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京东物流宣布将香港IPO每股发售价定为每股39.36港元至每股43.36港元,全球发售6.09亿股,预计将于5月28日上市交易,拟通过香港IPO筹资32亿美元。
京东物流上市,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子公司。到目前为止,去年6月18日,京东集团在港股二次上市,去年12月份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另外,去年6月份京东旗下的达达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
京东旗下另一个独角兽京东数科在去年9月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但是受蚂蚁金服事件的影响,上市之路被无限地搁置了起来。
分析认为,京东物流有望成为2021年至今港股集资额第二高的新股,仅次于快手420亿港元。公司上市后预期市值将达约2398亿至2641亿港元。
01
虽然亏损,依然受宠
京东物流成立于2007年,原本是作为京东集团的内部物流部门,到了2012年才正式注册成物流公司,2017年4月变身为京东物流集团。
在刘强东刚刚开始筹备京东物流的产业链时,很多高管和投资人都不看好。而马云更是多次公开表示,京东会被物流这种重资产模式严重拖累,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并且直言:“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要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
自建物流供应链风险重重,前期投入很大,盈利周期也非常长。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物流自创办以来常年都处于亏损状态。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19及2020年,京东物流营收分别为379亿元、498亿元和734亿元。经调整利润-16.15亿元、-9.24亿元、17.1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24亿,同比增长64.1%。
到目前为止,京东物流员工数量达到约26万人,同比上年一季度增加9万。平均每位员工年支出近11万。2019年京东物流毛利润34亿,毛利润率6.9%,对于快递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相比于顺丰来说,同期顺丰毛利润、毛利润率分别为195亿和17.4%。即便是到了2020年前三季,京东物流毛利润率也仅为10.9%。
虽然京东物流在2020年才刚刚盈利,但是,却备受资本市场的推崇。
目前京东物流仅于2018年2月完成一轮25亿美元融资,当时的投资机构包含招商局资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红杉资本等。彼时京东物流估值为134亿美元。如果按照上市后京东物流的市值达到2641亿港元(约340亿美元)。2018年参与融资的PE巨头们,短短三年时间将净赚30多亿美元。
02
非典型的物流公司
京东物流跟当下的所有物流公司都不一样,它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纯粹“物流公司”。
对传统的物流公司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运输”,将寄件人的包裹,配送到收件方的手里就算是大功告成。所以,对传统物流企业来说,“强大的运力”是核心竞争能力。
但是,京东物流就不一样,它脱胎于京东零售,它所需要运送的货物,是自家的东西。所以,“运力”是一方面,而“仓储”对京东物流来说就同样重要。第三方物流公司所需的仓储规模是越小越好,因为货到手即走,滞留一天就多一份成本。
由于京东物流跟京东零售高度绑定,自营零售本身就需要大量仓储,所以,对京东物流来说,仓储的成本有一部分是属于零售集团的。
京东物流招股书中提及,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运营9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地区、城镇及人口。
如果拿京东物流跟顺丰比较会发现,两者有巨大的差异:
2020年顺丰营收1540亿,是京东物流的210%。而顺丰仓储面积仅为486万平米,不到是京东物流的23%。在营收相等的情况下,京东物流占用仓储面积是顺丰的9.1倍。
根据京东物流招股文件透露,其在未来还将兴建大型定制仓库、增设县级仓库。
京东自营的商品需要先行采购,然后依据运营经验及优化算法做出需求预测,将货物调拨到位于全国各地的“区域配送中心”(RDC),进而分拨到“前端物流中心”(FDC)。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还没有对这些商场下单产生需求。
用户在京东商城下单后,商品在距用户最近的RDC/FDC出库,发往7280个配送站中的一个,由19万小哥中的一位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所以,对其他电商平台来说,商品从卖家出发,跨过千山万水,方能送达用户,这是长途运输。而京东自营的商品从FDC出发,距用户直线距离或许只有几十公里,由于大量仓库的存在,京东物流可能是短途运输。
同样也正是由于大量仓储中心的存在,京东的物流才能做到“极快”。京东用“当日达”“次日达”树立了“送货快、体验好”的品牌形象,不靠飞机/高铁抢时间,而是“以储代运”。
03
如果离开京东零售,怎么办?
京东物流的营收过于依赖京东零售集团。在京东物流的营收中,根据客户是否使用京东物流仓储/存货管理服务,京东物流将客户划分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和“其它客户”。
京东零售无疑是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也是京东物流最大的客户。2018年、2019年分别贡献营收265亿、307亿,京东零售分别占“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的77.8%、73.3%;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零售贡献“一体化”收入281亿,占该类收入的73.2%,占总营收的56.6%。
虽然是一家人,但是京东物流和京东零售集团毕竟是独立核算的两家公司,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与京东零售集团签订了一份为期1-6年的若干份租赁协议,对其资产使用权租赁负债为8亿元。
由此可以推断,京东物流对京东集团(零售)的一些仓库比较依赖,某些大型的核心骨干仓库所有权可能属于零售集团(毕竟零售集团对仓库的利用程度更高,需要进出货,库存周转等等),所以,京东物流如果也需要利用大仓库,需要向零售集团支付租赁费用。
目前,京东集团间接持有京东物流79.12%的股份,若京东旗下电商的交易总额出现下降,京东物流的物流服务需求会相应减少。京东物流与京东集团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那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京东物流很显然自身已经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京东集团的出货量。
2017年,京东物流决定全面开放,向外部客户开放能力及资源,并独立于京东集团运营。京东物流也曾表示,“京东物流始终将自己作为乙方,把复杂和困难留给自己,把简单和便利交给客户,通过简单极致的物流科技产品,解决不同行业复杂的物流供应链难题,提升流通效率。”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已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增长至2020年的46.6%。
但是,如果京东物流想要摆脱对京东零售的过度依赖,需要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京东物流本身是以仓储代运输的模式,也就是说,京东物流的强项是仓储,而长途运输相对来说是短板。当承接外部出货运输业务的时候,如何实现又快又好?
第二,一旦走出京东的庇护,京东物流上市之后想要从顺丰和“通达系”手里抢生意一定非常不容易。
在营收上,目前京东物流的收入规模不足顺丰的一半。在干线运输实力上,截至2020年末,京东物流自营运输车队拥有7500辆卡车及其它车辆(京东门店数为7280个,平均一店一车)。而顺丰拥有10万辆干线/支线运输车辆,4.3万辆末端收派车辆。
在空运上,京东更是不及顺丰。截至2019年末顺丰拥有58架自营全货机、13架租赁全货机,执行航线73条,全货机加散航总计航空线路2102条,日均航班4234次,全年总发货量135万吨,而京东物流的空运基本上没什么声响。
如果京东零售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并且不断增长,则京东物流不愁业务来源,可以活得很好,但是如果一旦京东零售遭到其他电商的打劫,京东物流想要独立面对市场上已经很成熟的顺丰+通达系竞争时,则会非常吃力。
虽然京东物流开放了承接外部业务,而且外部客户的物流业务营收还在增长,但是从总体收入来看,外部物流业务的收入占比并不高(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京东物流与京东零售已经形成了高度融合。
04
刘强东大赚一笔
根据招股书,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京东物流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截至上市前,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物流71.58%股权,刘强东则拥有京东集团76.9%的投票权,是京东物流的实际控制人。
刘强东目前持有京东集团14%的股票,按照京东物流发行价计算,上市后刘强东间接持有的京东物流股票总价值238亿港元。
此外2020年10月,经董事会批准,京东物流一次性授予刘强东9919万股京东物流股票,行权价为0.01美元。按照43.36港元的发行价计算,这批股权激励的总价值约为43亿港元。
东哥吃肉,也没忘“兄弟们”喝汤。根据招股书,京东物流向包括刘强东和CEO余睿在内的40名董监高总计授予了1.5亿股,去掉刘强东后39名京东物流高管人均130万股,其价值约5660万港元。
此外京东物流还授予了总计4670名京东物流员工和关联人士1.3亿股,其中291人授予10万股以上,上市后人均收获870万港元;1286人授予2万股-10万股,人均180万港元;还有3093人授予2万股以下,人均26万港元。
小结
京东物流即将上市,且估值不低。但是笔者以为,京东物流无法隔离开京东零售集团而独立生存,它以储代运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京东物流的实际运输能力,尤其是中长途运输。可以预判的是,京东物流将深受其零售业务的影响。
当然,并不排除,京东物流借上市之机,加强提升外部业务的承运能力,补强短板,有朝一日成为足以抗衡顺丰的快递大哥。
注:文/老刀,文章来源:首席商业评论(公众号ID:chreview),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首席商业评论