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大宗商品如何构建产业互联网?
8月19日,在「看见数字化价值」亿邦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卓钢链CEO潘富杰发表了题为《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变革与思考》的演讲,他指出,真正的产业互联网一定是无害的、低摩擦的。
他表示,这个行业未来的终极格局经济学上有一个定义,叫帕累托最优,不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取自身的成长,一定是生产和交换达到最优的配置,形成数字化在各个产业链的稳态形态,一定是把效率、成本做到极致,赋能这个行业。
据悉,「看见数字化价值」亿邦产业互联网大会于8月18日-19日在北京举办。此次峰会是由亿邦动力组织的年度高维盛会,同期举办“千峰奖颁奖”、“可信产业金融交流”“马蹄社产业互联网IPO专题课”等专场活动。聚焦“数字化”价值,汇聚产业互联网代表性企业和一二级市场投资人,是产业互联网领域年度风向标。
以下为演讲实录,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在谈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之前,我想先谈一下产业互联网的人,目前该行业有两类参与者,一类是以70后为代表的产业老炮,一类是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力量。
产业互联网的人有几个特质:有情怀、不怕死和特别倔强。产业互联网概念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五六个年头,过程中,我们看到钢铁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产业互联网看钢铁赛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还有很多人在坚持,我将其定位为不怕死。
另一个特质是特别倔强,不到南墙不死心。很多产业互联网参与者,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做存量经济的翻新,过程中确实在探索,但更多是原地打圈,未来在何方难有定论。
回到我的主题: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的变革和思考。我以钢铁为代表谈谈我对产业互联网的变革和思考,我将其总结为“三个一”:一个理解,一个判断,一个探索。
一个理解
这个市场如果从2011年开始算起,发展至今,已经从简单的交易在向深度服务转变。早些年,钢铁电商在产业互联网上走得比较靠前,也走了很多弯路,因为从产业人的角度看,早几年学的2C消费互联网的逻辑,走不通。
如今,存量市场如何改造,哪些点需要改变?效果、成本、产业链的整体运营范式?这是每个产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前几年,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探索有一个误区,就是物理的乾坤大挪移从线下到了线上,从传统交易模式变成所谓的电商平台交易,实际上,过程中没有改变根本问题。
交易互联网不等于产业互联网,我个人认为钢铁是一个高度标准品,它的交易没有粘性,交易就是简单的买卖差价。
实际上,互联网的使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只是考虑从交易平台赚取贸易差价,本身是矛盾的。产业互联网的思考点应该聚焦在供应链的深度服务端。
从2011年至今,钢铁行业经历的转变可以定义为三个词:聚合共生、深度服务、互链互通。
第一阶段:聚合共生。过去电商都在仿、抄,把传统的交易往线上搬,但实际上是伪电商,因为买卖方的交易仍然用大量的员工手动输入补单据,这不是真正的电商交易。
第二阶段:深度服务。产业互联网的重心,从前几年的撮合、信息、服务到后面的交易,再到现在兴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仓储物联网、网络货运等数据化,开始把模式重心从简单交易向深度服务转变。
第三阶段:互连互通。过去,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都是各干各的,信息、数据、系统闭塞。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原有行业才从传统交易慢慢挪到互联网工具上。
近几年,即使做了数字化转型,我们想看到端对端的连接,但实际上,产业链条纵向的互链互通没有形成,解决的供需问题、精准匹配问题还是伪命题,停留在断点的互联、断点的互通阶段。
一个判断
大宗商品,国内钢铁产业原有的计划经济是供给短缺时代,2000年全国的粗钢产量1.29亿吨,2010年6.3亿吨,但2021年的粗钢产量已经变成10.8亿吨。
这个过程放到全世界看,全球2021年的产量18亿吨,中国的粗钢产量占了全球的56%,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在全球钢铁供应占据了主导江山的格局,把钢铁产业的定价权放转移到了国内。
回到工业制造,全球有四次大的迁移,20世纪初第一次,从英国到美国;第二次从美国战后往德日去迁移;60年代、70年代从德日往亚洲四小龙新兴经济体转移;直到80年代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大背景,大的工业制造成体系往中国新兴经济体转移,完成了四次转移。我们从中受益良多,未来再看下一个十年可能经历第五次全球的工业制造转移。
最近几年很多朋友在探讨,我们的钢铁,包括其它重要的工业制造门类,会不会慢慢的向东南亚,向周边的邻国的市场转移?从我们的经济三要素土地、劳动力、技术,还有资金上看,中国在很多要素上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从要素的禀赋来看,当没有要素的比较优势时想留也留不住,产业链一定经历未来新的大转移。
就国内来看,各个产业互联网都要思考这个话题:我所在的产业链未来十年会不会同样经历产能的溢出、需求的巨量萎缩。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产业链从上到下的洗牌、重构和角色重定位。因此,每个做产业互联网的人都要看清自己产业的趋势,穿越周期,顺势而为才能活下去。
一个探索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看到数字化价值,其实还是在看数字的价值。真正的数字化价值需要各位共同去努力。我们卓钢链成立短短四年时间,用对行业的思考实现了从0到1,四年时间构建了一个从交易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仓储物联、智慧物流、大数据的供应链服务生态闭环,达成了数百亿级的平台。
从生产、流通、需求端来看,卓钢链未来还会经历什么?
生产端,中国这几年在工业制造商向德国、海外发达国家学习,包括做了一个尝试“黑灯工厂”“无人工厂”,以及这几年民营企业都在跟阿里、华为做智慧大脑、智能制造,这是行业生产端积极拥抱互联网,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造这个行业,柔性实践供应链供给侧的下沉。
流通端,供应链服务环节一定是从上往下延伸,形成深度的数字化的服务能力。
需求端,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各个产业形成数字化的协同,来形成共融共生的格局。
真正的产业互联网一定是无害的、低摩擦的。这个行业未来的终极格局经济学上有一个定义,叫帕累托最优,不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取自身的成长,一定是生产和交换达到最优的配置,形成数字化在各个产业链的稳态形态,一定是把效率、成本做到极致,赋能这个行业。
卓钢链是产业互联网的践行者,我们更愿意做产业变革的推动者、数智转型的参与者。
立足钢铁产业变革升级的时代需求,创新构建“标准化交易+定制化服务”的商业模式,以“智慧交易”为主体,延伸“仓储物联、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SaaS云服务、数据资讯”等六大服务矩阵,建立面向钢铁生产端、贸易流通端和消费终端的全国服务网络,推动产业链与数据链在交易、服务中交互赋能,形成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钢铁产业链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向产业生态的多维网络协同转变。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