卖家们服务,靠着提供营销广告和佣金等方面收入,持续不断为阿里输血,一度占据阿里总营收的半壁江山,但2022年之后收入开始下滑。

如今回头看,2015年,是张勇和吴泳铭的命运岔路口。张勇扶摇直上当上集团CEO成为阿里二号位,三年后成为阿里董事局主席;吴泳铭则淡出阿里,成立元璟资本变成投资人。

一切变化的起点,都是源于马云。

十年前,49岁的马云开始逐步放权,从2013年5月起不再担任集团CEO,选择陆兆禧接班。在此之前,已经开始阿里历史上第三次组织架构大变动,在七大事业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散为25个小事业部,阿里朝着更加扁平化的方向变革。

变革后的张勇和吴泳铭依然活跃在台前,他们是向陆兆禧汇报的九大事业群高管之一,吴泳铭统管无线事业部、旺旺与客户端事业部和音乐事业部;张勇分管更加核心的四个事业部:天猫、物流、良无限(全供应链管理)和航旅。

在陆兆禧接替马云成为集团CEO之前的几个月里,外界一度猜测吴泳铭会是最佳人选,因为马云鼓励年轻同事站出来担当,而吴泳铭是阿里巴巴最年轻的「十八罗汉」。

尤其是马云在2013年年初的采访中,当时最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透露出的诸多细节至今仍耐人寻味。

马云回顾当时拆分淘宝,公开点名了70后的张勇和吴泳铭,「你看今天,把淘宝解散了,淘宝反而增长得更快,发展得更加舒服。我们又出了三丰(姜鹏),张勇,吴泳铭,一大批人,雨后春笋般在公司出来。三丰一个人的业务就抵过了当时老陆在淘宝管的业务。这样人才就起来了。」

谈到阿里对年轻人的培养,马云说对年轻人最好的培养就是,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就解释了当时他为什么很少回公司,这是刻意为之,「我觉得我们今天,吴泳铭、三丰、王帅、张勇这帮人,他们越来越成熟。」

更重要的是,马云当时总结的用人法则,后来成为互联网行业备受学习的方法:「老人用新事,新人用老事。老人去做新事,新人去做老事。颠覆性的行业,新人用新事。非颠覆性的行业,新人做老事,老人做新事。」

而谈到当时尚未成为集团CEO的陆兆禧时,马云说老陆务实比较厉害,务虚不够。

「虚的事情要实做,实的事情要虚做。这是对一个人的不同的训练。比方说老陆,淘宝高速增长,老陆刚好顺势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什么时代就用什么样的人。再到一个时代就开始务虚了。老陆就缺口气了。那就练练虚去。虚实都能的人,才可以……只是你们看到的时候,老陆刚好被放在实的位置上去了。」

表面看似是批评陆兆禧,表扬张勇、吴泳铭年轻一代,实则在五个月后还是选择了陆兆禧做CEO,马云这种用人的不按常规出牌,也显示出了用人的逻辑:不被人束缚,不因为人而僵化,不能让人滞后于战略。

这也是后来外界总结的,阿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目的之一就是抑制体系内部的斗争带来的内耗,避免中高层形成小团队,进而加强「中央集权」的掌控。

这与今天形成了鲜明对照。十年前,组织变革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十年后,「1+6+N」转型控股集团也是适应需要,只不过从集中走向了放权。

那么,这个时代的吴泳铭是务实还是务虚呢?

3 第一把火,烧哪里?

吴泳铭曾淡出阿里,但一直都在阿里合伙人名单中。

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时,首次公布的阿里巴巴公布的合伙人名单中,当年创业的「十八罗汉」中仅有7人进入,分别是马云、蔡崇信、吴泳铭、彭蕾、戴珊、金建杭和蒋芳,在合伙人中占比尚不足三分之一。

而等到五年后来到港交所,阿里披露的合伙人名单,「十八罗汉」只剩6位,缺席的金建杭已经退休。

合伙人名单随着阿里的发展而变化,比如2019年成为合伙人的蒋凡,因2020被爆绯闻而从合伙人名单中消失,但在2023年又重新回到合伙人名单中。

创业元老的身份,技术背景的功底,与马云的信任,一同构筑了吴泳铭开启阿里新时代的三重靠山。

在9月12日吴泳铭回归的阿里全员信中,重新回到创业心态是重要的一面,他提到了阿里的战略重心,就是「用户为先、AI驱动」。而且要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用户为先」这个说法非常直接,这与马云在今年6月阿里内部会议上提到的说法类似,淘天集团未来的三个方向是:「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一定程度上,回归用户和用户为先就可以理解为,面对拼多多和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的攻势,守住阿里过去的核心价值。

吴泳铭的「AI驱动」则强调出未来阿里创新的一面,这也与吴泳铭技术出身的背景息息相关。比起张勇时代的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全球化」,技术的力量被强化。

简言之,云计算是基础,AI在云计算的基础之上构建出更大的可能性和创新机会。

从目前看,吴泳铭身兼重担,他不光是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而在张勇离开之后,吴泳铭还担负起阿里云智能集团代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一角色。

三位一体,换阵变革,外界最大的期待就是,吴泳铭会最先在哪个角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会把第一把火烧在哪里?答案很可能是阿里云或是淘天集团。

因为阿里开启的「1+6+N」组织变革,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成为所有业务的后盾,而推向前台的各大业务板块主体,被赋予了独立自主的决策体系,比如云智能集团的CEO需要汇报的不再是阿里集团,而是云智能集团的董事会。

至于退后一步的阿里控股集团,未来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一是支撑协调各业务集团发展,二是成为新技术的发现者和推动者,三是成为创新业务孵化的大本营。

简言之,阿里大家长给支持,放手让孩子自己长大,同时也找出下一个好苗子。

本质上说,阿里控股后两件事跟吴泳铭的投资经验也一脉相连。在他主导元璟资本的八年中,触角遍布硬核科技、工业智造、产业数智化、医疗科技、跨境出海等领域,投出了理想汽车、涂鸦智能、聚水潭、思必驰等超过130个创新项目。

但这都已成历史,而且诸多项目都是阿里离职员工的创业项目,而吴泳铭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在阿里内部可以开出怎样的花,这并非一日之功。

注:文/赵卫卫,文章来源:蓝洞商业(公众号ID:value_creatio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蓝洞商业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