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理想汽车:师“苹果”以制新能源丨亿邦超品洞察

尉森茂 2022/12/30 16:14

文丨尉森茂

编辑丨史婉嘉

内容策划丨石航千 王韵 张若薇

视觉设计 排版丨施云 郭放

【亿邦原创】“上市公司的老总,这样发布消息是违规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微博下面,总有热心的网友在教他怎么说话。

看看这位新能源汽车界的新贵都说了什么?

“......我们争取2022年内实现单月收入过百亿。两款产品(编者注:理想L9和理想L8)同时交付的时刻,也是时候该和连续七年的亏损经营说再见了。感谢每一位理想汽车的车主!”,李想在11月的第一天,再度在微博上发声。

理想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它以增程式电动车、三排六座SUV、聚焦家庭用户的形象问世。过去的4年里,只有一款售价30余万的车型理想ONE,但战绩彪勇:

数据显示,2021年理想ONE累计交付量为90491辆,同比增长177.4%,成为2021年中国中大型SUV销量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飞驰狂飙的今天,不只是特斯拉和“蔚小理”,还有众多厂商的嗜血跟进。与过往任何一个科技产业风口从形成到爆发的过程类似,没有人再会怀疑新能源的路线是否准确,只有收割市场红利的共识与避免迟来一步的警示。

年货节期间,亿邦特别策划了“超品洞察”系列研究,选取全球众多品类中极富新潮礼品特质的消费品牌。这些品牌是逆经济周期下增长奇迹的缔造者,也是大消费赛道辞旧迎新的惊鸿一瞥。他们在商业实践中表现出的品类嗅觉、用户共情、产品信仰、品牌与数字化理解力等,无论褒贬,都有着显著的标杆意义,并对中国当下乃至未来消费行业、企业极具参考价值。

今天的文章将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赛道,以理想汽车为案例研究,试图回答如下问题:

1 汽车产业发展至今,新能源的出现只是人类对能源形式的又一次驯化,还是昭示着出行场景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塑?

2 当智能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用户对汽车这一出行工具的需求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理想汽车是如何捕捉需求,洞悉人群,并锻造供给的?

3 没有任何造车经验的闯入者,有多大可能在代表着工业明珠的汽车领域拼出一片天地?擅长描绘日后成功景象的他们,如何持续竞逐打赢一场“全面战争”?

01为谁而造:

增长的市场人群与一致的用户画像

“如果你进攻的是一座山,那就不需要花太大代价研究出巡洋舰,因为更适合你的是武装直升机,是装甲车”。李想认为,创业公司进入市场的第一要义,是要搞明白自己要服务什么样的人,要进攻什么市场。

理想汽车的答案是,家庭用户。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群体,需要一些具体而微的场景体验和用户共情。

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一个显著现象:大城市中,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90%以上的家庭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孙辈,也只有恰逢周末和节假日,一家人可以凑齐并安排一次短途游玩。而且越是新一代父母安全意识越强,几乎一定会给孩子安装安全座椅,安全座椅拆卸的不方便和5-6人的家庭出行需求,都让人们对三排、6座、大空间的车的需求在增加。

中国家庭与欧美家庭还有一个差异,即绝大多数家庭几乎只有1个停车位,不能随意增加轿车、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等车型,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只能购置1辆车,这辆车要尽可能承载更多需求,上班开要显得体面,接送孩子要方便,一家人出行要舒适。

在投身理想之前,李想曾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汽车之家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80后亿万富翁,早年间他还创办过专业电子产品评测网站泡泡网。不过涉足新能源造车,他表现得相当谨慎。

“第一次创业(泡泡网)的时候,你不需要有太多本事,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其实犯了无数的错误,但企业仍然能很好的发展,因为那个时候条件太好了......到汽车之家的时候,难度就大了,你要非常专业,你还要有管理能力,需要有更优秀的人加入,汽车之家是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今天第三次创业完全不一样了,太多的巨头横在前面,地盘比你大,钱比你多,搞不好它的人比你还努力”。

在一次公开的近两小时的分享中,李想回溯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越往后,越需要对自己重新定位。每个人都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你要做专业,你要在一个领域做到最好,做到足够得深”。

家庭用户用车的场景痛点,确实能带来创业的感性启发,但能否做得足够深,最终成就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往往需要理性的考量。李想认为,家庭用户群体满足了两个创业标准:一是画像的一致性,当说出这个群体时,每个人的脑子呈现的画像是一样的;二是这个用户群体所对应的市场一定是增长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销量从2018年便开始了连续三年下滑,直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才重拾增长。

早已进入成熟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突破只能放在结构性变化上。理想汽车盯上的,也是消费升级叠加技术变革带来的汽车增购、换购和升级需求。具体而言,瞄向了至少三种增量市场:

二胎三胎政策下,BBA(奔驰、宝马、奥迪的统称)或豪华品牌车主的增购需求;

豪华和合资一线品牌(汉兰达、途昂、奥德赛等)车主的换购需求;

第一辆车在10-20万之间,但已经成立家庭的用户升级需求。

以前的汽车市场很大,产品不错就可以覆盖更多需求;但在竞争逐渐充分的时候,产品必须有明确的用户。这是理想汽车的目标用户逻辑。

数据显示,在国内汽车市场,理想ONE是中国品牌豪华车型首个实现单月交付破万的车型。2022年8月1日,第20万辆理想ONE在其常州基地下线,是30万以上国产新能源汽车中首个突破20万销量的车型。

02产品创新:师“苹果”以制新能源

作为一个全新的赛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创新,要回归用户需求的本源。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与运气竞争》一书中提到,用户购买商品或服务,并不是想要持有,而是雇用其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解用户并不能推动创新,理解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才能成为推动力

用户雇用一个交通工具,最核心的需求是让自己顺利抵达目的地。不过,这一本质需求,在燃油车与电动车转轨的道路上,遭遇了些许尴尬:

在薛定谔般的充电桩面前,纯电动车面临的充电挑战和续航焦虑,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但电动车的低耗能、快加速以及安静平顺的行驶品质,又让用户心心念念。

如何在出行的本质需求和用户的期望之间找到平衡,理想汽车找到的最大公约数是先提供增程式解决方案,直到充电技术大幅提升后再提供纯电车型。

所谓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即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装配了发动机和发电机,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池供电,接着用电池带动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行驶。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用来驱动发电机给电池进行充电。城市短途用电,出行长途用油,这是理想汽车的解题方式。

在具体的产品打磨上,理想坚持爆款和简单策略。以大单品理想ONE为例,理想只提供一款车型,满油满电时续航里程提升至1080km;只提供六座布局,尽可能保证每个位置都是舒适的并进出方便;只提供一种标准配置,没有传统汽车的各种选配和加价(座椅、车身颜色可选),并将多数车企需要自费购买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功能标配。

作为乔布斯的信徒,李想从不讳言理想汽车就是要向苹果学习。对苹果产品逻辑和简洁风格的推崇,在新近发布的几款理想SUV车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理想L9(全尺寸六座,价格50万以内)、理想L8(中大型六座,40万以内)、理想L7(中大型五座,40万以内)、理想L6(中型五座,30万以内),类似iPhone15 Ultra、iPhone15 Pro、iPhone15 Plus、iPhone15”,除了类比苹果,网友们也发现这4款车型的前脸几乎一致。人们对苹果为什么长得都差不多的疑问,旋即来到了理想身上,并引发一阵“套娃”嘲讽。

理想L9

理想L8

苹果产品演进史

这种迷之操作,在传统汽车行业看来匪夷所思。其实,表象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逻辑:

新势力普遍将汽车看做手机一样的产品,争夺的是未来的入口。在理想的逻辑中,随着软件和服务在汽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车不再是过去的纯硬件产品——以前靠着外观和硬件的区隔,在细分市场做爆品,在未来行不通——软件开始重新定义汽车,硬件会逐渐收敛,产品将有深刻变化。

这种全新的理解,也会带来经营效率的大幅提升,让新势力自身更具竞争力。与苹果非常类似的产品方案背后,是理想试图让自己的产品矩阵生长、共享在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平台、技术平台上,实现供应链和管理系统的价值最大化,而这一切均指向更低的库存成本、营销费用,更高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效率。前方爆款验证,后方系统进化,双方融合开启飞轮。

03渠道之变:新能源直营与下沉市场

疫情影响线下门店的这几年,如果你稍有留意就会发现,大型购物中心冒出了一批新能源品牌直营店。

对传统4S店(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为一体的汽车销售企业)模式的变革,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特点。以理想为例,理想汽车的直营模式相当于把传统4S店拆分成了2S+2S,即销售、体验放在了商城的零售中心,交付、服务放在了交付中心。这种直营的方式,一改传统汽车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

理想汽车线下门店

具体而言,售前通过驻大型商圈+品牌直营的方式,快速进行年轻消费者市场教育,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售中则采用全国统一定价的方式,提供下单、金融贷款、提车等服务,改变了消费者与传统4S店不断价格博弈的糟糕体验;售后则通过自有APP对用户保持沟通触达,每款产品都设有相应的社区方便用户分享用车体验和问题,品牌有自己的积分和商城体系,官方也会主动发起车友会等活动,持续提升用户粘性及口碑推荐。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商场店已达2200余家。近7成集中分布在20个主要城市,其中,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商场店均已超过100家。理想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其在全国已有274家零售中心,覆盖119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17家,覆盖226个城市。

不过,从实际经营来看,直营是把双刃剑。用户直接与品牌对话,意味着稍有不慎,就会遭受反噬。早在1个月前,特斯拉宣布对中国大陆地区在售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售价进行调整,价格降幅在1.4万元-3.7万元之间。话音未落,不少在近期完成订车的车主已组建起“维权群”。在此之前,9月1日理想汽车宣布在11月推出理想L8(新一代理想ONE),理想ONE将随之停产停售,旋即引发大量刚提新车的车主不满,并发起集体投诉。

传统车企换代、降价、停产的事儿屡见不鲜,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总要“维权”?其实,传统车企普遍采用的经销商模式中,新车的更新换代需要车企与经销商提前沟通协调,而且经销商之间的价格并不统一,消费者对车企的经营调整感知并不强烈,进而充当了缓冲器的作用。而直营模式中,车企对渠道的掌控力更强,完全可以自行制定销售政策,这便让降价、停产等企业的经营动作调整被直接感知,并通过粉丝效应和媒体声量不断放大。

纯直营模式的挑战,还将横亘在新势力对下沉市场的突围上。现阶段一线城市的新能源市场逐渐饱和,增速放缓下,二线以及以下城市迎来新一轮角斗。

特斯拉很早就公开过其他城市的入驻计划,包括江苏盐城、山东临沂、广西南宁、江西赣州等低线城市。蔚来也在向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的三四线市场下沉。小鹏汽车的体验中心也已经拓展至柳州、洛阳、潍坊、临沂、盐城、南通等多个城市。

汽车行业的数据测算显示,要满足下沉渠道建设,厂商需要建立300+销售网点,每个网点至少有10家左右门店的辐射能力。庞大的资金和渠道投入,将考验着新能源品牌的经营能力。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新能源车企下沉或许会更偏向于经销商与直销的复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现有授权经销商将会得到保留,车企可以通过在繁华商业区开设直营门店,与位于郊区的经销商形成补充,且能够通过适度竞争的方式来树立品牌标杆、提升经销商服务质量。

作为直营模式的开创者,特斯拉已经在调整策略。近日,特斯拉关闭了中国首家直营店北京侨福芳草地店,这一动作似乎和去年其在美国的策略相仿——关闭城市中心商圈中租金高的门店,选择在租金相对较低的城市周边建立新店,新店将集展示、销售和售后服务于一体。

04低端诅咒:

“再给我多少次失败的机会?”

“造车”这件事情,中国最早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彼时国外品牌、合资品牌林立,自主品牌的培育一直比较难。而民营企业造车,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上,本就困难重重。

民企造车有一段故事,日后常被人提起。

1999年12月中旬,命悬一线的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接待了一位领导人,他只有5分钟的汇报时间,领导一行本是为了视察吉利的摩托车工厂,李书福在讲完生产摩托车的心路历程后,却把话锋一转,谈起了吉利要生产汽车。

领导听完后并没有说不,但比较婉转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汽车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高人才、高技术产业的体现,作为民营企业,你想搞汽车,这是不容易的”。

李书福赶忙解释,“汽车不完全是高技术,只是高技术产业应用的一个载体......我觉得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吗?可以让我们去做一些探索......如果成功了,可以为国家探索一条汽车发展的道路,如果我们失败了,也不要国家钱,就当是自己投资”。

领导又好言相劝,“你也不容易,赚了这点儿钱最后都打水漂了,也挺可惜的”。

李书福一时有些急了,脱口而出,“这样,能不能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让我们尝试一下”。

没过多久,《中国企业家》的一期杂志出街,封面标题很大,写着“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自此中国民营企业造车进入大众视野,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开始转运。

22年后的今天,宏观环境和政策空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国产品牌不再供给缺乏,不断涌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被众人调侃为“杂牌”太多。但早些年间,为了在外资、合资的较量中存活下来,中国自主品牌最早的低价策略带来的固有印象,一直影响至今。“低端”成了国产汽车品牌欲撕还在的标签。

长期以来,国际造车巨头在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领域,凭借绝对的技术优势,一直摁着中国品牌在打,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卡脖子技术也迟迟未能领先。直到电动车的出现,电池、电机、控制器技术自主可控的不断提升,让中国品牌有了换道超车的可能。

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占比始终保持在70%左右,占据绝对领先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47.8%,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乘联会发布的乘用车销售数据显示,9月自主品牌批发量市场份额达50.4%,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2.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跨越50%的分界线,具有很强的指标性意义

不过,要想彻底打破低端诅咒,改写汽车工业的格局,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中国品牌,需要在高端和豪华上找到自己的定义。

汽车从诞生之日起,既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对梦想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物。传统品牌也一直手握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解释权。

在新能源征程上,中国汽车品牌除了锻造领先的技术实力,更需要找到品牌优越感和价值感的支撑物,这种基于品牌文化和符号的消费者认定,是小米手机高端化的挑战,也是比亚迪品牌力提升的困扰,亦是新势力成长的必经之途。

05“钱途”坎坷:

谁能登上自动驾驶的“万神殿”?

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终端零售渗透率31.8%,首破30%,标志着市场进入爆发期。

镁光灯不再只聚焦蔚小理们,更多品牌加入鏖战:传统豪华品牌BBA、传统强势外资品牌丰田本田、传统自主品牌比亚迪吉利长城、新势力头部特斯拉、自主新势力蔚小理,五大军团排兵布阵。

本就遭遇电池价格飞涨,芯片、核心硬件受制于人的新势力,在自带“钞能力”的传统品牌面前,再次感受到阵阵寒气。蔚来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到130.02亿元,超过市场预期129.91亿元,连续十个季度正增长。但第三季度亏损仍在环比继续扩大,净亏损为41.1亿元,调整后净亏损约为35亿元,环比扩大58.3%。从交付量和亏损角度来看,蔚来第三季度每卖一辆车带来的亏损约为11万元。

新能源的“蛋糕”并不好分,陆地战每时每刻都有摩擦起火的可能。在早期就曾遭遇融资难的李想,对“活下去”的感受更为强烈。

2021年李想在公司的内部信中提到,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在2025年要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的份额,成为排名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并跻身世界前三甲。李想坚信,要想活下来,就必须以终为始,从未来的市场地位来定今天的增长策略。

从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一旦底层逻辑被改变,技术升级带来的消费端竞争将极为惨烈。以全球和国内手机产业为例,在没有完全智能化之前,诺基亚手机存活了近50年,苹果一旦出现,几乎只用5年就瓦解了旧格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曾经的“中华酷联”也就华为出了头。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注定不是简单的联赛,淘汰赛的不适感将侵袭每个品牌,工业和机械的竞争将让位于数据和芯片的竞争。今天的汽车将直接跳过PC时代、互联网时代,一步跃入智能化时代,自动驾驶将成为汽车的操作系统,所有汽车品牌的标的都将指向自动驾驶,这才是终极较量。

回望这几年,在疫情放肆的三年间,新能源汽车迎来创业者激情彭拜的梦想时代,这些早已财富自由的搅局者,甫一出手就宣誓改写百年来的汽车工业,他们试图挣脱既有造车束缚,在智能化的无人之境争夺席位,走向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给了他们无限的可能性。

“大海虽远,却万折而必复东”,以理想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时不时想象下成功后的景象。(完)

亿邦特别策划了“超品洞察”系列研究,选取全球众多品类赛道的优质消费品牌。

这些品牌作为积极扛旗者,在商业实践中表现出的品类嗅觉、用户共情、产品信仰、品牌与数字化理解力等,无论褒贬,都有着显著的标杆意义,并对中国当下乃至未来消费行业、企业极具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