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造飞机的清华学霸去做扫地机 一年扫出60亿

AMZ123 2023/08/13 08:00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这首诙谐的“躺平”真经令人忍俊不禁之余,也生动反映了懒人风尚的扶摇直上,尤其是在当下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中。

当你结束一天的劳累回到家中,比起付诸精力进行低效反复的家务劳动,或许更渴望于将时间挥霍在休闲娱乐上。正因如此——解放双手,正成为现代消费者的共性刚需。

于是乎,一批批锚定“懒人”痛点的家用清洁电器应运而生,赋予人们佛系躺平的权利,也带来了更为智能化、便捷化的居家生活。

从扫把到吸尘器到扫地机器人再至洗地机,家庭清洁行业逐渐褪去人力劳动外套,披上智能技术驱动的长衫。

而在这一长坡厚雪的大赛道,中国智能清洁品牌早已挣脱代工附庸的昨日阴影,迈向独立自主的明日繁华。

01 亚马逊盯上扫地机器人鼻祖

2022年8月,亚马逊官宣将以约计22%的溢价,斥资17亿美元收购消费类机器人公司——iRobot

前者是全球零售巨擘,后者则是扫地机器人鼻祖。彼时的亚马逊,正面临增速下滑、业绩承压的发展瓶颈。而这桩高溢价收购案的背后,也寄托了亚马逊押宝智能清洁赛道,缓解增长焦虑的野望。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全球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0.82亿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633.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2.47%。数据的背后是直观的现实:智能清洁赛道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战局短兵相接。

然而破晓的曙光仍未真正到来,如今的行业同样正值前所未来的变革时刻。乾坤未定,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随时可能发生格局重塑,昨日之星顽强守擂,但新的黑马总在不期然间突出重围。在这场激烈的换位战中,iRobot这一昔日开荒者,却逐渐抵御不住后浪以下克上的汹涌冲击。

追溯iRobot的前世今生,1990年以军用机器人之姿横空出世,但在2002年,其剑锋一转——指向了消费品市场,首款Roomba扫地机器人就此面世,成为这一赛道开天辟地的鼻祖。

多年来,iRobot长期霸占着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龙头地位,割据了全球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其背后原因有三:绝对的先发优势,极致的性能体验,以及创新式的技术研发。

但如今已走过33年征程的iRobot,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中年危机。2022年,iRobot实现营收11.8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净利润则由盈转亏,亏损2.86亿美元。

细分地域来看,iRobot在各个市场的影响力都在滑向低谷: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全年收入暴跌43%,美国和日本则分别下降18%以及6%。

业绩下滑的伴生现象,便是多年积累的垄断式市占优势正在不断瓦解。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崭露头角,iRobot的市场份额虽仍坚守头部,但逐渐下滑的态势令其不再高枕无忧。

02 “傲慢”的iRobot,正在被中国品牌超车

昔日扫地机器人霸主,何以逐渐落魄?

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扫地机器人呈现出高迭代+中周期的特性。随着底层技术日益成熟,行业整体壁垒正在不断降低。这也意味着竞争突破口的指向——品牌、产品、渠道、营销这四大维度的创新力抢跑。

iRobot打下的万里江山,离不开早期的创新化战略,诸如首创三段式清扫结构,推出DTC体验模式,以及开发随机碰撞式导航。但随着行业竞速加快,未能及时摒弃传统思维的iRobot逐渐落于下风,而作为追逐者的中国品牌却开始蓄力弯道超车。

2018年进军中国的iRobot,市场份额一度高居第二。2021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体量首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随着国内智能清洁行业的快速崛起,其势头却一泻千里:奥维云网数据显示,iRobot近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份额占比跌出前十,2022年进一步收缩至0.4%。

在iRobot因水土不服而停滞的时候,中国品牌已然开始加速狂飙:科沃斯早早抢滩占领用户心智,靠营销+渠道掌控流量入口;石头科技从技术革新寻找突破口,运用激光雷达导航开发产品;云鲸引领清洁技术创新,针对拖布自动清洁打出差异化优势。

有业内人士犀利指出:“iRobot犯了很多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老毛病:市场反应慢,或者说是骨子里的傲慢。”

行业的整体技术壁垒在不断下降,iRobot仅靠技术创新突围的思路显然具有局限性。一个直观的例子便是,当国内品牌针对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推出扫拖一体”产品时,iRobot依然固守“扫拖分离”的传统路线。

而在全球化视野,iRobot的领先优势也在不断削弱。相比于iRobot在国内市场的“傲慢”,远赴海外的中国品牌则将产品力优势发挥到极致——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争分夺秒的迭代速度,以及技术快速跟进+稳步沉淀品牌势能的模式。

从2021年开始,iRobot的营收被中国智能清洁品牌逐步反超。而在其海外主战场,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品牌靠产品力以及性价比发起猛攻,可以预见的是,iRobot的龙头地位还将持续受到动摇。

03 在巨头阴影下逆袭的追觅

如果说iRobot讲述了一个老牌巨头在行业变革中被后浪赶超的故事,那么追觅科技则表演了一出新进者极速弯道超车的奇迹。

诞生于2017年的追觅科技,在杀入市场之初面临的是巨头雄踞的行业格局。国内由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头部品牌联手瓜分领地,海外iRobot虽“老”,但多年扫地机器人“帝位”尚无人能篡夺。

但在这样的地狱开局下,追觅却一路狂飙至行业头部——2022年业绩增长60%,其中国内业务同比暴涨600%,海外业务同比增长56%,在行业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创立不到6年的追觅,是如何在巨头阴影完成逆袭的?

追觅创始人俞浩曾在采访中表示,要用“五个能力”实现“三个第一”的目标,即: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基于创新的正向研发能力、建设全球最好供应链体系能力、建设全球销售网络的能力、以及建立国际化品牌的能力。

而这正是追觅一路以来的真实写照。

时间回溯到2015年,彼时的国内智能清洁行业同海外品牌尚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然而一腔蛮勇的追觅却选择从最艰难的技术端正面突破:对标头部品牌戴森,攻克高速马达技术。

而事实证明追觅的野心并非纸上谈兵式空想。由一群清华学霸组建而成的技术团队,投入为期两年的技术攻坚战中。终于在2017年,追觅成功研发出比肩戴森的10万转高速数字马达,在仅耗费其一半成本的情况下。

追平的下一步,便是超越。从10万转升级至16万转,再到首度突破18万转,逐步储备20万转技术,追觅成功跨越了技术鸿沟,反手深挖护城河。

但技术仅仅是发展基底,但强大的核心技术仅仅只是品牌发展的支撑点,在此基础上撬动产品差异化优势,才是真正能突围的杀手锏。为此,追觅将高端化作为核心战略,通过聚焦用户需求端锚定痛点,不断进行产品与技术的迭代升级,开发高性能、高品质的智能清洁产品。

对于任何一个坚守长期主义的品牌而言,全球化永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命题。在成立第二年,追觅便踏上了出海之路。

面对更为复杂的海外市场,追觅的立足之本便是制定本土化的策略:一是建立本土团队,追踪当地文化环境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二是社媒营销赋能,通过KOL营销以及海外直播,形成多渠道的流量入口。

时至今日,追觅科技的版图依然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追觅在海外多线开花,其中东南亚、北欧以及西欧分别增长450%、700%、150%。

才上个月落幕的亚马逊Prime Day,追觅斩获多项佳绩:大促期间,其主营品类品类稳居德、法、意、西四大站点同类目第一,同比去年增长1045%;两天总GMV突破12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

从iRobot的衰落,到追觅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智能清洁品牌正靠技术+产品驱动,逐渐掌握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注:文/AMZ123,文章来源:AMZ123跨境电商(公众号ID:amz123net),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AMZ123跨境电商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