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2年1-9月的出口市场销量227万台,同比增长51%
这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如今也成为第二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71.9万台,同比增速90%,出口量同比增长超九成,贡献了重要的增量。
在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出海“高光期”元年。
2017年至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始终保持在100+万辆的水平,但在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销量实现201.5万辆,同比涨幅达101%,出口数量仅次于日本(382万辆)和德国(230万辆),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换道出海
中国车企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机遇,从短板的燃油车赛道,换到了极具优势的新能源赛道,可谓异军突起。
据中汽协、乘联会、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销量达到59万辆,几乎是2020年新能源车出口量的3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数量增加了2.6倍,也达到49.95万辆,增长十分可观。
除了出口数量大幅提高,中国汽车出口的“质”也有了明显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均价是1.29万美元,到2022年8月已经增长至1.89万美元。
中国生产的汽车向全球六大洲均有出口,其中亚洲是出口第一大市场,2021年亚洲市场占整体出口量的33.5%。
从2018年到2021年,在全球各个市场,中国国产汽车的占比均有提升,在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占比提升显著。
在过去,中国汽车难以进入欧美的成熟市场,出口的燃油车在当地市占率不高,只能在某些小众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
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驱动下,2021年我国汽车前十大出口国中,不仅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有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等发达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2021年出口量排名前十位国家中有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等。
其中一半为欧洲国家,比利时排名榜首。这说明我们生产的汽车品牌开始挤进竞争激烈的主流全球市场,不再局限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和品牌力正在逐渐凸显。
虽然,出口量增幅持续扩大,加上在2022年中国车企密集宣布出海计划,让看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声音越来越大。但作为一家专注于服务中国品牌全球化、帮助海外企业或机构把握中国发展机遇的商业信息平台和智库,EqualOcean也发现在亮眼数据背后的一些隐忧。
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占比仍较低。
在2021年出口的49.95万辆电动汽车中,有16万辆是来自特斯拉。2022年上半年,上海超级工厂的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出口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近一半份额。
若将特斯拉的出口销量拿掉,将范围缩小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的占比将更低。
2021年,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市占率仍较低,分别为5.8%、3.3%及1.1%;在南美洲及大洋洲市占率略高于1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在出口国家的结构分析,特斯拉中国工厂生产的车型为Model 3和Model Y,主要出口目的地就是欧洲,所以欧洲市场增长迅猛一定程度来自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贡献。
EqualOcean担心,随着特斯拉德国工厂未来产能爬坡的完成,欧洲汽车市场对于从中国进口特斯拉的需求将逐步缩减。一旦特斯拉在华生产的车型绝大多数用于内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幅将大幅降低。
因此,EqualOcean认为,对于那些“目标走向全世界”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时机成熟了
EqualOcean认为,中国车企出海的时机已然成熟,具备了综合性的产业优势。
1.中国车企具备极强的制造优势和成本优势。
这部分主要体现在零部件采购成本、人工、和产能投入方面。单是特斯拉的Model 3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就要比美国低两到三成。根据特斯拉在2019财年Q3的业绩交流电话会上表示,中国Model 3单车产能投入比美国的生产线降低了约65%。
2.中国拥有电池产业的核心优势,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诸多环节。
其中, 中国在电池上游的矿物链条处于领先地位,这些矿物原料包括锂、锰、镍(后两者位居世界第一)等核心生产资料的金属矿,其次,在稀土、金属和天然石墨方面,60%以上都产自中国。因此,我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中国电池制造商占全球电池市场超50%,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都是目前居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电池。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33.9%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比亚迪以12.9%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3.在中国大力的新能源政策支持及完善配套设施下,市场已逐步实现需求驱动的良性发展。
其中,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正不断提高,电动汽车逐渐以新兴潮流的消费品形象进入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由2021年1月的6.8%飙升至2022年9月的31.8%。
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的技术发展,同时带动资本和人才的涌入,也进一步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
除三电技术领先外,还有迭代速度的领先。其次,智能化是中国车企在海外独特的优势的标签。
例如,360环视和ADAS驾驶辅助、本地语音交互、接入本地APP的车载娱乐系统、多面屏等功能,给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不仅如此,中国车企还在汽车行业进行互联网服务式的营销创新,包括内容和渠道创新,直接触达用户,实现订单的高效转化。
因此,中国汽车领域的众多玩家进入,使得我们的汽车产业凭借多样化的产品布局,形成了覆盖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体系,有效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去抢地盘了
EqualOcean了解到,自2021年开始的新一轮汽车出口热潮中,乘用车是绝对主力,电动汽车是最大亮点。在出口国家与地区方面,我们归纳为两大趋势:
一、以高购买力国家和地区为新增主力,这些地区包括欧洲、澳洲、中东等。
尤其新能源汽车,扎堆出口挪威、比利时、德国等发达国家,北欧的挪威因为政策及基础设施利好、电动化普及与极高的渗透率,遂成为中国车企出海到首选国家,中国品牌在此市场阶段可通过产品力抢占市场份额。
二、以东南亚为首的新兴市场跑量,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比如泰国为新增出海的主力市场。
但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2年出口到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均价只有2000美元,相当于1.4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是新能源小型汽车;而出口到比利时的新能源汽车均价达到2.9万美元,也就是20.5万元人民币,车型较为高端。
究其原因,离不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变革,加上欧盟提出实现碳中和和禁售燃油车的目标,让中国车企有望向上突破高势能市场。
为了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中国电车怎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是探索国际化新阶段离不开的课题。
再回到现实盈利层面分析,EqualOcean认为,无论是整车出海或当地建厂,海外都有望获得更丰厚的利润。根据EqualOcean的调研和测算, 海外整车价格相比中国高30%~50%,成本的上涨幅度低于价格的增长,中国车企出海也有不错的利润回报。
具体而言,整车出口的盈利较为稳定,由于在中国工厂进行生产,物料、人工、折旧等成本没有变化,运费根据地区远近不同,单车增加成本约为1~2万元。
最后,对于产业价值的影响,EqualOcean坚定认为,中国车企出海,本质是不断向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深层进行延伸,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往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国际化)升级的坚实力量。
但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加码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中国汽车尚未形成知名国际品牌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汽车走向海外的道路注定并非坦途,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品才是硬道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2021年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的话举例。他说,在挪威的NIO House开业之后,试驾过的用户有四分之一会下订单,比起中国的效率要高得多,因此要加快打通各项服务,比如换电站。
他表示,交付要提速,也实现了2022年进入5个欧洲国家的计划。
究其原因,还是源于这些国家的高接受度,以及我们国家出口汽车的强产品力和性价比。
其次,在驾驶体验上,电动汽车的加速拥有油车比不过的天然优势。
此外,针对挪威市场,中国出口挪威车型矩阵丰富,多个类别及级别的车型均有布局。目前出海挪威市场且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国产品牌有比亚迪、小鹏、蔚来、名爵、大通、比亚迪唐、红旗等。
长城汽车常常坚持多品牌创新战略,关注差异化细分用户定位,整体向“年轻化”和 “高端化”发展,旗下有六大品牌,包括“家用紧凑SUV”的哈弗品牌、“保持中国皮卡销冠”的皮卡品牌,和专注女性驾车体验的欧拉等。
电动化方面,长城坚持混动和电动并驾齐驱,其自主研发的柠檬混动DHT技术实现了长续航能力,并以“蜂巢能源”为核心,其自研的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已位居全国前列。
智能化方面,长城是少数坚持智能化软件自研的厂商,旗下“毫末智行”支撑全场景的辅助驾驶功能。
产品定价上,以国内市场举例,长城聚焦于乘用车腰部价格区间(即单车10-20万元),短期避开新势力的高端定价。同时公司也陆续布局中高端车型产品线(比如坦克、魏牌、沙龙),退可攻、进可守。
比亚迪汽车在今年9月28日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宣布开始正式进军欧洲乘用车市场。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汉、唐和元PLUS也同步公布了欧洲的预售价,价格比中国本土市场高不少。
其中,比亚迪汉EV、唐EV在德国预售价为7.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比亚迪元PLUS预售价为3.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大概为26.5万元。
比亚迪唐的智能化配置领先。比亚迪唐相较于其同级别主要竞品宝马ix3及model Y具有明显的智能化配置优势,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其车内中控屏及仪表盘屏幕的大屏化优势,且HUD作为标配配置,明显优于竞品。
EqualOcean相信比亚迪选择探索海外市场是大势所趋,凭借公司在EV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比亚迪出海有望成功。
结语
汽车智能电动巨变,重塑产业秩序,甚至颠覆这个百年产业的格局。
EqualOcean认为,产业变革带来时代机遇,未来十年维度来看,汽车电动智能化领域正是孕育好生意的沃土。
从实际情况看,经历2021年缺芯慌和补贴退坡、2022年疫情影响和原材料上涨危机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持续上升,证明赛道已从供给驱动转向供需共振,带来巨大的、可持续的商机。
EqualOcean在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企业表示,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中国这些智能化的功能都是需求给逼出来的,老牌车企奥迪智能化的进展就要谨慎和缓慢许多。
国内车企对标的都是特斯拉。但特斯拉只有一个,我们的新势力车企和转型的传统车企蜂拥而至,已经在引领这个领域的技术变革。
造车新势力、自主车企相继推出主流新能源产品,也会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供给端持续改善。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买电车和以前买智能手机是一样的。
所以,EqualOcean坚信我们不仅具备在电动和智能化上的先发优势,还有成熟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叠加国家政策和基础配套的配合,我们一定能凭借这波热潮超越日本成为出口汽车世界第一的国家。
注:文/吴紫莹,文章来源:亿欧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