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消费好像风光不再了。
今年上半年,新消费领域以390亿元的融资规模远超去年全年,但从下半年开始,相关投资趋于冷静。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国内新消费领域投融资事件共计127起,环比7月回落17%,9月则是109起,环比下跌14%。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网红新消费品牌的复购率低至两成以下。
复购率是品牌成功的要义。如若将钱投错了地方,产品力得不到保障,涌入再多的流量也只能引起一时喧哗。然而问题是,当金主找上门,又有多少KOL可以恪守底线,不为水涨船高的代言费所裹挟?
但这些人的队伍里绝不会出现罗永浩的身影。
罗永浩向来被外界定义为有情怀、有“精神洁癖”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与网易严选联合发布的一部吐槽广告创意的短片上,我们再次领教了罗永浩的这一点:当广告公司带着吸睛、出格的创意上门邀约时,罗永浩的反应不仅是坚决say no,还反手对“好东西”给出“三个一”的企业级理解。
这一理解与网易严选一拍即合,网易严选顺势回应:明年广告费砍掉80%,直接补贴给用户。
罗老师说的对,我们不要套路,直接告诉大家#啥是好东西1111款好物全年底价 尽在网易严选APP和各大平台旗舰店 #1111视频号直播好物节
视频号
在新消费投资趋冷的当下,品牌回归产品已是大势所趋。值此时点,网易严选“三个一”的标准能给新消费品牌带来哪些启示?
1
做好营销就能成功?流量红利终有时
“拍个广告还要上太空、做特效、练颠勺……还要拍床戏?!我不排斥广告,但反感浮夸的套路,只要产品做得好,直接告诉用户啥是好东西不就完了吗?”
在这支以“剧中剧”为特色的TVC里,罗永浩对找上门的广告提案发出上述吐槽。
这些提案确实噱头满满:明明是卖锅,非要借《2001太空漫游》的运镜创意表现一个煎蛋的颠勺;明明是卖鹅绒被,非要创造一个雷雨交加、女主失恋的场景叙事……
被用滥的《2001太空漫游》片头尽管是夸张一例,但市面上确实有许多广告花着高价预算,借着高级的镜头技巧,兜售着最日常的消费品:在棒棒糖里感知幸福,在巧克力中遇见命中注定……
这种广告表达与消费者真实的需求脱节了。换句话说,这部短片折射出了一个庞大的乱象:新消费品牌过于依赖概念营销、流量导入。
在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潜力之下,许多品牌的市场洞察直接从新品类降维为新概念。品牌们以为新概念的锚定意味着用户心智的占领,但他们却没意识到:这些被流量、KOL验证过的商品终将面对时间的审判。
互联网早有人总结出了新消费品牌的营销三板斧:社区种草、KOL代言、直播带货。
诸如此类的公式层出不穷,但这些公式却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新消费品牌的想象力:一些创业者以流量为目标,一旦品牌在营销公式的运作下后实现惊人增长,他们便以此为砝码向投资人索要更高的估值。在这场流量的绑架中,KOL也因此受益,其身价随广告主的涌入水涨船高,日渐高企的种草费成了广告主的心头之痛。
过度追求噱头和流量,使新消费的创投节奏早已变形。据报道,某投资经理曾对品牌方放话:“某某竞品这个月已经从300万涨到700万了,你才涨了100万,为什么不追着人家做?”
但这么做的后果是变低的ROI和惨淡的复购率。以某著名品牌为例,其投放转化率只能堪堪达到1:0.8,而过去一年里,只有不到1成的用户产生复购。
这让我们意识到:流量导入固然是新消费品牌的永久课题,但拿什么转化和留住消费者则是这一课题中的难题。
在社区种草时,颜值高不高一度被视为流量导入的关键。新消费品牌们把视觉作为激活用户认知的核心手段,高薪聘请国外的设计师更是不在话下,但有了品牌视觉后,产品到底好不好用?价格到底是不是合理?空有一副“好看皮囊”究竟能不能长久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单维突破无法带来真正的成功——一个亮眼的设计当然值得视线的流连,但缺乏实质的功能创新和合理的价格设定,流连只能是一次美好邂逅。
被捧上风口的新消费品牌正面临补课。
2
新消费品牌到底应该做对什么?
再回到罗永浩出演的短片,我们或许有所启示。
同样是卖锅、卖羽绒被,在推翻合作方的若干创意后,罗永浩为网易严选的“严选标准”如此总结:一个突出的设计,让用户印象深刻;一套务实的功能,让用户相见恨晚;一个良心的定价,让用户没有负担;
为了让新消费品牌留住人心,为什么偏偏要从设计、功能、定价这三个方面入手呢?
首先,就像眼睛之于人,设计之于产品也是留住用户的重要窗口。在眼球经济大行其道、流量成本日渐高筑的当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在留住用户后,功能则为眼球时长的停留、用户的深度体验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最后,在功能受用之后,不少用户产生了购买意愿,但最终的流量转化还要落在购买力上——一个合理区间的定价将促进成交。
如此来看,设计、功能、定价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决策逻辑链。从新消费品牌产品被端上货架那一刻开始,它便会经受来自设计、功能、定价上的考验,这既是罗永浩对其“美学执念”的一贯坚持,也是网易严选对品牌严选的“黄金标准”。
设计、功能、定价之于产品缺一不可的性质,类似于水桶效应——即使有任何一项远超业界水平,只要有一项短板,其市场反响或许差强人意。而能将产品做到三维全面的品牌,无一不实现了更旺盛的品牌生命力。
在新消费的舞台上,有一些品牌因做到了“三个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明星,比如完美日记、WonderLab、三顿半等——“三个一”帮助他们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让他们经受住了市场的验证。
事实上,如果把设计、功能、定价理解为产品的三维,那些三维有明显优势,同时亦有短板的产品,往往在最开始就把消费者劝退了:消费者要么留下了普通的初见印象,要么对产品利益感知不强,要么对定价望而生畏。
那些三维比较平均,都过了及格线的产品,往往成为用户真正的心头好,为其撑起了朴素日常的半边天。
3
网易严选也是新消费品牌?原创品牌超六成的“爆款制造机”
在罗永浩出演的短片里,俯拾皆是的广告金句高度浓缩了产品的“三个一”标准。
除了那些为罗永浩量身定制的,例如“身负6亿巨债,仍然能沾头就睡”,还有很多产品纯粹从设计、功能、性价比角度出发,以精炼短句道出用户痛点。
举例来说,3D悬挂腰靠工学椅广告语就是“颈肩腰腿四重承托,坐着舒服,午睡更舒服”,用户能强感知到产品对坐与午睡两种场景的兼顾;负离子速干吹风机广告语是“负离子护发恒温不烫头皮,一首歌时间吹干头发”,一首歌的时间既不长,还很放松;铝框拉杆行李箱广告语是“从18米高处跌落都摔不坏,举重若轻,推行轻松,出差旅游,登机方便”,这既有产品力,还带出场景……
在做到“三个一”之后,品牌和消费者沟通好像都变得容易了起来——千万别把自己的优秀藏着掖着,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诚实地讲出来就好。
在网易严选,这样拥有合格三维、又深谙沟通之道的产品比比皆是。拥有“严选标准”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背后的道理远远不止于此。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年恰逢网易严选成立五周年,网易严选正逐渐从过去的ODM阶段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即网易严选不是电商平台,而是定位新中产的生活方式品牌,发力新消费品牌赛道。
这也意味着,“三个一”标准,将是网易严选作为新消费品牌对其产品力的基本保证。
之所以在新消费赛道如此拥挤的今天,网易严选做出如此重大的转型,还源自其早年深厚的行业积累。
从ODM模式起家,网易严选通过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推出了大量拥有亮眼设计、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通过在缺乏头部品牌的家居生活领域发力,网易严选已成为原创商品占比超过六成的新消费品牌。
在未来布局上,网易严选还推出原创情趣用品品牌“网易春风”和智能硬件品牌“网易智造”两大独立子品牌,以覆盖更多新消费领域。
作为转型中的新消费品牌,网易严选的市场反响如何呢?
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网易严选,其出现频次已经稳稳超越了那些靠流量三板斧闯出来的新消费品牌。
在过去几年,网易严选利用数据挖掘识别出了若干潜在的市场机遇点:2017年的电动牙刷,2019年的筋膜枪,2020年的冲牙器,无一不是乘着市场的浪潮乘胜而归。
在短片中出现的“三个一”代表单品——人体工学椅、泰国乳胶枕、行李箱等,都是网易严选销售过亿的明星单品。
更亮眼的是,去年双十一,网易严选全价猫粮拿下了淘系国产猫粮销售的冠军。今年618,凭借多款热门宠物单品,网易严选成为入围“京东宠物实时竞速榜”TOP5中唯一国产宠物品牌;除此之外,它还凭借人体工学椅等爆款单品,登上6月18日当天家居日用销售榜第一。
这些爆款的诞生,并非源于运气。
网易严选有着一套严谨的产品策略:先从消费者那里收集声音,将分析得出的真实需求发送给上游制造者,生成订单。
具体来说,网易严选的商品在初次上线时会采取首单小批量试行的模式,通过严选App的私域流量提供商品给核心用户尝鲜,并收集用户反馈,在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后,基于严选大数据体系得出产品的优化建议。
这样一条高效的用户反馈链路,在网易严选优质供应链的加持下,发挥出了极大的产品迭代能力,可以高效地打造并复制爆款。
值得一提的是,网易严选拥有独家的铺货方式,那便是自家的App和官网。拥有私域流量池这件事意味着网易严选可在“三个一”的标准上游刃有余,不必被流量成本所裹挟,能为产品争取更多空间。
4
尾声
回望过去,新消费全面崛起的历程,也是新中产人群的崛起史。
由于这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年龄在25-35岁的人群往往拥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更高价值的产品需求,致力于为新中产提供美好生活方式的网易严选有着清晰的使命:基于大数据技术,将真实的用户需求反馈到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中,并依据“三个一”标准导向稳定的销售循环。
在这次短片前,罗永浩与网易严选的合作就曾创造这样的奇迹:罗永浩直播间10s便售罄5000把人体工学椅。今年双11,网易严选和罗永浩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在此之外,从ODM电商模式转型为新消费品牌的网易严选,无疑为新消费品牌的流量生意提供了价值参考——在主流社交平台之外,能否建立自有的流量池生态?在流量生意之后,能否为产品线提供类似“三个一”的优化标准?
更重要的是,新消费品牌到底会创造出什么新的可能性?它们的未来何时才能重现“风光”?
注:文/郭子傲,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公众号ID:lcxinxiaofei),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