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普遍的焦虑、困惑、情绪在所难免。在魏臻看来,中国PE的长足发展需要从业者对过去、现在、未来做全面的思考。
首先,要减少路径依赖。过去20年,中国PE是全球化、人口、互联网等多重红利叠加的受益者,但这也导致行业在投资风格、方法、赛道上产生了相当程度路径依赖;
其次,要拥抱变化,勇于创新。变局孕育机会,中国PE要勇于探索投资新模式,抓住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的新红利和新机遇,多维度、全方位地拥抱中国未来发展战略。
回顾美国PE行业的发展历程,其真正崛起于上世纪70-80年代,那是一个经济非常艰难,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期,却也为之后20年之久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当下的诸多不确定性,或许正如魏臻所述,“未来的10年,将真正定义中国PE”。
投资孩子王背后的故事
投中网:华平投资的孩子王去年在创业板上市,这是一个10年陪伴的佳话,从一开始的6家店起投,到近如今的500家门店,近百倍的增长,长期陪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魏臻:华平的定位是“企业家成长伙伴”,企业的成长,不是拔苗助长,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要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规律、管理层的节奏,一起陪伴着它成长,一定要长期、耐心、跨周期。孩子王的投资是华平长期陪伴优秀企业家成长的一个缩影。
华平的使命是“企业家成长伙伴”,所以当我们遇见汪建国(孩子王创始人)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的时候,我们跟他的合作是长期的。我们第一笔投资是在2012年完成,第二笔在2013年,在2016年,我们抓住了一个市场比较好的窗口,退出了我们在孩子王的投资中的一小部分,把投资成本在2016年就已经完全收回,这让我们很有定力接下去继续长期陪伴。所以这其中,一方面是基于对企业家的支持和信任,另外也是基于我们积极主动的DPI管理,让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耐心。
长线伙伴不只是在一个投资上能够给企业家长线的支持,我们希望跟他们合作成功以后,不止一次合作,多次合作。在探索产业和资本合作的新模式上,我们和汪总携手走在了PE行业的前列。
2020年的春天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联手一起收购了中国第二大的化妆品集合店——妍丽,我们希望借助我们雄厚的金融资本力量,结合汪总产业资本对零售行业的经验,把妍丽做的更大、更强。我认为,类似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联手做控股型收购,可能是下一阶段中国PE发展的一个新的主题。
2021年,我们和汪总又一起投资了中创新航——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公司。这是我们第一个纯人民币投资项目。汪总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一方面是成为了我们人民币专项投资基金的LP,同时汪总的五星控股旗下的基金也追加了对中创新航的投资。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互补上。中创新航是江苏金坛的龙头企业,汪总是江苏金坛的知名企业家,在当地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声誉,对我们深入了解这家企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华平对整个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大量研究,也给汪总增添了信心。
短期焦虑不影响长期信心
投中网:您对于接下来几年的退出趋势怎么看?
魏臻:最近大家可能对未来退出有相当多困惑,原因是以往比较熟悉的一些退出路径,产生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我觉得一些转机正在发生,现在去猜测太多也没有意义,时间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首先看一下美股。美股是全世界最大的二级市场,其资本深度和流通性是首屈一指的,对新型的业务模式也是比较欢迎的,而且上市机制比较灵活。我觉得美股这些特点,港股和A股都是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的,这是一个成长的必经过程。
接下来说一下港股。港股历史上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上市,最近的波动性也反映了它的一些弱点。因为港股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中心,缺乏本地的散户,投资的主体机构通常都是来自于海外,这也导致了定价权其实是掌握在对中国本土情况缺乏最深刻了解的群体手里。因为这样的特点,港股整体的流通性和资本池的深度跟美股和A股是不能比的。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我们首先需要问的是,中国需不需要香港这样一个跟国际接轨的、离岸的、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中心?我想大家的结论肯定是一致的,我们是非常需要的。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否通过中国的力量去帮助港股改善它的一些弱点?我觉得是完全有机会的。比如中国有3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有没有可能拨出一部分参与到香港市场当中,这样就会为提高港股流动性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最后说一下A股。我觉得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跟本土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日本的索尼和丰田,德国的大众,这些企业成长所需的资本超过90%都是在本土资本市场上融到的。中国长期的发展,A股肯定是一个最重要、最具战略性、最可控的资本市场,所以一定要做好。对我们所有的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A股长期来说也是一个最关键,最根本的资本市场。当前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和外部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双循环、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下,A股市场肩负着为中国硬科技领域民营企业融资,帮助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突破“卡脖子”环节关键技术的重任。所以,A股对于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投中网:华平会推出自己的VC或早期基金吗?
魏臻:华平是一个有着非常灵活投资策略的投资机构。
例如,大概10年前,我们对中国的电商发展非常看好,我们跟两位优秀的企业家——沈晋初和孙冬平先生——共同创立了易商(ESR)。如今,易商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商物流仓储开发和运营商。纵观其发展历史,从最早30万平米的仓库,到现在2千万多平米的仓库,大概增长了60多倍,资产管理规模达1400亿美元,这是一个典型的VC捕捉到的增长机会。
再例如,极智嘉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企业,现在是全球物流仓储机器人的第一名,我们在B轮就领投了这家企业,同时也追加了C轮的领投。B轮和C轮,通常行业也会认为是VC的一个轮次,但是当我们看好一个行业,看好一个团队的时候,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投入。
当然,华平作为一个管着巨大资金规模的PE机构,我们也是非常擅长投晚期的。例如,去年我们和管理层一起完成了58同城从美国的退市,整个交易规模达到87亿美元,是近年来最大的一笔私有化交易,这样的投资规模VC肯定是没办法做的。
总之,华平对自身的定位更多是捕捉增长,从轮次上早、中、晚期我们均可非常灵活的参与。
投中网:华平近期完成了28亿美元的“华平亚洲地产基金”募资,这是全球募资规模最大的首发地产基金之一,发力不动产资管业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最看好地产行业中的哪类资产?
魏臻:我们首先要把“地产”两个字准确的给定义一下。GDP“去地产化”里的“地产”,主要是指住宅。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成熟,地产行业会涌现很多新的,非住宅类别出来,比如说仓储、工业园区、停车场、数据中心等。
我一直跟我们LP说,华平在中国地产的策略是高增长的地产企业,它背后的驱动力其实跟投资TMT、医疗等概念是相似的,只是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他们拥有一些底层的硬资产。
例如,数据中心背后的驱动力是移动互联网,包括5G、社交媒体、IT数据、云计算的爆发性增长。这些数据储存在服务器,服务器在数据中心存储。所以,华平投资的高增长地产业务模式,跟国家GDP“去地产化”的方向其实是不矛盾的,和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
多维度、全方位拥抱中国资本市场
投中网:华平接下来布局的重点是什么?
魏臻:未来8-10年内,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刚才提到,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本土资本市场。作为开创了全球和中国的PE行业,深耕中国30年,千亿级规模的头部投资平台,华平肩负引领行业未来变革的历史使命,战略目标和定位均有别于普通的PE。
华平的战略使命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扎根拥抱中国的资本市场变革”。近期的战略举措包括参股华宝基金,拥有其49%的股份,开创了PE大比例入股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的先例,其背后是我们对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的长期看好。
此外,华平近期已向证监会正式申请成立一个新的A股券商牌照,华平也是中国首家发起设立证券公司的PE。我相信,券商牌照将给华平带来全新的竞争维度,更有利于我们长期深耕未来中国本土的资本市场的机会。
另外,华平今年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开始募集我们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
长期看好中国PE市场的投资机会
投中网:当下的投资环境会让你和团队感到焦虑吗?
魏臻:最近二级市场非常动荡,疫情又有一波新的突袭。我跟很多一级市场的同行们交流,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觉得短期焦虑并不代表长期缺乏信心,也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有这些焦虑。我入行20年,中国整个行业AUM大概涨了100倍,全世界所有的投资市场,只有中国有这样大的增长机会,这也是我们所说乐道的行业“黄金20年”。
而过去20年的顺风顺水的一个弊端,是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路径依赖:
首先,是单一模式,以成长型投资为主。过去20年,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以VC为导向的,天使轮,A轮,B轮,C轮,IPO前,IPO后退出这样的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路径;
其次,是高度依赖中国经济的β,以及消费互联网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例如,MSCI China指数中消费互联网的占比一度高达近50%。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的20年发展,肯定跟之前会非常不一样。在这样一个深度变革的大环境感到焦虑,我觉得非常正常。
历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慰藉。回顾历史,定义美国PE行业的,恰恰是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非常艰难和充满挑战的时期。那个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种族矛盾大爆发,通货膨胀接近20%,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滞胀环境。在企业层面,家族企业面临家族传承难题,非家族大企业普遍得了大公司病,比如没有清晰的大股东,管理层人浮于事,小股东利益不一致。恰恰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中,美国的PE行业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奠定了美国PE行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
回到当下的中国,我有信心,未来的10年,将真正定义中国的PE。
首先,中国依旧是一个成长型的经济体,现在整体GDP近18万亿美元,今年目标是增长5.5%,一年的增量相当于韩国的GDP,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增长量。因此,今后十年,中国整体的环境还是充满了增长机会的。
其次,行业整合将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最优秀的中国PE将引领PE行业的创新。所以,面对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国PE需要仔细分析和强化自身的资源优势。
具体到华平,我认为有四大优势:
第一,资本资源。凭借着庞大的基金规模,完成大规模的投资和交易;
第二,行业资源。要深深扎根在一些战略性行业,与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家、战略玩家结成伙伴关系,形成资本和产业的互补,完成一些改变行业格局的大手笔投资;
第三,管理资源。帮助企业家把木桶的每一个板都做实。例如,华平在中国有30多位投后管理人员,为我们的投资企业,提供数字战略、财务管理、品牌公关、人力资源、银行融资等全方位的服务。
第四,全球资源。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必将是世界级的企业,这个过程中,非常需要像华平这样拥有全球网络和资源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帮助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助推器。
投中网:哪类创业者是你心目中必须要投到的?
魏臻:每个人心中最理想的企业家、创业人可能都不太一样,因人而异,因机构而异。
PE行业的存在是要为LP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回报,这个回报包含分两个部分:能力(α)+运气(β)。过去的20年,我们很幸运亲历了一个充满β的时代,时代也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当β多的时候,需要我们的α相对少一点,这可能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相同的。
未来的10年,我们会看到更多凭借α获得成功的企业家,这将是一群非常善于创新、自我突破、学习、资源整合和拥有国际视野的新生代企业家。
注:文/张楠 黄莺,文章来源:投中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