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汹涌而来,产业互联网发展也正当时。
越来越多产业互联网公司从B轮、C轮、D轮走向IPO,一些新的难题正在进入他们的视野——产业互联网公司应该如何向二级市场解释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在IPO的过程中,有哪些难题会相伴始终?
作为“产业互联网第一股”,国联股份在2019年6月13日A股IPO过审,2019年7月30日正式登陆上交所。此后3年,国联股份市值从50亿增长到500亿,连续12季度业绩超预期。当更多产业互联网涌向IPO时,国联股份作为先行者,将自己的IPO经验分享了出来。
8月18日,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IPO之路”专题课走进国联股份。在专题课上,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分享推动若干产业互联网公司上市的背后逻辑;国联股份创始人&CEO钱晓钧分享国联股份在IPO之路上的经验与思考;国联股份董秘潘勇分享上市后如何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沟通;涂多多CEO刘斋讲述涂多多平台如何进行规模增长。本次专题课吸引42位产业互联网公司CEO及高管出席。
1、
模式、出身、收入、风险,
产业互联网IPO有哪些常见问题?
2019年6月13日,国联股份成功过会。国联股份总裁&CEO钱晓钧回忆,在IPO之路上,“国联股份遇到的核心问题是二级市场看不懂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得想办法如何证明自己与贸易商不同。”
钱晓钧指出,国联股份在上市过程中遇到几百个细节问题,但其中有几个大问题贯穿始终,分别是:
商业模式问题;
收入确认问题;
价格风险带来的业务可持续问题;
是否存在垫资行为;
是否具有期货属性;
毛利率问题;
现金流问题。
IPO之路走起来不容易,钱晓钧认为“对产业互联网企业来说,凡事要趁早,也就是早准备、早融资、早排队。但是赶早要有前提,就是要有成长的确定性。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上下一心。”
2、
上市后,如何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沟通?
在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沟通的过程中,国联股份董秘潘勇认为,产业互联网企业最需要注意的是,把自己的商业模式用资本市场听得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国联股份对资本市场的自我介绍已经迭代了4版,目前还在不断演进。
潘勇强调:“国联股份的业绩增长是企业面对二级市场的底气。”
同时,在国联股份内部,潘勇强调,董秘办是国联股份面对资本市场的唯一窗口,不建议其他人员直接和二级市场对话。“这是为了确保经营团队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经营上,资本市场团队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上。”
至于如何保持业务稳定增长,涂多多CEO刘斋认为,规模增长的核心是做好标准化,方式包括:运营模式标准化——从单品突破到全产业链运营;产品服务标准化——尊重用户习惯、提倡融合创新、坚持小步迭代;培养新人——从个人认知到团队认知到公司认知,统一起来。
刘斋强调,“多多平台们在业绩上绝对不让管理层分心,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业绩,我们可以百分百完成,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3、
产业互联网公司如何在A股、港股成功上市?
对于想要在港股或A股上市的产业互联网企业,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彭志强着重强调“合规是天”的原则。
比如在营收方面,产业互联网公司可以采用自营模式的全额法确认收入,而非净额法的所谓平台模式。“采用全额法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彭志强解释,“产业互联网公司得跟二级市场解释清楚,为了满足合规要求,为了承担纳税责任,所以我用了这样一种相对低毛利的财务处理方法。”
同时,彭志强不建议产业互联网企业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
面对A股注册制对企业IPO的影响,彭志强提醒CEO们,“当前,A股注册制将彻底改变企业上市和VC投资的逻辑,上市公司市值中枢必定下行,大小非解禁踩踏,小市值公司无人问津。只有做时间的朋友、强劲增长的模型才值得上市。”
在互动环节,就产业互联网IPO过程中的合规问题与业务问题,西部证券投行董事总经理翟晓东指出,在IPO领域,产业互联网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解释类问题,也就是收入确认,包括费用率、毛利率、周转率等问题;还有一类是解决类问题,包括一些行政审批,比如融到海外资金时,是否有财务上的优先股,或者有海外各类基金作为股东时,需要披露持有人情况。翟晓东认为,第一类问题好解决,第二类问题难解决,值得所有企业家们注意。
一创投行执行总经理罗浩则认为:第一,注册制让IPO审核在一些问题的包容性增加了,但审核细致程度并没有放松,所以合规性确实很重要,国联股份的上市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第二,要非常重视目标上市板块的定位及要求,比如监管机构也在研究完善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判断标准,建议产业互联网企业紧密结合最新动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鸿鹄致远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及总经理徐海指出,鸿鹄致远是国联基金发起的产业基金,是赋能型投资人。国联股份的业务经验、日常管理、生态资源都可以和被投企业分享。鸿鹄致远可以帮助被投企业在IPO之路上走得更顺利一点。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