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挑战特斯拉的“黑马” 11万台充电桩的“钱景”

雷宇 2022/01/06 15:13

俗话说,车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两年,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最大风口莫过于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桩装置作为电动汽车的“粮草”,场上玩家众多且竞争激烈。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随着价格下降,电池续航时间和续航里程延长,204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新车销量的一半以上。利基市场正在成为主流。

不论是大众、福特、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还是ABB等传统工程公司,充电设备角力场上竞争激烈。这其中,一匹“黑马”正以73%的欧美市场份额成功“超车”,占据充电桩届“霸主”地位,它就是来自美国的ChargePoint。

目前,上市还未满一年的ChargePoint市值已达60.11亿美元,相较2021年初上市时的24亿美金,涨幅150%。

01

ChargePoint成长史

ChargePoint作为全球最早布局充电桩的公司之一,以不持有充电桩,仅提供运营和维护服务的“轻资产模式”,成功建立起覆盖北美、欧洲等地区17个国家的充电网络:

2007-2012:美国起家,开发商业场景充电站市场。运营充电桩1900台,同期美国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1.6万台。

2012-2016:业务领域扩展至加拿大,充电桩应用场景从商用拓展至商用、车队、家用。运营充电桩3.6万台,同期美国、加拿大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20万台。

2017-2020: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至欧洲部分国家。运营充电桩11.4万台,同期业务覆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40万台。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ChargePoint共完成8743万次充电服务,累计充电量8.56亿度,驱动电动车行驶43亿公里,替代4.07亿升汽油。截至2021年10月,ChargePoint在全球已拥有约20万个合作端口。

作为充电桩行业龙头,ChargePoint自2009年创立起至上市前,共融资超6亿美元,戴姆勒、宝马等汽车巨头参与投资。ChargePoint于2021年初SPAC借壳上市,上市后估值为24亿美元。

成长于美国加州的ChargePoint,在美国几乎还没有新能源汽车的2007年,就抢滩布局了充电桩市场。其创始人Richard Lowentha曾表示,自己在创立之初就坚信,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未来。

作为连续创业者,Richard Lowenthal在创办ChargePoint之前,曾担任库比蒂诺(苹果电脑全球总公司所在地)市长,并在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公司和Berteleda咨询公司担任多年高管。

丰富的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让他提前预判到,下一个黄金赛道指向新能源,并将触角精准触达到更细分的充电桩行业。

由于美国的汽车拥有量远多于车库数量,且电力供应难满足高峰时段密集的用电需求,ChargePoint决定从公共充电领域切入。

通过在停车场、街边等公共区域铺设充电桩装置,不仅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而且因为分散了车主们原本统一的充电时间,还一举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很快,ChargePoint的公共充电站网络系统迅速占领了70%的市场。

在取得“绝对优势”后,ChargePoint将目光投向私人充电市场。目前,ChargePoint已形成以“商业、车队、家庭”为核心的用户圈层。

不过,纵观ChargePoint的发展之路,外界普遍认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对了两件事:一是其特有的“轻资产模式”让企业实现了低成本迅速扩张;二是其充电桩的高兼容性,打破了电动汽车品牌间彼此孤立的充电装置,将几乎所有品牌的电动车都收入麾下。

02

轻资产模式撬动利益最大化

用有限资产,获取最大收益,是所有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变轻”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必然。

在充电桩的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如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燃油车占位等痛点,加上各品牌、平台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运营商缺乏流量变现手段,有行业人士称:“干这行,挣钱挺困难。”

Richard Lowenthal深以为然,他认为,如果只着眼于前端充电桩装置铺设,很难实现营利。只有依托后端强大且稳定的运营及服务能力才有可能“转亏为盈”。

作为充电桩行业龙头老大,ChargePoint决定率先试水,以“轻资产模式”以小博大,试图趟出一条适配之路。

何为“轻资产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寄希望于服务,来取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重复购买。这与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的“使用而不占有”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为一种投入资本较低、周转速度较快、资本收益较高的运营模式,“轻资产模式”下的ChargePoint实际上并不拥有这些充电装置。通过与业主“共建”的经营模式,ChargePoint几乎是“免费”将充电桩卖给各业主。

但不要误解这种免费。

正是因为洞察到充电桩背后的多种消费场景,ChargePoint才决定用这种“免费≠不要钱”的方式,将目光着眼于更长期、稳定、有黏性的日常消费场景。

2013年10月,ChargePoint正式推出“Net+”计划,业主只需支付很少一笔费用就能拥有这些充电桩,而且还可自由定价。但后续业主们,即充电桩拥有者,还需利用其盈利,分期支付之前购买充电桩的费用。除此之外,持续性的运营及维护的费用也是支撑起ChargePoint充电桩“帝国”的半壁江山。

以商超为例,作为充电桩的主要购买者之一,各大商超往往借由免费充电服务吸引顾客,顾客也时常因为免费充电而花更多时间购物,无形中增加了商场的营收。ChargePoint则通过每月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和运营费,与商超形成了“利润共享”的合作关系。

简而言之,ChargePoint部署下的“轻资产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交易闭环的“一锤子买卖”,而且,因其看到孤零零的机器背后,充电生态网络的巨大潜力,成功为充电桩行业实践出一条成功且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在“轻资产模式”的助力下,ChargePoint的市场规模得以迅速扩张。截至2020年9月底,ChargePoint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1.4万台,而这个数字在2018年9月底,仅为4.7万台。短短两年间,ChargePoint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56%。

03

营收季度充电收入翻倍

日前,被称为美国充电桩“霸主”的ChargePoint(股票代码:CHPT)公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为6500万美元,三季度累计总营收为1.62亿美元。

根据最新一季财报数据,ChargePoint第三季度联网充电收入(Networked charging revenue)为47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60万美元上涨111%,表现不俗。

除此之外,订阅收入也有小幅提升。相较去年同期的1080万美元,2021年第三季度订阅营收为1340万美元,增长24%。据了解,本次订阅涨幅主要体现在北美、欧洲的商业、车队和住宅等垂类市场上。

此前,ChargePoint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营收分别为4051万美元和4906万美元。其中,第一季度主要受“创纪录”的客户增加和电动汽车需求的推动,营收同比增长了23.6%。第二季度的表现也在公司管理层的预测之中,据悉,公司管理层曾预测,ChargePoint第二季度营收将在4600万至5100万美元之间。

2021年,ChargePoint可谓全面发力。不仅对外宣布将为所有类型和规模的车队提供最全面的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组合,而且,其与梅赛德斯的合作、对电子移动设备供应商has-to-be的收购协议,都让坊间预期大涨,市值于2021年6月初甚至一度飙涨至100亿美元。

2021年8月,ChargePoint还以7500万欧元现金收购ViriCiti,该公司是一家电动巴士及商用车队电气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更加速了ChargePoint在欧洲市场的电气化步伐。

ChargePoint对外表示,ViriCiti将通过整合信息源来优化电动车队运营,包括电池管理、充电站监控、与OEM无关的远程信息处理、车辆维护和车辆运营数据,从而增强ChargePoint车队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组合解决方案。

此外,据了解,ChargePoint在第二季度还进行了二次发售。

国际知名投行Stifel的分析师Stephen Gengaro曾表示,随着电动汽车上路数量的增加,未来20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能会超20%。据估算,到2030年,美国和欧洲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将达到600亿美元,预计2040年将超过1900亿美元。

作为美国充电桩行业领先企业,ChargePoint和Blink Charging分别被Stephen Gengaro赋予“买入”和“中性”评级,目标价均为29美元。Stephen Gengaro认为,ChargePoint将在2024年产生正向自由现金流。

2021年9月,Chargepoint还登上国际投行Jefferies的“特殊”上行股票名单。该公司认为,Chargepoint能够充分利用其规模集成硬件、软件和服务功能,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57%。

还有国际分析师表示,凭借其强大的充电网络和轻资产业务模式,ChargePoint在二级联网充电市场份额已达到73%,是其最接近竞争对手的7倍。

足以看出,二级市场普遍看好ChargePoint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的领先地位和能力。而据其最新财报数据,ChargePoint的确正在逐步稳固自己的领先地位。

伴随“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逐步推进,充电桩作为汽车电动化的基建保障,在我国也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左右臂”。

通过借鉴国际行业龙头的发展轨迹,能够帮助专注于信息技术、流量赋能、精细化管理的轻资产充电桩运营商,在为传统运营商“减负”的同时,探索更多产业升级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