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产业链重塑的当下 创始人如何做好战略定位

赵东山 2023/08/18 11:59

8月13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2023(第二十三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产业方向的四位嘉宾,围绕“未来企业领导力,定位发展新座标”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四位嘉宾分别是:《定位》系列书籍最新中文版译者、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弘信创业工场联合创始人、弘信物流集团总裁李震、百度智能云市场部总经理曹海涛。上海伍仟卷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鸿雁,担任本次论坛主理人。

以下为本次论坛的精彩观点:

1.我们需要有一根定海神针。跟广大中小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理论或者方法论,不能把我们的企业经营思想定下来,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这样风险就会非常大。

2.做转型升级要下定决心,现在有些人说转型升级就是找死,不转型升级就是等死,我觉得宁可找死也不要等死,因为找死的过程中还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

3.要想做转型升级其实是需要长期的思考和沉淀的,需要有领导力,认清大形势。领导力不是整天多么具体躬身管理,核心还是认清世界的大势、科技的大势、经济的大势。我们能不能接触到第一手的,最快捷的信息特别重要。

以下为本次论坛演讲的实录(有删减):

01 定位如何影响企业发展

鸿雁:在产业链重塑的今天,我们来探讨未来怎么做。这次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定位》这书的译者顾均辉老师,以及弘信物流的李震总和百度集团的曹总,请各位做个自我介绍。

上海伍仟卷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鸿雁。

顾均辉:大家好,我叫顾均辉,是《定位》系列书籍的译者,在中国传播和实践“定位”持续20余年了,谢谢大家的关注。

李震:大家好,我是来自弘信集团的联合创始人李震。弘信集团是做云创业的,就是以“科技研发+孵化创新+生态共生”为特色定位的全体系服务平台。为了做到这三方面,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在每个板块、每个要素能力上都有自己的服务能力。

经过20年的发展,我们也孵化出了核心控股的三家企业:弘信电子2017年已经在创业板上市,以及正在上市路上的智慧物流平台云仓配和投资孵化的云创智谷,最终形成“1+3+N”的整个生态。1个平台,3家核心企业,围绕两大产业孵化出多家上市公司及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平台。

鸿雁:李总在柔性电子方面是中国第一股,在全球排到前三。

曹海涛:大家好,我是曹海涛,来自百度。百度是一家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础的人工智能公司。3月16日,我们在国内首发了大语言模型。现在我们的业务可以分为三大引擎:一个是以搜索为主的搜索引擎,有百度APP、小度为代表的新兴创新业务;一个是,百度的自动驾驶有RoboTaxi平台(萝卜快跑),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出租车运营商;还有一个引擎是我们增长非常快速的新兴业务百度智能云。

我是百度智能云的市场负责人。百度智能云主要是聚焦在云和AI的融合创新,提供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新型云计算服务,后续所有百度的大模型对外向toB提供服务的都是基于云这样的平台。

鸿雁:我叫鸿雁,上海伍仟卷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我们说在产业链重塑的今天,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如何去定位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顾老师翻译了《定位》这本书,这本书在中国企业界有多大影响?您是如何解读的?

顾均辉:《定位》系列书籍在中国出版应该超过一千万册了,在中国企业界、商界、经济界都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不同层级的企业家。后疫情时代怎么发展我们企业的方向,怎么找到我们的未来?其实我们的确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我们需要有一根定海神针。跟广大中小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理论或者方法论,不能把我们的企业经营思想定下来,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这样风险就会非常大。我们其实是需要有一个理论思想、有一个体系来指导我们企业不断地走向成功,目前来看《定位》可能是企业转型升级或者中小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最好的理论工具。

《定位》系列书籍最新中文版译者、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

鸿雁:《定位》这本书自从在中国大陆发行以来,影响了很多企业。李震总请您再介绍一下,在产业链重塑的今天,弘信集团在生态方面如何定位自己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李震: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要因势而变,从2001年创立到2017年上市再到疫情开始出现,就弘信敏锐地感到中国的经营环境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从2020年就开始做转型升级的准备工作。现今已经有一个共识,不是说要不要转型、要不要升级的问题,而是怎样转型、怎样升级的问题。

企业作转型升级,要摸清楚自己的家底能力。转型升级其实比新办一个企业更难,其中摸清自己的家底和能力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去年开始,全面进军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为这两个产业做服务、做配套。因为这两个确实是朝气蓬勃,我们的产品刚好非常适应,另外,我们今年又推出了自己品牌的纯国产算力服务器。

为什么会踩准这个节点?第一,跟我们摸清自己的家底、摸清自己的能力很有关系,因为之前我们确实已经做过40万台的挖矿机,其实就是算力。我们是中国少数拥有工信部智能制造牌子和技术中心的,我们有着非常好的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的能力。同时我们和一线的国产服务器、芯片等相关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摸”了一下后,我们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可以很好地发展,我们的资源能够匹配这些新产品的发生,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二,要定位清楚自己有没有具备这个能力。企业定位很重要,我们是要定位为全球领军企业还是定位为国内领军企业,或者是定位为厦门市的领军企业,其实也是很关键的。

另外,做转型升级要下定决心,现在有些人说转型升级就是找死,不转型升级就是等死,我觉得宁可找死也不要等死,因为找死的过程中还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

02 转型已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

鸿雁: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就是说唐三藏为什么能够成功取得真经?这是因为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或者多少诱惑,只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去到哪里——他的答案总是,我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取经。

请教一下海涛总,客观来讲,当今中国很多传统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刚才说到百度集团要做普惠,要帮助企业成长,您从哪些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成长?

曹海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好,已经从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可以分享一组数据:3月16日“文心一言”发布以来,有15万家企业申请排队做测试,其实到现在为止已经测试了超过400个场景。这些都是各行各业核心场景的测试,需要测试大模型在这个场景里将如何发挥价值。我认为可能会有以下几类机会:

百度智能云市场部总经理曹海涛。

一是,新型云计算的机会,大模型可能会让云计算产业发生变革,尤其是和AI算力相关的。

二是,做基础大模型可能是一个机会,或是附着在基础大模型的生态里,可以看一看这个领域一些企业的生态位是什么。

三是,行业中有大量行业数据的头部公司,可以基于基础大模型去做行业精调的模型,有机会重构原来自己的场景和应用,或者重构自己的基础企业架构,也有机会更多地向外提供服务。现在我们的客户有头部银行,要做金融行业模型,或者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一些其它的银行,类似头部银行去服务股份制银行。

第四,很多企业都会受益的就是基于大模型去做应用。这里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企业可以基于大模型做自己的业务。如用公有云,识别出来自己的哪些业务场景,现在基于大模型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提效、降本,就是基于公有云的调用去做,开发自己的应用。或者还有一些现在合作的做产品做软件的公司,金蝶和用友就是基于这些升级和重构自己的产品。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机会,里面很多中小企业也是有机会,大家是更平等的。

百度在做的千帆大模型平台就是这样,你可以在千帆大模型平台做大模型,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智能计算环境,也可以将第三方大模型做托管,我们现在已经有33个大模型跑在千帆平台上。机会非常多的,所以学会定位很重要,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找到自己合而不同的地方,我们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如何更快地拥抱技术。

鸿雁:假设是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你们要怎么服务他们?

曹海涛过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就是场景非常分散,解决一个场景问题就需要一个模型,不管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这对数字化转型不是那么友好。一家制造业如何纳管那么多的算法,这些算法出了问题以后有没有人才去解决?现在有了大模型,有了大模型强大的泛化能力,就可以把过去的碎片化场景通过大模型解决。

百度智能云在聚焦的几个场景尝试,如质量管控、能耗优化、生产产线管理、资源的调度等。以质检为例,现在我们可以用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大语言模型来做质检解决方案。不光是通过一张照片快速识别有没有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回溯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出现这个问题以后可以总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生产上游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03 转型升级需要认清大势

鸿雁:李总我想请教您一下,你们是如何瞬间调整到位,然后在新的领域又做到行业的龙头或者行业的领导者的地位?

李震要想做转型升级其实是需要长期的思考和沉淀的,需要有领导力,认清大形势。领导力不是整天多么具体躬身管理,核心还是认清世界的大势、科技的大势、经济的大势。我们能不能接触到第一手的,最快捷的信息特别重要。

弘信创业工场联合创始人、弘信物流集团总裁李震。

我们还有一块传统的物流业务,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招投标非常辛苦,但如果我们理解客户(主要是品牌企业)发生了三个变化,那么就会有针对性地变化。品牌企业现在一定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获得精准的订单,实现数字化的销售,这些是一个趋势。为了迎合数字化销售,必定会实现物流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库存透明化,实现物流的数字化,这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基于数字化销售和数字化物流的趋势,一定要改善柔性生产和柔性采购,实现全供应链的数字化,品牌企业的数字化也是必然趋势。

那我们能不能在这种改革创新、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提供数字化、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在采购方面、生产方面、物流方面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如果可以的话,我相信做物流业务或者其它业务就是要顺其自然的事情,不是苦苦相求的事情。

为了针对这种变化,我们专门成立了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部门,也会跟很多的顶级专家共同探讨品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事情,从而带动物流的发展和供应链的发展。认清大趋势,找到自己的发力点,这些就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角度。

鸿雁:请教顾老师一下,有没有在物流行业服务的过往经验?如果有的话,能不能给李总物流企业来一个《定位》的提示?

顾均辉:我跟李总交流以后也对物流很感慨,《定位》是一门很专业的专业,算是2002年进入中国,到现在二十一年了。2002年到2008年,几乎没有人知道,2008年开始有培训到2015年也走得很艰难。2015年开始到2018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定位》,2018年开始进入快车道,尤其是2020年以后。整个行业今年算是大爆发,2020年把我们逼到了线上。

分析一下,我们主要有两条路可以走:告诉别人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物流效果,如果有实力相当的企业就告诉别人自己跟他们的差异化是什么,都有什么不同。无论如何,能够做到这个规模和体量,定位起来要比中小企业容易得多,因为有这个物流体量本身就意味着可能就是一个行业的巨头。

鸿雁:您能不能用一个例子,或者您过往投资的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顾均辉:我们这么多年在中国实践定位投资了20多个企业,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我分析下来是有几点:我们投的样本还是比较少,15年来也就投了20个,所以只能说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要在一定的偶然性去找一个必然的规律,所有投资的企业都必须走进定位课堂的,必须学习和实践定位的我们才投,所以这就筛掉了很大一批。同时,走进来的企业我们还要观察6到12个月,有没有团队,内部执行力如何,又筛掉了一大批。

我们投资看几个点,第一要看竞争,如果这个行业已经有大咖、有很牛的老大,一般我们是不投的。第二要看认知,如果消费者对你的认知已经形成,去做了一件非认知的事情,我们也不会投。比如董小姐做的“格力牌手机”。第三,优势,你有没有积累,如果完全没有积累,我们也不会投。第四,你是不是走在趋势上。我们叫做竞争、认知、优势、趋势,如果你不符合这四个要素就不会投。

鸿雁:谢谢顾老师的分享,在后疫情时期产业链重塑的今天,我们要重新找准新座标拥抱未来之光。

注:文/赵东山,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公众号ID:iceo-com-c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