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常熟再次入选。自2018年,科技部启动建设全国首批创新县(市),常熟在2019年1月成功入选,成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进典型。三年建设期满后,经复审及综评,常熟再次通过验收。以科技助力产业,常熟打造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样板城市。
1.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科技创新点亮增长新引擎,常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常熟生产总值达2672.04亿元,增长9.2%;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7.3%。
工业结构更优,服务业质量更高。常熟确立了“354”产业发展体系,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规上产值2500亿元。三大支柱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五年提高5.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规上产值突破2300亿元,年均增长6.2%。常熟县域直播电商发展指数全国第五、苏南第一,还打造了“虞歌畅晚”夜经济品牌;红豆山庄、铁黄沙等“新晋网红”成功出圈。
2.常熟重视科研投入,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度重视科研投入。五年来,常熟市政府科技投入114.7亿元、年均增长8.3%;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6%、五年提升1.1个百分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22%、领跑苏州四县一区,常熟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前三。
常熟创新活力迸发,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常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系统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首创与省科技厅的“厅市会商”机制,首创与苏州科技局“伙伴计划”,专项支持科创高地建设,走出了具有自身亮点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常熟路径”。
3.科技与产业融合,产学研协同增强核心竞争力
校企融合促创新,助力新业态发展。围绕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电商三大方向,深化与常熟理工学院校企融合发展。尤其是在服装与电商领域,常熟莫城街道联合常理工对接中纺联资源,发挥协会作用,重点聚焦直播电商、平台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围绕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共建、专业赛事策划承办等工作。业态创新驱动消费增长,2021年,常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海虞电商园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服装城跨境电商集聚区被评为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纺织服装领域,常熟引导传统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常熟龙头企业波司登先后与江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创新研发蜂巢结构立体充绒技术,为国家登山队、南极科考队提供保障,近两年产值利润实现逆势上涨。与常熟理工学院共建常熟纺织服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常熟中纺学产业研究院,专班招生,为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4.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在纺织服装领域,常熟长三角产业数字化创新中心,吸引AI服装柔性供应链服务公司飞榴科技、成衣服装供应链服务平台衫数科技、3D数字化服务平台凌迪科技、AI服装柔性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衣科技等落户常熟。从2021年初开始,常熟陆续围绕服装制造、设计、交易、营销、供应链等服装产业环节针对性的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10余家先进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引入常熟。这些企业除以常熟服装产业作为主要技术应用场景外,也将创新模式和服务辐射至长三角和全国其他纺织服装产业带。目前,常熟落户科创项目近60个,总投资超110亿元。
未来五年,常熟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紧扣“354”产业发展,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出发,加快建设十个产创融合重点领域战略性产业创新基地、百个支撑性产业创新平台、千个高质量企业研发载体建设,基本形成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矩阵。通过创新提升优化产业质量、结构和效益,力争五年后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规上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左右。聚焦品牌服装、工业互联网等八大产业链,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新时代,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以产创融合为路径,常熟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长三角(苏州)产业数字化创新专题专栏文章,更多专题内容可点击长三角(苏州)产业数字化专题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