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的“骤冷”很多人还不适应,但回过头看过去两年,靠一两个“双十一”似乎就能把品牌建立起来的透支式成长节奏,今天的短期波动也不值得奇怪。长期来看,消费依然是最能抗周期的赛道,一场以十年为单位的比赛才打完第一节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这不是一个需要焦虑的时刻,但市场逻辑的变化也逼着企业必须要停下来重新思考战略的取舍。当热潮的周期过去,下半场要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挣辛苦钱的时候,习惯了上半场“不差钱”打法的品牌们,怎么调整心态就是个首要问题。
当然,如果能熬过去,潮落或许也是构筑品牌资产的最佳时机。这两年新消费爆发了很多创新,但回归消费者视角,能真正被感知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很多热点终究是表象,趁着噪音减弱的机会,如何在产品、组织等更本质的维度,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不动轴”去构建起品牌真正的基石和壁垒,才是今天新品牌值得反思的问题。
基于此,在此前浪潮新消费举办的产业论坛活动上,我们采访了与会嘉宾C咖小罐膜创始人肖荣燊、参半联合创始人张轶、蓝系创始人丁洁、冰泉联合创始人朱庆庆。
希望他们对于当下变局、战略取舍、组织蜕变,以及接下来的成长节奏和品牌创新等重要问题的复盘和思考,能帮助大家在迷雾之中找准韵脚,柳暗花明又一村。
浪潮新消费:怎么看待和面对过去这段时间,整个新消费行业在资本、流量以及创业生态上所发生的变化?这里面不变和守恒的东西是什么?
参半联合创始人张轶:新消费从来都不新,所有事物的前进都是曲线向上的,潮起潮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周期过程。
有时候市场会过热,有时候市场又会过冷,整个市场的人性反应是一个可预期的事情,我们很早之前就预期到了这一点。
把握好浪头前进和往下的节奏,在市场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样起的时候可以趁势而起,落的时候也可以稳扎稳打。
除了新增变量涌入市场之外,其它所有的变化其实都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无论是流量变得越来越内卷、白热化,还是新品牌冒出的越来越多,都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并不存在断层。
那就意味着你原本就已经在遭受的这种趋势,变得愈演愈烈了而已,为什么要表现得特别惊讶呢?有时候一部分行业媒体会把它特别夸大,但创业者要把这些的感性因素给刨掉,变得更理性一点。
潮落的声音有很多,但潮落也恰好是构筑整个公司品牌资产的最佳时机,当然前提是要做长期的生意。如果你在这个行业里面只是想捞一笔,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
从品牌端的角度来说,我们总是把问题想得很复杂,总觉得要做这个创新、那个创新,但回归到消费者视角,其实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东西真的特别特别少。
我非常喜欢贝索斯的一个观点:消费者看似千变万化,其实底层逻辑从来没有变化过,他想要选择更多、想要便利、想要更便宜。
这三点在过去几百上千年几乎没有变化过,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总能得出一些长期之下的答案,而不是今天有个市场热点,就去追这个热点走,这些终究是表象,没有反映问题的本质。
所以抓住市场那个不动轴,跟着那条轴去走,才是构筑品牌第一性原理的基石。
新品牌“大航海时代”,参半如何社交突围?
蓝系创始人丁洁:对于蓝系来说,一直都是在既定的路线上发展,其实并没有感觉到非常大的冲击和变化。
我对外和对团队输出的,一直都是:产品是1,营销是0。品牌建设首先要把产品做好,这是不变的东西。
变化的永远是流量端,我在消费行业干了十几年,流量一直在迁徙,很多人会把电商分成传统电商和新零售电商,但在我看来是一样的,只是流量在变化而已。
我们只需要把握好现在的流量趋势,重点把产品做好,给到消费者一些好的反馈,同时在品牌端坚持好自己想要做的定位和品牌理念,自然而然品牌力就起来了。
浪潮新消费:面对当下的环境,如何反思过去一年的战略取舍,以及未来品牌壁垒的问题?
参半联合创始人张轶:过去几年,参半处于不断调试的过程,调试得越来越精准,颗粒度越来越小。
这里面最大的感触还是说要有一个阶段的战略重点,一个小创业公司不可能什么都想要,战略重点相当于把资源集中到一点。
这个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压强越大,击穿的可能性越高,哪怕你面对的是一个行业巨头,因为巨头虽然兵力强,但它分散在各个点上,单点上的压强没有你强。
一旦击穿,你的牌面、资源、市场势能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再去做任何一个相同的决定,都跟前一个阶段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首先单点击穿,之后再思考下一步,如何去横向跨入第二个领域。
我们自己品牌关键词的判断,也是我们核定的不动轴:一是要把整个口腔护理快消化;二是全渠道无差别地去覆盖;三是大流通,我们做的一定是普惠民生的产品。
这是我们的品牌基石,到最后不是去思考要做什么事情,而是做哪些动作才能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才能服务更多人群的口腔护理需求。
比如我们现在有漱口水这个产品形态,可能覆盖到了很多人。那剩下的是需要更小规格的漱口水,还是需要更新的产品形态?我们永远是从消费者的视角去思考。
至于壁垒,我觉得任何一个领域的竞争关系都像是一座冰山,可能大部分是沉在水底下,冒出水面的只有小部分。
大家总喜欢说某一个领域,竞争者有多少多少,但其实你只要是沉在水面底下,消费者都看不到你,消费者只能看到冒在头上的那小部分,底下这部分延展了一英里,还是两英里对你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
你只要关注,当你能看到消费者,消费者也能看到你的时候,消费者会希望你做什么样的事情,就够了,冰山下面长成什么样真的跟你关系不大。
C咖小罐膜创始人肖荣燊:取舍问题的核心还是要回到企业最关键的点:产品,我们整个团队在产品上花的时间比过去做品牌创业的精力会更多。
比如小罐膜为了把整个产品做得更有差异化,我们推迟了近4个月的上市时间,为此我们跟华南最优秀的包材工厂,一起去研发包材的独特性,然后和最好的膏体供应商一起研发膏体,中间还经过消费者200人次的测试,整个闭环比过去多用了四个月。
但这四个月从今年(2021年)的结果来看是值得的,前面的慢反而变成了后面的快。
所以我觉得在变与不变的部分,我们更追求一个点上的极致,就是把产品的差异化先做到极致,然后内容、流量和组织等一系列配套,循序渐进地就完成了。
冰泉联合创始人朱庆庆:我从品类的角度来讲讲对护城河的理解,其实在大的品类里面会有优势品类和弱势品类,比如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香皂,都是个护领域的品类,这里面的优势品类就是洗发水。
比如力士做好了洗发水,再去做护发素、香皂、沐浴露,大家都是认可的,但舒肤佳做香皂,要出一个洗发水你会买吗?不会,因为香皂不是优势品类。
那在口腔领域,牙膏是占比最高、渗透率也最高的优势品类,当我们打造“口香牙膏”这个概念,去占住优势品类制高点的时候,再去做漱口水、口喷等产品,其实是一个优势品类对弱势品类的延伸。
消费者也会觉得自然而然,因为我们冰泉做的口香牙膏,它解决的是人们在交流亲近过程中的尴尬问题,这个问题在早晚是用牙膏来解决,上班或饭后可能是用漱口水来解决,平时约会放在包里的可能是用口喷来解决。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顺着消费者的感知和认知,而不是反其道去教育。
蓝系创始人丁洁:关于取舍,很多人看到我们的包装或者视觉形象会跟我说,好像这个品牌会有一部分人不喜欢。我说不要太在意,新品牌一定要有足够的个性,要让全部的人都喜欢你,就是没有个性。
所以我们舍弃的可能是部分消费者,但是我们抓住的是特别想抓的那部分非常核心的消费者。
至于构建壁垒,我们跟科斯美蒂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现在整个市场上很多人在做男士、男颜经济,但像我们这样把产品做到这么深的,还比较少。
我们希望真正在产品研发端能够针对男性肌肤去做开发,因为男生的肌肤跟女生差别还蛮大的。男性肌肤有三个特征跟女生大相径庭:
第一是男性整个角质层比女生厚25-30%,比较难渗透,所以要通过一些小分子的成分去渗透肌肤;第二,男性的出油率要比女生高。男生的干性肌肤占比不到10%,大多数都是油性或者混油性;第三个男性毛孔比较粗,不仅难吸收还容易流失。
所以我们针对男性肌肤,会加入一些锁水的成分,然后针对性地做一些开发,同时无论是在外观,还是香味,也会针对男性的喜好,做一些调整。
浪潮新消费:在经营品牌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一些蜕变?需要持续突破和更加深入去解决的是什么?
C咖小罐膜创始人肖荣燊:过去我们去做一个新品推广,基本是要准备3000-5000万的投入,才能完成一个产品的测试。
但现在因为有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有非常好的D2C数据化分析工具以及正向的快速反馈,可以非常快地去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卖点、体验,包括需求上的满足程度是否合适,可能现在300-1000万就能完成一个产品的深度测试。
所以现在很多决策变轻了,但另一方面,整个组织的迭代速度变得更快了。
我们从0-1亿可能就要用一年的时间,现在我们1个亿做到3个亿也是一年,从3个亿做到10个亿可能还是一年。
这样就要求我们的组织迭代速度比过去快很多,也意味着进入我们组织的人才,他的经验、场景、宽度如果不能有非常好的学习和迭代,那6个月之后我们组织就会遇到瓶颈。
所以整个组织迭代的速度远比企业的经营迭代的难度大,用一年时间要完成组织两级到三级的跳跃。
参半联合创始人张轶:每年都在长足进步吧,我们是一个比较新的团队,不是新消费的行业老兵,而是从互联网各个领域过来的。
一方面,我们在学习大量的行业经验、knowhow;另一方面,我们确实每年都在感受到,可以把原来跨领域的经验、思考融入到行业里面去。
所以我觉得我们始终是感觉在做一个创新的事情,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思考是看看谁做了什么,把他复制一遍。我们永远思考的是,这件事情怎么把它做得不一样,寻求不一样的方法论。
对于现在的竞争环境,每一年都在发生变化,比如今年的流量环境,比去年是千变万化,或者直播的规则稍微改一改,KOL又倒下了几个等等。
这种信息密度是指数型上升的,现在比五年前加速了不知道多少倍,信息密度或者竞争格局的密度,只会愈演愈烈,并不是说到了明年就会缓下来,只会继续指数级上升。
冰泉联合创始人朱庆庆:我觉得需要持续突破的是创新力和好奇心,这不是一句表面话,有时候人需要多问一些。
比如人家说要做某件事情,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是常识,以前都这么做,或者说别人都这么做的,但是作为创业者要具备不断思考“为什么”的能力。
一定要有好奇心和创新力,敢于打破常规,不要去想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过去是怎么做的,应该想的是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我看到很多创业者也都很年轻,有很多90、95后,他们比较优势的地方在于自己就是消费者,比较容易去感知年轻人。
对于我们这种中间状态的来说,只有永远保持好奇,才可能永远去跟我们的年轻的Z世代、00后做沟通。
浪潮新消费:用户的需求周期越来越短了,品牌如何实现持续创新?
C咖小罐膜创始人肖荣燊:产品的创新本质来自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分两方面:
一方面是体验型创新,是小罐膜在第一阶段做到的,要真正满足消费者更长远的需求,还是要用科技创新带来更好的效果呈现。
一开始的时候,在体验上的创新是能够让消费者非常快速地了解和理解品牌,因为我们用小罐的规格,多功能、自由组合的方式满足了她体验上的快和简单。
但其实我们80%的精力并不在体验上,而是在料体的有效性上,这些料体的有效性不断地堆高我们的成本效应,技术含量的浓度,以及对生物学、医学、皮肤学的理解。
我们在做研发的时候,用了医学的一些理念,跟医学的高端人才也做了深度合作,既考虑了传统化妆品在肤感体验上的需求,同时还跟原料商去深度地对化学、生物学的需求做组合。
所以说短期我们很难全面地呈现给消费者,在第一阶段实现体验创新之后,我觉得消费者也会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是基于技术内核创新的品牌,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美妆界的特斯拉,成为一个技术驱动、有极客精神的产品公司。
当然,技术驱动不代表体验不好,现在的消费者既要有料,又要有趣,它是一个两面需要兼顾的东西。
注:文/李知一,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公众号ID:lcxinxiaofei),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