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聚焦AI与新一代车载智能感知的技术论坛于7月7日圆满举办。
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有国内外学者、知名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等1400余位嘉宾参加大会。
2023年7月7日,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指导,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亿欧汽车主办的“AI与新一代车载智能感知融合创新论坛”圆满落幕,这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聚焦AI与新一代车载智能感知的技术论坛。
本论坛深度聚焦AI驱动下的新一代车载智能感知技术,包括AI视觉感知、超声波感知、毫米波感知和激光感知等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BEV(鸟瞰视角)以及V2X通信等前沿技术。
来自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特斯拉、法雷奥、赛恩领动、觉非科技、毫末智行、HERE Technologies、Innoviz、智驾科技MAXIEYE、蔚来资本等知名企业的高管金句频出,精准剖析了新一代车载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市场应用前景,及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揭示了未来交通出行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个复杂的行动系统,自动驾驶包含了AI所需的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等所有环节,技术难度极高且容错率极低,传统深度学习小模型算法以及人工规则的方式难以突破完全自动驾驶要求的能力瓶颈。
大模型的应用可以通过大量真实交通数据进行预训练,从而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与决策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应用潜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在现场表示:“对跨界的自动驾驶来说,我们应该更多去关注大模型的使用。”他认为,在进化史上,语言智能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因此机器模拟并利用语言智能,就可以获得与人类观察与思维一致的感知、预测、决策及规控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人类驾驶经验去完成相应的行为对齐及反馈矫正。”
作为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亿欧汽车在汽车产业具有多年的沉淀与专业成熟的研究经验,亿欧执行总经理兼亿欧汽车总裁杨永平分享了亿欧智库撰写的《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新一代”感知技术研究报告》,展现了对智能汽车新一代感知技术的研究积累、行业判断、趋势预测。
杨永平表示,目前自动驾驶已迎来iPhone时刻,全面迈入感知智能3.0阶段,新一代车载AI感知融合发挥重要推动作用。1.0,是单一模型,面向ADAS、低阶智能驾驶应用;2.0,是符合L2、L2++高阶智驾的多维感知模型驱动;3.0,是拥有理解力的认知智能,是端到端BEV+Transformer的强人工智能感知模型。“我们有望在今年,看到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进度条,突破至L3、甚至L4。”杨永平乐观地预测道。
作为出行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首次基于Transformer将摄像头2D图像拼接转化成3D图景,生成鸟瞰图BEV,自动驾驶进入大模型时代。本次论坛上,特斯拉上海区域总经理龚玲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前景表达了认可:“在中国,有很多非常聪明、有才华的人,我一直很钦佩他们的才华与干劲。我认为,中国在任何它想做的事情上都会完成得十分出色,这在许多领域都有体现,不论是经济还是人工智能领域。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拥有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
在高阶自动驾驶的实现过程中,传感器、认知算法和芯片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4D成像雷达的引入为传感器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通过释放海量信号级信息,它提高了输出信息的完整性,并为实现异构信息融合认知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了一条高性价比、能够快速商业化落地的技术路径。赛恩领动创始人兼CEO李旭阳在现场带来了一场以《感知升级-4D成像雷达加速智驾规模化量产落地》为主题的分享。
他认为,智能驾驶规模化量产化的落地,首先对感知系统提出了感知能力突破与高性价比的要求。相比传统3D雷达,4D成像雷达在性能上有质的提升,通过高鲁棒性,提供动静目标轮廓及语义信息,解决典型长尾场景痛点“看不清”、“看不远”、“看不准”的难题,提升智能驾驶安全与体验。同时智驾感知升级方向开始进入追求高性价比阶段,4D成像雷达是车载雷达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从辅助驾驶发展到高级驾驶、无人驾驶的必然趋势。 在分享的最后,李旭阳表示,2024年将成为4D成像雷达量产化规模化元年。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AI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公司,觉非科技致力于打造基于Transformer的BEV智驾大模型全新感知范式。本次论坛上,觉非科技创始人兼CEO李东旻发表了题为《智能驾驶向大模型的进化与感知决策新范式的诞生》的演讲。他认为,大模型的出现,带动了包含自动驾驶在内的整个科技生态链的变革:软件吞噬世界,平台吞噬软件,云吞噬平台。而这条科技“食物链”正迎来一位新的霸主,大模型正在吞噬云。未来真正的核心玩家,一定是奔着大模型的底层路线去探索,这个底层路线包含了大数据、算力布局、数据传输等等问题。以大模型为基础来开发的自动驾驶相关能力以及原生技术方案,会是未来产业的新机会,也将拓展出产业市场的新蓝海。
“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这是毫末智行始终遵循的战略发展路径,毫末智行COO侯军认为,任何公司都承担不了数百亿4DClips的标注成本,利用毫末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的自动化标注能力,可以降本98%。
环境感知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环节,是行车安全性和智能性的保障。单一传感器很难对复杂场景进行感知系统的鲁棒性,而利用多传感器的优势互补,则能获取更加全面、兼容的行驶环境信息,从而满足自动驾驶系统对可靠性、精准度的需求,车载智能感知的融合也成为当下的大方向。在蔚来资本董事总经理吕元兴的主持下,法雷奥、HERE Technologies、Innoviz以及智驾科技MAXIEYE等多家企业针对《迈向感知3.0——车载智能感知的融合之道》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蔚来资本董事总经理吕元兴认为,智能汽车才是人工智能最高的智能点,因为自动驾驶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想象力,可以颠覆很多的场景。过去几年,自动驾驶行业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资本市场,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动驾驶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从快速繁荣时期,进入到了目前的平稳时代,从业者也越来越关注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中国CTO顾剑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信心十足:“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增长有目共睹,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对于智能电动车市场端的推动,在这两方面的共同驱动下,Tier 1企业有了更多的动力与信心开发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产品,与主机厂一起推动行业发展。”
以色列激光雷达公司Innoviz中国区总经理苏淑萍则坦言,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现在的状态就是卷。不过“卷”推动了车企和供应商朝着同一个目标向前发展,也推动了市场、技术的发展,及行业法规的逐步落地。对Innoviz而言,中国市场是一个完全不能忽略也不能放弃的核心市场。
对于汽车行业的未来,苏淑萍同样非常乐观,“我个人非常看好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给大家带来的发展空间目前来看是没有边界的,也是我无法想象的。这是一个快速往前发展的行业,既然大家搭上了这辆车,就不要随便下车,行业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前途是很好的。”
针对目前“去高精地图”的趋势,位置数据和技术平台HERE Technologies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陈艳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高精度地图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高精度地图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行业解决99%的安全,最后的1%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地图和多传感器融合,这也是UN157法规的要求。人类驾驶无法离开眼睛、耳朵,大脑,手,记忆,使用导航地图,人们可以不用记路,轻松驾驶,高精度地图对自动驾驶汽车而言也是记忆,让车在已知的环境中安全行驶。
作为智能驾驶和智慧出行领域的核心技术服务商,智驾科技MAXIEYE创始人兼CEO周圣砚表示,目前产业化的还是车端模型,但在BEV Transformer以及自动驾驶变为数据驱动后,智驾科技聚焦建立一个核心的(底层)能力,就是数据智能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和产品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个能力建立起来之后会让产品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结语
据中国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战略目标包括到2030年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产业正在积极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刻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
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目前最重要的商业化落地场景之一,不仅影响中国相关企业的发展,更关乎中国本轮产业升级的成败与否。
亿欧汽车作为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与政府号召,聚合链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协会、优秀企业与知名机构,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注:文/亿欧,文章来源:亿欧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