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竞品分析,很多人会认为那是产品经理、分析师,甚至公司高层才会做的事。其实不然!
不仅是制定产品策略时才会做,实际工作中,例如像公众号运营、短视频运营、设计师等等,都需要做竞品分析。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竞品分析可以快速了解对手产品和市场动态,更重要的是可以取长补短,避免踩坑。
所以无论任何岗位,掌握正确的竞品分析思维,都受益匪浅。下面为大家总结做好竞品分析的3个步骤。
本文目录如下:
1. 如何选择竞品?
2. 竞品分析常用的方法和模型
3. 如何写好竞品分析报告?
01
如何选择竞品?
做好竞品分析的第一步自然是要选择好竞品,如果竞品选不对,花再多功夫都是徒劳。那么该如何快速找到竞品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竞品
2)在应用市场、专业网站、行业调查报告中寻找竞品
3)通过调研收集竞品
4)电商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寻找竞品
通过以上方式在列举出一部分竞品范围后,我们还需要对竞品进行分类,这样才能精准分析,有效产出。
所以要求我们要对自身产品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和认知,包括:所处赛道、目标人群、核心功能等。然后将找到的竞品分为三类:
第一类:直接竞品
直接竞品是分析的重点,需要定期关注。这类竞品所处行业/赛道、目标用户、产品满足需求、产品核心功能都高度相似,通常找行业内排名TOP1-5即可。
例如: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
第二类:间接竞品
间接竞品选择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品牌,定期关注即可。这类竞品要么目标用户群体相似,但产品满足的需求不同;要么产品相似,但目标群体不同。
例如:淘宝和得物;农夫山泉和可口可乐。
第三类:潜在竞品
这类竞品通常是现在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未来有可能形成竞争的产品。我们可以选择排名靠前的,定期进行简单梳理即可。
我们在初步筛选出优质竞品后,就可以着手于具体的分析了。
02
竞品分析常用的方法和模型
对于不经常做竞品分析的人来说,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下面推荐5种竞品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分析目的和场景择优选择。
1、表格比较法
适用场景:用户体验评估、功能分析
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不同竞品间的功能、配置、特性方面直观的比较出来,帮助深入了解竞品,并分析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衍生的还有打勾比较法、评分比较法等。例如打勾比较法多用于了解与竞品之间的功能差异,为自己的产品是否加入这个功能规范做参考依据。
△打勾比较法
评分比较法多用于体验设计中,把竞品的数据依次排列,可以直观看到与竞品之间数据的差异。
△评分比较法
2、矩阵分析法
适用场景:产品定位、市场机会
矩阵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自己的产品与竞品的定位、功能、特点、问题等,明确自身定位及优势,帮助我们现有产品找到合理定位,梳理市场中存在的空白点。
这种方法需要确定2个关键竞争要素,分别做XY轴,然后把竞品放入对应的位置,再思考自身产品的定位。
例如上图中,对视频软件进行分析,选取了活波/严肃,尊贵/亲民两个方面的维度。
在严肃和亲民这个范围领域就是没有这个产品,企业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在战略层面上投入开发成本,开发这个空白领域的产品,抢占市场。
3、SWOT分析法
适用场景:企业战略分析、竞争对手分析
SWOT分析法也是竞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来概括企业内外部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4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而这个结论带有一定决策性和预测性。
在进行分析时,可以在纸上划出4个区域,将与公司有关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写下来。我列举了一些建立SWOT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供参考(如下图)。
列举了所有因素之后,我们可以再深入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把资源聚焦在强项和机会最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整体战略变得清晰。
4、PEST分析法
适用场景:预测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PEST 分析法是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找到机会,认清威胁与挑战。所谓PEST,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将4个要素分别写在4个格子格子中,尽可能多地罗列关键词填写入其中,最后投票选出得票较高的 3~5 个点子作为 PEST 分析的结果。
5、功能拆解法
适用场景:预估开发周期及成本、全面了解竞品功能
功能拆解就是用碎片化方法对竞品功能进行拆解,把竞品分解成一级功能、二级功能、三级功能甚至四级功能。
主要对竞品进行体验,获取竞争产品的功能,记录完整的使用过程,并对各项功能的具体内容进行备注说明,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竞品的构成,避免遗漏。
当然,除了上面几种分析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和模型。我们也不必拘泥于方法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分析目的,选择最适合的即可。
03
如何写好竞品分析报告?
最后一定不要忘了总结,竞品分析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总结之前要想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 如果分析是为了个人的提升,可以只注重某个细节的深耕,要能体现个人对产品的独到、专业的见解。
● 如果分析是为了开拓市场,制定竞争策略,那要注意多维度横向的对比,尽可能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第二, 写给谁看?
● 如果报告是给产品团队看,根据分析目的和已有思路做全做细即可。
● 如果报告是给运营团队看,重点放在亮点分析的部分,再根据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做结合。
● 如果报告是给管理者看,要在发展、定位等内容上进行深化,尤其是下一步方向和策略要下足笔墨。
然后到正式写报告的环节,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件格式根据自身需求,word、excel、ppt皆可。
总述部分包括摘要、分析背景、目的、目标、报告目录等;
分述包括分析维度、每个分析维度的具体分析过程与小结;
总结包括结论、建议、下一步计划、附录等。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并不是简单的罗列数据或是优缺点对比,它需要体现你的逻辑,还能给出可行性方法论。
注:文/晏涛,文章来源:晏涛三寿(公众号ID:yantao-219),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晏涛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