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AI暴打海马体

竺晶莹 2023/07/26 12:39

2008年10月,一款名为美图大师的应用上线了,当年年底用户就突破了100万,后来创始人吴欣鸿嫌这名字太严肃,于是美图秀秀应运而生,按他的话说,年轻人对照片的美化需求,一定会催生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后来美图公司在港股上市,巅峰市值一度高达千亿港元,成为时年港股市值仅次于腾讯的互联网公司。吴欣鸿的话也被频繁验证,围绕一张小小的相片,各种线下、线上的生意不断迭代,甚至连以往10块钱一张的证件照,也被商场里的海马体们革了命。

而现在,AI又来革海马体们的命了。

这几天,朋友圈被各路写真证件照刷屏,仔细一看,原来这些照片都出自于一款叫“妙鸭相机”的AIGC应用,我在某个投资群中,甚至看到了“AI暴打海马体”这种说法。

这下弄得我心里痒痒,准备跟风测试一下“妙鸭”的妙处,结果在app store里误打误撞下载成了StyleArt,一键生成10种风格的50张照片,结果怎么跟Midjourney一个画风呢?我看别人的细节质感都很真实,我这怎么如此梦幻?结果这是妙鸭相机二次元版本。真是蹭热点还误入歧途。

我赶紧花了9.9元去体验“妙鸭”本尊,等20张供AI学习的照片上传后,竟然前面有3231人在排队制作数字分身,要等7小时才能看到照片,该说不说,唯一能限制AI的只有算力,这话没错。

我的同事在使用完以后,感到短时间无需再去海马体、天真蓝这类照相馆,还拓展了妆发思路,用她的话说,“这是在保留五官特征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美化”。

至于这款应用的火爆程度,她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后,如果别人是通过她的照片进入小程序,一次还可以获得5个钻石,她短短几小时收获了200多个钻石(妙鸭相机的通用货币,可解锁更多功能)。

如果当做一个证件照,甚至是解压的趣味小工具来评判,秒鸭相机无伤大雅,毕竟此前也不是没有类似的工具,不过既然挂上了AI的名头,自然有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我们挨个说。

AIGC的项目在2021年大火之后,伴随着今年大模型的横空出世,未来前景也颇有争议,投中网在《第一批投AIGC的VC开始后悔了》一文中介绍,当下AIGC的处境,一边是抓不住的大模型,一边是越来越难分辩的应用类公司。

自从ChatGPT在C端沉寂之后,妙鸭相机应该是属于最能让普通用户感受到震撼与便利的应用之一了。

该程序的微信公众号认证主体是“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于今年3月获得阿里大文娱一笔天使轮融资。目前妙鸭由2020年回到阿里巴巴的张月光带队开发,他是互联网圈内资深产品经理,张月光在脉脉的自我介绍是“AGI信仰者”。

今天我在跟一个投AI赛道的基金创始人聊天,恰好提到妙鸭相机的走红。他坦言,我们天天嘴上说着open AI、AIGC等等的概念,但大家很难直观感受到,这个相机一出现,用户突然觉得自己跟AIGC有了直接联系,所以卷起一阵热潮。不过,用户可能新鲜感一过,这样的应用又会迅速冷下去。

这话切中了妙鸭相机的要害,不管是底层是AI还是其他技术,说到底还是一个工具,而无论从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来看,工具型应用前景大多只能成为流量入口,如果后端没有成熟的商业化思路,最终要么就像现在这样,通过9.9元收费覆盖研发成本,要么就如墨迹天气这类应用一般,沦为各类广告和资讯的集中营。类似美图已经是最有钱景的工具类公司,尽管市值已经从巅峰时期的千亿港元,跌倒现在只剩下130多亿。

妙鸭相机的另一个争议是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问题,比如上传的照片是否会被用作AI模型训练?照片会否被储存,又储存多久?不过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老板的话说,国内用户对于牺牲隐私换取便利,恐怕早已是心知肚明并且接受的了。

但妙鸭相机最初版本的用户协议中,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使用明显超过了必要范围。它规定,用户需授权妙鸭相机在全世界(包括元宇宙等虚拟空间)范围内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转授权的、免费的和非独家的许可,使得妙鸭相机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无论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使用用户的内容。

对此,妙鸭相机团队7月20日进行改版:“已经收到用户关于妙鸭用户协议的反馈,原协议内容有误,我们第一时间根据妙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在这里郑重地向大家承诺,您所上传的照片只会用于数字分身制作,不会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他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后自动删除。”

从非投资的角度来看,妙鸭相机席卷朋友圈,让我意识到现下的一个状态——我们正处于现实与虚拟相互缠绕的混沌时代。同时,结合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双面真相》来看AI相机的出现,我在想,如果照片是记忆的载体,那么AI生成式照片会篡改或架空我们的记忆吗?

曾经,拍照很奢侈,它由实体的宝丽来相片、冲印胶卷来承载人们生命里珍贵的瞬间,历史中重要的事件。

比如我们还能看到诺曼底登陆中在迈向浅滩的盟军身影,拍下这张照片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就曾说,你要是拍得不够好,那就是离得不够近。纪实摄影的意义就在于,你亲临现场,按下快门。我前阵子去看刘香成的摄影展,看到他记录下尼克松再度访华时在列车上扮演服务生、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后在广场上夜读的学生、冷战结束前夕的戈尔巴乔夫,你能真切地从这些老照片里感受到历史的流动。

逐渐地,照片数字化了,从数码相机到手机镜头,照片也从硬盘保存到云端,这一切都在让拍照的成本变低,加之社交平台的兴起,都鼓励着我们记录下生活里的每一个时刻。结果就是照片泛滥了,我们的记忆也泛滥了,但由于我们的记忆都变成照片被安放在了相册里,于是我们也就懒得真的去“记忆”。我们记录一切,又遗忘一切。这时,一张照片的珍稀程度,以及我们对于一个时刻投放的情感浓度,早已不如从前。

今天我们又有了新玩意——AI生成式照片。我们借着虚拟的算法,看到了一个美化后的最贴近真实自己的理想形象,可以出现在各种变幻的场景里,满足了自恋时代人们的虚荣心。但对着这些照片,就如面对今天的诸多热点一般,多数丝毫没有回忆,更像似乎是对着一张空洞的画皮。

因此,妙鸭的出现也许能够“暴打”海马体这类线下照相馆,或者拍肖像照的工作室,AI能生成完美的照片,却无法覆盖你去拍照片的体验和瞬间。更进一步说,当网络上出现海量的AI生成式照片后,我们判断真假的标准,集体记忆的建构是否统统会改变呢?技术会形塑我们的文明,而我们也会在新文明下演化成新人类。

特德·姜的《双面真相》讲的就是记录与记忆的关系,以至于它们在如何形塑我们的文明。在这个故事里,未来发明了一种技术,人类可以用视频连续记录生命中的每个时刻,但这时拥有真正准确的记忆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小说给出的答案是,更正我们的自我认知。这篇小说里还平行写了一个书面文化如何影响口语文化的故事,文字让历史变得准确,而不间断的视频记录也是让错误记忆无处遁形的革新,只是这种革新是否被真的被人们所需要,才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片的发展,也在改变着我们记忆的方式。我只是担心,AI相机更本质的影响,就是它的相片在算法中凭空产生,而一张没有凝结着回忆、没有任何纪念性质的照片,已经失去了照片意在留住珍贵时刻的初衷,

当然了,说到底我这些都是没由来的担忧,确切地说,本身我们的记忆其实已经被潜意识篡改的面目全非了,更何况用一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过气的应用,帮自己制作一张美美地证件照,自己高兴就得了。

注:文/竺晶莹,文章来源:投中网(公众号ID:China-Ventur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投中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