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万字复盘上半年失意企业:众星跌落神坛

湃动研究院 2022/07/16 17:15

上半年盘点系列专题,是六月底开始策划的。其中,失意企业盘点是系列专题中,唯一一个案例多到排不过来,要进行删减的专题内容,这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持续关注商业资讯的我们,对于上半年的形势,有着切身的体感。

这种体感,也体现在上半年的宏观数据中,尤其是四月的“至暗时刻”,生产、服务均转为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3月下降7.08%;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挫11.1%,其中汽车类消费同比下降31.6%,珠宝服饰、服装、化妆品和通讯设备类降幅,均超过20%;餐饮消费的同比下降逾22.7%;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9%、46.6%......

随着六月复工复产,社会正在逐步回归到正常轨道,但疫情冲击和内外因素之下,许多企业仍处于飘摇之中,例如在A股市场中,今年已有42家企业被强制退市,占总退市企业比例超九成。以下,我们盘点了2022半年度13家失意企业,他们陷入困境的原因,各有不同,却都在经历着由盛转衰的振荡周期。图片

泡面和青春,多么不可分割的两个词啊,但在今年的315上,我的青春被那包酸菜葬送了。

在央视财经栏目曝光的画面中,坏掉的叶子和泥土被统一丢进一个大土坑里,然后一群人穿着拖鞋或者光着脚,一边抽烟一边踩,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后面再封装进加入2到10倍的防腐剂的袋子,售卖到了全国。

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那些被我吃下去的酸菜在我的身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虽然我还活着,但直觉告诉我:你已经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了。这让消费者对酸菜提不起半点兴趣。

被点名后,多家电商平台也已搜索不到“老坛酸菜”相关的商品了。用过这些酸菜原料的,不管是康师傅统一还是其他牌子,都陷入了极大的信任危机中。曾主打老坛酸菜牛肉面的统一,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掉去12%。

而负面舆论之下,康师傅、统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方便面品类的萎缩。在疫情放缓的2021年,该品类销量就掉了9%。而在最新财报中,方便面为康师傅、统一贡献的营收,占总营收比均超过35%。为了稳住这块业务,二者不约而同地转向品类高端化,但“老痰酸菜”事件无疑影响了主品牌声誉。

图片

高价协议班意思是,学员支付高昂的报名费用,参加课程培训,报名费用往往是数万元。学员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培训机构会在一定期限内,将报名费用全额退还给学员。这也是职业教育领域常见的招生“套路”,学员奔着不花一分钱,学习专业课程的优惠政策而来,平台也以“薄利多销,扩大影响力,优惠活动时间有限”等话术来促单,在获得高价报名费后,可以支撑后续招生和扩张。

但随着开课吧暴雷,并在四月传出裁员、社保断缴等消息,这一模式暗藏的短板,也逐渐浮出水面。不少开课吧学员表示,贷款买的课程突然中止,授课老师缺席,但还是要在开课吧合作的贷款平台“芝士未来”,每月按期付款。而以“协议班”形式报名开课吧课程的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按期退款迟迟不见兑现。

在6月29日,在面向公司内部的全员信中,开课创始人方业昌坦白道:“过去几个月,我们每个月的现金流缺口都在一个亿左右”,之于现状,方业昌表示已抵押了自己和家人的各种资产,但却杯水车薪,个人已背负十多亿的外债。

而在去年几乎同一时间,在K12教育被限制后,主打成人职业教育的开课吧可谓春风得意,去年七月完成6亿B1轮融资,加上2020的5.5亿元A轮融资,开课吧光融资额就给公司账面扩充了11.5亿元。

为了多元化增收,开课吧不断扩充课程内容,面向职场成长、家庭生活和老年人群开发了三大业务模块:开课吧、米堆学堂和明椿学社。今年2月份,方业昌就对外透露,旗下员工规模扩充了三倍,营业收入增长五倍,但以开课吧的收费逻辑,营业收入转化为利润的能力显然是弱的。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开课吧连带着报名费、融资额一并烧光。以“协议班”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就是一场现金流和时间的赛跑,或者是在“赌”,赌的是在现金流耗尽之前,撑起规模化体量,并找到盈利模式。但如果现金流枯竭,过去支撑起的盘子会瞬间崩碎,只留下被碎片划伤后的血渍。

图片

4月末,奈飞发布2022第一季度财报,虽营收同比增长了6.8%、达到了78.68亿美元,其净利润却下降了6%,会员订阅数相较去年同期更是减少了20万。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财报发布后,奈飞股价超跌了25%。加上年初2021年四季度财报公布后一天蒸发491亿美元的市值,本年度内其跌幅已超过70%。作为中长视频领域的领头羊,奈飞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可能确实有一些竞争阻碍了我们的用户边际增长,虽然从数据上很难精确指出,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已史无前例”,在去年年末的电话会议上,奈飞高管对今年一季度增长,早已有所预期。从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四季度,奈飞市场份额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竞争对手亚马逊、迪士尼、HBO和苹果TV等合计所占份额,从10.6%增长到20.6%。

而后续的竞争,会愈发激烈。一方面,各家巨头开始烧钱做内容;另一方面,目标用户的争夺进入到存量竞争阶段,各方短兵相接,虎视眈眈。

无独有偶,随着国内中长视频平台纷纷发布2021年财报,三大长视频的主力之一爱奇艺2021仍大幅亏损,第四季度会员数也有所下降。传统的长视频平台中唯一盈利的,是芒果TV的母公司芒果超媒,其他几家均处在“赔本赚吆喝”的用户习惯培养阶段。

长视频变现的两个大头是【会员付费】和【广告收入】,而这两者是对矛盾体。广告收入靠的是庞大的用户体量和视频播放率,而优质内容付费、免除广告,一大部分广告收入就会失效,而许多不愿付费的用户甚至会放弃这个视频平台的使用,日活会被拉低。

图片

2013年6月,“把书店放进口袋”的Kindle正式进军中国,一路高歌猛进。独有的墨水屏,方便快捷地营造纸质阅读体验,加上背靠亚马逊的庞大图书资源,很快赢得了中国书迷的喜爱。

kindle宣布在2023年停止中国运营服务,十年征战之路最终铩羽而归,kindle败在迭代速度已经跟不上时代与用户的变化。在国内电子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微信、京东、当当也都相继入局,市场竞品众多,且不断内卷。这些平台或掌握流量端口,如微信读书,或布局知识付费,如得到;Kindle这一昔日王者渐渐开始感到力不从心。9年来,kindle的硬件更新更像隔靴搔痒,蜷缩在电子墨水屏的舒适区,书籍慢、CPU配置低、备注不方便,可售的书籍,和市面上主流的pdf等格式不合,kindle陷入了闲置的怪圈,从沉浸式阅读器沦落为比较贵的泡面周边。

阅读器只是工具,而知识薪火相传。水土不服,跑的太慢,就会被淘汰。就在Kind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A股在线阅读板块应声上涨。一个kindle倒下了,还会有另外的泡面伴侣接上。

图片

在2021年财报数据中,逸仙电商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1.6%,而在对应的营销费用上,增速却高达17.41%,营销费用高达40亿元,占营收近七成。而由于单股价持续处于1美元以下,逸仙电商正面临从纽交所退市的风险。

自2019年以来,逸仙电商营销费用复合增长率达178.89%,营收增速却从高点的377.11%,下降为11.6%。迄今,逸仙电商已与李佳琦、薇娅在内的1.5万个KOL有过合作,并分别在去年十月和十一月,签下周迅和刘昊然作为品牌代言人,但“明星+种草+直播”的边际效益却在递减,侵蚀掉了利润。

对于当下的生存现状,逸仙电商CEO黄锦峰在2021年财报发布会上,如是说道:“时间是品牌的朋友”。但对于每一个亏血增长的品牌而言,时间也是品牌的对手,如何跑赢时间,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获得资本市场信心,是更为现实的问题。用更时髦的话说,就是在高速飞行时换引擎。

逸仙电商的困局,反映了新消费品牌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平台红利消退、心智和渠道渗透不足、爆款矩阵薄弱。虽然逸仙电商也想摆脱持续亏损,冲刺中高端品牌路线,形成了完美日记、小奥汀、法国科兰黎和Eve LOM等组成的品牌矩阵,但在大众认知中,逸仙电商走的是便宜、平替路线,转型必然困难重重。

图片

去年二月,为了让房地产企业“去杠杆”,央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核心要义就是“降负债,控支出”,踩中红线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和借债会受到限制,影响到经营现金流。

这对于过往靠高负债扩张,回本周期长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无疑是惊天一声雷。在此背景下,第一个踩中红线,倒下的巨无霸便是“恒大”。恒大暴雷之后,大众的目光又聚焦在了孙宏斌和他的融创身上。截止2022年六月底,融创中国上半年累积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跌64.83%,这背后是大环境、疫情影响以及融资受阻等因素,综合叠加的影响,也是房地产行业的通病。

业绩下行也传导到债务压力上。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融创房地产集团宣布将旗下两款债券进行展期,分期偿债,两款债券待偿还总额超过50亿元,而更多的债务危机可能还潜伏在水面以下。从公开数据来看,融创有息负债合计超22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红线规定的70%,达到83.45%,要度过债务危机的难度不小。

过往,常常化身白衣骑士,去拯救其他危难企业的孙宏斌,也不得不面临自家城门失火。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了提升流动性,融创也开启促销、股权回购等措施,转让深圳冰雪城,抵押青岛阿朵小镇等,以回笼资金。融创“文旅+地产”模式在债务危机面前碰壁。一面,卖优质资产,融创有计划出售文旅项目资产;另一面,随着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融创冰雪也在积极筹备赴港上市。

断臂求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融创,能否实现自我救赎,一切都是未知数。

图片

这两年,餐饮行业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明星开店。从薛之谦的“上上谦”、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到胡海泉的“本宫的茶”、“灥喜锅”,并配合明星探店、网红联动等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实现了巨大的流量曝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靠着明星流量和短视频内容形式,快速蹭上热度的明星餐饮连锁店,近期却不断传出负面,其中最为人所关注的,便是陈赫站台,并与叶一茜、朱桢合伙投资的“贤合庄”。

在2015年正式营业的贤合庄(福建贤合庄),2017年才开设第二家门店。但在短视频红利的催熟下,贤合庄成为明星粉丝变现的途径。从前两年开两家店,到后续快速膨胀到八百多家店的体量,其扩张的背后,源于在2019年签约了四川至膳,后者主做明星餐饮连锁品牌。

签订合约后,新的贤合庄(成都贤合庄)成立,其中四川至膳占股51%,成为品牌“话事人”,快速开启招商加盟模式;陈赫等人占股49%(福建贤合庄),主要在前段做品牌宣传和站台引流。

加盟商也奔着陈赫的明星效应,品牌方也适时通过假排队、低价促销,来营造门店火爆的假象,以及代理“一年半回本”之类的承诺话术,纷纷加盟了贤合庄。但在明星效应热度下降,近五十万的高昂加盟费,总部(至膳)订购食材及宣传物料成本过高,以及疫情冲击之下,被收割的加盟商砸了数百万后,发现回本时间,遥不可期。据第三方数据统计,贤合庄累积倒闭数量达270家,每位加盟商亏损金额,数以百万计。

倒闭潮袭来后,陈赫在五月做了“切割”,退出贤合庄(福建)股东位置,双方再无任何股权关系,加盟商也无法追责陈赫。此前,叶一茜、朱桢也已全身而退。面对加盟商集体维权,以及接连爆出的“收费不合理”乱象。陈赫本人在微博上回应道,自己将保持创始人身份,和加盟商携手共进,并主动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

贤合庄的倒闭潮,背后折射的是明星餐饮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当明星流量效用递减,隐藏的很多问题会击垮门店的经营。

图片

4月中旬,一封邮件把知网的热度,推向史无前例的高点,知网又一次陷入舆论风波。“中科院因千万订购费停用知网”“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知网因“收费高昂”“垄断”再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随后在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知网回应称,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6月12日,知网宣布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

然而对于这“挤牙膏"式的整改举动,大家似乎并不买账,中国的学术传播效率能达到今天的成就,知网模式功不可没。而在向前飞奔的同时,知网也部分偏离了对公平的持守。大家对于知网的怨气在于,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是学者们的学术成果支撑了知网。但它在把持海量文献数据之后,不仅对使用者规定了最低消费额度,更依靠自己的垄断地位,对各高校连年涨价。以低廉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作者的学术成果,报酬方式却成了面额不等的阅读卡,真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尴尬的是,作者不仅没拿到什么钱,在去下载自己的文章时,竟然还要付费。踌躇不前、左右摇摆的知网正在令大家失去耐心。

近日,国家层面又一次出手,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短短两个月,知网身处舆论中心漩涡,正当关切去解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真正成为传播、共享知识的平台才是摆脱负面缠身的局面的可取之路。

图片

5月24日,据“爱彼迎房东社区”微信消息,2022年7月30日起,爱彼迎将暂停支持境内游房源、体验及相关预定。自2022年5月24日上午11时起,用户将不能在平台预定入住/参与体验日期在2022年7月29日(含)之后的中国大陆地区房源,及2022年7月30日(含)之后的中国大陆地区体验;自2022年7月30日0时起,中国大陆地区房源和体验的相关服务将全部暂停。

自2016年Airbnb立足中国市场以来,出境游业务始终是Airbnb中国长足发展的内核,有超2500万人次在中国住进Airbnb民宿。但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公司境内游业务面临着高成本等运营挑战。随着爱彼迎的退出,其在国内市场累积的约50万套房源释出,途家、美团、小猪和木鸟等竞品纷纷开启了房源争夺战。

爱彼迎方面表示,疫情当下,改变是新常态,旅游业也迎来变革。随着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开、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旅行者的出境游需求必将全面释放,因此决定将固本培元,全面服务于出境游。

此外,为了积极自救,除了选择性推出市场,缩减成本外,爱彼迎在国际市场,探索新的增长方向——长租,为用户提供租赁折扣、“先入住后支付”计划等激励政策。在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上,爱彼迎净亏损额大幅收窄至19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1.72亿美元。

图片

极兔速递的快速成长,证明了廉价物流的需求规模。尤其随着社交电商拼多多的崛起,拥有巨大成本优势的极兔速递,曾以一单一块钱杀入国内快递市场,其创始人李杰,曾是OPPO在印尼的高管。早期,极兔速递正是依靠OPPO、vivo的门店网络,实现快速扩张,成为了东南亚头部物流企业,也是其在进入国内市场时的“初始流量”。

而OPPO、vivo和段永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拼多多创始人黄铮,也被人称为“段永平”门徒。外界不禁揣测拼多多和极兔速递的关系。对此,拼多多不得不对外回应,撇清两者的关系。

但供需两端的合力,让极兔速递快速增长,在廉价物流上取得话语权。2021年1月,其日订单量破2000万,国内转运中心近80个,对全国的省市全覆盖。在国内实现这个规模,中通用了16年,极兔只花了10个月。而在去年年末,极兔快递从阿里手中,全资收购百世快递。

收购之时,百世的日单量在2500万,极兔速递的在2000万-3000万之间,合并后二者日单量达4000万-5000万。而且,双方的运单量并不重合,这让极兔速递在拼多多生态外,获得了淘系流量,与通达系的规模差距逐步缩小。

规模的胜利,却无法掩盖“蛇吞象”的后遗症,双方的整合并不顺利。极兔斥资68亿巨额收购,收购之后却因新增资本认购纠纷,股权遭冻结三年。

除了资本层面的问题,业务融合也给极兔带来了许多麻烦。2月,诸多消费者投诉极兔出现快件延误、快递信息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要知道,极兔曾经花了大力气在2021年6月将客户投诉从5%降到了0.5%,融合后的阵痛,或许也将在极兔内部蔓延更久。

而在财务数据上,号称“做好亏两年打算”的极兔速递,的确言行合一,68亿收购百世,业内人士估测其10个月内烧了起码200亿,每单亏损额在0.2元-0.25元,并因低价竞争被地方有关部门处罚。

亏钱扩张,以及收购百世,也重挫了极兔的服务质量。冲击国内快递企业第一梯队的快兔速递,在一份第三方问卷调研中,极兔速递和德邦快递的用户满意度垫底。除了用户口碑外,持续陷入亏损的加盟商“倒闭潮”,更让外界担忧。今年,极兔速递旗下网点拖欠工资,波及员工超过30万,甚至出现极兔速递地方网点老板倒闭、跑路的消息,导致当地快递业务停滞。

在快递业务增速放缓,极兔速递与百世快递不断被拉长的磨合期中,加盟商当下越来越难以承受亏损。为了加速极兔速递与百世快递网点的融合,极兔速递也推出区域拆分、解约退出、合资公司和寻找新加盟商四种方案,但如果要让早期跟随极兔速递,以亏损换未来增长的加盟退出,或者让渡部分业务,不给与重金补偿必然难以达成。

但如若拖着不解决,双方网点融合过程中的低价收购、不退押金、以罚代管和的拖欠工资等乱象会更加频繁的出现。

快速膨胀的业务规模、网点融合的重重阻力与年底达成收支平衡的目标,相互矛盾,极兔速递在达成规模目标后,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1+1>2”的效果,才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图片

最近造车新势力的日子并不好过。前有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懂车帝的直播间安利新品L9,在后排介绍桌板时,几句话引爆了“负面舆论”——“车里如果有老板的话,司机是一个低等级且身份很低的人......开车的人往往是家里的主人,他们努力出去赚钱,不能让他变成一个司机的身份,所以我们在设计车的时候,不允许有任何人来干扰我的驾驶,要保证安全”。

相关视频片段在6月23日上午流出,在微信群里疯传。不用我过多描述,就能大致体会到,这几句话有多大的杀伤力。

而曾被自嘲为“ICU病友”的蔚来,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坠楼事件,造成一位蔚来员工和一位合作伙伴员工罹难。而在后续的公关回应中,蔚来看似是安抚,却急于撇清产品质量问题——“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虽然在发现公众的不满后,蔚来官微删除了微博,重新编辑了一段内容,但却是换汤不换药。

紧接着,又有一张微信群聊照片流出,内容是蔚来公关总监马麟与他人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出来,蔚来的第二份公关文案,是复制了他人的内容,品牌公关总监并在微信群回复道“水军搞不倒我”,这让本受疫情断供影响,造成用户交付延迟的蔚来,雪上加霜。此外,随着原材料电解钴、电池级碳酸锂和镍材料成本上涨,以及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出,蔚来也承受着现金流压力。对此,蔚来也跟随新能源车涨价潮,旗下ES8、ES6和EC6起售价纷纷上调一万元。

其实,2022开年以来,理想过得并不顺。一季度,蔚来在蔚小理中的营收规模保持第一,但营收增速只有24.16%,另外两家营收增速均超过150%。与营收规模对应的,便是蔚来三年累积亏损275亿元,近乎于理想和小鹏亏损相加总和的两倍。

在销量上,2020年在三家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排名第一。但在2021年,小鹏后来居上,登顶销量冠军。在2022年上半年,小鹏和理想销量均突破6万辆,而蔚来垫底,销量刚刚突破五万辆。而有掉队趋势的蔚来,还得面对着与合肥签下的对赌协议,即在两年后营收破1200亿,三年后科创板上市,粗略估算蔚来要在两年后,年销量要突破40万辆,才能达成营收目标。而2022年过半,才五万出头的营收表现,无疑引发外界质疑,并遭到了国际做空机构的抨击。

正是在如此情况下,蔚来原本寄希望于解封后的六月,释放需求,提升业绩表现。但在这一紧要时刻,坠楼事件却无疑给蔚来的下半年,蒙上了阴影。

图片

“疫情前,家里日常会在你这买东西,回老家也会在你这买东西,疫情后,我就失去了你......”

这是在上海封控期间,每日优鲜公众号4月15日发布的文章《不论你在不在上海,都可以看看这条》里的点赞最高评论。虽然文章中,每日优鲜表示已从北京、天津派遣人手支援上海,增加保供,但却无法弥补,其在疫情期间“消失”的事实。

作为生鲜电商领域中,前置仓(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而非远郊)模式的代表企业,每日优鲜主打的是30分钟内送达,用户在APP下单后,每日优鲜附近的仓库会在几分钟内完成拣货、打包和出库,因为离用户更近,所以下单到送达的时间也会极大缩减。

相较于日常的即时性需求,封控期间的囤货需求和物资供应紧张,导致了每日优鲜订单量激增,除了配送人员的扩充,保障运力外,更考验其上游采购、库存容量和产品调配,协同不好容易出现缺货,或者配送错误。

例如,在供应和采购上,叮咚买菜农业直采基地超540个,每日优鲜只有200多个;而相较于叮咚买菜自有食品研发加工厂,每日优鲜自有品牌依赖的是代工模式,后者对供应商的依赖更强,保障稳定供给的能力也较弱。但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每日优鲜拖欠供应商账款,在三月甚至出现供应商聚集在公司总部,拉起横幅讨债的维权事件,这加剧了供应紧张。

因此,相较于制造问题,疫情更是将每日优鲜已存在的问题,放大了。例如,方便快捷的前置仓模式,也存在着履约费用高企的问题,用户补贴、营销投放、人工成本和前置仓租金和建设等等支出,占到净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以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为参考,每日优鲜每单履约费用超过22元。

过高的成本,也反应在每日优鲜捉襟见肘的现金流。截止去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仅为21.72亿元,远低于流动负债的32.23亿元。自2018年开始,每日优鲜在三年时间里,累积亏损108亿元,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数。

为了缩减成本,每日优鲜也在砍掉部分营销预算,以及开启裁员潮,这在部分程度上,造成了用户尤其是会员的流失,以及员工的流动,这又将影响到最终的用户体验。

同样是疫情冲击,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在2020年疫情爆发时,日均客单价触达120元的高位,并受到资本的热捧;时间来到两年后,融资了11轮的每日优鲜,即使抢在叮咚买菜前,流血上市,但终究止不住颓势。相较于被打压的中概股,逐步实现价值回归,每日优鲜股价却一蹶不振,股价较发行价跌掉约98%,但股价持续处于一美元以下,以及未及时披露财报,被美证监会发出退市警告。

对于未来新的增长方向,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给出的答案是“走B端”,推出(A+B)x N战略(A:前置仓即时零售;B:智慧菜场;N:零售云),即抱紧“智慧菜场”、“零售云”。但现如今,这两块业务并未成为每日优鲜的大腿,资本市场也在逐渐失去耐心。

图片

5月19日,餐饮连锁品牌老乡鸡对外披露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上市,近期却负面不断。五月底,一则“老乡鸡未给1.6万名员工缴纳社保”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热搜内容显示,IPO在即的老乡鸡,要求978名员工离职,改用劳务派遣的形式在公司继续工作,三年累积有1.6万名员工未缴纳社保,并多次因劳动争议案件被起诉。

一时间,舆论哗然。在2020年初疫情节点,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曾手撕员工联名信,在声明视频中保证:“哪怕是卖房子、卖车子,我们也要千方百计的啊,确保你们有饭吃、有班上!”

时隔两年,舆论反转得太快。

热搜后的第二天,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便录制视频,来了一场“坦白局”,在个人官微回应这件事情——截止到2021年底,老乡鸡员工总计14503人(1033人为退休返聘),实际购买社保的有12629人,老乡鸡员工的实际参保率达到了93.75%。并就上市事宜表明态度——不会被资本市场影响,不会忘记初心。对于外界质疑,束从轩论述了自己的“长期主义”,对于劳务派遣的表态则是“与事实并不相符”。这份创始人的声明,更多的是为了稳住老乡鸡上市的节奏。

时长七分半钟的视频,内容讲了四点:①媒体引用数据出错;②餐饮流动性大;③有些员工主动放弃参保;④利润单薄,但老乡鸡基本盘稳,不然也不会选择在高门槛的A股上市。

除了引用数据回应参保率外,束从轩并未明确后续改进情况,以及劳务派遣问题也没有事实支撑。而对于招股书上曝出的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劳动争议诉讼、上市前暴涨的参保率(2019年、2020年分别为37.44%、60.16%,2021年为90%以上)等问题,都未在视频中有正面回应。

所谓的坦白局,也显得不够坦诚。老乡鸡能否在A股如期而至,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注:文/湃动研究院,文章来源:湃动商业评论(公众号ID:hangyeyingh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湃动商业评论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